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谁是王世贞?或许从没听过,不过他却是金瓶梅作者迷案的头号嫌疑人!清明上河图神化的主导者!本草纲目出版的催生者!明史编纂最重要的参考者!园林评鉴、旅游风潮的积极倡导者!现代艺术史学者、博物馆员的“祖师爷”!历代著述最丰富的文人!是不是像神一般的男子?最可怕的是,这些根本不足以完全形容他。王世贞,就像晚明文化史中一座永远无法绕过的大山,后世之人准备踏上,或早已身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台北故宫博物院于 2022 2023 年推出为期半年的“写尽繁华晚明文化人王世贞与他的志业”特展,充其量不过是冰山一角,相信还有许多内容等我们来挖掘与探索。代重要的文人王世贞(公元1526 1590 年),除了学界熟知
2、的史家与文学家身份,他也热衷于各种艺文活动,几乎涉及所有文化领域,他认为“天地间无非史而已”,毕生专注于搜集、整理史料,留下一千多卷文集,内容包罗万象。最重要的是他以史家之笔写尽世明写尽繁华:台北故宫博物院王世贞特展回眸何炎泉作者为台北故宫博物院书画文献处副处长DOI:10.19993/ki.2095-865X.2023.02.04间繁华,深入评论各种文艺发展与文化现象,保留下荣景背后的历史记录。虽然近年来学术界有关王世贞的研究相当热门,但相关主题的特展却很匮乏。台北故宫丰富的典藏恰可具体而微地展现其一生志业,透过实际的展品,可以更直观地理解他如38美成在久2023 年第 2 期何以自身天赋、
3、文化资本优势及史家的宏观视野,写下许许多多影响深远的言论。在立论著述的同时,王世贞也亲自参与并主导各种文艺事业,塑造出该时代的文化蓝图。“写尽繁华晚明文化人王世贞与他的志业”特展通过五个单元的安排,从广为人知的清明上河图与金瓶梅开始,带观众走入王世贞精彩的一生与当时充满创意与多元竞争的文化活动,一窥晚明文化繁荣的景况。随着展览的推出,将王世贞复杂丰富的一生约略搬演一次,在社会各界引起不小反响。当然,也在博物馆界及学术界投下了一颗不算小的震撼弹,无论是否注意到这个人的重要性,不同的研究视野与脉络得以衍生出来。这场跨越两个档期的“大”展,仅仅是致敬王世贞伟大一生的开端,策展中与展出中所碰触到的许多
4、课题都值得继续深入研究。台北故宫特别选在特展结束前一周举办为期两天的国际研讨会,除分享策展过程中的收获外,也广邀海内外相关专家学者共襄盛举,或许有机会唤醒这位在学术史上沉睡数百年的文化巨人,恢复其该有的风采。相较过去的书画展,此次展览虽然已经丰富许多,但受限于策展主轴、场地、空间、经费等,展览所能够呈现的仍显不足,因此埋下了不少伏笔,等待有缘人的发掘。本文除了简要回顾此展外,也会穿插一些反思或发展议题,让此展的“结束”成为另一个“开始”。楔子:收藏与家难民间盛传严嵩(公元 1480 1567 年)因夺取王家所藏的清明上河图不成,趁机报复,王世贞之父王忬(公元 1507 1560 年)因此遭陷而
5、死。(传)张择端清明易简图图 1上即有王世贞、严世蕃(公元 1513 1565 年)的收藏伪印,推测是明后期造假者附会王忬因清明上河图摹本惹祸致死的故事,所刻意制作出的本子,藉以抬高画价与可信度。另一幅清明易简图则是黄彪摹本,曾经王世懋(公元1536 1588 年)收藏,相当珍贵。两件摹本都反映出此画在晚明的超高人气及极高的市场接受度,有其文化史之意义。通过王世贞友人张凤翼(公元 1527 1613 年)、詹景凤(公元 1532 1602 年)的相关言论,推测“伪画致祸”故事的可靠性很高。诸多传说的推波助澜,再加上王世贞的影响力,让名不见经传的张择端及其作品清明上河图更负盛名,攀上了绘画史上的
6、巅峰地位。许多人坚信是王世贞创作出了脍炙人口的金瓶梅,通过描写西门庆与蔡太师所形图 1(传)宋 张择端 清明易简图 卷(局部)台北故宫博物院藏39成的腐败官僚系统,暗喻严嵩一家贪赃枉法,加上“西门”与严世蕃“东楼”斋号的呼应,暗示彼此的关联,从而口诛笔伐,为父报仇。作者署名兰陵笑笑生,真实身份未解,许多学者执着于探究此书是否出自王世贞本人之手。然而聪明一世的他,必不至于笨到亲自动手,“借刀杀人”的简单计策岂会想不到?何况他身边还围绕了一群能人异士。无论作者是不是王世贞本人其实都无伤大雅,重点是金瓶梅跟他绝对脱离不了干系。严嵩失势倒台后的抄家清单 天水冰山录与钤山堂书画记,显现出其惊人豪奢的财富
7、与书画收藏。特展展出的怀素 自叙帖图 2、小草千字文,宋徽宗诗帖为其旧藏,因卷上有当时清点的“南昌县印”半印。传世书画中,能确认为严嵩旧藏的并不多,同样有“南昌县印”的还有王献之鸭头丸帖(上海博物馆藏)、孙过庭 书谱、欧阳询 行书千字文(辽宁省博物馆藏)。自叙帖全卷以狂草书写,全作虽奇踪变化,神采动荡,却能谨守法度,狂而不乱,为草书艺术的极致表现。明中晚期,自叙帖在苏州地区流传,后落入严嵩之手,足见他当时搜刮文物之力度与其收藏等级之高。同样喜欢文物的还有首辅张居正(公元 1525 1582 年)。明中晚期买卖文物的过程中,类似王忬这种戍边官员的身份,在收藏史上相当引人注目。除了前线作战以外,最
8、重要的军事活动无非是补给,手握后备大权的首辅自然可以借机做很多事,推测应是存在这样的收藏脉络。无论是严嵩父子的收藏,还是金瓶梅书中的世界,都能反映出晚明物质生活的繁奢与讲究。出身官宦世家的王世贞,从小熟悉书画文物鉴赏,过着品味不凡的生活。不过,早40美成在久2023 年第 2 期图 2唐 怀素 自叙帖 卷(局部)台北故宫博物院藏4142美成在久2023 年第 2 期年政治上的对抗与挫败,加上豪奢品味的竞逐,不仅仅化身为收藏品的聚散,同时也预告了艺文界的全面制霸者王世贞即将登场。“全人”养成与权威树立天赋异禀、过目不忘的王世贞,自小饱览群书,拥有丰富的文化资本,突出于众人之上。22 岁考上进士,
9、少年得志却在 34 岁时遭逢巨变父亲王忬因伪画而遇害。王世贞自此淡出政治圈,回到家乡建“离薋园”避世,多数时间从事著述、游历、交友、赏鉴等文艺活动,对造园、书画、古籍、陶瓷、缂绣、珍玩等都有相当深入的研究。后来找到幽僻之地,开造“弇山园”,并且开放给知交好友参访,成为社交生活的重要舞台,可借之理解中晚明园林的社会功能。王世贞早年对抗严嵩、张居正等当权者,树立起刚正不阿与行侠仗义的形象。过人的充沛体力,让他悠游于各雅集聚会中,在不断地文会与结社下,其交游圈遍及天下。好友周天球(公元 1514 1595 年)所画墨兰图 3,分十段画各式兰草,空白处众人的题跋多达六十余则,有来自苏州、徽州、广州等地
10、的文人,也有宗室、名妓、僧人等,许多都是王世贞的友人,反映出当时江南复杂的人际关系网络。除了广结善缘,王世贞还善于运用自己的博学与批判能力,很早就创建出一套文艺点评机制,逐渐成为当时的权威评论人。不过,实际上他是如何成就这样的地位的,仍有待研究。弇州山人四部稿 是他早期的著作,分赋、诗、文、说四部共 180 卷,其中艺苑卮言 宛委馀编等展示出其古代学识的渊博及对于文学、文艺的思考与视野。四库全书总目评其“才学富赡,规模终大”,且“考自古文集之富,未有过于世贞者”,精准道出了其惊人的著述能量与深厚的影响力。图 3明 周天球 墨兰 卷(局部)台北故宫博物院藏43很快地,王世贞的影响力便扩及全国,在
11、李攀龙(公元 1514 1570 年)过世后,他领导文坛长达二十余年,也成为 16 世纪下半叶中国文化界的领袖人物。收藏与典籍孕育出全方位的艺文史观王世贞长年关注、收集书画等文物,喜欢对藏品进行深入的考证研究,提出精辟的观点。由于所见文物的丰富,加上对历代典籍的熟悉,搭配综观全局的能力,逐渐孕育出其与俗相异的艺文史观。书法上他推崇魏晋的古雅,与时人偏重宋人书法不同。唐褚遂良(公元 596 658 年)黄绢本兰亭卷图 4(兰千山馆藏)是他从黄熊手上购得,二通长跋详述本幅的流传过程,据卷后米芾(公元 1052 1108 年)伪跋内容,辩证为禇临真迹,跋中还称赞其书法精良。对于明代书坛,王世贞提出“
12、吴中三家”的说法,认为最好的就是祝允明(公元 1461 1527 年)、文徵明(公元 1470 1559 年)、王宠(公元 1494 1533 年)三位,这至今仍是书史的主流说法。其中祝允明最受推崇,以千字文图 5为例,便知所评确实中肯。此作从单字的安排、空间的疏密到笔势的抑扬顿挫、运笔的轻重缓急等,都蕴含着丰富变化。虽然字字独立,透过精熟的笔法与结字,行气连贯,具有纵横交错的整体性,可知为其草书杰作。绘画上,王世贞强调应该重视宋画,力排元代文人画为主流的看法。燕肃(公元 991 图 4唐 褚遂良 兰亭 卷(黄绢本)兰千山馆藏44美成在久2023 年第 2 期图 5明 祝允明 千字文 卷(局部
13、)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图 6北宋 燕肃 山居图 册台北故宫博物院藏451040 年)山居图图 6右侧尚存“贞”“元”连珠半印,为王世贞藏品。画幅左侧虽有“燕肃”款,实为后世托名,全幅承袭李唐(约公元 1070 1150 年)画风,属南宋青绿山水作品。画中溪流蜿蜒,岸边松竹桃李掩映,竹林旁矮屋三间,两人对坐,屋舍后石壁屏障。除了对于宋画的推崇,他也推崇浙派戴进(公元 1388 1462 年)为“我明最高手”1,显然是出于对绘画本身的鉴赏。实际上,他对元画并不排斥,尤其喜爱赵孟頫(公元12541322年),跋其 重江叠嶂图7时,将之与五代的荆浩(约公元 850 911 年)、北宋的李成(公元 919
14、约 967 年)和郭熙(约公元1023 1087 年后)相提并论,足显爱慕之意。幅首钤“贞”“元”连珠印,幅末钤“乾坤清赏”等印,并赋写长文为跋,反映出王世贞鉴藏书画的模式。对于整个绘画史,他将风格演变置入历史框架中,提出了“画史五变”的独到见解。尽管数百年来没有受到很大重视,然而依现今绘画史发展的成果来看,此说非但没有不合时宜,反而越来越证明其观点的精准与宏观。唐人明皇幸蜀图图 8画唐玄宗(公元712 756 年在位)为避安史之乱逃往四川的故事,前往蜀道的队伍穿梭在花木缤纷的崇山峻岭中,红衣棕马过桥的便是玄宗皇帝。此画有不少摹本存世,本幅为宋摹精品,画上有项笃寿(公元 1521 1586 年
15、)印,与项家友好的仇英(约公元 1494 1552 年)亦有摹本传世。全幅青绿重彩,敷色浓艳,山石造型古拙奇矫,是唐代李思训(约公元 653 718 年)、李昭道(公元 675 758 年)风格的代表,为明人认知中大、小李将军山水画的典型,是“画史五变”中的第一变。王世贞曾看过的海天落照图,推测也是此类拟古的青绿画风。“荆、关、董、巨又一变也”则是山水画的第二波,董、巨的江南风格与荆、关的北方风格,虽有地域之别,却属同一时代。巨然(活动于 10 世纪后半叶)层岩丛树图图 9被视为其传世作品。巨然善画山水,是董源(卒于公元 962 年)的学生,二人在画史上并称“董巨”,南唐亡后随李后主(公元 9
16、37 978 年)降宋。山峦长线条的“披麻皴”与山顶的丛石“矾头”为“董巨”山水画特征。尽管目前所认知的董源画作多为江南圆缓连绵的山丘,但巨然以披麻皴绘制的高耸山岳亦不可忽视。传世的董源溪岸图(大都会博物馆藏)同样有着崇山峻岭的表现,董、巨、荆、关的并列反而显出相同的时代风格,所谓江南、北方的概念或许可以再思考。到了李成、范宽(约公元9501031年),山水画又有新的变化。范宽临流独坐图图 10虽无画家款印,但山头密林、树木造型与山石轮廓方折笔法等,都可在名作溪山行旅图中见到,因而被归于范宽名下。全幅不见雨点皴法、雾气弥漫山间与斧劈皴法的使用,都透露出南宋的时代特征。此画曾经苏州王献臣(公元 1493 年进士)所藏,可以视为时人理解宋代巨幅画作的依据。发展至南宋刘松年(公元 1124 1182 年)、李唐(约公元10701150年)、马远(活动于公元 1190 1224 年)、夏圭(活动于公元 1180 1230 年前后),又有所不同,画面呈现出更多的诗意。夏圭 观瀑图图 11,右方两株巨松耸立,亭中雅士二人,一人倚坐,一人指向山间瀑布,从水亭下缓流入湖中。近景杂树已带红叶,当是初秋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