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82023年第1期 总第201期新闻大学JOURNALISM RESEARCH作者简介 何天平,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讲师。基金项目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数字新闻学理论、方法与实践研究”(20&ZD318)阶段性成果。数字新闻叙事的结构、话语和文化研究何天平(中国人民大学 新闻学院,北京 100872)【摘 要】基于数字新闻学的阐释框架,文章尝试描摹数字技术的介入促使新闻叙事产生的整体性变革。研究认为,基于数字叙事的文本构成、基于情感叙事的核心语法和基于关系叙事的组织逻辑,构成阐释数字新闻叙事结构的一般框架,并塑造出操作化真实、公共情感和参与式诠释这
2、三种主导性叙事话语,呈现出模型化、共情式、协商性的叙事文化特征。更进一步地,文章也强调研究者应当在建构的同时予以反思,思考变革中的数字新闻叙事“可能”与“可为”之空间。【关键词】数字新闻;新闻叙事;情感连接【中图分类号】G210 【文献标识码】A一、引言:“故事化”转向与数字新闻叙事全球新闻业的数字化(digitization)转型对传统新闻生产理念构成巨大冲击,也为新闻生产实践的数字化革新提供了直接动力。“数字性”与“新闻性”之间的复杂互动,构成数字新闻生产异质于传统新闻的核心线索:数字技术作为一种至关重要的历史条件,为新闻业带来的影响是生态性(ecological)而非工具性(instru
3、mental)的;数字技术所培育的生态条件,促使新闻业从“媒体中心主义”转向更趋开放、平等的网络结构(Waisbord,2019;Hermida et al.,2014)。这些变化进而为数字新闻生产创设了全新的规范和要求,两种一般性的演进趋势日益受到学界和业界的重视:一是“用户转向”,主张审视新闻(生产)的总体性视角向“用户”转移(刘鹏,2019);二是“情感转向”,相较传统意义上的信息网络构建,情感网络(affective networks)构建之于新闻业扮演了更为关键的角色。两者通常被视作数字新闻学变革在认识论意义上本刊特稿作为故事的新闻DOI:10.20050/ki.xwdx.2023.
4、01.01029的核心关切(Wahl-Jorgensen,2020)。据此,传统新闻生产理念所包含的功能论或信息论的主张,在面对今天的数字环境时无疑需要我们展开重新的审视和梳理。从数字技术创设的文化生态出发,数字新闻生产的主体构成、价值规范、操作路径等正发生巨大变化,技术和文化双重逻辑的塑造也对数字新闻形态的可见度、情感性、可参与度等提出更高要求,这就促使从业者进一步思考新闻的叙事(narrative)问题。基于数字新闻业提供的生态探寻在“事实呈现”之外能够强化用户体验、增进情感连接从而更有效建构社会现实的新闻样态,“故事模式”的主流化遂成为经典“信息模式”之外的另一可能性,“故事化”转向便构
5、成数字新闻生产的一个重要表征。需要指出的是,以“讲故事”(storytelling)为内核的新闻生产实践并非数字新闻业崛起后的新兴产物。在传统新闻业,“故事化”的探索就已在实践中存在。自20世纪中期开始,伴随新闻领域的新新闻主义(new journalism)及文学领域的非虚构文学(non-fictional literature)发展,文学写作手法介入新闻报道的实践有了丰富面向。研究者越来越多注意到新闻与“讲故事”的关系,进而展开对叙事化的新闻文本的专门研究。例如,有学者基于美国电视新闻节目60分钟的个案,考察其中带有文学化(literary)特征的叙事结构及技巧,并指出节目中新闻故事的叙事
6、轴线贯穿与文学作品体现某种一致性(Campbell,1991)。伴随上述实践的丰富,人们逐渐意识到新闻与叙事的关系“并非不可调和”,叙事理论提供的故事要素之于新闻文本,在某些符号系统的共享中或能形成讲述效果的增强(Bal,1997)。尽管如此,传统新闻业的新闻叙事与文学、戏剧等演绎性较强的叙事文本显然有着泾渭分明的区隔,新闻的“故事化”更多体现为一种文本风格和样式的“客观形式”探索,例如悬念位置、线索铺设、句式选择、语图关系等,或基于不同媒介的特征进行有技巧地再(转)述,使叙事强化拟真性(facticity)及或然性(probability)的效果(Herman,1999)。新闻的真实性和客观
7、性,在以欧美新闻业为代表的新闻专业/职业观念构成中具有毫无疑问的核心地位,且以一套规范性话语扮演着整合和控制新闻业的关键角色(Schudson&Anderson,2009)。尽管“讲故事”的理念有助于提升新闻的传播效果,却存在挑战甚至背离上述观念基础的极大风险,其探索也因此长期受到压抑。但在晚近的十余年间,伴随数字新闻业发展,新闻叙事的“故事化”理念及实践正在数字新闻生态的培育中逐步寻得其合法性,叙事新闻学(narrative journalism)的兴起,也让曾被经典新闻生产理念视为威胁力量的“故事化新闻”得到重新审视和评估。在数字新闻语境下,数字技术成为推动数字新闻叙事变革的关键动力。如有
8、学者认为,网络(networks)等数字技术本身也构成新闻叙事的重要主体,提供“讲故事”的方向和能力(Bounegru et al.,2017);叙事新闻的发展也会“纠正”数字技术给新闻生产带来的“过度便利”,面对新闻业在数字时代追求快、短、“务实”的观念潮流,重访叙30事新闻的传统能提供数字新闻生产在成本考量之外的社会价值启发(Neveu,2014)。更进一步地,欧美新闻业对于本质主义的新闻真实性、客观性的追求及其观念传统,也伴随数字技术创设的全新生态获得重新阐释的空间。既有的经验研究表明,数字新闻生态下的新闻从业者呈现出从本质真实转向过程真实、客观理念消亡于“情感转向”的认知变化(常江、田
9、浩,2021)。上述转变意味着数字新闻生产对于新闻价值规范的诠释,既是过程性的,也是语境化的,数字新闻的形态及意义已无法仅由一套静态的、固化的价值标准以及新闻生产者对此的把握所单独决定,而是纳入新闻用户视野的一种“共创”。具体到新闻叙事实践,以用户之名实则固定着生产者意志的叙事“既有经验”,也在今天的数字新闻生态中遭到极大挑战。例如,有实证研究指出,曾被视为接受效果更好的叙事模式(如“倒金字塔”体),或并不如新闻从业者较少意识到的线性故事叙述(linear forms of storytelling)模式更吸引人、更便利、更有用(Kulkarni et al.,2017)。当新闻用户不再是外在
10、于新闻生产的一个主体,他们与新闻生产者之间拥有了更趋紧密的情感连接,这种连接本身也会直接影响身处新闻生态的各类行动者对于新闻价值标准的理解。新闻叙事的目标也从追寻本质意义上的真实、客观转向提供可被用户信赖和认知的真实、客观,得到数字技术生态支持的“故事化”路径则有助于这一目标的实现。伴随上述情感网络的生成,如何“讲述”事实,既成为增进用户情感连接的重要过程,也是促成用户更靠近新闻事实的关键机制。今天的新闻业对“故事化”路径的实践,不再局限于为新闻文本创设一个故事结构,在提供故事化要素和讲故事技巧的同时,更作为一种系统性的理念形塑新闻叙事介入数字新闻生产的整体性机制。“故事化”转向之下,数字新闻
11、叙事的整体性变革正值发生。这既关涉文本组织层面的“客观形式”,通过故事化理念改造文本构成、核心语法和组织逻辑,即叙事的结构(structure);也关乎意义生产层面的“主观形式”,经由故事化路径生发出的对上述“组织”意义进行锚定的一般性法则,即叙事的话语(discourse),由此构成一种总体性的新闻叙事的文化(culture),成为塑造数字新闻生态的重要文化资源。据此,本文基于数字新闻学的阐释框架,尝试描摹数字技术的介入促使新闻叙事产生的整体性变革,从结构、话语和文化三方面对数字新闻生态“讲故事”的实践做出探索性考察。二、结构:文本构成、核心语法、组织逻辑对于新闻具备的故事性(或言可叙事性)
12、及其作为新闻业竞争的重要资源的认识,促使“新闻即叙事”(news as narrative)的理念逐步取得其话语正当性(Van Dijk,1993),方兴未艾的“讲故事”探索也成为新闻生产的重要创新方向。伴随数字技术及其文化属性带来的生态性塑造,今天的数字新闻业已不仅指向一个31专业或职业系统,更构成一个极具活力和开放度的文化系统,赋予数字新闻生产以更鲜明的文化逻辑想象,也为其“改造”关乎新闻形态构建的新闻叙事提供了依据。数字新闻语境下的“讲故事”实践显然面对着相较传统新闻业截然不同的生态条件,自然也无法将其简单视为在结构主义叙事学视野下基于文本内部结构的要素化、静态化设计。从类型化出发提供的
13、结构取向、拟剧结构、诗意结构等阐释框架(葛忠明,2007),很难对数字新闻叙事的本质属性做出充分覆盖,尤其对数字技术介入下新闻叙事的结构性变化缺乏解释力。这就意味着我们需要重新搭建一套把握数字新闻叙事结构的逻辑,以全面描述作为一种观念结构和实践结构的数字新闻叙事。(一)文本构成:基于数字叙事的语言协同与响应式“超文本”建构基于数字叙事(digital narrative)的核心理念,以复合性的技术化文本重构叙事要素、丰富结构意涵,强调多媒体语言协同与响应式“超文本”构建的构成路径,这形成了描述数字新闻叙事文本结构的一般框架。作为数字新闻生产的核心语言,数字叙事在改变传统叙事基于屏幕(scree
14、n-based)的文本表达的同时,也转向了可延展的(malleable)虚拟空间,进而重构创作者、叙事作品与用户之间全新的三元关系(Koenitz et al.,2015:1)。例如,巴西环球报推出的巴西战争(The Brazilian War)关注了巴西日益高发的谋杀状况,通过一个自适应于各类接受终端的内容管理系统(content management system)进行相关数据的上传、整合与分析,使用户从不同视角出发对谋杀问题的分布、原因及影响等形成自主的关注,另设专门的数据库支持用户按地区检索并查看当地谋杀案数量,且所有数据文本皆会实时更新。这意味着该专题提供的不只有单一叙事界面,经由不
15、同界面的交互及同构才实质性地生成了新闻叙事的文本结构。以自适应、可互动、可追踪为特征的数字叙事,系统性改造着新闻叙事文本的组织逻辑,形成一种技术化文本的复合结构。这里的“技术化”,并非意指将数字技术视为叙事文本搭建的应用参数,而强调技术作为结构本身对叙事形成的变革作用。在创新视角、规则、场景、时空等传统叙事要素的同时,技术也构成一种关键要素参与叙事。例如,增强现实播客(enriched reality podcasts)“Solve”允许听众扮演调查员参与到真实犯罪事件的“破解”之中,听众需基于不同的音频技术添加交互元素,进而完成从“搜证”到“破案”的全过程。在此基础上,多媒体语言协同与响应式
16、“超文本”(hypertext)构建则成为上述技术化文本的具体构成路径。前者意指新闻文本通过调度和整合不同媒体语言进而形成一种融合性叙事形态,以强化新闻叙事感染力。后者则要求了文本应当具有回应用户关切、响应用户需求的开放度,叙事内容的输出也不局限于单一的文本界面,而要从不同文本界面的连接中取得。对此,新闻游戏的叙事探索体现一定代表性。例如,英国金融时报推出的Uber游戏(The Uber Game)为用户提32供成为Uber司机的体验,进而帮助其理解这一职业发展现状及其背后的零工经济潮。(二)核心语法:基于情感叙事的互动机制与具身化在场基于情感叙事(affective narrative)的话语实践,构建以共情为基础、以体验为形式的互动机制,为用户创造更趋丰富的具身化在场的经验,这构成了数字新闻叙事的核心语法。以前线(Frontline)节目组和标志公司(Emblematic Group)合作推出的VR新闻监禁之后(After Solitary)为例,该作品报道了曾被单独监禁的一位犯人的监狱生活及其获释后的心理状态。虚拟现实、体视摄影等技术塑造出沉浸式的交互场景,用户以见证者身份“身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