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同频·同向·同行:高校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协同共促的理路_徐春喜.pdf

上传人:哎呦****中 文档编号:2736427 上传时间:2023-10-13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2.07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同频·同向·同行:高校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协同共促的理路_徐春喜.pdf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同频·同向·同行:高校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协同共促的理路_徐春喜.pdf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同频·同向·同行:高校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协同共促的理路_徐春喜.pdf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收稿日期:2022-03-11作者简介:徐春喜(1977),男,讲师,博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体育人文社会学。基金项目: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高校思政专项)“新时代高校 三全育人 机制建设与效能提升研究”(L21BSZ073)。同频 同向 同行:高校学生核心价值观培育与爱国主义教育协同共促的理路徐春喜(沈阳体育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沈阳 110102)摘要:有效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与爱国主义教育的协同共促,对大学生培养和思想政治教育基本理论建设具有重要意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与爱国主义教育的相互作用与深度协同,有助于强化大学生初心使命意识、坚定他们的理想信念、促进他们全面

2、发展。提升二者协同共促育人成效,是一个“绵绵用力、久久为功”的系统工程,可以采取理论提升、文化涵养和实践淬炼的方式,使二者双向对标,同向而行。关键词:爱国主义;大学生;价值认同;协同共促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3118(2023)01-0010-06第37卷 第1期2023年2月白 城 师 范 学 院 学 报Journal of Baicheng Normal UniversityNo.12023Vol.37Feb.“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对于新时代大学生而言,“明明德”是明大德,明社会主义之德,明新时代之德。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核心价值观,其实就是一种德,既是个

3、人的德,也是一种大德,就是国家的德、社会的德。”1而“爱国,是人世间最深层、最持久的情感,是一个人立德之源、立功之本”2。这就要求高校大学生既要坚定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信仰者、传播者和践行者,又要保有中华民族爱国的气节与风骨。诚然,大学生群体正处于“拔节孕穗期”,在坚定理想信念、牢记初心使命、担当时代责任等方面,需要持续给予正确引导、砥节砺行和精心栽培。价值观影响着人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和生活方式,爱国主义则能够最大程度上凝聚起致力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精神力量。有效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与爱国主义教育间的协同共促,对强化大学生的教育管理,提升大学生教育质量具有重

4、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一、相通:协同共促的逻辑起点价值观是隐藏于人的实践活动之中的“内在的尺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社会成员普遍持有的对社会主义价值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爱国主义则是内化于中华民族血脉之中的价值追求和道德底线。加强对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与爱国主义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二者之间是否具有融通性,是实现协同共促的前提性问题。(一)理论维度融通性首先,结构上的融通性。作为中国精神的内核,“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徐春喜:同频 同向 同行:高校学生核心价值观培育与爱国主义教育协同共促的理路第1期精

5、髓。而“爱国”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公民层面的首要价值元素,体现了公民道德本质属性和基本准则,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个层面的逻辑体系中居于衔接点地位,发挥的是贯穿三个层面的功能。“爱国”的价值目标指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国家层面,“爱国”的价值取向对应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社会层面,“爱国”的价值准则领衔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公民层面。其次,机理上的融通性。无论是对大学生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还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遵循的都是“知信行”的构建模式。大学生普遍持有正确的价值观和朴素的爱国情怀,“知”的重点应放在以彻底的理论说服人。对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在知识体系建构方面可

6、以互为内容,相互印证,同时“要理顺宏大叙事与平民叙事的融合和转换”3。“信”的前提是“认同”。在大学生教育过程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承担的是价值“基色调”角色,对国家的认同担负的是价值“主色调”功能,没有“基色调”,则“主色调”不彰不显;失去“主色调”,则“基色调”沦为无的之矢。对大学生教育培养效果在于“行”的检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能够将爱国主义规范在理性范围内;爱国主义则能够提升大学生鉴别错误价值观,特别是防范和抵御“普世价值”的能力。最后,语境上的融通性。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时代语境相同、价值指向一致,均是培养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时代新人。爱国主义

7、作为青春最闪亮的品格,为中国梦的实现汇聚人心,提供强大精神动力;而“充分形成对核心价值观的普遍价值共识,激起人们思想共鸣,使核心价值观更容易地注入人的心灵,并以柔性的方式进行长效深度地社会治理”4。由此,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度认同,能够为爱国主义教育创设良好的社会价值氛围。(二)历史维度融通性马克思认为:“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但是他们并不是随心所欲地创造,并不是在他们自己选定的条件下创造,而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从过去承继下来的条件下创造。”5在人类社会的不同历史阶段,因为社会性质不同,爱国主义和特定社会的核心价值观在内涵和外延上均有所不同。然而,作为特定历史时期和社会状态中的“上层

8、建筑”,爱国主义和该社会的核心价值观却都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从过去承继下来的条件”中发展出来的,具有历史维度上的融通性。首先,在中国传统社会,就统治者而言,他们为了维护和巩固其统治利益,将“爱国”与“忠君”紧密结合起来。同时,统治者利用权力资源调节人们的思想,辅之以“仁义礼智信”等传统社会核心价值观引领和调控社会价值体系及社会秩序,使社会处于一种相对稳定的状态。由此,中国传统社会的核心价值观与爱国主义融为一体。其次,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人在民族危急存亡之际,于中国大地上高举马克思主义旗帜,将爱国主义与“救亡图存”“翻身解放”的革命价值观密切融合,团结和领导中国人民通过28年艰苦

9、卓绝的斗争,成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完成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时代任务。这一时期,爱国主义唤醒了民族意识和民族精神,“救亡图存”“翻身解放”的革命价值观成为人们的普遍价值共识,汇聚起民意人心,焕发出强大精神力量。最后,新中国成立后,面临着国际西方资本主义阵营的孤立、封锁、威胁以及国内“一穷二白”的经济现状,中国共产党牢记初心使命,坚持以爱国主义为价值基础、以改革创新为价值遵循,带领全国人民投身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大业。我们所培育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度凝结了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民族精神、时代精神等。纵观中国社会发展史,爱国主义从来都是与社会核心价值观紧紧融合在一起。(

10、三)实践维度融通性在不同社会的发展时期,爱国主义和该社会的核心价值会有着不同内涵,而“随着每一次社会11第37卷白城师范学院学报制度的巨大历史变革,人们的观点和观念也会发生变革”6。加强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就要立足于新时代,立足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立足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首先,从历史方位来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时代大学生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生力军,也是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主力军。对大学生的教育必然要求将爱国主义渗透到大学生的思想与言行中,而一个人的思

11、想与言行,更多地受其所持有、所认同的价值观的影响和支配。要引导大学生自觉将爱国情与强国志、报国行结合起来,就要同时培养他们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以爱国主义激发大学生的激情和动力,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规约大学生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其次,从当代国际环境来看,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形势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明显增强,社会思潮更加多元,价值观领域“没有硝烟的战争”愈加残酷,这都对国家主权、社会治理、人们思想产生深层影响。“爱国主义道德的正义性和美德属性,使得爱国主义道德处于道义上的制高点,天然地具有对广大社会成员的强大的号召力和吸引力。”7在历史大变革时期,只有凝聚青年一代的智慧和力量,

12、才能更加笃定地实现化“危”为“机”。大学生既要讲爱国主义,又要具备国际视野;既要强化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又要胸怀全人类之共同价值。当今世界面临的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和爱国主义教育融合提供了外在动因。二、同向:协同共促的价值旨归从根本上说,大学生核心价值观认同与爱国主义教育的融通性是建立在二者的本质一致性和逻辑同构性之上的。“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8大学生核心价值观认同与爱国主义教育融合共促的价值旨归在于强化初心使命意识,坚定理想信念,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一)有助于强化大学生的初心使命意识“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

13、应当成为新时代大学生的价值共识,只有将个人的发展与国家的前途命运紧密结合起来,才能找到奋斗的方向与价值。当代大学生成长于国泰民安、社会稳定、经济高速增长的“富起来”时期,相较于前辈,他们思想更加活跃,个性更加鲜明,文化上更加自信,由此对中国和中国文化有着强烈的认同感。然而,他们又是成长于文化多样、价值观多元的时代,相对优越的物质生活容易消解历史的厚重感,自由的价值选择或许更易带来思想困惑和价值迷失。青年大学生对于中华民族曾经遭受过的苦难有共情而难有共鸣,他们乐于向前看,而往往忽略检视来时的路。基于这种学习生活实践背景,当代大学生的特点较为明显地凸显出来,一是怀有近乎天然的爱国主义,二是价值观具

14、有明显不稳定性,三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多停留于理性认同而缺乏深层次的情感认同。而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既包含着对“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历时态价值追求的正向肯定和呼应,也包含着对现时态及未时态社会理想状态的期待和求索。爱国主义是青年大学生初心使命的核心命题,而核心价值观则可在价值观层面对初心使命进行涵化。(二)有助于坚定大学生的理想信念习近平总书记将理想信念视为精神之“钙”,人若缺钙,则是“软骨病”,精神若缺“钙”,则意志不坚。大学生多数是20岁左右的青年,恰风华正茂,正拔节孕穗,价值观形成亦处于关键期,思想与心理同处可塑性与矛盾性两极张力之中,加大理想信念教育,大学生方会

15、坚守初心、行稳致远。没有坚定的理想信念,中国人民就无以经受各种艰难困苦,中国则无以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富裕。理想信念的注入、确立和巩12徐春喜:同频 同向 同行:高校学生核心价值观培育与爱国主义教育协同共促的理路第1期固非一日之效,更非一日之功,而是一个长期培育与加持的过程。爱国主义是理想信念的有力支撑,二者呈正向正比关系。正是因为对祖国怀有的深刻情感,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高举起爱国主义的伟大旗帜,“只要高举爱国主义的伟大旗帜,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就能在改造中国、改造世界的拼搏中迸发出排山倒海的历史伟力!”9也正是因为对祖国的无限热爱,一代代中国青年紧紧跟随党的步伐接续奋斗、凯歌

16、前行。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更加需要与新时代同行的当代大学生全力投身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理想信念提供了价值引领,为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提供了价值理路,当代中国大学生只有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产生强烈的认同,才会跳出“小我”的局限,才能融入祖国和人民的“大我”,真正树立起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三)有助于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马克思将人的发展划分为三个阶段,即,“人的依赖关系”“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和“自由个性”。10在“人的依赖关系”阶段,由于原始社会生产力水平极其低下,人们出于生命和生理需要,自然地选择了抱团取暖共同对外的方式以期生存下去。团结对外一是为了征服大自然,二是为了抵御外族威胁,这个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个体对团体的心理体验。传统社会中这种心理体验转化为对宗族宗法的依赖,在文化层面则体现为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当遇到异质文化的侵蚀侵入时,就会触发本能的、对内的维护之心与对外的抗争之意。千百年来,爱国主义已经凝结成中华民族的民族基因和民族精神的核心,进化成为重要且稳定的社会道德规范。“爱国主义是具体的、现实的。”11对于当代大学生,全面发展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专业资料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3 wnwk.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浙ICP备202405992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