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年月第 卷(总 期)上 海 交 通 大 学 学 报(哲 学 社 会 科 学 版)(),我国人口负增长及其经济社会影响左学金(南通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南通 )摘要:年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明确揭示了我国人口低生育率、低出生率、老龄化和走向负增长的大趋势。过去 年低生育率积累的人口负增长惯性和未来持续的低生育率将使我国已经开始的人口负增长持续到 世纪末或更远的未来。本文预测了我国人口负增长的长期趋势并利用 模型模拟其经济社会影响。在此基础上,结合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与可获得的最新数据及相关研究,提出了应对人口负增长的政策建议。关键词:人口老龄化;负增长;人力资本 :一、我国人口将长期负增长 年
2、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以下简称“七普”)数据明确揭示了我国人口低生育率、低出生率、老龄化和走向负增长的大趋势。我国人口变动的主要风险,已经从当年人口数量过大和增长过快转向低生育率、长期负增长与人口老龄化。(一)年以来的生育政策调整及其启示虽然我国人口负增长与老龄化的趋势早在预料之中,但是对人口变动实际进程的判断一直存在较大争议。多年来我国相关部门偏向高估人口生育率和人口总量。近年来国内外研究机构关于中国人口的预测也偏于高估。如受到较多关注的联合国世界人口展望 年版,关于中国人口的中方案预测显著高估了中国人口的峰值规模并晚估了达到峰值的时间。在我国第七次人口普查后,联合国世界人口展望 年版作者简介
3、:左学金,南通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基金项目:作者主持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公平、活力与可持续 老龄社会的经济特征及支持体系研究”()。本文引用的七普数据,除特别说明的以外,数据均来自国务院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编写的 年 第 七 次 人 口 普 查 主 要 数 据,参 见 国 家 统 计 局 网 站:。郭志刚:六普结果表明以往人口估计和预测严重失误,中国人口科学 年第期,第 页。左学金等:中国老龄社会的经济特征及支持体系研究,北京:科学出版社、龙门书局,年。,“,”:大幅修正了关于中国人口的预测。在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我国一种流行的看法是,只要放宽生育政策,我国人口的生
4、育率就会迅速反弹。但是 年以来我国实施“单独二孩”和“全面二孩”生育政策的实践与相关人口统计数据,已经明确地否定了这种看法。在经历了短暂的二孩生育率回升后,从 年开始我国出生率与生育率重新进入下降通道。年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更加清晰地揭示了我国人口走向负增长和快速老龄化的大趋势。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共中央、国务院在 年月发布了 关于优化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决定,决定实施三孩生育政策及配套支持措施。同年月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对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 的第二次修正。此后各省先后修改计划生育条例,出台带薪产假与育儿假,对养育子女的家庭实行个人所得税抵扣与婴幼儿津贴,以及发展托育设施
5、等生育支持政策。接下来一个自然的问题是,我国开始实施的生育支持政策能否取得提升生育率的显著成效?或者更直接地说,我国人口的生育率能否回升到更替生育水平以上,最终扭转我国人口负增长的趋势?(二)极低生育率与低生育率陷阱自 世纪 年代初以来我国生育率的持续下降,是在生育政策相对稳定甚至逐步放松的背景下实现的,所以至少在这个时期内,我国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变化是推动生育率下降的关键因素。值得关注的一个基本事实是,生育率下降并非中国人口的独特经历,而是世界各国的普遍趋势。在 年的 年中,全球人口的生育率从平均每位妇女生育 个孩子下降到,下降了一半以上;其中高收入国家从 下降到,上中收入国家()从 下降
6、到;即使低收入国家的生育率也在显著下降。上述数据还表明,东亚地区已经成为全球生育率最低的地区,尽管这些国家(地区)早已采取鼓励生育的政策措施。年日本的生育率为,韩国为,新加坡为,我国的台港澳地区分别为、和。与世界上的其他地方相比,这些国家或地区的生育率变动路径对我国内地具有更重要的借鉴意义。已有大量研究文献从经济学、社会学和人口学等不同视角来说明现代化和后现代化进程及其带来的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变化是生育率下降的主要驱动力。基于欧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年第期 ,“,”:张维庆:以人的全面发展统筹解决我国人口问题 关于人口热点问题的问与答,人口与计划生育 年第期,第页。,“,”:,“
7、,”,(),;,“:,”,:,;,“,”,:,;,“,”,(),;,:,:,;,:,:,洲国家生育率变动的实践,、和 提出了“低生育率陷阱”假说,认为人口惯性、低生育率社会规范的代际传承与青年世代的相对收入下降等三个机制共同作用形成了低生育率陷阱。沈可、王丰和蔡泳分析了世界各国生育支持政策的影响,发现东亚地区日本、新加坡、韩国和中国台湾推行鼓励生育措施并不断加大政策力度,但效果却不尽如人意。王广州认为,在我国造成低生育率陷阱的相关机制已经形成。左学金在分析我国人口变动的 年历史后指出,生育控制政策和经济社会变化共同推动了我国生育率的下降,但是经济社会变化对生育率下降所起的作用是更加基础性和更加
8、关键的。七普数据表明,我国人口的总和生育率已降到的极低水平,年更降到以下。要扭转人口负增长的趋势,需要将生育率提升到或以上并长期保持下去。现在看来,这是一项十分艰巨的任务。(三)人口负增长惯性的影响由于人口负增长惯性的作用,即使我国的实际生育率在若干年后提升到更替生育水平以上,此后也需要至少几十年的时间才能扭转人口的负增长趋势。有研究认为,我国人口负增长惯性()的长期积累将使人口负增长长期持续。陈蓉、左学金和王美凤根据稳定人口模型的模拟结果发现,假定我国人口的总和生育率从 年的 线性增长到 年的更替水平,并在此后一直保持不变,那么要等到 年,即达到更替水平近 年后,人口的负增长趋势才能逆转。由
9、于目前我国人口的实际生育率(以下)已经低于上述假设,且难以在 年回升到更替水平,我国人口负增长将持续到下个世纪更远的未来。长期以来我国是世界头号人口大国,因此人们较多关注我国人口的数量增长而对人口的结构变动关注相对不足。即使在近年,中国还有人认为中国未来 年不缺人口。显然,这种说法忽视了人口与劳动力禀赋对我国经济增长的积极作用,也忽视了人口规模与结构变动的内生联系及其对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影响。本文将根据作者主持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课题研究的主要成果,以及第七次人口普查及其后发布的相关数据,对我国人口负增长与老龄化的长期趋势及其经济社会影响作出新的判断和展望。本文在第一节讨论我国人口负增长
10、的长期趋势后,第二节讨论在人口负增长趋势下人口年龄结构与空间结构的变动;第三节讨论人口结构变左学金我国人口负增长及其经济社会影响 ,“:,”,(),沈可、王丰、蔡泳:国际生育政策调整的实践与成效,行政管理改革 年第期,第 页。王广州:中国走出低生育率陷阱的难点与策略,学术探索 年第 期,第 页。左学金:生育政策与生育率变动的考察,任远主编:历史的经验:中国人口发展报告(),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年。王丰、郭志刚、茅倬彦:世纪中国人口负增长惯性初探,人口研究 年第期,第 页;茅倬彦:中国人口惯性研究,北京:中国人口出版社,年。陈蓉、左学金、王美凤:我国未来人口长期变动情景 基于稳定人口模型的考察
11、,社会科学 年第期,第 页。王培安:中国不缺人口数量 未来一百年都不会缺,年月 日,:。这是典型地将人口数量与人口年龄结构割裂开来的看法。动的经济社会影响;第四节在总结讨论的基础上提出相关政策建议。本文希望为未来我国人口负增长的老龄社会提供一个广视角的图景,但受篇幅限制,本文的讨论只能是粗略的。希望本文的讨论能抛砖引玉,引起对相关问题更多和更深入的学术研究与政策思考。二、人口负增长与人口结构变动(一)我国人口的少子老龄化趋势 年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及最近两年的年度统计数据揭示了我国人口少子老龄化的变动趋势。年年末全国人口自然增长率仅为,接近零增长。年年末我国人口 万人,比上年减少 万人,从而
12、开启了我国人口负增长进程。未来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变动前景如何?本文利用作者主持的上海社会科学院研究团队的人口预测(以下简称为“老龄社会人口预测”)来展望未来中国人口变动。老龄社会人口预测分低方案、中方案和高方案三种情景,分别假设总和生育率从 年的 开始,经历不同的变动路径后在 年期间分别稳定在、与的水平。根据老龄社会人口预测的中方案预测结果,我国人口总量在 年达到峰值 亿,此后逐步下降为 年的 亿和 年的 亿。低方案与高方案预测我国人口总量分别下降为 年的 亿与 亿。劳动年龄人口变动前景。根据中方案预测,我国 岁劳动年龄人口将从 年的 亿下降到 年的 亿和 年的 亿,占总人口的比重也从 分别降为
13、 与 。年期间我国劳动年龄人口将以年均 的速度下降,年期间将以年均 的速度下降。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变动前景。中方案预测 岁及以上老年人数量从 年的 亿快速增长到 年的峰值 亿,然后逐步下降到 年的 亿和 年的 亿。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从 年的 快速上升到 年的,标志我国进入超老龄社会,此后进一步增长到 年的 和 年的。我们可以看到,年是我国快速老龄化时期。到 世纪末,高方案与低方案老年人口的比重将分别为 与。岁少儿人口变动前景。中方案预测的少儿人口将从 年的 亿快速下降到 年的 亿,此后进一步下降到 年的 亿。少儿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将从 年的 逐步下降到 年的 和 世纪末的 。到 年
14、,高方案与低方案预测中少儿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分别为 和。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年第期 年数据来自国家统计局:中华人民共和国 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年月 日,:;年数据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数据概览:年人口相关数据,年月 日,:。左学金等:中国老龄社会的经济特征及支持体系研究,北京:科学出版社、龙门书局,年。除非特别说明,本文将“总和生育率”与“生育率”视作同义词使用。这里的中方案预测结果与实际情况相比,峰值比较接近,但是达到峰值的时间还是晚了几年。该预测假设的生育率高于实际生育率,所以把达到峰值的时间向后推迟了。(二)人口城镇化与空间再分布改革开放以来,我
15、国人口与劳动力不断从边际生产力较低、经济机会较少的农村与中西部地区向边际生产力较高、经济机会较多的城镇和沿海地区迁移。七普数据表明,这个大趋势没有改变。在 到 年两次人口普查间的 年,我国城镇化率从 大幅提升到 。年全国人户分离人口 亿,其中流动人口 亿。我国人口继续从东北地区和中西部地区向东部沿海地区迁移。在两次普查间的 年,东部地区人口占全国人口的比重上升 个百分点,西部地区在成渝城市群的带动下微升 个百分点,中部地区下降 个百分点,而东北地区人口所占比重显著下降 个百分点。在我国 个省市自治区中,人口增长最多的个省是广东、浙江、江苏、山东和河南,也是 年我国地区 最大的个省,其中个在东部
16、地区。常住人口减少的个省区(按人口减少量从大到小排列)分别是黑龙江、吉林、辽宁、山西、内蒙古和甘肃。东北三省是全国人口减少最多的个省,其中黑龙江人口减少了六分之一,吉林减少了八分之一。两次普查的 年期间,在全国 多个地级行政区(包括地级市、地区、自治州和盟,以下简称“地市”)中,共有 个地市人口减少,占全部地市的。这些地市主要集中在东北与中西部地区。在全国 多个县区中,人口流失的达 个,占总数的。可以预料,在人口负增长和老龄化的趋势下,我国人口与经济活动将进一步向沿海(沿海三大城市群)、沿江(沿江两大城市群)和沿线(沿交通干线)的部分城市群,以及向部分区域性中心城市和都市圈集聚。实际上,正如世界银行所指出的那样,人口与经济活动向部分大都市集聚,是世界各国发展的共同趋势。在人口负增长的趋势下,我国人口与经济活动向部分地区的集聚,将使越来越多人口流出的地区,首先是偏远农村地区、缺少产业支持的小型城镇化地区和部分资源枯竭型城市,出现常住人口持续负增长甚至最终无人化的趋势。我国人口空间布局的重大变化,要求我国各类空间规划、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规划与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具备更充分的前瞻性和更好地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