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世界文化遗产“万里长城——...”监测预警系统的建设与思考_张翔.pdf

上传人:哎呦****中 文档编号:2738325 上传时间:2023-10-13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2.06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世界文化遗产“万里长城——...”监测预警系统的建设与思考_张翔.pdf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世界文化遗产“万里长城——...”监测预警系统的建设与思考_张翔.pdf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世界文化遗产“万里长城——...”监测预警系统的建设与思考_张翔.pdf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IDENTIFICATION AND APPRECIATIONTO CULTURAL RELICS文物鉴定与鉴赏长城在国人心中的文化烙印是其他文化遗产无法比拟的,作为中华民族精神象征早已深入人心。保护好长城对于展示中华民族灿烂文明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随着风险管理理论和预防性保护理论在文化遗产保护领域获得广泛认可,文化遗产保护理念已由“维修式保护”向“预防性保护”转变,监测作为有效提升文化遗产保护管理的重要手段,开始被遗产地运用并取得初步成效。1嘉峪关世界文化遗产监测系统工程建设概况2013年,由国家文物局立项批准实施的嘉峪关世界文化遗产监测系统工程正式启动,旨在利用网络通信技术、物联网技术

2、等现代科技手段,实现监测数据的实时传输、信息化处理和预警等功能,并建立适合嘉峪关地区土遗址监测预警体系,编制符合本地区土遗址特点的土遗址监测规范,促进世界文化遗产由“看守式保护”向“预防性保护”转变。1.1工程建设主要内容嘉峪关世界文化遗产监测系统工程建设主要内容包括嘉峪关世界文化遗产监测系统基础设施建设、监测预警管理系统建设、监测仪器设备购置、监测中心智能化建设、监测中心工作人员技能培训五部分内容。项目按照方案设计内容分两个阶段实施:一期建设内容为关城景区监测站建设、夯土长城试点工程建设;二期工程主要是世界文化遗产监测中心智能化建设、监测系统工程建设及软件开发应用和课题研究。嘉峪关世界文化遗

3、产监测系统工程一期与嘉峪关世界文化遗产文物保护工程同步推进,对土遗址布设有线信号线和各类实时采集设备,并完成关城监测站监测专用机房建设、监测预警管理信息平台的开发和部署等。2014年10月,工程主体完成建设保护并投入使用。监测预警管理平台实现了实时监测设备的数据处理、分析、展示等功能,便携式监测设备采集完数据后可实现数据录入、查询、统计和分析功能,主要建成档案、监测、分析、指标、系统设置、公众参与和GIS地图8大模块共计35个功能子系统。实时监测设备主要有土体位移计、多点位移计、风速传感器、温湿度计、土体应力计等;便携式监测设备有地质雷达、全站仪、三维扫描仪、墙体水分仪、土壤盐分计、远【作者简

4、介】张翔,男,汉族,本科,嘉峪关丝路(长城)文化研究院文化遗产监测中心负责人,研究方向:文化遗产监测与保护。【课题项目】嘉峪关市科技局重点研发计划“嘉峪关长城预防性保护工作中的遗产监测技术应用研究”(项目编号21-39)。世界文化遗产“万里长城嘉峪关”监测预警系统的建设与思考摘要:2014年嘉峪关世界文化遗产监测预警管理平台建设基本完成并投入使用,至今九年有余。该平台通过实时监测设备和便携式监测设备协同开展工作,基本满足嘉峪关世界文化遗产监测需求,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监测预警管理平台运维成本推高导致平台运行不畅且与实际监测工作适配性出现偏差,监测人员结合工作情况及时调整工作思路,以符合嘉峪关遗产

5、地监测工作实际。关键词:世界文化遗产;遗产监测;预警体系DOI:10.20005/ki.issn.1674-8697.2023.05.012张翔嘉峪关丝路(长城)文化研究院文化遗产监测中心,甘肃 嘉峪关 735100050Vol.248【文物保护】Cultural Relics Protection距离裂缝观测仪等。以上监测设备可实现土遗址病害监测与赋存环境监测,从内因、外因角度客观记录土遗址现存状态。根据嘉峪关文化遗产监测预警体系总体规划设计方案,嘉峪关丝路(长城)文化研究院在世界文化遗产监测系统(二期)工程实施过程中计划与国内外相关领域科研单位合作开展监测课题研究。先后与天津大学、兰州大学

6、开展三维激光扫描、木结构现状结构分析、嘉峪关营建史、土遗址病害监测等领域的课题研究,目前课题研究已经全部完成并取得了对应的研究成果。“嘉峪关城楼三维激光扫描建模”课题利用已购置的三维激光扫描仪对嘉峪关关城内的柔远楼、光化楼、嘉峪关楼做三维激光扫描和建模作业,建立了三座木构建筑的三维数字档案,留存了本体建筑完整的数字信息。“嘉峪关历史文献档案收集整理与营建史、修缮史研究”课题系统搜集、整理了嘉峪关自有建设活动以来的文献档案、历史影像、文人游记等文字与图像材料,编制为嘉峪关相关文献档案联合目录,同时在汇编已有档案的基础上系统梳理了嘉峪关关城的营建史、修缮史。“嘉峪关木构城楼现状结构分析与状态评估研

7、究”课题开展多项分析研究,其中,城楼木结构材料基本属性研究以无损非金属超声波检测仪设备,在不对嘉峪关木构城楼的木构件部分进行破坏的前提下,进行重点木构件的信息采集工作,获得超声波波速数据。经过数据分析得到关键位置的残损性能判断,从而对木结构的安全性提出数据支撑。“嘉峪关夯土遗址病害监测研究”课题针对嘉峪关地区土遗址出现的病害开展全面系统的监测研究,通过对土遗址赋存环境、自身修筑方式、建筑材料材性等跟踪研究分析内在相关性,初步探明了嘉峪关地区土遗址病害发育研究的机理,为今后妥善保护世界文化遗产奠定了理论参考。1.2基于监测系统工程的业务开展情况根据中国世界文化遗产监测工作指南要求,监测业务工作主

8、要包括编写工作实施计划、开展监测需求研究、确定监测内容以及分类、实施日常监测或专项监测、采集积累监测数据、建设维护监测系统、研究利用监测数据、编制监测报告等内容。结合世界文化遗产“万里长城嘉峪关”的实际情况与监测中心近年来对监测业务的不断探索和研究,监测中心逐步完善监测体系建设以适应当前监测业务需求。根据中国世界文化遗产监测工作指南,文化遗产监测工作主要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状态记录。通过现代高科技仪器设备记录文化遗产的保存状态和赋存环境,用数据量化的方式记录当前文化遗产的保存状况。第二阶段是病害分析研究和灾害因子识别。文化遗产本体各类材性、本体病害和赋存环境的监测数据反映出三者之间的内在联

9、系。通过各类试验和数据分析寻找各个监测要素的相关性,并确定预警阈值。第三阶段是有效干预。在明确各个监测要素相关性之后研究解决对策,利用新材料、新技术适度干预文化遗产本体劣化趋势,使文化遗产“延年益寿”。监测中心依托嘉峪关世界文化遗产监测系统工程,积极探索土遗址监测业务,现已形成以各类监测设备应用为基础、多种监测数据为载体、监测课题研究成果为指引的多级联动监测业务框架体系建设。量化各个遗产要素的影响因子,并通过长期监测寻找影响因子与遗产要素的内在联系,并最终获得监测预警阈值,为决策层提供数据支撑。已开展的监测业务有:一是利用远距离裂缝观测仪对柔远楼、光化楼城台卸荷裂隙开展定期监测;二是利用墙体水

10、分仪、盐分仪开展东闸门门洞、嘉峪关楼门洞墙体水分、盐分监测;三是运用土壤温湿度计定期监测嘉峪关关城土壤温度、湿度;四是运用三维扫描仪进行独立烽火台扫描建模工作;五是使用数码相机对嘉峪关境内烽火台、关堡开展定点拍照监测业务;六是使用无人机开展长城赋存环境调查;七是应用阶梯式积沙仪在长城第一墩、暗壁长城、野麻湾长城开展风沙环境监测。基于以上七大基础性日常监测业务和四个年度分项监测报告,汇同市统计局、市林草局、市文旅局、景区公司等单位各项统计数据,客观评估遗产地保存现状,并撰写每一年度遗产地监测报告上报省局和国家局。2监测系统运行中存在的问题2.1监测系统运行不稳定嘉峪关世界文化遗产监测预警管理平台

11、自2014年建成运行以来,为“万里长城嘉峪关”的监测工作积累了大量基础数据,为中心不断深入探索遗产地监测工作方法提供了有力支撑。长时间运行后,大部分设备、配件已经达到或超过设计使用年限,加上系0512023.3(上)IDENTIFICATION AND APPRECIATIONTO CULTURAL RELICS文物鉴定与鉴赏统平台的维护工作一直无法得到有力的经费保障,预警管理平台一直处于不稳定的运行状态。该监测预警管理平台建设时期嘉峪关关城尚未建成3G互联网络,导致前端采集仪器与监测预警管理平台依然使用有线数据连接模式,这种数据传输方式增加了平台设备宕机的不确定性因素。2021年7月,由于一

12、段时间的频繁电路故障导致服务器硬盘损坏,致使整个平台系统处于离线状态。同时,多个采集箱由于环境条件影响元器件加速老化,频繁出现供电故障和通信中断的现象。系统平台运行出现故障以后,文化遗产监测中心积极协调配件厂商技术服务对全部采集箱进行了现状评估,接入系统的12个采集箱中有8个采集箱出现电路老化并且维修后由于系统平台故障暂时无法唤起,1个采集箱控制程序由于平台故障无法反向验证而不确定是否有效运行,其他采集箱仍能正常工作,所采集数据目前存储在采集箱本身存储单元中。世界文化遗产监测预警管理平台建设的初衷是构建一套完善的监测数据采集、处理、展示、预警平台,但是实际运行中会发现一个管理系统外延的支点越多

13、,平台整体运行容错率越低。雷暴天气、外部设备所处的高温、低温、降水、鼠害等因素都会导致监测预警管理平台出现故障,且平台自身建设也存在系统架构设计缺陷,导致平台无法正常使用。2.2监测系统专项经费不足世界文化遗产监测是一项逻辑性、思辨性非常强的工作,必须按照监测需求有计划地引入先进设备或技术来改进病害监测的方式方法,监测仪器与监测工作的适配性更加凸显了监测工作底层逻辑的严密性和思辨性。经费的短板导致监测的技术无法得到更新和优化,大多数仪器设备处于落后、过时的状态,缺乏与技术发展趋势相配套的设备。同时,随着监测工作不断完善,原来的监测设备已无法适应现有监测任务需要,也不能科学精准地为保护管理提供及

14、时、准确、高效的决策依据。近年来地方财政持续紧张,财政政策约束严格,目前对于监测系统的维护经费仅限于每年的计划内资金安排,只能保障网络服务和部分耗材、配件的补充,无法支撑系统级别的维护。2.3人才能力建设不足监测工作以人为本,监测工作人员的理论水平决定了监测工作的开展水平,所以优先对监测中心工作人员做好能力建设尤为重要。但目前监测中心缺乏能够系统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和文物保护监测理论对工作问题进行深层次综合分析的人才。特别是在当前监测领域和范围日益扩大、监测手段不断更新,各种监测仪器的更新迭代的今天,如果没有专业技术人才,将无法充分发挥监测设备应有效能,高素质专业人才的培养显得尤为迫切。在监测工作

15、专业化壁垒愈加明显的趋势下,面对更加多元的技术手段和创新理念,现有的人员力量和专业基础已经不能满足目前监测业态发展的需要。3存在问题的解决路径在面对嘉峪关世界文化遗产监测预警管理平台无法对世界文化遗产监测提供有效支撑的情况下,文化遗产监测中心的工作人员积极转变工作思路,摒弃了依靠数据平台的守旧思想,积极构建监测逻辑闭环,真正做到监测设备、监测理念为我所用,灵活变通地开展各项监测工作。利用多种便携式监测设备协同作业,设计监测科目,再通过数据收集、整理和分析,达到监测科目的设计初衷,完善各类数据的内在逻辑属性。3.1加强监测理论学习开展世界文化遗产监测工作第一步应该研究清楚世界遗产的来龙去脉、世界

16、遗产的运行机制、世界遗产的遴选标准、世界遗产的管理体系以及中国加入世界遗产公约后为保护世界自然和文化遗产所做的杰出贡献和取得的成就。同时也需了解到中国已初步建立起以文物保护法为核心,与世界文化遗产国际宪章和公约相衔接,以各级法规、规划为支撑的中国特色世界文化遗产保护法规划体系。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为上位法,制定一系列专项法规、规范,探索世界遗产公约及其操作指南与中国现行法律衔接的先行经验。在搭建好世界遗产保护知识体系架构之后寻找与世界遗产监测相关的理论体系加以学习,才能从更加宏观的角度指导遗产地的监测工作。监测理论体系建设与遗产监测方法论学习都是监测理论学习的重要环节,遗产监测方法论具体指导遗产监测工作中监测方案的制定、仪器设备的搭配使用、监测方案最终结果导向等。结合嘉峪关地区文化遗产要素的种类需要制定不同的监测方案,这对监测中心工作人员专业素养052Vol.248【文物保护】Cultural Relics Protection提出了极高的要求。因此,强化监测业务知识学习、拓展文化遗产保护视野、提升监测人员认知水平是监测中心工作人员需要长期具备的基本素质。具体做法:一是定期组织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专业资料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3 wnwk.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浙ICP备202405992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