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唐代胡风文化对杌凳类坐具形制影响研究_耿彦昊.pdf

上传人:哎呦****中 文档编号:2736091 上传时间:2023-10-13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2.17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唐代胡风文化对杌凳类坐具形制影响研究_耿彦昊.pdf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唐代胡风文化对杌凳类坐具形制影响研究_耿彦昊.pdf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唐代胡风文化对杌凳类坐具形制影响研究_耿彦昊.pdf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唐代胡风文化对杌凳类坐具形制影响研究_耿彦昊.pdf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唐代胡风文化对杌凳类坐具形制影响研究_耿彦昊.pdf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7F&ID第30卷第02期 2023年02月 家具与室内装饰基金项目: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基金(人文社科)基础扶持项目(2242021S20029)作者简介:耿彦昊(1999-),女,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家具设计与理论,E-mail:通信作者:张志贤(1973-),男,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艺术设计,E-mail:引文格式:耿彦昊,张志贤.唐代胡风文化对杌凳类坐具形制影响研究J.家具与室内装饰,2023,30(02):07-11.GENG Yanhao,ZHANG Zhixian.Research on the Impact of Foreign Culture in the Tang

2、Dynasty on Stool ShapeJ.Furniture&Interior Design,2023,30(02):07-11.唐朝,是中国历史上的“大开”时期1,开放的民族政策和博大的胸襟致使大量外族人口和外域文化进入中原。胡食、胡服、胡乐、胡具等在唐代社会各阶级间广为流行,开元、开宝年间更是盛极一时,出现“陈约皆有所化”2的情景。坐具领域自然也不例外,以毡席、胡床为代表的外来坐具的引入,极大地促成了唐人居室文化及生活方式的转变,其中尤以新式杌凳类高坐家具的影响最为深远,甚至带动了坐姿从席坐向垂足的演变。同时,由于胡风带来的社会新风俗的需要,唐代杌凳又选择性强化了对外来家具形制的借鉴

3、,进而出现许多世界上最繁盛的都邑之一,唐都长安城吸引诸国使臣商人慕名而来。本就带有鲜卑血统的李唐统治者也出台多项留居和尊俗政策鼓励胡人来华。对于随之而来的大量异域胡具,唐人也都持有欣赏甚至追求的态度。时人常设毡帐、踞胡床,这种对文化他者的欢迎反映了当时社会兼容并纳的包容心态和以尊重为基础的艺术审美。二是郊野风尚对坐具场域性的要求。唐代国力昌盛,社会欣欣向荣。在宽松的生活氛围下,唐人赴郊外踏青游宴成为娱乐生活中的惯常之举。同时受周边少数民族习俗的影响,骑射、马球、蹴新的特征变化。以下将就此现象进行具体探讨。1 胡风盛行促进坐具形制变革“胡音胡乐与胡骑,五十年来竞纷泊”3,在唐代,由于影响广泛深远

4、,“胡”已从种族概念上升至文化范畴。被广为吸收的胡风文化改变了唐人的生活模式与对坐具的观念偏好,也直接推动着本土坐具功能、审美与个性方面的创新发展。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开放心态对坐具异己性的接纳。唐代的开放性与包容性,与同时期的欧洲中世纪形成鲜明对比。作为当时Research on the Impact of Foreign Culture in the Tang Dynasty on Stool Shape耿彦昊,张志贤 Geng Yanhao&Zhang Zhixian(东南大学艺术学院,江苏南京 211189)摘 要:本文旨在研究唐代胡风文化盛行背景下杌凳类坐具形制的发展特点及与

5、其的内在关联。以唐代胡风文化背后的社会风气作为切入点,探讨当时坐具形制创新的可能性与必然性;其次结合相关文献典籍、绘画、壁画艺术等背景资料,分析胡风影响下唐代杌凳出现的创新形制与变化特征,并由此进一步剖析杌凳类坐具文化适应现象中呈现的内在特点及规律。结果表明唐代杌凳大致经历了由低型到高型、固定到灵活、箱板式到框架式的演进历程,胡风的兴起极大地促进了唐代杌凳类坐具的发展,但在文化交融过程中表现出较强的选择适应性和自主性。本文立足于家具文化研究视角,探究了民族文化碰撞融合中唐代杌凳类坐具的“胡化”与“汉化”现象,为时下多元文化交流背景下中华传统文化传承与创新问题提供参考和借鉴意义。关键词:胡风文化

6、;杌凳;唐代;文化适应DOI:10.16771/43-1247/ts.2023.02.002中图分类号:TS6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260(2023)02-0007-05Abstract:The purpose of this research is to study the development characteristics and internal relationships of stool shape against the backdrop of the prevailing foreign culture in the Tang Dynasty.Abo

7、ve all,taking the social atmosphere behind the foreign culture as the breakthrough point,the paper discuss the possibility and inevitability of the innovation of the seat shape at that time;besides,combining the relevant literature,paintings,mural art and other background materials,to analyze the in

8、novative forms and changing characteristics that have appeared of stools in the Tang Dynasty under the influence of the foreign culture,while further analyze the inherent characteristics and laws of the acculturation phenomenon of stool-like seating.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stool evolved basica

9、lly from small to large,fixed to flexible,box board to frame type during the Tang Dynasty.The expansion of foreign culture greatly aided the stools development,but it demonstrated a strong selective adaptability and autonomy in the process of cultural integration.Based on research on furniture cultu

10、re,this paper investigates the“foreignization”and“sinicization”of stool-like seating in the Tang Dynasty as a consequence of national culture collision and amalgamation,supplying references for the inheritance and innov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in the context of multi-cultural exchanges.K

11、ey words:Foreign culture;Stool;Tang Dynasty;Acculturation唐代胡风文化对杌凳类坐具形制影响研究8鞠等户外休闲活动也在上层阶级间十分流行4。相比以往,唐人有了更为丰富的户外活动时间。传统陈设固定的室内坐具搬运性较差,难以应对室外生活方式带来的使用场所的改变,进而促生了唐人对室外坐具及坐具灵活性、便携性的需求。三是求异心理对坐具多元性的需要。大唐统一,已几无外患,国家的稳定渐次形成由上至下的享乐主义。“人生行乐耳”,安逸闲适的生活环境与自我价值的觉醒,引发社会普遍性的求新求异的审美风尚,也形成了多元化的文化价值取向。异域胡具具有与中原本土坐具

12、不同的个性形制,迎合了当时社会标新立异的心理诉求,因此一经传入便引起风靡。为彰显自我个性的独特表达,唐人也创造性地对坐具样式进行改造,这表1 唐代杌凳形制演进分析来源 类别 时期 历史记载 演进特点须摩提女请佛故 事 北齐校 书图 造像碑碑阴线刻李寿 墓石椁线刻 仕女图1、使用场景和阶层更为普遍2、出现交椅的雏形与双人座等创新形制1、长凳由西域传来的直脚床分化而来,应用 日 益 普遍2、长凳高度逐渐加高,凳腿间逐渐出现管脚枨3、初创性强,无束腰,用材粗硕,基本不带侧脚魏晋唐代晚唐五代魏晋唐代晚唐五代唐代之前唐代晚唐五代交杌长凳壶门凳方凳魏晋唐代晚唐五代外来杌凳本土杌凳1、由 本土传统的坐具壶门

13、式独坐榻演变 而来,形制高贵构造华丽2、中 唐 至晚唐,底部开始出现“托泥”结构3、坐 面 由方逐渐变圆,并出现圆形壶门凳、月 牙杌等 复杂形制平板挖雕、曲 线弧面等制作工艺逐渐成熟1、受劳作习 惯影响,早 在东汉我国本土就已出现简单的方凳样式2、除垂足而坐外,小方凳另作辅助登高的踏脚 器,社会等级低3、盛唐时期受佛教影响,方凳逐渐流行4、坐 面升 高,凳腿间开始加装横枨构件 莫高窟壁画 五台 山图 高句 丽壁画墓 家宴图弥勒经变 莫高窟 婚礼图 宴饮图 观音经变图卷 莫高窟 维摩诘经变弥勒经变 舞乐图 捣练图 挥扇仕女图 内人双陆图墓主人夫妇图 高士图 宫 乐图东汉 六博画像石 莫高窟 贤愚

14、经变萧翼赚兰 亭图 弥勒经 变 剃度图 弥勒经 变 女剃度高士图Seminar&Summary专论与综述9F&ID第30卷第02期 2023年02月 家具与室内装饰进一步促进了 坐具形制的多元化变革。2 胡风影响下的杌凳形制特征与演进历程西域高坐家具自汉末起便陆续传入中原,并在唐代继续传播普及。经过数百年的发展,以胡床、长凳为代表的外来杌凳已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同时也衍生出壶门凳等兼具中外坐具特色与结构元素的新型高坐杌凳样式。唐代杌凳也从传来模仿逐渐走向演进创生的本土化进程5,其形制演进分析如表1所示。由于域外传入的长凳和本土方凳均为直脚框架凳式,且形制演化方式几乎相同,故将

15、两者合并阐述,以下将分为交杌、直脚凳、壶门凳三类就其唐代前后演化趋势及特征加以说明。2.1 交杌交杌,因腿部交叉折叠而得名,又因源自境外而被称为“胡床”。其构造简单、体轻便携,发展至唐代已被社会各阶级广泛接受。唐李寿墓石椁内壁就有侍女臂挽胡床的画像记载6,证明胡床已适用于当时富裕的上层阶级。交杌非固定陈设,使用场景多在庭院户外,常于出游、巡狩等临时休息场合使用。清异录 中有明皇增设“逍遥座”的文献记载,五代壁画 五台山图 也曾出现一把上部带有立柱和搭脑的简易交椅,坐面宽度及高度略有增加,说明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演变,至晚唐五代时,已有由交杌演化而来的交椅雏形的出现,但此时还并未发展出脚踏、扶手等

16、结构部件。总体而言,交杌自传入我国至唐末,除出现立柱和搭脑结构外,整体形制变化较小,但其使用场景和阶层已变得更为普遍。2.2 直脚凳“直脚凳”是坐面以下装有四只直型凳腿的凳形统称,有方凳、长凳、圆凳等类型。这种形制简单的坐具在唐代的产生和推广,与日常劳作习惯和佛教文化东传均有关系。早在东汉 六博画像石 中就有饲牛小童坐于小方凳上的图像记载,这表明最初原始简陋的单人方凳,在外来式样传入前就已于本土出现。敦煌莫高窟壁画 药师经变 及 弥勒经变 中显示,除垂足而坐外,在唐代方凳另作踩踏登高的踏脚器,因而所属的社会等级较低7。长凳,即“极小床”,由域外传入的直脚床分化而来,受佛教文化在中原的推广而逐渐流行。盛唐时期 婚礼图 宴饮图 等多处壁画出现数人共坐一张四腿方凳的场景,可见直脚凳在生活中的应用日益普遍。发展至中晚唐时期,包括方凳和长凳在内的直脚凳坐面普遍升高,从小腿处升至膝盖的高度,凳腿间开始出现管脚枨结构以提高稳固性。但用材粗硕,且多无束腰,相较于宋代的纤巧凳型显示出一定的初创性,使用场合多在室外。2.3 壶门凳受到外来高坐杌凳流行的影响,盛唐时在传统壶门坐榻基础上演变出的新式高坐壶门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专业资料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3 wnwk.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浙ICP备202405992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