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传播与版权CHUANBO YU BANQUAN-64-2023年第5期总第120期全媒体时代高校出版社知识服务转型研究 彭辉丽摘要随着全媒体时代的到来,众多高校出版社通过建设资源服务平台、打造轻量化产品、关注用户体验感知等一系列实践探索,积极推进出版社业务从知识传播向知识服务转型。但是,高校出版社知识服务转型进程中,存在诸多问题,如全媒体理念落实不到位、全流程服务机制不完善、全方位要素保障不扎实等。因此,高校出版社应当通过主动跨界,多渠道拓展资源;加强研发,多平台优化服务;管理重构,多路径夯实保障,以促进知识服务业务高质量发展。关键词高校出版社;知识服务;全媒体;知识传播全媒体时代,各类出版机
2、构纷纷探索从知识传播向知识服务转型的发展模式,但高校出版社受体制影响,在知识服务转型方面的探索落后于市场化出版服务商。2015年月,原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启动“专业数字内容资源知识服务模式试点工作”,旨在通过数字资源内容整合,搭建完善的知识服务体系,在首批试点的28家出版社中,只有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天津大学出版社等4家高校出版社入围。但是,作为社会知识服务和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主体,高校出版社积极推进知识服务转型,是其高质量发展的应然选择。高校出版社在知识资源积累和服务网络构建等方面具有鲜明优势,在强大的资源优势和专业智库的支撑下,高校出版社应该抓住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机遇,通过推进数字化、
3、精准化知识服务转型,以保证其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掌握主动权,形成强大的管理与服务竞争力。一、全媒体时代高校出版社知识服务转型探索(一)建设资源服务平台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高校出版社积累了大量资源,但在传统出版过程中,其资源仅应用在印刷出版层面。全媒体时代,一些高校出版社开始对资源进行数字化集成,通过建设资源服务平台,深挖资源价值,以期为用户提供专业领域知识服务。目前,这类资源服务平台主要有两大类。一类是以高校专业课程、精品微课、电子教材等为特色打造的线上教育教学平台。这类平台旨在为高校师生提供高效的教学资源服务,如清华大学出版社打造的“文泉课堂”,通过整合该社所出版的各学科教材、多媒体附件、课件
4、等2万余种资源,为教师教学、学生学习提供了资源保障。另一类是专业领域的学术型知识服务平台。高校出版社相较其他出版社,具有鲜明的学术知识服务优势,一些高校出版社利用高校自身专业特色、学术特色和出版社在某个专业领域的学术优势,打造了特色鲜明的专业领域学术型知识服务平台。这类平台旨在实现资源、知识、用户、社群等多元化内容的集成,以形成良好的专业领域学术服务生态。如天津大学出版社充分发挥自身在建筑知识领域学术出版的优势,打造了专业领域学术型知识服务平台“建筑邦”,在学界具有较强的影响力。(二)打造轻量化的产品搭建资源服务平台需要资金、人力、技术等方面支持,对部分高校出版社而言存在较大困难,因此,部分高
5、校出版社利用自身所掌握的优质内容,面向特定用户市场,开展轻量化的产品输出,有效提升了自身的知识服务能力,取得了显著成效1。一些高校出版社基于自身资源优势,开展纸质读物数字化迁移,并通过音频、视频、动画等形式开展融媒体探索,形成了具有较强服务供给能力的轻量化产品传播体系,丰富了读者的内容体验形式。例如,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于2015年上线的首个轻量级 O2O 知识社区知更社区,其通过线下读书会、讲座等活动不断吸引用户参与;在线上形成覆盖电子书、音频读物、录播课程、活动视频等的融媒体资源体系,实现了高频次的社群交互和多元化的内容输出。也有部分师范类高校出版社集中开发教育类轻量化产品,依托大量的教育专
6、家学者资源,将专业人才优势转化为教育产品,通过资源整合提升自身的知识服务竞争力,并通过全媒作者简介 彭辉丽(1987),女,湖南张家界人,中南大学出版社编辑。DOI:10.16852/ki.45-1390/g2.2023.05.032媒介经营管理MEIJI JINGYING GUANLI-65-体运营形成特色教育品牌。例如,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充分发挥自身在教育领域的资源优势,推出了“美慧树”和“智慧树”两个轻量级拳头产品。其中,“美慧树”搭建了覆盖儿童早期教育的知识服务体系,主要面向教师和家长群体,为其提供融媒体读物和培训课程;“智慧树”提供幼儿园线上教育服务,通过跨区域、跨园区的教育互动,搭
7、建资源共享、理念互通、教育共进的幼儿教育服务平台。(三)关注用户体验感知在传统出版业务中,高校出版社的服务仅体现在售后服务、用户反馈等方面,因此难以充分关注用户体验感知。在全媒体时代,随着信息技术、智能技术等新技术的发展,一些高校出版社开始关注用户的体验感知,试图为用户提供精准化、智能化、沉浸式的服务产品。有的高校出版社通过聚焦用户使用场景,为用户提供了精准化资讯服务。如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针对线上学术会议服务需求,开发了“壹学者”服务平台。该平台除了提供基本的线上电子阅览服务,还搭建了面向专家学者的学术科研服务和学术交流模块,注册用户可接收平台精准推送的学术资讯,有效强化了用户的知识获取体验。
8、有的高校出版社以自身的优势资源为基础,通过自主建设、专业合作等形式,为用户提供精准的课程服务内容,大大提升了用户忠诚度。如浙江大学出版社与千聊教育机构合作,充分利用自身在高中数学奥赛竞赛方面的资源优势,针对竞赛选手开展精准辅导,有效优化了用户体验。二、全媒体时代高校出版社知识服务转型存在的主要问题(一)全媒体理念落实不到位在全媒体时代,高校出版社充分发挥各类媒体介质的优势,开展全方位资源与内容输出,能够为用户提供更有效的知识服务。然而,从当前实践来看,虽然已有不少高校出版社开展了全媒体知识服务,但是全媒体理念的落实仍不到位,与市场化出版服务商相比,变革效率和创新活力较低,具体表现在资源活用不足
9、、内容拓展不足、产品创新不足等方面2。第一,在资源活用上,高校出版社掌握大量的专业知识资源和专家智库资源,其进行资源价值挖掘与内容输出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但是由于缺乏服务动力、思维固化等,高校出版社更偏向于在专业领域进行资源探索,对各类资源的盘活利用不足。同时,高校出版社的资源服务模式也较为粗放,尚未对用户需求开展全面、深入研究,资源服务没有做到精准化。第二,在内容拓展上,大部分高校出版社仍旧选择深耕专业,缺乏向社会拓展的跨界思维。这也导致大量的数字化资源过于专业化、学术化、理论化,难以获得较好的市场反响。其原因在于当前高校出版社所掌握的内容资源大都聚焦于学术领域,受众群体较窄。然而,若高校出
10、版社只聚焦于学术领域,显然难以覆盖规模更大的社会化媒体市场。第三,在产品创新上,高校出版社的产品创新落后于市场化出版服务商,原因在于一些高校出版社对模式创新、技术应用、市场需求的研究不足,产品开发更倾向于传统模式的数字化和对其他出版社的模仿,缺乏引领型创新探索。(二)全流程服务机制不完善相比于传统出版过程,全媒体时代的知识服务更强调精准化和实效性,对出版社的变革思维、创新思维、战略思维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一些高校出版社虽然已推出了各类知识服务平台,但是相较专业化的内容服务机构,其服务体系仍然有待完善。第一,平台化运营意识不强。一些高校出版社往往重视知识服务平台的开发,反而忽视了运营管理这
11、一关系产品服务质量的核心。一些高校出版社虽然通过微信公众号增加了线上客服、社群互动、电子书阅览等服务内容,但在实际的平台运营中,尚未形成特色的信息推送机制,内容更新缓慢,难以吸引目标用户。第二,用户服务机制不健全。长期以来,高校出版社拥有较为固定的目标用户,且标准化的产品输出也使得出版社用户服务机制较为固化。但是,在全媒体时代,高校出版社知识服务需要完善的用户服务机制,由于人员、技术等限制,当前一些高校出版社的用户服务还依赖于传统的服务热线。(三)全方位要素保障不扎实高校出版社从知识传播模式向知识服务模式转型,离不开各类要素的保障,但受制于政策、体制、战略等因素,其在专业人才、专项资金、激励机
12、制等方面仍缺乏保障,严重影响了业务探索的进程。第一,专业人才缺乏。高校出版社人力资源以专家学者、编辑、发行人员为主,缺少数字出版、媒体融合、新媒体运营等方面的专业人才。在知识服务产品打造过程中,高校出版社需要针对用户需求开展调研;利用互联网思维对标市场上各类平台和产品;通过分析自身差异化优势,进而形成方案,并基于技术可行性与开发周期拟定项目计划书。然而,由于缺乏相关专业人才,高校出版社推出的知识服务产品在界面交互、运营稳定性、服务实效性等方面均存在明显不足3。第二,专项资金支持有限。传统出版业务的资金大都来源于自筹经费、课题经费、上级拨款等。由于教材类图书为刚需产品,因此高校出版社能够在稳定运
13、营的基础上实现盈利。然而,在知识服务转型进程中,由于高校出版社专门的项目经费支持较为有限,导致其知识产品开发能力不足、平台运营难以为继。第三,激励机制不适当。高校出版社尚未从管理制度方面进行深传播与版权CHUANBO YU BANQUAN-66-2023年第5期总第120期层次改革,对人员的考核仍然以出版数量、发行规模、编校字数等作为衡量指标。在高校出版社向知识服务转型的进程中,这种不适当的激励机制,难以充分激发人才积极创新的内在动力。三、全媒体时代推进高校出版社知识服务转型的策略(一)主动跨界,多渠道拓展资源在全媒体时代,资源是决定知识服务质量的基础,高校出版社应当进一步挖掘优质资源,通过搭
14、建涵盖高校院系资源、特色资源、社会资源等在内的资源体系,持续提升自身的资源实力。第一,高校出版社要搭建覆盖全校院系的资源网络,除了推动出版教材、图书的数字化,还要开发音频、视频、慕课等资源,不断丰富多媒体资源库。如高校出版社可以与高校院系合作开展精品示范课录制,将优质课程纳入资源库,并通过线上平台推广,将所得收益按合作机制进行分成,在夯实资源的过程中,逐步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盈利模式。第二,高校出版社应当深挖区域和行业资源,不断扩充资源。如其可以将地方图书馆、博物馆、艺术馆的资源与高校资源相整合,打造具有鲜明人文精神的服务产品,以充分体现地方文化特色,打造资源品牌4。第三,高校出版社应当搭建具有
15、更强开源属性的内容平台,允许更多社会化读者、作者参与到优质内容的创作中来,将知识服务平台升级为创作分享融合平台,从而获得更多流量支持。(二)加强研发,多平台优化服务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为高校出版社的知识服务创新提供了重要支撑,高校出版社应当立足自身实际,开展高质量的技术和产品研发,并借助多元化平台,打造包含客户端、知识店铺、小程序等在内的知识服务产品矩阵5。第一,研发客户端。客户端是用户获取知识的直接入口,高校出版社应当树立长线思维,积极开展知识服务客户端的研发,通过客户端整合原有网站、数据库、社群等资源,依托终端打造服务生态,持续提升用户体验。当前,高校出版社可以借助“阅门户”平台研发服务终端
16、,设置便捷的资源导入和栏目,从而以较小的成本实现客户端研发。第二,设立知识店铺。高校出版社可充分利用现有知识付费平台,通过设立知识店铺的方式,完善资源展示与用户服务。如其可以利用小鹅通自媒体知识付费平台展示知识产品,并借助拼团、分销、社群运营等模式,在促进知识变现的同时扩大知识服务影响力。第三,开发小程序。高校可以开发微信小程序,开展精准的用户管理与服务,并通过线上微信社群开展高效互动,进一步提升自身服务水平。(三)管理重构,多路径夯实保障高校出版社应当进一步加强组织变革,厘清业务创新的重点和难点,结合自身实际制订转型方案,从而为自身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第一,在人才引育上,高校出版社应加强高素质人才引进,尤其是要引进新媒体产品运营人才和信息技术人才。此外,高校出版社还应完善内部培训机制,对现有人员开展专业知识和技能培训,引导其树立市场化思维、全媒体思维,并立足自身岗位开展业务创新。第二,在管理机制上,高校出版社应明确战略重点,理解数字出版、知识服务转型的重要意义,对知识服务创新项目予以经费支持。此外,高校出版社还要拓展资金来源渠道,通过上级项目申报、社会化融资、股权合作等形式,弥补研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