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土地比较优势、农户行为与农业生产效率 来自种植结构调整的考察盖庆恩 王美知 石宝峰 史清华 内容提要:土地比较优势是农户作物选择的基础,政策调整会影响土地比较优势的发挥,并进一步改变农户行为和农业生产效率。本文以种植结构调整为例,从土地比较优势出发构建模型,刻画农户作物选择的内在机理,分析和评估不同调整策略对农户种植行为和农业生产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相比直接行政干预,采用价格调整、补贴等市场化调整方式更加有效,同时政策实施对农户的产出和收入存在异质性影响。在实践中,种植结构调整一方面要注重市场机制的运用,另一方面需要密切关注政策调整对农户的异质性影响,精准施策。关键词:比较优势 作物选择 价
2、格调整 补贴 政策评估 盖庆恩、王美知,上海财经大学财经研究所,邮政编码:,电子信箱:,;石宝峰(通讯作者),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邮政编码:,电子信箱:;史清华,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邮政编码:,电子信箱:。本文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上海市社科规划课题()的资助。作者感谢复旦大学赵德余教授、上海大学孙善侠博士等的大力支持,感谢匿名审稿专家的建设性意见。当然,文责自负。一、引 言农业不仅关系着粮食安全,而且还将通过结构转型等间接影响宏观经济增长,稳定的粮食生产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保障。为了实现农业生产的高质量发展,农业支持政策在现实
3、中广泛采用。年,政府先后进行了粮食生产组织、购销以及流通体系改革,逐步建立起持续稳定的家庭生产经营制度、粮食专项储备制度、保护价收购政策等。年以来,政府持续聚焦“三农问题”,连续发布 个以三农为核心的“一号文件”,对农产品价格、农业补贴等进行深入调整和改革。政策频繁调整背后的一个自然问题是:这些农业政策如何以及多大程度上影响农户农业生产情况?由于土地在不同作物上的生产效率存在差异,政策调整会改变不同作物的比较收益,从而对农业生产的结构、空间布局及粮食产量产生影响。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中国农业发展的主要方向。因此,探究不同政策调整方式与农户农业生产决策
4、和效率间的关系,对阐明政策运行机制、评估政策实施效果具有重要作用,对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本文以 年开始实施的种植结构调整为例研究政策变化对农户行为和农业生产效率的影响,并回答上述问题。本文首先在()基础上建立模型刻画农户作物选择,进一步结合种植结构调整下的政策调整方案,说明不同调整方式对农户作物选择的影响;进一步,基于全国农村固定观察点等数据校准模型,定量评估不同调整策略对农业生产、农户收入的影响。研究表明:相比直接行政干预,采用价格调整、补贴等市场化调整方式更有效。一方面,随机退出和低产量优先退出两种行政干预策略将使转换户的亩均产量分别下降.和.
5、,粮食总产量分别下降.和.。通过农产品价格调整来实现种植结构调整的策略将使转换户的亩均产量下降.,粮食总产盖庆恩等:土地比较优势、农户行为与农业生产效率量下降.,行政干预所造成的产量损失显著高于农产品价格调整下的相应损失。另一方面,种植结构调整还将进一步影响农户的收入。保持农产品价格不变,随机退出和低产量优先退出策略将分别使转换户的亩均收入下降.和.,所有农户的粮食总收入平均下降.和.,上述发现与阮荣平等()的结论一致。同时,由于土地质量差异,种植结构调整对农户行为存在异质性影响,部分农户的产量和收入损失超过。这一发现意味着,在实际操作中,种植结构调整不仅要注重市场机制的运用,还需密切关注政策
6、调整对农户的异质性影响,精准施策。本文的贡献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第一,从土地的比较优势出发,构建理论模型刻画农户种植决策的基本原理,丰富了农户农业生产行为的研究。第二,使用结构估计的方法定量评估了种植结构调整政策对农业生产和农户收入的影响。相比传统基于回归的方法,使用结构估计能够更清晰地展现政策对农户行为的影响机制,并准确量化评估政策的影响程度。第三,比较和分析了行政干预和市场化方式的实施效果,这些干预方式在农业政策改革中被广泛采用,本文的研究结论可以为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的理论依据。本文丰富了比较优势的相关研究。比较优势是理解贸易、经济增长、产业政策等的重要理
7、论基础(林毅夫和付才辉,),()将比较优势引入到个人收入分析中,认为个人在不同职业上具有不同的能力(即比较优势),并由此产生不同的收益,代表性个人会基于其比较优势进行选择,即 模型。目前,基于 模型刻画的自选择行为已经广泛应用在劳动经济学、教育经济学、空间经济学等多个领域(,;,)。降雨、土壤质量、温度、气候等均会影响作物生长,而不同作物生长所需的条件存在差异,因此土地在作物间具有不同的比较优势(,)。钟甫宁等()、钟甫宁和叶春晖()测度了不同地区种植不同粮食作物的比较优势,并采用规划求解方法模拟各地农业结构调整方案,量化估计了不同结构调整情境下农民收入的变化。近年来,学者们将 模型引入到农业
8、生产中,强调土地比较优势对刻画农户行为、理解政策变化的重要作用。()使用全球农业生态区划数据(,即)检验了各国农业生产上的比较优势;()认为由于地区间土地质量不同,贸易对地区冲击存在异质性影响,定量结果表明降低贸易成本可以使全要素生产率提高.,但偏远地区农户由于竞争加剧,其福利损失超过。()和 ()研究了土地在应对气候变化冲击方面的作用。虽然已有论文从区域比较优势视角出发,模拟分析了种植结构调整的潜在影响,但是对农户种植决策的微观机制和政策调整的影响路径仍缺乏深入分析。本文从 模型出发,聚焦土地比较优势,分析不同种植调整政策下的农户行为及其影响,能够很好地扩展关于土地比较优势的相关研究。本文扩
9、展了农业支持政策的相关研究。农业补贴、价格支持是当前各国政府支持农业发展的有效政策工具(,;,;高鸣和姚志,),对促进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陈飞等,;程国强和朱满德,)。但是,政策的影响在时间、空间和农户层面上存在较大差异(王德文和黄季焜,),从区域差异上看,农业补贴对贫困地区粮食生产的正向影响更大,但影响程度与农户经营规模有关(高鸣等,)。黄少安()认为粮食直接补贴政策仅在实施初期有效且对小规模农户增收基本无用,而对规模农户的增收和种粮积极性并没有体现出足够的激励作用。因此,当前补贴对政策目标的实现作用有限,需要改变补贴的方式。许庆等()的研究支持农业补贴改革能够促进粮食适
10、度规模经营这一结论,但同时发现正面影响更多体现于粮食主产区的东北地区和内蒙古。阮荣平等()发现收储制度改革对玉米生产具有较强的时间异质性,配套支持制度的建立对政策实施效果具有重要影响。倪国华和郑风田()认为需要配合使用综合补贴、保护价与国家储备来实现社会总福利最大化,倪国华等()通过模拟求解了未来不同时期所需的最优政策工具组合,强调需要综合考 年第 期虑粮食安全、财政负担等,采用精准的政策组合来保证中国的现代化进程。整体来看,当前关于补贴和价格的研究主要侧重分析政策变化对特定作物的影响,但政策变化还会引起不同作物种植收益的相对变动,农户的种植决策也将发生相应调整。同时,当前研究主要基于回归的方
11、法进行政策评估,不仅难以分离其他农业政策的影响,而且缺乏对农户生产决策行为的刻画,政策影响机制不够清晰。本文基于种植结构调整这一政策背景,构建理论模型来刻画农户的作物选择,并定量分析补贴、价格调整等对农户种植决策的影响,丰富了相关研究。本文后续安排如下:第二部分介绍种植结构调整的现实背景,明晰种植结构调整的主要内容和政策着力点;第三部分构建理论模型刻画农户生产行为并建立起农户作物选择与生产效率、收入之间的关系;第四部分介绍数据来源并对模型进行校准;第五部分定量分析不同政策下农户农业生产的调整行为及其影响;最后,总结研究发现并提出政策建议。二、种植结构调整的背景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央政府围绕农产品
12、价格、农业补贴、城乡资源流动等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改革,对农业生产、宏观经济增长等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年开始,在农业税费改革的基础上,中国开始全面实施对种粮农民的直接补贴。同年,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意见(国发 号)提出,在 年全面放开粮食收购市场,积极稳妥推进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在粮食主产区实行最低收购价格。其中,年、年起国家在主产区分别对稻谷、小麦实行最低收购价政策。年,为了应对国际农产品市场价格大幅下降的冲击,国家在黑龙江、吉林、辽宁和内蒙古启动了玉米临时收储政策。临时收储政策对稳定国内农产品价格、保护农民收益发挥了重要作用(仇焕广等,)。在多重因素的作用下,农户的种粮积极性被
13、极大地调动起来,粮食产量持续增长。年间,粮食生产实现“十二连增”,年,中国粮食产量再创历史新高,达到.亿吨,连续 年保持在.亿吨以上。在粮食总产量增长的同时,种植业的结构也在发生变化,突出表现为玉米种植面积和产量快速增长。中国玉米种植面积和产量分别于 年和 年超过水稻,成为第一大粮食作物。进一步看,玉米种植面积的变化在不同地区间差异显著,“镰刀弯”地区的玉米种植面积扩张更为迅速,是推动全国玉米种植面积和产量增长的关键。玉米临储价格的持续上升是驱动玉米种植面积快速扩张的核心,与此同时也造成了中国玉米产业“高价格、高库存、高补贴”的问题并存,对整个产业链造成较大负面影响。年,农业部出台关于“镰刀弯
14、”地区玉米结构调整的指导意见,明确要求“力争到 年,镰刀弯地区玉米种植面积稳定在 亿亩,比目前减少 万亩以上”,同时对不同地区的调减面积做了进一步细化和任务分解。实现种植结构调整,重点在于改变农户在不同作物上的比较收益,价格调整是重要手段。政府在关于“镰刀弯”地区玉米结构调整的指导意见中提出“要加强与有关部门的沟通协调,完善玉米收储和大豆目标价格政策,稳定种植收益,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进一步明确要“坚持实施稻谷、小麦最低收购价政策,保持价格基本稳定。完善玉米收储政策,玉米价格要反映市场供求关系,调节生产与需求,落实好玉米生产补贴,保持优势区玉米种植收益基本稳定。合理确定大豆目标价格水平,改进
15、补贴方式,提早公布年度目标价格”。尽管价格、补贴等基于市场化的政策调整能够盖庆恩等:土地比较优势、农户行为与农业生产效率参见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文件,网址:。“镰刀弯”地区包括河北、山西、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广西、贵州、云南、陕西、甘肃、宁夏、新疆,共计 省(自治区)。参见农发号农业部关于“镰刀弯”地区玉米结构调整的指导意见,网址:。改变农户在不同作物上的比较收益进而引导农户改变种植结构,但是从市场价格变化传导至农户并改变种植决策往往需要较长的时间。实践中,为了能够快速实现政策目标,各级政府往往会将种植结构调整目标层层分解,通过行政手段来直接干预农户的农业生产行为。因此,在种植结构调整实
16、践中,行政干预与市场化调整方式并存。在多重政策影响下,玉米种植面积逐步下降,种植结构调整初见成效。“镰刀弯”地区玉米种植面积从 年的.亿亩下降至 年的.亿亩,玉米种植面积下降.亿亩,基本达到了种植结构调整的政策目标。三、比较优势、种植决策与农业生产效率下文我们将从实际出发,构建理论模型刻画农户种植决策,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不同干预政策对农户生产行为的影响机制,为后续实证分析奠定理论基础。(一)基本假设对于任意时期,假设地区 有 块耕地,地块 的面积为,且服从对数正态分布,即:(,),地区耕地总量为,该地区农户土地经营总规模为:()耕地用于农业生产,农户可种植作物。从现实来看,由于各地块的气候(如温度、降水)、地貌(如坡度、地形)、土壤质量等存在差异,地块间的生产效率并不相同;而且由于不同作物(如玉米、大豆)生长所需的条件不同,同一地块种植不同作物时的生产效率也存在差异。进一步假设地块 在作物 上的生产效率为,农户投入劳动和土地采用规模报酬不变的 生产函数进行生产,即:,(,),其中 ()其中,为该地块种植作物 时的产量,为劳动投入,为土地规模,是该土地在作物 上的生产效率,表示种植作物 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