1、收稿日期:2022-07-12修回日期:2022-10-24基金项目: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民族研究项目“工匠精神视域下武陵山区民族传统手工技艺传承创新研究”(2020-GMC-047);重庆市教育委员会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重庆市文旅小镇同质化问题调查研究”(20JD085)。作者简介:蒋柯可(1993),女,重庆涪陵人,硕士,讲师,主要从事民族文化产业与区域经济研究。熊正贤(1980),男,湖南武冈人,博士,教授,主要从事民族文化产业与区域经济研究。通讯作者,Email:。摘要:从工匠精神视角探讨我国民族手工技艺的传承创新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基于国内外工匠精神的内涵及外延,从“心”“技”“
2、艺”“度”“道”角度系统阐述新时代工匠精神的科学逻辑。通过对武陵山区土家织锦、苗族银饰、土家竹雕、苗画、苗绣等民族手工技艺传承现状的深入走访调查,发现武陵山区民族手工技艺传承具有传承人“门槛”高、技术形式一脉相承、传承动力始终如一、传承基础相对松散、外部环境持续变化等特征。针对这些特征,提出用“心”培育传承人才、用“技”更新传承形式、用“艺”增强传承动力、用“度”夯实传承基础、用“道”营造传承环境等对策建议,重塑工匠精神的现代价值和实践路径。关键词:民族手工技艺;工匠精神;传承创新中图分类号:C9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3652(2023)02-0072-09DOI:10.1993
3、3/ki.ISSN1674-3652.2023.02.009武陵山区传统手工艺的传承与创新基于工匠精神的视角蒋柯可1,熊正贤2(1.长江师范学院财经学院,重庆408100;2.长江师范学院教务处,重庆408100)引用格式:蒋柯可,熊正贤.武陵山区传统手工艺的传承与创新基于工匠精神的视角J.长江师范学院学报,2023,39(2):72-80.长江师范学院学报Journal of Yangtze Normal University第39卷第2期Vol.39No.22023年3月Mar.2023文化与旅游产业研究文化遗产研究专题一、引言自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以来,非物质文化遗
4、产及其所包含的民族手工技艺逐渐进入公众视野,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传统手工技艺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承载形式,保护传统手工技艺,也是在保护优秀传统文化,同时是坚定文化自信、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前提之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定文化自信,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1。其中,传统手工技艺中蕴含的工匠精神在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上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一方面,我国科技水平从跟跑、并跑到领跑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题中应有之义。劳动者的物质生产实践活动以及从实践活动中总结、传承的工匠精神,正
5、是推动科学技术不断进步的强大动力,工第39卷第2期73匠精神的传承与发扬关乎未来科技发展和民族命运。另一方面,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导,工匠精神的内涵遵循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爱国、敬业、诚信等价值导向,充分挖掘传统手工技艺中的工匠精神有助于推动社会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中华民族开启了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工业化。随着工业化深入推进,以精细分工协作、机器替代人力等为特点的社会化大生产在全国渐次铺开,传统手工作坊被迅速替代,逐步退出历史舞台。各地传统手工技艺尤其是少数民族手工技艺的存续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一些手工技艺从业者积极展开自救,尝试在工业
6、化大潮中寻求立足之地。然而,当前盛行的“快餐文化”“网红文化”等社会现象引导人们向往“赚快钱”,达到“一夜暴富”的目的,存在轻视劳动、蔑视工匠的苗头,传统手工技艺从业者的积极性受挫,手工技艺传承面临更大挑战。2017年,文化部、工业和信息化部等部门联合印发中国传统工艺振兴计划,包括民族手工技艺在内的传统手工技艺保护与传承问题得到重视。针对传统手工技艺特别是少数民族的手工技艺面临的困难,各级政府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手工技艺传承形势向好,促使更多专家学者转向传统手工技艺的创新传承研究。近年来,我国学者在传统手工技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上开展了广泛探索,在传播形式、传承人、创作理念、价值挖潜
7、等方面展开的研究较多。从传播形式看,传统手工技艺普及取得了积极进展。媒介技术革新有效促进传统手工技艺传播,丰富的线上媒介载体助力传统手工技艺普及 2-3。线下传统模式对传统手工技艺的传播仍发挥重要作用,“非遗”进校园 4、进职业院校 5、进乡村手工作坊 6 等仍是吸引年轻人学习手工技艺的重要方式。从传承人角度看,保护和激励传承人、规模化培养传承人是保证传统手工技艺后继有人的重要途径。注重发挥女性角色 7、支持传承人革新技艺 8、保护老一代传承人 9 等方式较好地延续传统手工技艺,革新传统学徒制、培养现代传承人有助于规模化培养传承人 10。从创作理念看,创新创作理念,抓住新技术,能给予传统手工技
8、艺二次生命。适当调整手工技艺产品功能 11、融入新设计 12 等创新方式让传统手工技艺更贴近现代生活和审美需要,依靠从业者自发创新 13、借助机器生产 14 等方式有利于扩大生产。从价值挖潜看,产业化发展可有效促进保护和传承。传统手工技艺及其文化保护通过与乡村经济发展结合 15、与旅游业深度融合 16 等方式,走上产业化道路,运用市场力量推动传承。当前研究注重从保护和传承本身出发,结合传统手工技艺自身特征,借助政府、社会和市场多重力量,推动手工技艺广泛传播、创新传承。从提出的对策看,机器生产可融入民族手工技艺,调整民族手工技艺产品功能,有助于市场化发展,但如何延续手工技艺中手工制作的文化特质研
9、究不多、论证不足。传统手工技艺的传承不仅要关注实物存续,更要推进手工技艺蕴含的文化与精神延续。此外,与人口规模较大的汉族相比,一些少数民族文化自成一体,手工技艺产品消费人群较少、产业化发展动力不强。相关研究在如何激活民族聚集区外市场需求上的探索不够深入,已证实具有较高可行性的传承保护途径也不够丰富。虽然我国通过“非遗”等政策持续加大民族手工技艺保护力度,但其公益性强、市场性弱,倘若理不清创新传承的核心主线,就难以应对传承面临的诸多挑战,进而出现“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被动局面。要打破困局,就要站在更高层次,找到新时代工匠精神的核心思想,开展更深入的调查,厘清民族手工技艺传承的症结,用工匠精神指
10、导民族手工技艺创新传承。通过梳理民族手工技艺传承现状,分析当前传承所呈现出的特点,尝试从民族手工技艺中展现的工匠精神中寻找突破口,推动民族手工技艺物质实体与精神软体双传承。这不仅有助于民族手工技艺的保护,还能延续蕴含其中的民族精神。本文以西南地区具有代表性的武陵山区民族手工技艺传承现状为研究样本,梳理民族手工技艺传承现状,深入分析其传承方式的优点和缺点,并尝试从工匠精神的内涵中寻找民族手工技艺可持续传承的方法,进一步丰富民族手工技艺传承的理论成果和实践路径。蒋柯可,等:武陵山区传统手工艺的传承与创新长江师范学院学报74二、工匠精神的深刻内涵及科学表达(一)工匠精神的内涵工匠精神贯穿于整个人类文
11、明中,东西方文化共同推进了工匠精神的形成与发展。古希腊对工匠提出“非利唯利”的要求,体现出一种技艺上的精神追求。柏拉图认为,工匠尽职地为人打造完美极致的技艺作品并因此得到利益 17;亚里士多德认为,任何匠人的活动都应该是对这种活动的完美实践 18。中世纪,基督教成为手工业者的信仰 19,匠人的技艺劳动被赋予救赎的意义,工匠精神也随着宗教改革而发展。到了近现代,工业革命促使手工业行业标准逐步确立,工匠精神成为一种价值追求并得到传承。比如,德国颁布的各项政策和行业标准为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的有效传承提供保障 20,“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促进工匠精神成为制造领域从业者的广泛共识 21。由此可见,西方文
12、化视域下,工匠精神是宗教信仰约束下建构起来的产物,并在工业革命推动下成为手工业者精神上的追求,从而产生制造业领域的规范,不仅将社会力量组织起来实现高效利用,也为社会厚植了工匠精神生存、发展的土壤。与此同时,中国传统文化视域下,工匠精神既包含工匠的职业道德,又有专业精神,还有精益求精的技能追求。儒家以“尚德”规范匠人行为,用其核心要素“礼”孕育工匠在匠艺活动中的内在驱动力 22;道家思想以顺应自然作为匠人的立业之本 23,用“尚道”理念指导技艺展示;墨家思想追求道技合一和崇智求真 24,以“尚技”指导技艺创新。近现代以来,我国学者立足马克思主义思想,认为工匠精神是一种实践与科学相结合、从微观的个
13、体上升到宏观集体的无私奉献的家国精神 25,包括精益求精、坚定执着、无私奉献等价值观 26。因此,传统文化视域下的工匠精神结合马克思主义思想形成了新时代的工匠精神,既传承了传统文化对工匠的要求,也有个体与集体无私奉献精神和精益求精的价值观,囊括了个体和集体两个层面的要求。从个体层面看,工匠精神包含遵守职业道德、提升专业能力的要求,即崇德精业;从集体层面看,工匠精神更注重实现集体利益,要求敬业奉献。(二)工匠精神的科学表达从东西方文化对工匠精神的表述来看,工匠精神不但包含个人及集体对技术技艺的理解,规定各个技术行业所应遵从的价值规范,还有培育、传承工匠精神的政策支持和社会环境。前者是工匠精神在各
14、个行业展现出来的技术形式、价值表现,以“择一事终一生”规定了工匠的“心”、以“干一行专一行”规定了工匠的“技”、以“千万锤成一器”规定了工匠的“艺”、以“偏毫厘不敢安”规定了工匠的“度”;后者是工匠精神得以延续和丰富发展的客观条件,以“传道授业解惑”规范了工匠的“道”。二者相互依赖,共同塑造工匠精神的科学内涵。其中,工匠之“心”即工匠们“初心不改、始末如一”的执着追求,心无旁骛在行业耕耘,倾其一生做好一件事,把所追求的事业当作一种信仰,为技艺传承储备充足人才;工匠之“技”即工匠们以“知行统一、苦练本领”的操练方式,在理论上广泛学习,在技术上不断练习,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追求“技高一筹”的技术
15、能力,在传承中呈现技艺形式;工匠之“艺”即工匠们在每个技术环节上凝神聚力、追求极致,并不断尝试推陈出新,提高技艺产品的艺术审美价值,让技艺传承获得源源不断的动力;工匠之“度”即工匠们在技艺承载的文化上规圆矩方,在设计和制作上一丝不苟,创作出符合技艺文化渊源、合格合规的产品,永葆技艺的文化价值;工匠之“道”即工匠们“技高为师、行为世范”的带头示范作用,把技艺传给徒弟,将技艺中蕴含的工匠精神传递下去,营造技艺传承的良好环境(见表1)。第39卷第2期75表表1现代工匠精神的内涵表达现代工匠精神的内涵表达精神种类工匠精神内核工匠之“心”工匠之“技”工匠之“艺”工匠之“度”工匠之“道”内涵初心不改、始末
16、如一知行统一、苦练本领精益求精、追求卓越规圆矩方、一丝不苟尊师重道、言传身教属性传承的人才传承的形式传承的动力传承的基础传承的环境资料来源资料来源:作者自制三、武陵山区民族手工技艺传承现状分析在查阅民族手工技艺相关资料的基础上,本团队对武陵山区少数民族地区进行深入调研,最具有代表性的有吉首、凤凰、保靖、黔江、彭水、酉阳等民族地区。调研共走访12个手工技艺作坊(传习所)、21个商铺等,累计访谈工匠大师和学徒32人,获得10小时的录音资料。在调研中发现,银饰、竹雕、苗画、苗绣等多种民族手工技艺,存在传承人、传承形式、创新技艺等多方面的鲜明民族特性和时代特征。(一)传承人“门槛”高在调研中发现,民族手工技艺从业者较多,但可称为“大师”“师傅”的较少。民族手工技艺传承对传承人个人品质、技艺水平等多方面均有较高要求,传承人培养以传统学徒制“拜师入门”为主,毕生以手工技艺为业。一方面是学徒少。民族手工技艺传承至今,靠的是一代又一代匠人潜心学习、精心传授,技艺习得的人数越多,民族手工技艺的传承越可靠。一些民族手工技艺,尤其是列入“非遗”名录的民族手工技艺,熟练掌握手工技艺的师傅屈指可数,个别手工技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