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思 政 研 究高 教 学 刊Journal of Higher Education2023 年 13 期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同向同行育人机制及其路径探究韩炎坪,程磊(铜仁职业技术学院,贵州 铜仁 554300)长期以来,教育理论界存在社会本位观、个体主体性人格发展观、人的全面发展观、“三全育人”观和“大思政”育人观等见仁见智的育人观及与之对应的教育教学目的观,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则因这种“见仁见智的育人观或目的观”而被视为“一个复杂性的教育实践活动”。我们赞同“三全育人”观即“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是建构思政育人的基础”,信奉“实现人的全面自由发展”是“课程育人的最终目标”,坚信“协同育人”“协同
2、构建育人共同体”是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同向同行根本路径趋向,从而实现学校教育从“育人旧相”到“育人新相”的新跨越。一“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同向同行育人科学内涵课程育人,就是各类课程“育人”都在各自的课程教学或实施过程中,“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1,同时,课程育人更要协同相向、同步而行,“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1。因此,协同相向、同步而行是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进行课程育人的根本价值取向,更是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实施思政育人的应然性道路。在现实中,同向同行“培养什么人”,既有育人的哲理性思考,也有育人的实践性考量,是理念指导下的实践,更是有理念支撑的实践,是思政教
3、育学的基本理论问题。考察一下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对培养人同向问题、培养人同行问题,甚至“课程思政”在何种意义上能够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培养人问题的解答,厘清同向同行育人思维脉络和价值内涵,推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创新研究、理论探索和实践发展。(一)“同向”“同行”育人的价值内涵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同向”育人问题首要在“立德摘要:思政课程是思政育人的“主渠道”,担负育人主导地位,而课程思政是实施思政育人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强调育人价值引领。以课程建设为生发点,探索构建以“三全育人”理念为基础的“全课程全过程全社会”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同向同行育人耦合发展机制。谋求最优育人新相是学校课程育人的应然抉
4、择和需要抵达的彼岸,遵循同向同行育人规律、强化同向同行育人理念、牢记同向同行育人使命、增强同向同行育人队伍、优塑同向同行育人载体,同向共进、同步共行,协同发挥育人作用。关键词:思政课程;课程思政;同向同行;课程育人;耦合发展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6-000X(2023)13-0167-04Abstract: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urriculum is the main channel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taking the leading roleof education,
5、and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urriculum is an indispensable and important part of the implementation of ideological andpolitical education,emphasizing the value guidance of education.Taking curriculum construction as the starting point,this paperexplores and constructs the coupling development mech
6、anism of whole curriculumwhole processwhole society ideological andpolitical curriculum and the cours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operation to peer education based on the concept of three integrityeducation.It is an inevitable choice and goal of school curriculum education to seek the best educatio
7、n.Therefore,we should followthe law of educating people from the same direction,strengthen the concept of educating people from the same direction,keep in mindthe mission of educating people from the same direction,strengthen the team of educating people from the same direction,optimize theplastic c
8、arrier of educating people from the same direction,synchronize and work together to play the role of educating people.Keywords: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s;curriculum ideology and politics;the same direction;course education;couplingdevelopment基金项目:2022 年度贵州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国别和区域研究项目”一般课题“中国-东盟视域
9、下贵州高职院校跨境职业教育合作研究”阶段研究成果(DMZJZB202007);贵州省教育科学规划立项课题“贵州省高职高专院校分类考试招生制度的研究”阶段研究成果(2017C018)第一作者简介:韩炎坪(1983-),男,汉族,湖南溆浦人,教育学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为高等教育管理。DOI:10.19980/j.CN23-1593/G4.2023.13.040167-2023 年 13 期思 政 研 究高 教 学 刊Journal of Higher Education树人”这一根本任务下手,应该在“育人以德”上保持同向,从而“育人以国”“育人以天下”等问题上保持同向。从而实现认同国家、认同政治
10、、认同道路、认同文化和认同制度。课程可以根据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和完善,有所增减,但是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育人要在“政治方向、育人方向、文化认同”这一根本指向不能松动、变质或异化,要保持一致性。“同行”育人问题主要考察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在培养人这一问题上是否全课程、各利益相关者及各教育阶段共同参与完成,形成思政课程与专业课育人行动一致,学校与社会、家庭育人行动一致,高校与中小幼育人行动一致的育人大格局,而不是简单交叉、对接与嫁接结合,甚至平行、并向而行。在现实中,同向同行“培养什么人”,既有育人的哲理性思考,也有育人的实践性考量,是理念指导下的实践,更是有理念支撑的实践,是思政教育学的基本理论问题。
11、(二)正确处理“同向”与“同行”育人的辩证关系“同向”与“同行”育人的共同点体现在:一是核心内涵相同,强调教书育人,即传道、授业、解惑,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在要求;二是目标共同性,培养社会主义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三是方向一致性,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四是功能同向性,共同发挥思想政治的教育功能,都是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同向”与“同行”育人的不同点体现在:一是内容不同,思政课程侧重于进行系统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重点在课程,是同向同行育人的主渠道。而课程思政侧重于在各类课程实施思想价值引领,增强政治意识,重点在育人环节,是同向同行育人的协同方面;二是特点不同,思政课程一般属
12、于必修课,是显性课程;而课程思政是贯穿于专业课和通识课程中的一种育人理念,属于隐性课程,思政课程是思政育人的主渠道,起精神引领的主导作用;通识课、公共基础课和综合素养课主要协同思政课程发挥思政扩展育人作用;哲学社会课程协同思政课程发挥思政育人的深化作用;自然科学课程协同思政课程发挥思政育人的渗透辐射作用。总之,“同向”是育人前提,是育人的根本遵循和依据;“同行”是育人目的,是育人的实践理路和条件。只有前提“同向”,“同行”育人实践才有可能,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的“同行”育人目的才能得以实现。因此,明确“同向”重要性、基础性,更要重视“同行”的实践性、现实性,形成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保持“同向”“同
13、行”育人整体,积极创造“同向”“同行”育人环境与条件,同向共进、同步共行,形成协同效应。二以课程建设为生发点,探索构建“全课程全过程全社会”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同向同行育人耦合发展机制所谓“全课程全过程全社会”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同向同行育人耦合发展机制,是以课程建设为生发点,把握教育课堂实体空间、网络虚拟空间、社会办学空间,探索以“三全育人”理念(全员、全程和全方位育人)为基础的“全课程全过程全社会”育人体系。“全课程”育人体系:指以全员育人为核心,以课堂实体空间育人主渠道,聚焦思政课程与各类课程相互融合的“全课程”育人体系。思政课程与各类课程相互融合的“全课程”育人体系,是以课堂实体空间育人为
14、主渠道,构建思想政治理论课为主、辅以思政选修课为课程育人内圈层,加以相当的通识课或综合素养课为课程育人中圈层,辐射专业教育课为外圈层的思想政治教育“三圈层”的“全课程”育人体系,门门课程都有育人功能,门门课程都承担育人使命。一方面构建思想政治理论课和思政选修课对高校学生进行思政育人的主渠道作用,旗帜鲜明学习、宣扬和传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价值理念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扩大育人资源和优势。另一方面构建通识课、综合素养课及专业课对高校学生进行文化知识传授、专业技术技能培养和人格素养养成,重点阐释、理解和讲述中华优秀文化理论内涵、文明智慧要义及阐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元素,扩展育人资源及功能。“全过程
15、”育人体系:指以过程育人为中心,以课堂实体空间、网络虚拟空间和社会办学空间联动育人为主阵地,聚焦素质教育课程校内外联动“十育人”的“全过程”育人体系。“全过程”育人体系是指高校育人各个环节、各个节点,推进高校思政工作社会化效应、多元文化育人整体效应及各项主题育人整体效应,联动校内外课堂实体空间、网络虚拟空间和社会办学空间育人阵地,始终围绕高校“五大职能”,调动学校组织、科研、后勤、学工、群团和保卫等职能部门联合参与人才培养或培养人的育人功效,“坚持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把思想价值引领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和各环节,形成教书育人、科研育人、实践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文化育人、组织育人长效机制”2
16、,实现“十大育人”联合效应。“全社会”育人体系:是指以全方位育人为重心,以全社会办学空间各相关者联合育人为主旋律,聚焦整合社会资源服务学校教育的“全社会”关心支持育人体系。开门办“大思政”,聚焦整合社会资源服务学校教育的“全社会”关心支持育人体系。一是构建学校社会家168-思 政 研 究高 教 学 刊Journal of Higher Education2023 年 13 期庭育人一体化,积极推动教育主管部门、社会主体、学生家庭联合深度参与育人的工作局面,构建校级协同、校地合作、校企合作和家校合作“四个协同”,丰富高校育人资源,拓展高校办学空间,共同把“立德树人”作为育人的责任。二是推进各个时期或教育阶段育人整体化,积极探索推动高等教育思想政治工作向下辐射,增强各个时期或教育阶段德育交流共享,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科学设置和合理安排不同学段育人内容,完整思想政治工作“全链条”育人环节,实现纵向协同。三是贯通国际国内两大空间的育人资源,充分利用师生出国深造、访学和交流的契机,拓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时空资源,正确处理好国际资源充分利用与保持思政工作的持续有效性的关系,开展好思想政治教育。这一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