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3.4巍巍祁连山下,涛涛浩门河旁,置身东川这颗“花海明珠”、这片“塞上江南”,美景如画、产业兴旺、生活如诗。东川镇党委与2万余名干部群众一道,信心满怀、斗志昂扬,将“人民满意”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最高标准,在推进新时代公务员队伍建设上做足文章,全心全意当好人民群众的守护者。2019年12月,被司法部评为“新时代司法为民好榜样集体”;2020年3月,被省妇联评为“青海省城乡妇女岗位建功先进集体”;2021年6月,被海北州委评为“全州先进基层党组织”。为民解忧的“知心人”一直以来,东川镇党委、政府准确把握当前农牧区矛盾纠纷新变化,充分发挥人民调解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第一道防线”作用,创新人民调解
2、组织形式,组建成立了由老党员、老干部为调解员的东川镇“365调解室”。调解室在调处矛盾纠纷、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365调解室”由镇政府统一管理,镇司法所、派出所所长兼任调解业务指导员,他们面对的民生问题,是群众的诉求。无论是僵持的邻里纠纷,还是激化的婚姻矛盾,他们始终用法律知识的深度、以情感人的温度,用爱心和耐心履行调解为民的神圣职责。他们的身影,无论刮风下雨,风吹日晒,365天,总是忙碌于村社,奔波于田间地头,服务于每一个有困难的群众,挂在坐班室里的一面面锦旗,就是老百姓对“365调解室”的最高赞誉。2021年3月14日,“365调解室”接到多名群众反映,香卡村
3、脱贫户马某某经常无故辱骂隔壁邻居,在赶赴马某某家中的途中,调解员拨通了香卡村党支部书记的电话,详细询问其情况。经了解马某某患有精神疾病,由于家庭经济状况一直未治疗。调解员到达马某某家后,一边耐心地劝说马某某,一边安抚左邻右舍的情绪。鉴于马某某的特殊情况,调解员及时向镇党委、政府作了汇报。为了从源头上真正解决问题,镇党委、政府协调联系县卫健局,将马某某送到省精神病医院进行治疗,通过“365调解室”调解员们的不懈努力,镇党委、政府的积极协调,县民政局的大力扶植,给马某某争取到临时救助资金 15192元,加上低保报销,解决了马某某的后顾之忧。经过长达4个月的治疗,马某某病情一天天好转,他送的那面“廉
4、明高效显公正,依法调解为人民”的锦旗彰显的正是“365 调解室”背后的为民情怀。经过三年多的运行,“365调解室”已成为东川镇矛盾纠纷化解的重要力量,进一步搭建了党群“连心桥”,化解了群众“千千结”,赢得了党委政府和人民群众的认可和信任,成效明显。东川镇“365调解室”已接待群众来访1200余人次,调解各类矛盾纠纷359件,调解成功354件,调解成功率高达 98.6%。2019年获得了司法部“新时代调解为民好榜样”的殊荣,2021年东川司法所被评为“全国模范司法所”、青海省“枫桥式”示范司法所。群众满意的“贴心人”“哪里有群众呼声,哪里就有我们的身影!”这是东川镇全体公务员常挂嘴边的一句话;“
5、哪里有群众诉求,哪里就是我们的办公现场!”这是东川镇全体公务员经常有的工作状态。2022年4月29日早上,东川镇政府接到了一通特殊而紧急的电话:因连日降雪,造成在甘青两省交界处放牧的12户牧民受灾,2350头牦牛被全心全意当好东川人民的守护者记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门源县东川镇人民政府做人民满意的公务员做人民满意的公务员-2929困,受灾牧民请求政府支援。接到求助任务的第一时间,东川镇党委、政府立即启动应急预案,迅速成立了应急分队,踏上了抗雪救灾第一线的征程。寒冷依旧裹挟着高原大地,强风、暴雪、高海拔的恶劣气候,加之崎岖的山路,满载饲草料的车辆艰难前行,轮番的陷车、不停地冲雪、车拉人推,五次三番
6、,他们顶风冒雪行进 180多公里终于成功将8吨饲草投放到放牧点。雪地上深深的脚印,留下的是对百姓一份份牵挂,一缕缕温暖的情怀,身穿党员先锋队红色马甲的应急小分队成为银装素裹的世界里最美的“风景线”。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东川镇将人民群众放在第一位,争当群众“贴心人”,致力于打造“幸福大院”、实施农牧民居住条件改善、硬化路扩建提升、村庄面貌提升等一件件看得见的民生工程;倾力做好灾后安置、盘活文化活动场地等一项项解民忧、纾民困、暖民心的民心工程,换来的是人民群众一次次满意的点赞。振兴乡村的“领路人”无论是全镇462户1570人脱贫摘帽创造的东川奇迹,还是门源县“108”6.9级地震中的无数个不眠
7、夜,又或是核酸检测现场绿色通道中“老汉家”的声声赞誉近年来,东川镇政府为利用好丰富的生态资源,稳住乡村这个基本盘,当好父老乡亲致富道路上的“领头雁”和“领路人”,在“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变成“一方水土富一方人”上想尽办法,注重打造一支懂乡村、爱乡村、爱农民、本领过硬的干部队伍,在因地制宜谋划产业上下足“绣花功夫”,积极探索出了一条实实在在的富民新路子。2022年6月4日,端午节过后,东川镇寺尔沟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主任乔德清同志肩负着致富带头人的使命,又一次开着他的小皮卡车踏上了收购牦牛毛的征程。他的足迹踏遍了门源及周边县市的山山水水,即使风餐露宿、栉风沐雨,他依旧乐此不疲,后备箱里“驮”着的是乡
8、村振兴的致富梦,40余吨“干货”为寺尔沟20余名留守妇女带来了“干头”、尝到了“甜头”。以冯有萍为代表的乡村能手们对牦牛毛进行精细分类,对“黑白花”牛毛精挑细选,并按要求分批装袋,将其作为假发制作的原材料,运往河南、山东等地。根据技术、工作效率划分,优秀的每人每天收入达 200 元以上,一般的每人每天收入达 100 元以上,真正实现了从“输血”到“造血”的有效转变,保障了村民的“钱袋子”,拓宽了村民的致富路。站在新起点上,俯瞰东川大地,在乡村振兴的路上,东川全域乡村人居环境持续改善:生活垃圾及时收运、卫生户厕逐渐普及、村容村貌持续提升;产业发展持续向好:香卡村军民共建产业园香菇草莓混种产业、却藏村黑驴养殖基地、麻当村鱼儿山景区等为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注入强劲动力,实现了产业培育、乡村旅游、人居环境改善有机结合,使乡村振兴既有“面子”,更有“里子”。将初心融入血脉,把使命扛在肩头。东川镇以全体公务员对人民的真情厚意,交出了一份有情有义有温度的“人民满意”的答卷。做人民满意的公务员做人民满意的公务员-3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