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或将成为未来治未病服务体系构建重点关注的方向之一。参考文献 陈涤平 中医治未病学概论 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王琦 中医未病学 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健 康 中 国 行 动 推 进 委 员 会 健 康 中 国 行 动(年)北京:卫生健康委员会,.杨扬 论云南岁时节日民俗活动的中医药文化内涵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李君君,肖诏玮,黄秋云,等 振兴福州中医之管见 光明中医,():.赵蕾,罗浪,鹿秀云,等 井冈山精神指引下赣鄱中医文化的内涵延伸与精神特质挖掘 光明中医,():.吴双双,刘端勇,胡慧明,等 赣鄱中药传统文化特征与内涵光明中医,():.丘桓兴 客家人与客家文化 北京:中国国
2、际广播出版社,:.新华社 习近平对中医药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 传承精华 守正创新 为建设健康中国贡献力量 李克强作出批示 中医杂志,():蒋维昱,乔信江,宋鑫,等 新时代中医药文化自信培育问题分析 光明中医,():.许正锦 对“治未病”理论的社会学思考 光明中医,():.张春发,胡炜 文化软实力视野下赣南客家人文精神探索 长江丛刊,():.叶茂,陈英,段绪坤 新医改背景下中医医院品牌文化建设探析 中医药管理杂志,():.(编辑:孙俊俊 收稿日期:)全球疫情背景下将抗疫成果融入中医院校教学的路径研究李永春 摘要: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斗争取得阶段性胜利的基础上,总结抗疫成果并探讨将其融入到中医院校教
3、学的具体路径。通过深入研究将抗疫成果分为精神成果与知识成果,分析了中国中医院校目前疫病教育的现状,从国家、高校和一线教师 个层面探讨将抗疫成果融入中医院校日常教学工作的协同机制,认为国家要构建抗疫成果推广的顶层设计。高校要以抗疫英雄为榜样,弘扬抗疫精神;指导教师分专业、分课程、分层次传授中医防治疫病知识;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加强中医防治疫病知识的宣教。中医院校教师要将抗疫知识成果融入课程教学,夯实学生抗疫理论知识;注意把抗疫精神成果融入课程思政教学,以丰富课程思政素材;抗疫成果引入留学生教学工作,助力中医药文化走出去。关键词:新冠疫情;中医院校;疫病教育;中医教育:文章编号:()基金项目:山东省高
4、等医学教育研究中心科研规划课题();山东省研究生教育质量提升计划课题()作者单位:山东中医药大学针推学院(山东 济南)通信方式:目前,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斗争已经取得了阶段性胜利,中国在本次疫情中的卓越表现,赢得了全世界的瞩目,身处疫情漩涡中,每个行业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有必要对抗疫成果进行系统总结,以期对将来的工作有借鉴意义。本次疫情属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医院校作为培养卫生健康事业人才的摇篮,更应该深刻反思。在本次疫情中,中医药发挥了巨大作用,党和政府对中医药高度重视,高等中医院校有责任将本次抗疫成果应用于教学工作中,为培养高素质中医药人才服务。认真总结抗疫成果分析中国中医药领域目前取得
5、的抗疫经验,可以分为精神成果与知识成果。.抗疫的精神成果 年 月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上指出:“在这场同严重疫情的殊死较量中,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以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大无畏气概,铸就了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的伟大抗疫精神”。习近平总书记的这段讲话可以说是对抗疫精神的高度凝练和概括。许多有识之士对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进行了深入解读,对抗疫的精神内涵加以系统分析。有的将抗疫精神定义为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万众一心、同舟共济、共克时艰的家国精神;顽强不屈、不辱使命、舍生忘死的民族精神;互惠互爱、人道援助、光明
6、中医 年 月第 卷第 期 .大国担当的国际主义精神。徐玉梅等将其总结为以下 点:生命至上:抗疫精神的价值引领;举国同心:抗疫精神的核心要义:舍生忘死:抗疫精神的内在精髓;尊重科学:抗疫精神的鲜明品格;命运与共:抗疫精神的本质要求。殷宁充子认为抗疫精神就是疫情发生后涌现的大爱精神、奉献精神、团结精神、奋斗精神和担当精神。.抗疫的知识成果在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曾与瘟疫交手三百多次,越来越多的事实证明,中医药在战胜瘟疫过程中,疗效卓著,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当前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在尚未有特效药情况下,中医药发挥了重大作用,得到了政府和人民的广泛认可。本次新冠肺炎疫情阻击战中,中医药全面深层次介入
7、,中西医结合救治,成为中国抗击新冠肺炎的亮点。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中国行动白皮书披露,中医药参与救治确诊病例的占比达到,湖北省确诊病例中医药使用率和总有效率超过。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九版)历经多次修改,不断细化了中医治疗方案,推出医学观察期、临床治疗期(轻型、普通型、重型、危重型)和恢复期的中医诊疗方案,成为中医抗击疫情的治疗指南,然而在此次疫情中获得的不限于此,还有许多深层次的经验,诸多新气象值得总结和分析,以此传授给学生。.前人治疗疫病的丰富经验是取得良好疗效的保障 中医历经千年锤炼,对疫病规律已有清晰认识。中医对疫病的认识也走过了一条曲折的道路。东
8、汉末年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是第一部治疗外感病的专著,此后历代治疗疫病多遵循此书的观点和方法。但在不断的医疗实践中,人们逐渐认识到这本书并不能完全概括疫病的规律,仅用其作指导有时会贻误病情。直至明清两代,对疫病的认识终于有了质的飞跃,如明代医家吴又可提出瘟疫的感染途径是从“口鼻而入”,而不都是象风寒邪气一样从皮毛而入。又历经叶天士、吴鞠通等人的努力,建立起“卫气营血辨证”和“三焦辨证”辨证体系,对疫病发生发展及转归有了全面系统的认识。本次疫情中医界能够临乱不惊,这种底气来源于古人深厚的经验积累。.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思想为中医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 中医注重人的整体性,在新冠肺炎的治疗中不仅仅着眼于
9、肺和病毒,还时时关注人体正气。辨证论治思想更体现了中医治病的灵活性,疾病是复杂的,本次疫情大家也能体会到,不同的人感染新冠病毒后反应是不同的:有人会失去生命,有人只是一场小感冒,而有人却毫无征象,只是一名隐性感染者。中医治病充分考虑到因时、因地、因人制宜,使用方剂等绝不是千人一面,因而取得了良好的疗效。如本次疫情中开发出 个有效方剂,清肺排毒颗粒、化湿败毒颗粒、宣肺败毒颗粒均源于古代经典名方加减而成。清肺排毒颗粒用于感受寒湿疫毒,化湿败毒颗粒用于湿毒侵肺所致的疫病,而宣肺败毒颗粒用于湿毒郁肺所致的疫病,为新冠肺炎的不同证候治疗提供了多重选择。.本次疫情中中医的治疗方法得以全面展示一提到中医治病
10、,大家想到的往往是中药。其实中医治疗疾病的方法多种多样,对疫病也是如此。本次抗击新冠疫情的斗争中,政府对中医的重视程度大大高于 年的“非典”时期,对中医疗法的应用展现也较多。这一阶段关注电视等各种媒体的观众可能已经注意到,针刺、艾灸、刮痧、拔罐、刺血等各种疗法纷纷登场,甚至太极拳、八段锦也在康复和预防方面进入公众视线。不要小瞧这些看似简单的方法,却有着神奇的疗效。比如,刺血疗法是用注射器针头或三棱针在血管或穴位处刺破出血的一种方法。清代名医王士雄在其著作随息居重订霍乱论中记载:“明崇祯十六年,有疙瘩瘟、羊毛瘟等疫八九两月,死者数百万有闽人晓解病由,看腿弯后有筋突起,紫者无效,红则刺出血可活”。
11、王清任在其医林改错中载:“道光元年,瘟毒流行京都尤甚,伤人过多用针刺其胳膊肘里弯处血管,流紫黑血,毒随血出而愈”。中国针灸学会也发布了 版中国针灸学会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针灸干预的指导意见(第二版),这些都值得深入总结和继承。.本次疫情中注重中医的传承与创新的统一 展示出众多中医的基础机制研究成果如通过分子结构的动态结合模拟实验,发现莲花清瘟胶囊中的木犀草素能与 病毒关键蛋白酶结合而抑制病毒扩增,其具体机制的阐明,提升了全球对中药的认可度。类似的研究及其成果,不仅有利于推进中医药现代化、产业化,而且有利于中医药文化的广泛传播。抗疫成果融入中医院校日常教学工作的路径探索将抗疫成果融入中医院校的日常教
12、学工作,绝不仅仅是一线教师的责任,需要国家、高校和教师 方面的紧密配合,是一项系统工程。.国家要构建抗疫成果推广的顶层设计.加强中医抗击疫情的宣传推广本次国家对中医抗击新冠疫情的宣传无疑是相当成功的,中医的疗效和作用成为民众街头巷尾热议的话题,笔者身边的很多西医界人士也纷纷表示赞叹。国家宣传、民众的认可大大增加了中医院校学生对中医抗疫的认同光明中医 年 月第 卷第 期 .感。乘此东风,建议国家进一步扩大中医的应用,对中医应有的疗效加以肯定,加大对中医界抗疫的表彰力度,多树立几个张伯礼院士这样的榜样和典范,使他们成为民众和学生心目中的抗疫英雄。这些对提升中医院校学生的专业自信和文化自信都大有裨益
13、。.指导中医院校在课程设置及教学内容方面增加中医抗疫的知识要作出相应的硬性规定,以督促此项工作的深入开展,使更多的中医院校学生掌握防治疫病的方法。重大疫病不是每年都有,因而容易麻痹大意,因而有必要建立起疫病防控的长效机制,加强医学生在这方面的教育就是一道有效的防火墙。.培养中医传染病专业高端人才目前中医界还没有传染病专业硕士与博士学位点,其实中医的温病就等同于西医学的传染病,二者可以实现无缝对接。中医目前有自己的温病学专业,可在专业名称后加一括号表明这一属性,以温病学(传染病学)作为专业名称。这样既保持了中医的特色,又可以明确培养自己的传染病高端人才。.高校要注重榜样的力量弘扬抗疫精神 从各方
14、面加大中医防治疫病知识的推送力度。.以抗疫英雄为榜样 弘扬抗疫精神 对抗疫精神的宣传切忌生硬空洞,要注重榜样的力量。本次疫情国家推出了张伯礼院士作为中医界的领军人物,张院士不顾个人安危,以年迈之躯亲临一线为患者诊病,取得了患者的第一手资料,与同道专家共同探讨,这才有力清肺排毒汤等有效方剂的推出。疫情之初,湖北告急,每个地区的中医院都有医护人员驰援湖北。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便有数十名医护人员奔赴湖北黄冈支援 个月余。胜利归来后,山东中医药大学许多专业与抗疫英雄代表组织了网上交流,由于师生间的互动过于热烈,原定 的交流会,往往 才能结束。同学们被英雄们的抗疫精神所感染,也被中医的神奇疗效所折服,
15、起到了良好的效果。.指导教师分专业 分课程 分层次传授中医防治疫病知识 分专业传授:目前来看中医院校专业设置大体分为医学专业与非医学专业,医学专业又分为偏中医类和眼视光专业等偏西医类,建议医学专业均开设温病学课程,根据与中医的密切程度作出不同课时的安排。非医学专业可以讲座的形式加以推送,使更多的学生了解中医的疫病知识。以往的温病学从内容来看仅是对中医温病经典的学习,应当将建国后尤其“非典”和本次新冠疫情的经验纳入书中,传授现代疫病研究的最新实践成果。分课程传授:中医防治疫病的疗法很多,可以在不同的课程中加以融入。如针灸就是一种行之有效疗法,本次疫情中就有针灸防治疫病的报道和经验总结,可以在针灸
16、专业的不同课程中加以体现。如将对疫病有作用的腧穴在经络腧穴学中讲授,放血刮痧等有效方法在针法灸法学中讲授,在针灸治疗学中加入针灸治疗疫病的病种,以丰富针灸专业学生对针灸防治疫病的学习内容。本次抗疫斗争中护理工作发挥了重要作用,积累了很多对传染患者护理的宝贵经验,可将这些经验在护理专业授课中与同学们分享。分层次传授:中医院校本科生的任务主要是对传统经验的学习,而中医传染病专业(温病学专业)的硕士与博士,作为中医传染病研究的高层次人才,不但要“守正”,还有注重“创新”。要紧跟本次疫情研究的发展前沿,学习本次疫情中利用现代科技手段研究中医抗疫机制的经验,不断探索中医治疗疫病的新方法、新思路和新手段。一方面进一步提高中医的疗效,另一方面提高用现代语言诠释中医的能力,让中医更好地走出国门,走向世界。.校园文化建设中加强中医防治疫病知识的宣教 除了在课堂中加强中医防治疫病教学内容外,可以将其有效融入到校园文化建设中,起到润物无声的作用。如学校网页中专设中医治疗疫病的栏目,图书馆中专设一架中医治疫的书籍,供学生借阅浏览。目前中医院校多有自己的中医文献馆、博物馆或校史馆等机构,可设立单独展室,将中医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