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对策研究_杨梓宁.pdf

上传人:哎呦****中 文档编号:2735551 上传时间:2023-10-13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1.34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对策研究_杨梓宁.pdf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对策研究_杨梓宁.pdf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对策研究_杨梓宁.pdf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才智 2023.03 中 57 思政研究Ability And Wisdom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对策研究杨梓宁校级项目:成都锦城学院一般项目增强组织生活(主题党日)有效性的研究(项目编号:JCDJ20200906)。摘要:高校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它不仅要发挥思维传递的作用,更为关键的是要让青年大学生明白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内在精髓,继而提高个人的品质修养,做好新时代建设的主力军。然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存在的一些现实困境,使得思政课未能发挥出应有的价值。对此,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能够帮助学生深刻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

2、神内涵,激发新时代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的热情,进一步推动马克思主义理论深入人心。关键词:高校;思政课;时效性;对策作者简介:杨梓宁(1994),女,汉族,山西忻州人,助教,硕士,研究方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高校党史研究,作者单位:成都锦城学院。近些年,党中央和教育部一直都在重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的发展,思政课不再仅仅是一门简单的课程,而是对高校学生价值观、世界观培养与塑造的关键学科,更是承载着立德树人的历史重任。高校在不断地根据党中央的指示对思政课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做出分析与研判,针对性地提出有效对策,以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最大限度地去培养可靠的社会主义建设者与接班人。一、高校

3、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现实困境(一)高校课程设置不合理目前,高校对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工作都普遍重视,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但是许多高校却混淆了一个问题,就是思想政治理论课工作与思想政治理论课质量。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质量与实效性更多的是体现在课程的具体安排与内容的编排上,不是仅仅依靠理论的概述就能实现的,首先要做的就是从思政课的课程建设上抓起。当下高校环境整体良好,但是细看课程建设,部分高校还是不够完善,课堂授课的效果就无法达到最佳状态。目前我们可以看到,思政课在许多高校都是上百人同时在堂听课,有的高校采用同级、不同专业学生集中进行思政课教学。这样虽然能够让思政课

4、教师授课更为方便,学生的自主交流能力在课堂上也能逐步提升。但是许多负面影响也不能忽略,首先这种大班授课无法匹配严格的管理方式,学生的出勤率与抬头率普遍不高,过多的学生让老师无法面面俱到,人人兼顾,仅凭学生的自觉性根本不能保证学生可以积极参与到思政课堂之中。另一方面,思政课大班授课使得学生活动空间少,学生被动接受灌输式教育,坐在后排和偏僻位置的学生无法看到老师的课件展示内容,老师只能时空伴随似的进行理论讲解与 PPT 演示,无法随时密切交流,学生失去了主动学习与思考的积极性。这就让教师对课堂的把控难度大大增加,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授课效果大幅度下降。外加当下受疫情的影响,线下与线上的上课方式不确定性

5、加大,课程要经常跟随政策做出一定的动态调整,无法给予教师与学生充足的时间做好课前准备。在线上授课过程中,许多老师与学生也是因为疫情初次接触网络教学平台,本是一个循序渐进的教学方式却需要直接去接受。例如,上课时间到了,老师还未能调好直播课堂,亦或者是学生迟迟未能登录线上课堂,还有许58 才智 2023.03 中思政研究Ability And Wisdom多种种问题直接造成的结果,就是理论的传授老师不能完全展现,知识的精华学生同样无法去吸收与领悟。(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亲和力不足党的十八大以来,社会发展进入了一个更快、更高的时代,但是许多高校的思政课教学却未能实现与时俱进。在当下的思政课堂之

6、中,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更多感觉是抽象和枯燥,思政课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仍然存在抱紧课本不放,全程都在滔滔不绝讲理论,与时政事件结合不紧密,缺乏生动性与感染性的现象,这不利于促进学生的发散性思维,难以激发学生对于思政课知识的学习兴趣。新时代的今天,教育在不断地发展与革新,课堂授课方式也应该应时而变,但现实却依旧选用传统的灌输式教育,很少站在学生角度体会学生的接受能力,缺乏对实际教学效果和学生接受能力的关注。我们应该清楚地认识到,课堂的主体是教师与学生二者,一者从教,一者为学,双方是平等的双向互动课堂参与者;但在现实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往往强调自身是教的主体,忽略掉了学生在课堂上也应该具有的主体性位置,师

7、生互动不足在一定程度上也降低了学生学习热情,进而降低了实际教学效果。在教学创新上,大部分思政课教师存在照搬传统故事的做法,可是在新时代,学生更容易被日新月异的热点信息所吸引,老师需要的是以传统故事为根基,结合时代特点去创造性地做出理论阐释,无法做出这样的教学创新,教学质量自然就无法提升。大部分教师虽然已经采取了翻转课堂、自主探究、主题讨论、小组合作等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式,但在执行的过程中仍难以避免向传统授课方式倾斜的倾向,尤其是讲述一些理论的时候难以做到将其讲通俗、讲透彻。学生对于理论知识也就无法可知、可触、可感,思想理论知识只能是停留在课堂中、书本上,却没有真正地融入于学生的主观世界认知中

8、。更无法为其主观世界提供真正的精神力量,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也就无法得到最大的发挥与增强。(三)学生对于课程是重视程度不高在我们的印象中,大学不再像高中一般处于相对被动和压迫的环境中,而是需要自觉、主动地去学习。学生不如大学后进入了一个相对放松的状态,在学习方面不像之前一样严格要求自己,尤其对于这种通识课程缺乏良好的自主学习意识。课程的教学效果是需要老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共同配合才能创造和实现的。因此,除了老师要不断改变自己的教学方式,增强思政理论课的时效性,学生也要转变原有的观念,积极主动地去研究、学习该课程。但是对于陌生知识的认知需要一定的过程与时间,更需要教师参与进来。教师作为大学生的贴心

9、引路人,不仅仅要从单纯的课堂主体去授课,更应该为刚进入高校大门的学生去解惑,从理论与实践的两个层面带领他们去认知思政课,感受思政课,大家才会选择接受思政课、热爱思政课。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下,这门课程可以更加高效地完成。在此过程中,不断地摸索并及时发现问题、针对性地解决问题,最后实现目标。目前的思政课班级由于班容量大等原因缺乏凝聚力,班风、学风都不够理想。进入高校后的部分学生,主观上普遍认为思政课为副课,学习态度不端正,将思政课的学习看作任务去完成,造成其他学生盲目跟从,直接导致学习兴趣下降。对于思政课的过程性考察,老师没有严格加强,日常的思政课课堂存在着很大的形式主义,学生在课堂上对于课堂内容只

10、是左耳进,右耳出。期末考试,学生们更是仅仅通过根据往届考试经验,划重点突击背诵,在考试时达到及格线即可,这样的环境必然会为高校思政课实际效果的提升带来阻力。二、重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的现实意义(一)牢牢把握高校意识形态工作话语权的需要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是我们看不见的一场战争,高校学生的意识形态正处在塑造时期,特别容易受到西方意识形态的冲击与侵蚀,继而产生动摇。所以对于高校来讲,牢牢把握高校意识形态工作话语权就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性。高校的意识形态工作一定程度上来说就是思想政治工作,二者是联系在一起牢固不可分割的。高校最大的主体就是学生,积极推动意识形态工作,深化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

11、想的世界观与方法论。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知识去教导、统一学生的思想与行动,化主动权为话语权,只有牢牢把控高校学生的意识形态,才能更好地做好思想政治工作。高校意识形态教育的主要依靠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理论的熏陶能够改造学生的主观世界,架构学生主观世界与马克思主义理论之间的桥梁,让其深刻的内涵逐步渗入广大青年心中。这就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优化新时代高校主流思想舆论,将高校意识形态工作话语权让学生从心底深处得到认可,才能更好把控。高校思政课教师作为学生思想的引导者,时刻都对学生的思想意识有着了解,当代大学生虽然不断地接受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一系列思想的洗礼,但许多西方外来思想意识也在恶意地冲击与影响

12、着大学生的主观认知。这就需要发挥高校思政课教师的思想引领作用,思想意识形态的种子才智 2023.03 中 59 思政研究Ability And Wisdom需要老师去用心浇灌与用呵护,生根发芽,共同维护高校中国的红色领域,用马克思主义真理为新时代的大学生构筑起坚固的防护网,为学生成长成才创造一方心灵净土。(二)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要党的十八大以来,立德树人一直就是教育事业的重中之重,高校思政课更是肩负着重要使命,但是诸多的现实困境阻碍着立德树人价值远景的实现。在现实讲课中,摆在当下最突出的现实问题就是立德树人并没有真正地走进高校思政课老师心中,没有走进思政大课堂之中,只是挂在了老师的嘴上,

13、只是存在于课堂的墙壁之上,使得立德树人形同虚设,在高校成为思政课堂上的一句口号。这些现象究其根本原因就是,对立德树人同思政课的理论联系,高校思政课教师并未真正理解与领悟。立德树人不是教材上几句话,也不是校园中悬挂的条幅,立德树人需要的是高校思政课老师将理论知识同学生的价值观塑造与培养相结合,让学生成为当代教育的主体,让学生对于理论追求产生情感认同。正如列宁所言:“没有人的感情,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于真理的追求。”2立德树人不是一句口号,而是情感认同下的价值追求。这正反映出当下立德树人任务落实的另一困境,就是当前大学生受西方外来文化侵蚀,在内心深处缺乏对社会主义理想的认同,而思政课堂正是为人

14、生“拔节孕穗期”的大学生形成符合个人成长与新时代发展相契合的正确信仰做出良好的培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而青年又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时期,抓好这一时期的价值观养成十分重要。”3马克思主义信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共产主义理想在思政课的传播,让思想政治理论真正穿透青年大学生的心灵,引发大学生价值认同。这样,才能让马克思主义理论真正穿透青年人的心灵,让立德树人的任务在高校中得到落实与实现。三、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问题解决对策(一)提高校园环境的感染力人与环境具有一定的相互作用,人在不断地改变着环境,环境也在影响与塑造人。好的教学环境能够增强课程的吸引力,

15、让学生更容易接受授课内容,提高思政课的亲和力,从而提升思政课的教学效果。4优化校园物质环境,提高教学环境的吸引力。校园物质环境与大学生紧密相关,大学生受外在物质环境的影响特别大,思想道德的修养不仅仅是言传身教,教学环境的亲和力能够利用外在层面辅助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深度吸收与把控运用,让教学效果最大程度地去呈现。首先,缩小思政课授课规模。对于老师而言,几十人上百人的课堂只能单纯地进行理论宣讲,于学生而言也很大程度地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参与度。缩小授课班级规模,学生的参与度明显增强,理论上知识不再仅仅停留在视觉层面,更是在思政课亲和力的影响下让知识成为师生交流的桥梁。其次是完善教室内部的硬件配套设施。教

16、室的桌椅应合理布置,并在课堂授课中进行小组讨论让思政课“活”起来、“亲”起来;对教学设备进行定期检查、更换,让课堂教学永远不要因为物质环境而中断。最后,适当布置教室。在学校允许的前提下,可以对思政课的教室进行布置,增加课堂环境情感性。加强精神文化环境建设,提高教学环境的亲近感。教学环境的完善,不单需要优化物质环境建设,精神文化环境建设也要保持永远在路上,一刻也不能停。精神文化环境能给人带来潜移默化、“润物细无声”的影响,文化环境一定程度上熏陶着人的精神状态,轻松、愉悦、和谐的思政课教学氛围,老师能够不断完善教学经验,学生能够更好地得到进步,实现老师与学生的双赢效果。教师授业解惑,以生为本,尊重学生,信赖学生,提供学生畅所欲言的平台,课堂不再是教师在三尺讲台上的一言堂,而是师生共同交流的场所,知识的灌输在互动交流中变成思想的碰撞,激发学生思维的活力,提升思政课堂的教学效率。促学风,正班风。良好的班风与学风能够让教室的每个角落都焕发着新的生命活力,给予着学生无声胜有声的学习动力,更好地朝着自己的学习目标不断地奋斗。班风、学风的建设需要的是老师发挥领头羊的作用,不断改进班级管理方式。教师要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专业资料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3 wnwk.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浙ICP备202405992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