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课程与教学Good Parents34主动学习是指通过教师创设外部学习环境,使之产生内在的学习需要,进而主动、自主地参与活动,并维持到学习全过程的一种学习状态。教师要通过情景创设、材料提供、适宜活动、灵活互动等教学策略,提升幼儿的主动学习能力。本文以大班科学区“沉浮”主题探索活动为例,从环境创设、经验关注、方法改变、师幼互动等方面,阐述促进幼儿主动学习的策略。一、沉浮游戏中存在的问题(一)教师主导过多首先,对游戏的主导。教师的教育观念滞后,对幼儿游戏活动存在“高控”现象,不能大胆放手让幼儿按着自己的思维开展活动。其次,对材料的主导。在以往的“沉浮”游戏中,材料基本上都是教师准备的,幼儿在探索过
2、程中缺乏自主性。最后,对记录单的主导。记录表一般是由教师设计,幼儿只是在实验中用符号表示沉浮,缺少对实验过程的细致描述。(二)教师指导缺乏教师缺乏对幼儿游戏的观察、支持和调整、跟进,导致幼儿游戏不深入,在游戏中看不到幼儿的学习,看不到持续的发展。在探索过程中,教师往往采用灌输的方式,幼儿要按照教师思路进行探索,缺乏自主性和创造性。教师观察时不够细致,不能根据幼儿的兴趣和需要及时调整材料,导致幼儿失去探索兴趣,缺乏探索事物的积极性。二、促进幼儿主动学习的策略对大班幼儿来说,沉浮原理较难理解。为了将这一科学知识通过有效的途径转化成幼儿的内在经验,我园不断尝试和思考促进幼儿主动学习的策略,探究更符合
3、幼儿学习特点的方式和方法。(一)创设环境,搭建幼儿主动学习的平台1.营造宽松的氛围,提供同等学习机会教师要树立师幼平等的教学观,正视幼儿之间的差异,鼓励和支持每个幼儿积极参与探索活动,提供同等的学习机会,让幼儿感受学习是自由、自主、平等的,从而体会学习的乐趣,主动参与探索活动。2.提供适宜的材料,引导幼儿的主动学习一是自主选择材料。教师要为幼儿提供主动学习的探索材料,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例如,在“重的物体都是下沉的”探索活动中,幼儿在教室里自主选择沉浮材料。有的幼儿选择了石子和气球,有的幼儿选择了黄豆和葡萄,有的幼儿选择了塑料积木和勺子,有的幼儿选择了开心果壳和弹珠幼儿根据前期关于沉浮经验的
4、积累选择材料,并通过实验操作进行验证。因此,他们都能积极参与探索活动,学习的态度也是积极的。二是投放多样化材料。例如,幼儿分组进行有关“沉浮”的探索。第一组探索让沉(浮)的物体浮(沉)起来,第二组探索多种材质纸的沉浮,第三组探索让白纸在水中停留的时间长些。教师提供多样化材料后,幼儿探索的主动性和专注度显著增强。第一组幼儿在尝试让珠子浮起来或让木块沉下去的时候,不断替换材料,并借助不同的材料,想办法让珠子浮起来。例如,尝试让珠子站在木块上、放在勺子里、放在杯子里等,尝试用磁铁压住木块、用杯子扣住木块等。第二组幼儿细致观察纸在水里的不同变化,包括吸水后颜色的变化、哪个角先沉下去、沉下去后的形状变化
5、等。第三组幼儿想到了借助书籍、沙漏等工具支持游戏,不断提升思维发展能力、解决问题能力。三是以幼儿为本。在“沉浮”游戏中,教师为幼儿提供充分的自主空间。教师始终以支持者、引导者的身份参与其中,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幼儿,让幼儿尽情探索、体验,从而在自主探索和学习中主动建构关文 俞 炜浅谈促进幼儿主动学习的策略以大班“沉浮”游戏为例 课程与教学 Good Parents35于沉浮的知识与经验。(二)关注经验,制造幼儿主动学习的机会1.关注生活经验,寻找兴趣点教师从幼儿的兴趣点切入,让学习的内容和情境更贴近生活,有助于整个活动的不断推进,使幼儿保持旺盛的探索热情。在游戏初期,教师关注到幼儿对沉浮的生活经
6、验,和他们共同收集材料,选取生活中随手可取的常见材料作为探索对象,让探索的内容贴近生活,让幼儿的学习充满兴趣。2.关注原有经验,形成探究点在“沉浮”游戏探索过程中,教师改变以往的灌输式教学方式,通过观察操作行为,分析幼儿对于沉浮的原有认知经验,如“重的材料会沉下去,轻的材料会浮起来”。教师追随幼儿的思维,不断制造与幼儿原有经验相冲突的知识点,利用沉浮材料的不同特性,引导幼儿进行探索,如“重(轻)的物体都是沉(浮)下去的吗”“土豆会浮起来吗”“能让纸在水中停留的时间长些吗”“相同重量的物体不同的沉浮状态如何”“你能改变物体的沉浮吗”等。在探索过程中,教师看到幼儿知识经验的转变,看到幼儿学习的轨迹
7、,看到幼儿获得更多关于沉浮的经验。(三)改变方法,提升幼儿主动学习的能力1.主动发现问题,发现事物内在的规律和联系如果幼儿主动发现问题,那么在探索过程中,他们的感受和理解会更加深刻。例如,在“能让土豆浮起来吗”探索中,幼儿觉得土豆重,会沉下去。如果减轻重量,土豆就会浮起来。但是,在随后的实验中,幼儿发现并不像他们想的一样。在这个过程中,幼儿积极探索,乐于挑战,学会了探索的方法,大胆地按着自己的想法尝试。2.主动提出问题,多角度、全方位的思考问题在探索活动中,教师要引导幼儿从多个角度,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例如,在“重的物体都是沉的吗”探索活动中,幼儿发现苹果很大很重,但浮起来;葡萄很小
8、很轻,却沉下去。于是,他们开始思考,提出:“为什么葡萄比苹果小、轻,却是沉下去呢?”随后,为了验证这一现象,他们又找来教室中一些比较轻的物体做实验,探索其他轻的物体在水中的状态。在这个过程中,幼儿的探索变得不再停留在表层的理解上,他们思考问题的角度更广,充满了质疑精神。3.主动解决问题,达到自主探究和学习的目的面对探索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教师要积极引导幼儿在分析讨论的基础上,自己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例如,教师提出问题:“如果两种不同材质的物体,重量是一样的,那么它们的沉浮状态会一样吗?”但是,幼儿在探索中找不到重量一样、材质不一样的物体。于是,他们开始商量,试图改变寻找的策略:确定选择好一样物品
9、(积木),然后不断调整另一物体(石头)的大小,经过反复的调试和调整,终于选到物品。最终,幼儿通过实验发现:虽然积木和石头是一样重的,但是沉浮的状态是不一样的。(四)跟进互动,维持幼儿主动学习的状态1.善于捕捉,及时指导教师要善于捕捉幼儿的不同表现和精彩发现,将指导贯穿于幼儿的整个探索进程。例如,在起初的“沉浮”探索活动中,教师敏锐地捕捉到幼儿之间的记录水平和思维方式的差异。于是,在讲评时,教师重点介绍了“乐高积木”记录单,借助同伴互学的力量,让其他幼儿知道原来记录沉浮不仅可以用上下箭头表示,还能记录看到的过程,从而积累记录和观察的经验,有助于下阶段持续探究。2.有效提问,促进思考教师的提问在探索过程中至关重要,提问有助于幼儿进行深层次思考,有利于探究活动持续深入。在“沉浮”游戏中,教师通过一些有效的提问,引发幼儿深入思考,较好地维持了幼儿自主学习的状态,促使幼儿在与材料的互动中不断发现问题、不断体验和尝试、不断打破自己原有的知识和经验,从而丰富、建构和拓展对“沉浮”的认知,如“重的材料一定能沉下去吗”“土豆切成丝了为什么还是沉下去”“有什么办法让天平两边的材料保持平衡”等。因此,在探索活动中,教师要掌握各年龄段幼儿的特点和需要,追随幼儿的兴趣和思维,满足他们的学习需求,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江苏省太仓市艺禾幼教中心南园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