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池渠映像 西周都邑的水资源利用.pdf

上传人:哎呦****中 文档编号:2742849 上传时间:2023-11-29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3.09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池渠映像 西周都邑的水资源利用.pdf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池渠映像 西周都邑的水资源利用.pdf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池渠映像 西周都邑的水资源利用.pdf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同原遗班85池渠映像西周都邑的水资源利用文图/李彦峰水作为一种自然资源,对人类的生存和文明的形成、发展至关重要,人类历史在某种程度上就是一部水的利用史。和现代城市的市政管网系统相似,道路、池渠等规模较大的框架性遗迹也是古代都邑公共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支撑着都邑的有序运行。西周时期的大型都邑人口聚集多、内部结构功能复杂,对于水资源的依赖程度更高,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是其能够长久稳定发展的基础条件。近年来,考古工作者在西周大型都邑内发现有以水池、水渠等为主要内容的水网系统,有助于认识和理解都邑选址、聚落扩张等人水互动关系。西周都邑池藻遗存的发现据文献和金文材料,西周时期的都邑有岐周、宗周和成周,经过考

2、古工作者长期的考古调查和发掘,基本确认了与之相对应的都城遗址分别是周原、丰镐和洛邑。3 处都邑遗址中以周原遗址的内涵最为丰富,其内的水网系统也最为复杂。周原遗址位于扶风和岐山两县交界,遗产万象86Heritage家坡北G5G4王家山底黄堆镇庞家艾刘家村房家淤土遗迹房家沟南G6G16G12刘一庞家淤土遗迹G15上雾滋下何G13G7G10G8G20G11京当镇G14凤雏村云塘池塘遗迹G19云塘姚家G3董家G1G2G18G17齐镇G9姚一许家淤士遗迹贺家面许家召陈礼村图例已确认西周时期沟渠未能断定时代的沟渠调查勘探发现的沟渠淤土、池塘遗迹01000米周原遗址水网系统(陕西宝鸡周原遗址2 0 1 4

3、2 0 1 5 年的勘探与发掘)面积约3 0 平方公里,经过长期考古发掘发现有西周时期的城墙、大型夯土建筑群、墓地、手工业作坊及青铜窖藏等重要遗存,出土了丰富的青铜器、甲骨等各类精美文物。学界普遍认为周原遗址是古公宣父迁岐之地,“周原,堇茶如饸”,良好的自然条件、丰富的自然水源吸引周人迁都于此。早在周人迁岐以前,周原先民集中居住在自然水源丰富的王家沟、双庵沟相交汇的三叉河沟王家嘴一带,初来乍到的周人也延续先民的脚步居住在王家嘴附近。在無周原的滋养下,尔小邦迅速发展壮大,终成灭大邑商的伟业。后虽迁都于丰镐,但周原一直是王朝的重要都邑,在西周中晚期其聚落规模逐渐扩大,不断向远离自然河流的方向扩张,

4、此时再利用王家沟等自然沟作为水源地,似乎不再方便,因此大型池渠等给水工程的修建成为必要。长期以来,周原遗址如何利用水源一直都是索绕在周原考古工作者心中的一个大问题,直到2 0 0 9 年村民挖土时意外发现了云塘池塘,周人用水的困惑才有得以解开的契机。有了云塘池塘的线索后,得益于大遗址全面勘探工作的开展,考古工作者有意识地对调查发现的断续沟渠遗存进行了追踪勘探,使得遗址内的池渠映像得以完整呈现。勘探发现周原遗址内目前发现有不同方向和规模的水渠近2 0 条,与蓄水有关的水池4 处,基于这些发现可以初步认为周原遗址内存在自然水系和人工水系(池、渠等遗存)构成的水网系统。在发现的水池中,云塘水池最具有

5、代表性,是聚落中间地带重要的人工蓄水设施。水池平面形状不甚规整,整体近椭圆形,南侧边界为圆弧形,北部边87界曲折且西北角似有缺口,东西长约2 5 0米,南北宽约1 9 0 米,面积近5 万平方米。水池四壁呈缓坡状,从边缘至底部有两圈平台,池底和内侧平台边缘均铺有圆形乱石或不规则石板,起到保护池壁的作用。水池北侧有进水口和进水渠连通北部的山前低洼地的水源,用来保证水池的水量供应。水池南侧发现多条水渠,可能是通向周边的水渠。输水渠向南通往包括大型制骨、制石、铸铜等作坊在内的“手工业园区”,向东通往召陈宫殿建筑群附近。借助发达的沟渠系统可以将云塘水池中的水输送到东、西和南三个方向,几乎能覆盖周原遗址

6、的核心区域。另外一处较大的水池位于凤雏建筑基址北约7 0 0 米处山前坡地的前缘,东北部起于山前向西南延伸,总长约2 2 0 0米,宽3 0 0 一5 0 0 米,总面积逾6 0 万平方米。勘探可知,该水池中间区域底部距地表约8.5 米,四周深2 一3 米。解剖发掘显示,南侧边缘有明显池壁,池壁斜直向下。池壁外台面上亦有淤沙,说明池内水面有外溢的现象。根据勘探和发掘情况,发掘者认为该水池应是借助原有的低洼地势自然形成的浅水区域并加以人工改造而成的一个大型水域,类似现代城市外围的水库。周原遗址处于山前洪积扇上,北依岐山,向南缓倾,自然冲沟多南北向发育。探明的沟渠则多为东西向,应是人为开挖修建而成

7、,其中G1和G9是聚落中间两条规模较大的东西向沟渠。G1西起云塘池塘,长约1 7 0 0 米,向东延伸至召陈建筑宫殿建筑区周围。G9东起美阳河,西到王家沟,横贯整个周原遗址,长约4000米,宽5 一8 米,规模体量巨大,且年代从西周早期开始,直至西周晚期废弃,应该是遗址内最为重要的一条具有主干渠性质的水利工程。北李家池塘G2400米云塘池塘与输水渠(周原遗址池渠遗存的钻探与发掘)南北向的G4、G 5 北端起于岐山南麓,向南通往凤雏北侧的大水池。解剖发掘显示沟壁斜直,沟内堆积有明显的“清淤”迹象,尤其是东侧的G5,能看到多次的“清淤”行为。这两条沟渠很可能是引山上的泉水用以补充南端大水域的水量,

8、现在附近村民的水源仍是依靠山上泉水,引水管道与两条古代沟渠并行。都邑内发现的沟渠等遗存作为水资源利用的载体,正是当时社会对水资源开发、组织管理的具体实践,这为从水资源管理利用的角度去认识解读当时人水互动关系提供了可能。人类学家和考古学家通常认为,对水资源利用系统的管理是史前高度发达社会兴起的一种动力。这些规模庞大的水利工程设施的修建不仅需要大量的人力,背后还需要一个高效有力的管理机构进行监督实施和定期维护。西周时期通过任命专职官员来管理都邑的水利设施,这在一些铜器铭文就有所体现,如微鼎:“唯王廿又三年九月,王在宗周,王令微讯司九陂,作朕皇考彝尊鼎,用享孝于朕皇考,其万年无疆,子子孙永宝用享”(

9、般周金文集成0 2 7 9 0);礼记月令:“毋滬陂池”,注:“蓄水池也”;广雅释遗产万象88Heritage地:“陂,池也”。可见,陂就是用堤堰筑成的蓄水池。九陂之“九”言其多,九陂即众陂。微織或是庄白铜器窖藏所属的微氏家族中史墙的后人。据史墙盘可知微氏家族经营农业比较成功,周王命令織掌管水利工程恐怕与此有一定的关系。微氏家族长期活动在周原,王令微織所司的“九陂”有可能就位于附近,遗址内已探明的多处水池或许就是直接的反映。此外,一些沟渠的解剖发掘时,都发现有人工清淤的迹象,也应是管理机构定期维护疏浚所形成的。金文中所见水的利用形式水不仅有满足人的生存、生活及生产需要的实用功能,往往还与神灵、

10、祭祀甚至王权等有着密切联系,也有令人精神放松、感情愉悦和触动心灵的功效。在一些铜器铭文中就记载有西周王室贵族在水上举行祭祀、游玩渔猎的场景。透盒:“住唯六月既生霸,穆穆王才(在)葬京,乎(呼)渔于大池。王飨酉(酒),透御亡遣,穆穆王亲赐透爵。适拜首稽首,敢对扬穆穆王休,用作文考父乙尊彝,其孙孙子子永宝。”(集成04207)井鼎:“佳(唯)七月,王才(在)葬京,辛卵,王渔于池,乎(呼)井从渔,攸易(锡)渔(鱼),对扬王休,用乍(作)寶尊鼎。”(集成0 2 7 2 0)公姑:“住(唯)十又二月既生霸,子中渔复池。天君蔑公姑历,吏(使)赐公姑鱼三百,拜稽首,对扬天君休,用作嘉鼎。”(集成0 0 7

11、5 3)静盒:“唯六月初吉,葬王在京,丁卯,王令静司射学宫,小子累服、累小臣、累夷仆学射,雲八月初吉庚寅,王以吴来、吕搁恰幽藍师邦君射于大池,静学无.”(集成0 4 2 7 3)作册麦方尊:“王令辟井(邢)侯出坏侯于(井)邢,零若二月侯见(于)宗周,亡尤。(会)王宛(裸)莽京,彤祀。雲若翌日,才(在)壁(辟)雍,王乘于舟,为大豊(礼),王射大鸿禽。侯乘于赤游舟,从,死成之日.”(集成0 6 0 1 5)上述铭文所述之事均是发生在聋京附近的水上活动。对于莽京,曾有人认为是丰京,有人认为是镐京,后来刘雨先生在排除丰镐和其他都城后,认为“聋京与所有西周诸都皆非一地,而是一个独立存在D于1通篮铭文的城

12、邑”,并根据诗经六月中“侵镐及方”推测是位于镐京旁边的“方”。不管京具体在何地,可以肯定应是周王经常居住的地方,且在附近有大面积的水域。铭文中提到大池、簿池应该就是位于莽京附近的水域。而麦方尊中的“辟雍”,根据白虎通辟雍:“辟者,璧也,象璧圆又以法天也;雍者,雍之以水,象教化流行也。辟雍,环之以水,圆之如璧也”可知,辟雍有水,因水形如璧,故而得名。因此辟雍及攸鼎中提到的“辟池”应该都是类似于“大池”一类的水域,至于这些水池位于何处,也与其所属的聋京一样,很难考证确认,不过在周原和丰镐都邑遗址内都发现有类似于“大池”性质的水域,从侧面反映了当时都邑聚落周边都分布有较多的水。在这些水域上进行的“射

13、”和“渔”的活动通常被认为和“射礼”仪式有关。西省考古研究院助理研究员89正井鼎及铭文射礼在西周时期较为盛行,是贵族必须掌握的一项礼仪技能,静铭文讲到了周王令静教贵族子弟们学习射艺的事情。射礼的举行有水陆两种形式,上述铭文提到的都是水上举行的射礼。西周射礼有多种,上述遁、井鼎、公姑三器铭中的渔于池,应该说的是射礼中的射鱼礼。举行水上射礼时,除射鱼外,还有麦方尊铭中提到的射大鸿(即大雁),伯唐父鼎中还提到“用射白鹿、白狼于辟池”,即射牲。这些都说明当时西周时期一些射礼活动与水有着密切关系。上述云塘水池形状特殊,南侧池壁呈半弧状,北侧池壁内凹,整体似璜状。通常情况下,水池边缘或弧或直,虽有不规则也

14、是因地就势。据勘探可知,云塘水池南侧较低,需有类似坝体才能蓄水,说明该池塘应是人工开挖修筑,池壁铺有石板或石块作为护壁。北侧石壁边缘内凹成璜状应是有意为之。诗鲁颂洋水:“思乐泮水,薄采其芹。”毛传:“泮水,泮宫之水也。”郑玄笔:“之言半也。半水者,盖东西门以南通水,北无也。”文献白虎通义辟雍:“诸侯日泮宫者,半于天子之宫也半者象璜也,独南面礼仪之方有水耳,其余雍之。”云塘水池的形状与文献中泮水的描述比较相似,有可能是当时泮池之类的遗迹。池塘北侧勘探也发现有小面积夯土基址,特别是水池东侧曾发掘规模较大的云塘建筑基址群。云塘水池性质的判断也能为附近建筑基址的性质推测提供参考。西周实行分封制,通过将

15、土地分封给诸侯去管理,周王要维持对诸侯国的统治,除以武力震慢外,还经常举行射、飨、聘、问等礼仪,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起到维系统治稳定的作用。王召令诸侯进京举行一些水上射礼,既能完成一些礼仪需要,还能提供游乐休闲。在古代社会,具有统治地位的阶层对于水的利用不仅仅满足于生活需要,还会为满足其审美休闲需求,在城内及周围修建一些供帝王及王室人员休闲游憩的池苑设施。上述金文中提到的“大池”或“池”应该也能起到都城池苑或苑圃的功能。西周都邑内多发现有大面积水域,有可能就是利用自然地势加以改造后形成,以满足王室贵族举行射礼或休闲娱乐之用。水资源作为人类历史的重要驱动力,从水资源管理角度去解读古代社会一直是历史学研究的一项重要课题。西周都邑内的水网系统的发现使我们能够直观领略当时都邑内池渠纵横的繁荣景象,最重要的是推动了古代城市水利发展的研究。对于古代都邑内水利用和水管理情况的认识,既有助于我们了解过去,也能为当今社会的水资源管理提供借鉴。A(作者为南京大学历史学院博士研究生、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专业资料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3 wnwk.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浙ICP备202405992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