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3财税金融 活力 2023 年信息化背景下审计业务管理模式创新杨文静(康保县审计局,张家口076650)摘要信息化可以通过收集、管理不同数据,指导企事业单位进行相关的决策,实现流程的优化。基于此,本文首先对审计信息化进行了相关的概述;其次,分析了信息时代下审计业务管理面临的新形势;最后,通过审计业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创新的管理对策,以期为审计局提升审计工作效率、降低管理风险提供一定的参考。关键词信息化背景;审计业务;创新管理模式关于进一步完善和规范投资审计工作的意见中指出,各级审计部门都要坚持依法审计,履行相应的审计职责,切实提高审计业务的质量和效果,要健全完善审计业务管理模式,加强廉
2、政风险防控。在信息化的环境中,审计业务管理模式迎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工作人员应充分利用信息化的优势,通过信息技术开展动态管理。为此,本文就创新的审计业务管理模式提出相应的对策,以保证审计业务的各项工作有序、顺利地开展。一、审计信息化的相关概述审计是指企事业单位内部审计部门,或外部专业审计机构利用专业的审计方式,对企事业单位的主要经营管理活动、财务收支情况等进行有效的监督管理。审计工作在建立单位风险管理体系、风险管理管控和评价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可以说,在保障单位正常运行的过程中,审计的工作发挥了免疫的效用,是一项至关重要的经营管理活动。纵观审计历史,能够清楚地看出,审计活动已经从手工审计阶段
3、、计算机辅助审计阶段发展到全面信息化、智能化的审计时代。同时,信息化技术也为审计业务管理模式带来了新的契机。因此,要将该项工作的作用全面发挥出来,使审计业务更好地服务于民众和相关机构。随着经济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信息化已经逐渐与各个领域形成了有机融合,其成长速度和发展程度已经体现出了时代发展的步伐。随着信息化的全面运用及其带来的巨大冲击,审计业务也与信息化技术实现了高效融合,使二者的优点最大化地体现出来。审计信息化管理充分融合了现代计算机技术的优势,使审计业务的发展更具科学性,通过搭建信息网络平台,可以及时掌握有关的信息资料。例如,能够从审计的开展、实施、结束的整个过程中,对审计业务管理的各个
4、方面进行调研,根据调研结果做出信息化调整,及时了解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之处,进而保证审计记录的真实性,有利于审计工作的进一步发展。二、信息时代下审计业务管理面临的新形势(一)全新理念夯实了审计模式的创新信息时代下的审计业务管理工作面临全新的理念,即要求审计管理具备科学化、规范化的技术水平,尤其是在现代审计机构中,大部分已具备完善的业务管理信息系统,进一步促进了审计管理新理念的诞生,为相关部门走向现代化与信息化奠定了基础。审计工作作为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全新的理念也夯实了审计业务模式的创新,从而实现审计技术发展与社会发展相匹配的状态。(二)全新技术提高了审计工作效率随着互联网、人工智能、财务共享
5、等信息化技术的发展,审计工作人员的工作强度得以有效缓解,提高了审计工作效率。从会计信息采集、信息传输、信息存储、信息安全保障,到信息分析与使用等各个方面,都使用了信息化的科技手段,既提高了工作效率,也确保了数据的安全性,降低了主观因素对信息的错误判断,从而有效提升了审计业务管理的现代化水平。三、审计业务管理存在的不足之处(一)审计部门职权受限审计业务在企事业单位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不仅可以通过有效管理,减少徇私舞弊的现象,还能够帮助企事业单位对审计部门的业绩进行考核,并提出改善的措施。通常来讲,审计业务部门是直接与公司的董事会、监事会有所关联,由审计管理部门直接领导,不会与公司的业务、财务等部门
6、相关联,也不存在制约的关系。但是从实际情况来看,部分单位内部的审计工作组在审计的过程中,会受到多部门的制约,其职权受到了极大的限制,因此审计工作的客观性与真实性难以得到保证。74财税金融 活力 2023 年(二)审计队伍不健全从审计工作的实际情况来看,在部分企事业单位审计队伍中,针对信息化、智能化、专业化的人员数量较少。科技型人才的缺失,导致公司内部对审计工作的信息化管理较难掌握。另外,还有部分企事业单位的审计人员是财务管理及会计人员转岗而来,这些工作人员并不了解审计软件及硬件的操作方法,对于信息化的管理模式认知度不高,需要一个漫长的适应过程。基于此,作为一项专业性较强的工作,健全的审计队伍是
7、单位发展的核心要素。(三)审计评价体系不完善审计工作最重要的特质,就是部门工作的独立、透明与公正。鉴于其具备专业性和特殊性,在企事业单位审计信息化系统的开发及应用过程中,会区别于一般的软硬件开发。但是,现有的审计信息化应用过程中缺少科学有效的评价指标体系,单位之间及单位内部的绩效评价系统开发成了现阶段的重点和难点。(四)审计共享机制缺失部分企事业单位对审计工作的重视程度仍有待提高,内部审计部门与其他部门之间,尤其是风险管理部门、监管部门,就审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审计结果等方面的共享较为薄弱,没有形成共享机制。另外,单位内部也尚未形成审计数据库和案例库,各部门之间的联系和信息交流共享平台尚不完善
8、。(五)审计信息化技术水平较低信息化背景下的审计业务管理技术虽然已经取得了一些进步,但现有的审计软件的推广还处于初级阶段。相关的审计人员对于审计软件与硬件的应用技术,尤其是智能化、互联网等与审计软件的结合技术,仍处于较低的水平,且应用得不够广泛,未能充分使用先进的审计软件,实现企事业单位的监督预警。四、信息化背景下审计业务管理的创新对策(一)提高和加强审计部门的地位与职权提高和加强审计部门的地位与职权,可以有效确保审计工作的客观性。第一,平衡各部门地位。对于公司内部的审计业务部门来讲,只有提高其地位,加强其职权,明确其不受其他业务、财务等部门的约束,审计工作才能够有序地进行。在管理和监督上,单
9、位内部的审计部门应有一定的独立性和自主权。第二,开展反舞弊审计。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管理层的竞争压力越来越大,若企事业单位内部信息不对等、内部控制不完善、犯错的成本偏低,便会出现人员舞弊的现象。为此,单位内部可开展反舞弊审计工作,加强审计人员的职权。可通过客户端、微信公众号、网站等设立举报信箱,建立对举报人员查实有奖,对舞弊查实的情况做到有责必究,同时做好保护个人隐私的举措。另外,也可以设立针对舞弊的问卷调查,通过问卷方式,发现舞弊线索,进而完善企事业单位的审计管理,避免舞弊现象进一步发展。(二)强化审计队伍综合素质信息化时代,传统的审计业务管理模式已经跟不上时代变化的速度。只有提高审计项目组
10、工作人员的整体工作素质及职业操作水平,利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对企事业单位的财务情况进行审计,才能有效提升企业审计质量。第一,加强理论知识的学习。单位可以定时组织审计知识的相关培训,通过对新理念和最新专业知识的掌握,着力培养企业富有创造性、信息化程度高的审计能力,通过增强企业对审计工作的管理、评估能力和管理意识,逐步掌握先进的审计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此外,企业必须使用更加完善的现代化手段,熟练应用电子计算机和信息系统等信息化手段进行审计业务工作。第二,提高招聘门槛。各公司在招聘的过程中,要相应地提高人才招聘的门槛,要求审计工作者不但要掌握基本的审计专业知识,还要熟悉先进的办公手段。第三,拓宽专业
11、范围。审计人员要积极拓宽个人的专业范围,积极参加审计师、造价师等相关职业的资格考试。同时,也能够带动身边的审计人员共同提高职业技能,营造良好的氛围。第四,加强岗前培训。对于刚入职的审计工作者,企业应加强岗前的培训教育,根据国家规定及企业的实际经营状况,制订全面、完整的管理培训计划。例如,应该举办一批示范性的培训项目,确保企业工作人员了解并能熟练地运用专业知识。此外,对于审计人员的道德和职业操守,要加以相应的管束,做好思想道德、规章制度、交流沟通等方面的培养。比如,企业可以与高校开展培训协作,不但投入较少,而且培训效益较高。第五,增加审计例会。例如,可以每周进行一次小型例会,每月进行一次大型例会
12、,例会内容主要是有关审计部门一段时间内的业务总结与考核。在例会中,组织审计队伍中的所有成员进行相互探讨和学习,以此来开阔审计人员的眼界,拓宽其思维。另外,对于优秀的审计人员,对他们的成功审计经历要及时进行总结和分析,提炼出创新的审计业务管理模式,以此来推动整个审计队伍的进步和发展。75财税金融 活力 2023 年(三)完善审计绩效管理利用信息化技术,完善审计绩效管理制度。审计业务项目的实施应与信息化有机融合,把信息化、互联网的优势发挥出来。首先,审计部门在实施项目的过程中,应关注审计工作的最终成果,并以该项目的执行成果为基础,对与之相应的审计人员进行关联考核。其次,借助现阶段已运用较广泛的计算
13、机,针对审计成本、项目结果等方面,开展相应的评价,从而发挥审计绩效管理系统的应用功能。最后,根据不同的业务部门和管理人员,开展评价活动,以激发有关管理人员的工作主动性,使绩效考核发挥出应有的效用。(四)实现审计共享机制通过企事业单位信息共享中心及协调机制,逐步实现全方位、多角度的信息共享机制,打造单位审计集成化与标准化工作,实现审计数据与信息的统筹协调和高效利用。例如,可以围绕企业“老三会”与“新三会”改革,协调企业各方资源,融合各部门的监督与检查力量,加强审计机构与纪检监察、法律等部门的协调及合作,建立数据共集、信息共享、结果共用、风险共防、重大事项共同监督、整改问责事项共同落实的协同配合机
14、制,做好风险管理和防范的工作。另外,可以通过信息化技术,使相关审计信息与财务信息等进行有效的关联,或者利用信息化技术自动生成数据信息,使各职能部门可以同时共享。通过这种审计共享机制,能够有效避免人员随意改动统计数据,或出现漏报、瞒报和虚报等现象,从源头上控制舞弊的行为。(五)开展动态审计管理动态审计,主要是指对被审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的经济活动过程中产生的动态资料进行有效的审计。在信息化背景下,需要不同系统的支持和辅助,借以促进审计项目计划的高效开展。目前,人们使用较多的是审计指挥系统和审计项目管理系统,这两种系统能够有针对性地进行管理和规划,更好地发挥系统的功能。首先,由于不同系统之间存在不同的
15、管理内容和特征,必须在深度了解各项具体使用特点的前提下,加以有效的总结和提高。根据企业的审计项目,可以利用对审计项目实施的引导功能,把审计控制工作和质量管理项目实施到位。因为审计机关在实施该项任务的过程中,会涉及不同类型和等级的数据分析,通过这种体系就可以进行同步控制,监督审计工作的开展也更加符合审计工作的要求。通过这种方法实施的工作,能够改善企业审计内容过于简单、项目管理模式系统化程度不高的情况,使整个监控与集中管理成为可能。其次,可以以信息化技术的优势和现有的工作成果为依托,构建信息化的审计管理体系,利用审计业务体系的功能,使信息的传输功能更具时效性和安全性,并在此基础上得以全面地提升。结
16、语综上所述,信息化技术一直是社会各行各业发展的总体方向,信息化技术也不断地被应用到金融、税务、通信、电力等领域中,同时也被审计企业机构所重视,在会计核算、业务管理等方面被广泛使用。可以说,随着审计信息化的全面发展,其对审计效率的提高和审计工作的高质量化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首先,要加强审计部门的工作职权,确保审计工作的客观性;其次,要强化审计队伍的综合素质,推动整个审计队伍进步和发展;再次,要完善审计绩效管理制度和审计共享制度,实现审计数据与信息的统筹协调;最后,要开展动态审计管理,提高信息传输的安全性和时效性。通过上述措施,能够有效促进审计业务的高效实施,促使企事业单位的审计业务管理工作更加完善。参考文献:1 尚群财务管理与审计业务的融合策略研究 J企业改革与管理,2020(07):138-1392 朱玲大数据背景下企业内部审计工作创新 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20(06):210-2113 松芙蓉,辛甜,杨颖,等金融业务数字化审计工作机制和管控机制完善策略 J经济研究导刊,2020(35):136-1394 吴凯强互联网时代的审计程序创新研究以 GL 上市公司审计项目为例 D对外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