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我国医养结合养老模式完善研究_李芳婷.pdf

上传人:哎呦****中 文档编号:2733871 上传时间:2023-10-13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1.64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国医养结合养老模式完善研究_李芳婷.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我国医养结合养老模式完善研究_李芳婷.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我国医养结合养老模式完善研究_李芳婷.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PR Magazine 29基金项目:河南省社科联 2022 年度调研课题(SKL-2022-559);河南中医药大学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2021JX42)。作者简介:李芳婷,女,汉族,河南三门峡人,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郭婧(通讯作者),女,汉族,河南许昌人,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我国医养结合养老模式完善研究文李芳婷 郭 婧 河南中医药大学 河南郑州 450000摘要:随着我国老龄化社会步伐的加快,现有的医疗和老龄事业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挑战。医养结合养老模式作为我国养老理念和养老模式的创新,在应对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上发挥着积极作用。本文结合我

2、国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的多维阐释,深度探讨人才保障、监督管理、社会支持等问题,并尝试从加强相关人才储备培养、规范医养结合服务过程、构建社会协同支持系统等方面持续发力,努力让亿万老年人对美好生活的期待变为现实。关键词:积极老龄化;医养结合;养老模式“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综合社会养老观念、养老资源现状以及国际先进经验,近年来我国大力推行医养结合的养老模式,并取得了显著成效。推行医养结合养老模式作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重要举措,在政策推行和具体实践中,仍然存在养老照护人员总量不足、服务评估监管机制不够完善、医养结合支持环境创设有限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阻碍了医养结合

3、养老模式的完善和效能发挥。鉴于此,本文通过分析医养结合养老模式发展遭遇的现实困境,并尝试提出促进高质量发展路径,具有积极的意义。一、我国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的现状我国老龄事业的发展深受积极老龄化观念的影响,在借鉴各国老龄事业经验和分析我国现行的各种养老模式的基础上,我国正在努力探寻中国特色的老龄化应对之路。我国医养结合养老模式是抵抗银发浪潮袭来、实现养老服务资源有效供给的一种有益探索,对于提高老年人的健康水平和改善老年人养老预期、满足老年人多样化的养老服务需求有着积极作用。(一)积极老龄化观念社会认可度得到提升近年来,我国人口结构发生重大变化,老龄化形势日趋严峻。全国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

4、60 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已高达 2.6401亿,占人口总数的 18.7%。与 2010 年相比,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比重上升了5.44%。由此可见,我国老龄化社会已经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具有规模庞大、结构失调等特点。伴随着深度老龄化的发展,我国面临高龄化、空巢化、独居化等严峻的社会现实问题,老年人的健康问题越发凸显,对医疗DOI:10.16645/11-5281/c.2023.04.05130 国际公关研 究护理和健康服务等方面的需求显著增加。“积极老龄化”的基本含义是“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创造健康、参与、保障的最佳机遇”,世界卫生组织在第二次老龄问题世界大会上正式提出“积极老龄化”观念。随

5、着“积极老龄化”观念的深入人心,我国养老模式开始从老年人的整个生命周期着手,试图通过系统化的健康干预、环境营造和功能支持,提升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医养结合养老模式应运而生。1(二)养老服务资源协同创新的新模式老龄化社会的到来使得如何实现不同年龄人群共存共荣成为新的时代课题。新时代老龄事业要根据社会人口结构变化,致力于满足老年人在经济保障、医疗服务、精神慰藉等各个方面日益增长、日趋多样化的需求,适时调整完善相关政策措施,促进社会福利效应最大化。这就要求当前社会应聚焦老年人的经济保障和公共服务等方面,正视多样化养老需求与社会养老体系不健全之间的矛盾,统筹协调好各方养老服务资源,着力建设代际和谐的全龄

6、友好型社会。2总体来说,我国目前养老模式主要有三种:家庭养老模式、机构养老模式、社区养老模式。综合三种养老模式,整合医疗卫生资源与养老服务资源,构建起的医养结合养老模式正是破解我国老龄化社会时代课题的最优解。(三)国际养老模式的借鉴与实践应用从国际上看,发达国家在老龄事业方针政策、应对老龄化战略上都推行了医养结合,试图通过医养结合革新本国养老服务体系,如英国的 EHCH、美国的 PACE、日本的介护服务等。这些宝贵经验都能为我国养老服务事业的发展提供重要参考:第一,推行医养结合养老模式已经成为国际社会的主流做法,一定程度上引领了养老服务体系改革的大方向。我国需要加速改善医养分离的养老状态,有效

7、满足老年人多元化的养老服务需求,构建可持续发展的养老服务体系;第二,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的构建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有条不紊地逐步推进。发达国家也是通过建立多部门协同工作机制、整合多方资源等养老服务体系的不断改革,才构建起了医养结合养老模式。我国应该正视当前的医养结合现状,把握具有中国特色的老龄化阶段和发展趋势,逐步构建起具有中国特色的医养结合养老模式。3二、我国医养结合养老模式推行的问题分析医养结合养老模式作为应对老龄化社会风险、健全养老服务体系和保证老年人社会福利的重要举措,对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与共建共享有着重要意义。医养结合养老模式推行至今,取得了积极性进展,但在人才建设、服务能力、资源协同等

8、方面仍然存在一些难点堵点问题。(一)养老照护人员总量不足高素质的养老照护人员队伍建设是保证医养结合养老服务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我国医养结合养老模式正处于探索阶段,尚未构建起规范化系统化的人才培育办法、行业管理法规以及准入准出机制。一方面,从业人员数量有限,专业人才储备不足。我国现有的养老照护人员约有50 多万,与此同时我国目前约有 2.64 亿老年人、4000万左右的失能半失能老年人,对于养老照护人员的需求高达 600 余万,养老服务体系的人才供需严重失衡;另一方面,行业高质量发展环境有待完善,人员供给存在断层。医养结合养老模式中的从业人员要求具有护理学、营养学、养生学等专业知识,但

9、现阶段养老照护人员并未作为一个专门的职业设置,从业人员只有少数为医护专业出身,整体文化水平有限,无法满足老年人多层次的护理服务需求。另外,由于缺乏从业认证政策、职称评定办法以及薪酬调整方案,整个养老行业缺乏职业化认证,导致养老服务缺乏规范性。(二)服务评估监管机制不够完善医养结合养老模式方兴未艾,但尚未设立专门针对医养结合建设的综合评估监管部门,同时也尚未构建起规范化的评估监管机制。目前,我国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的评估监管仍然采用原有机制,养老机构的收费标准、相关服务条令等都是由民政部门进行制定,但是由卫生部门进行医疗资源协调分配和医疗器械设备配备。医养结合养老模式采用原有部门评估监管专项服务制约

10、了“医养结合”发展趋势,容易出现某些评估监管死角。4同时,现阶段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的评估监管以硬件设施为主,关注场地面积、设备配备等基础设施建设,缺乏对医养结合服务质量、老年人切身感受等方面的关注。(三)医养结合支持环境创设有限综合把握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发展特征,我国应该从社会层面重新审视老龄事业和医疗服务之间的关系,致力于实现两者之间的策略性协同,推动“医养分离”向“医养结合”转变,大力发展涵盖“医”“护”“养”三方面的医养结合养老模式,为老年人度过高质量晚年生活提供综合性支持环境。这就要求我国医养结合养老模式不仅仅是将老龄事业和医疗服务纳入同一系统中,还需要从功能上、结构上整合各方资源,为老年

11、人提供定期体检、医疗护理、康养照护等综合性照料。同时,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的进一步发展需要有完善的老年人健康信息数据作为基础,只有拥有标准化、完整化的信息系统,才能在科学评估、细化市场的基础上整合资源,实现供需系统的耦合协同,满足老年人多元化的养老服务需求。5当前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的加速推进需要突破信息障碍,尽早搭建起医养结合服务数据库与信息共享平台。三、我国全面推行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的路径研究医养结合养老模式在政策推行和具体实践中,因人才保障难点、养老模式堵点、服务工作阻点等问题,难以发挥各项政策的正向协同作用,因此我国养老行业应当积极探索发展路径,找准发展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的着力点,致力于满足老年人

12、健康养老需求,实现积极老龄化。(一)加强相关人才储备培养进一步促进医养结合养老模式发展,化解人才保障难点是推广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的前提。第一,聚焦人才储备数量。我国应从养护照料人员的培养源头抓起,通过高等教育开设老年PR Magazine 31护理专业、老年养生保健课程等方式,提升关于老年人生理特征、服务需求等专业认知,系统化地培养该领域高质量人才,为未来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的跨越式发展储备人力资本。另外,高等教育在培养专业人才过程中,应当注重培养从事养老行业的职业认同感和使命感,通过医养结合养老机构搭建实训基地,让学生能够在职业实践情境中,直面未来工作中的现实问题,融合理论学习和实践操作,使其充分

13、认识促进医养结合养老模式对于增进老年人健康福祉的意义以及实现自身价值的意义;第二,优化人才储备质量。我国养老行业应当建立专项发展基金,加强当前养老行业从业人员专业化、系统化的技能培训,建立常态化培训考核制度,完善专业知识结构,全方面优化服务水平。同时,养老行业应当建立合理的量化考核制度和薪酬调整制度,逐步形成规范化的从业评价和岗位晋升标准,不断优化养老行业支持环境,吸引更多高质量人才加入养老行业。(二)规范医养结合服务过程规范医养结合服务过程是保障医养结合养老模式健康有序发展的关键。第一,制定针对服务对象和从业人员的双层标准。针对服务对象,我国应该根据新时代老年人健康情况,制定统一的健康评估标

14、准,构建医养结合发展“一盘棋”格局,切实保障老年人健康福祉,为监管养老服务质量奠定基础。针对从业人员,养老行业应联合老龄办、卫健委、社区养老服务中心等机构,把握我国基本国情,参考发达国家经验,共同制定出台医养结合养老服务准则,统一规范全流程,实现全周期监管;6第二,精细化医养结合服务监管过程。规范医养结合服务过程要充分发挥政府部门的主体监管作用,从服务流程、服务内容、后勤保障等内容入手,严格规范服务过程细节,实现标准化衡量具有主观性、复杂性的服务质量。同时,医养结合养老模式还应利用医保大数据优势,监管养老服务中医疗救治、康养保健等费用收缴情况,及时制止和解决医养结合养老机构在运营过程中存在的不

15、良现象,并责令不良养老机构整改,全面促进医养结合养老模式良性发展。(三)构建社会协同支持系统构建社会协同支持系统有利于为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外部支持。目前,发展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的社会基础有待提升,存在养老观念和服务观念的层次化差异。第一,发展医养结合养老模式需要构建综合性的政策支持体系,国家的支持和引导以及政策上的扶持将为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的发展提供强劲动力。我国应该通过充分利用新闻媒体,全方位推介医养结合养老政策,加强健康宣传与教育,使得“积极老龄化”观念获得广泛的社会理解和支持,形成尊老爱老、健康养老的社会共识;第二,充分调动参与老龄事业发展的多种力量,倡导“养护为主”,推动养

16、老模式转型发展。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顺应信息化时代发展,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搭建信息化服务平台,整合医疗养护多种资源,构建起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的信息化协同支持系统。同时借助信息化协同支持系统能够实现医疗养护等多方信息的互联互通,实现医疗养护资源的合理配置,提升供给与需求系统耦合性。7四、总结医养结合养老模式是有效整合医疗养护资源、优化老年人的健康服务与养老供给的创新之举,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增强老年人获得感和满意度的长久之计,更是顺应国家供给侧改革、提高养老服务供给质量和效率的对症之策。我国的老龄事业也必将在不断的改革中寻求突破、在发展中守护夕阳,逐步打造成熟完善的医养结合养老模式,让亿万老年人共享改革成果、安享幸福晚年。参考文献:1 邬沧萍,彭青云.重新诠释“积极老龄化”的科学内涵J.中国社会工作,2018,(17):28-29.2 王建军.把积极老龄观健康老龄化理念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J.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22,(5):6-12.3 汪连杰.“银发浪潮”背景下全面推行医养结合养老模式问题研究J.晋阳学刊,2017,(4):131-139.4 宫玉石.我国“医养结合”养老问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专业资料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3 wnwk.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浙ICP备202405992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