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传统手工艺类非遗与高校工艺美术教育融合发展策略研究.pdf

上传人:哎呦****中 文档编号:2743052 上传时间:2023-11-29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1.53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传统手工艺类非遗与高校工艺美术教育融合发展策略研究.pdf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传统手工艺类非遗与高校工艺美术教育融合发展策略研究.pdf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传统手工艺类非遗与高校工艺美术教育融合发展策略研究.pdf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162nd issue 2 0 2 3理论研究 Theoretical Study自 21 世纪初加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以来,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事业逐渐发展。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它是我国特定发展阶段的历史印记,是全面认知我国古代社会历史的重要补充,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手工技艺凝结着大量的历史文化信息,表征着一个民族的文明历史以及在造物领域达到的历史高度,1代表着人们手工技艺代代传承的活态遗存,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科学价值、艺术价值、经济价值。高校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传承单位,在其工艺美术教育渐趋艺术化、西方化的趋势下,有机地融入传统

2、手工艺类非遗教育内容,有助于高校工艺美术教育的本土化、传统技艺与现代设计的交融化,从而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工艺美术教育体 系。一、融合发展的可行性传统手工艺是由民间艺人代代相传而传承下来的以手工制作为特点、制品兼具实用性和审美性的手工劳动。工艺美术的实践活动在中国虽古已有之,但其作为专业教育是近代以来由国外引入的,发展至今历经衰微到振兴。传统手工艺与工艺美术二者的技艺特征在本质上具有相通性,二者融合发展既是文化传承的内在要求,也是提高工艺美术教育质量的应有之 义。1.传统手工艺类非遗面临后继乏人的传承困境传统手工艺的传承危机是在内因和外因的综合作用下形成的。就传统手工艺自身特征而言,最初的工艺技

3、术是围绕人们的衣食住行,为了解决生存问题而进行的造物活动,人们主要依靠“手”,并借助一定的工具对原材料进行加工,从而改变其物体形态以满足人们的需求,通过家族传承、师徒传承等传承模式沿袭至今,成为独特的活态传承形式。然而,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人们无需亲自参与手工制作也能通过消费活动满足基本生活需求,因此于当代社会而言,人们缺乏手工劳动的动力。就外部社会环境而言,随着社会老龄化进程的加快,非遗传承人群也不可避免地存在老龄化的现象。该现象受多种因素影响,有传承意愿的年轻人由于悟性不高、经验不足、性别差异等因素而导致难以掌握核心技艺;传承意愿较低的年轻人则受当代生活方式、生计方式、审美观念等方面的影响

4、,不再将拜师学艺作为主要的谋生方式,加剧了传承人老龄化、后继乏人的现 状。2.工艺美术教育随时代潮流变化坎坷发展“工艺美术”是一个舶来词,清朝末年由留洋青年学子将其概念及专业教育引进中国。清朝末年,以图画、手工或工艺为名的工艺美术或设计艺术教育在公办及私立学校中开始设置。传统手工艺类非遗与高校工艺美术教育融合发展策略研究王月月摘 要:传统手工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们手工技艺代代传承的活态遗存,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科学价值、艺术价值、经济价值,如今却陷入青黄不接的濒危境地。高校工艺美术专业历经拆分、取消或更名的多番波折,重返教育视野。文章通过分析二者融合发展的可行性、必要性,认为传统手工艺类非遗

5、应从理论教育和实践教育两方面全方位融入高校工艺美术教育,从而实现工艺美术教育的本土化、传统技艺与现代设计的交融化,在弘扬和传承传统手工艺类非遗的同时,逐渐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高校工艺美术教育体 系。关键词:传统手工艺非遗;工艺美术教育;融合发展;高等教育基金项目:本文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艺术学重大项目“新时代中国工艺美术发展策略研究”(编号 20ZD08)子课题“新时代工艺美术传承与教育规律研究”阶段成果。作者简介:王月月,山东工艺美术学院艺术人类学研究所讲师,历史学博士。172023(2)理论研究 Theoretical Study20 世纪初,从日本引入的工艺美术、图案等词汇初步形成了约定俗成

6、的称谓。在中国近代学校美术教育的产生和发展中,“工艺”和“美术”逐渐结合使用。20 世纪 50 年代,随着新中国成立,多所学校设立了实用美术科或工艺美术科,工艺美术得到了复兴和发展。20 世纪60 年代,随着高等学校通用专业目录(1963年)的设置,其中“艺术部分”下设“工艺美术”专业,“工艺美术”在高等教育史上正式成为专业教育概念。1987 年,普通高等学校社会科学本科专业目录中的“艺术类”设立了“工艺美术历史及理论专业”,其他实践性较强的专业独立设置,从而将工艺美术史论与实践创作相区分。在研究生培养阶段,根据高等学校和科研机构授予博士和硕士学位的学科、专业目录(试行草案)(1983 年)和

7、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和培养研究生的学科、专业目录(1990 年),工艺美术所属的艺术学归于“文学”门类。而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和培养研究生的学科、专业目录(1997 年)中,二级学科“设计艺术学”取代了“工艺美术学”和“工艺美术设计”。直至 2012 年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中,“工艺美术”这一专业名称重新出现。2由此可见,“工艺美术专业”受时代潮流的影响,历经拆分、取消或更名的多番波折,最终重新回到教育视 野。3.传统手工艺与工艺美术教育融合的可能性传统手工艺类非遗之所以能够与工艺美术教育相融合,主要在于传统手工艺与工艺美术在技艺本质上具有相通性。二者的融合发展能够通过互补实现双赢,对于工艺美

8、术教育而言,传统手工艺的融入有利于丰富其教学资源;对于传统手工艺类非遗而言,工艺美术教育通过培养后继人才有利于促进传统手工艺的当代传 承。一是两者的技艺特征在本质上具有相通性。从概念上看,传统手工艺是指由民间艺人代代相传而流传下来的以手工制作为特点、制品兼具实用性和审美性的手工劳动;工艺美术是一种造型艺术,包括特种工艺、艺用纺织、工艺绘画、民间工艺、编结工艺、图书装帧、工艺书法等类别。两者都包括手工技艺的技能运用,注重实用性、审美性。因此,传统手工艺具备融入工艺美术教学的技艺特 性。二是传统手工艺能够丰富工艺美术教育的教学资源。传统手工艺作为世代流传的优秀技能,将其传承发展史、核心技能纳入工艺

9、美术专业的理论教学及实践操作中,能促进其文化价值转变为教学价值,丰富工艺美术专业的教学资源。而且,地方特色传统手工艺的有机融入也有利于打造工艺美术专业的特色课程,进而成为区别于同类院校的品牌课程。在工艺美术注重现代艺术创作的时代背景下,传统手工艺的融入有利于拓展现有的课程体系,使工艺美术专业成为兼具传统文化内涵与现代创意设计的特色专 业。三是工艺美术教育能够促进传统手工艺的当代传承。传统手工艺能够延续至今,关键在于传承人群的薪尽火传。高校学生作为文化传承重要的后继人才,接受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对促进文化的传承具有重要意义。高校将传统手工艺的理论知识、实践技能、传承人引入工艺美术教育,能够加深学生对

10、非遗的认知和理解,调动学生学习非遗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 信。二、融合发展的必要性将传统手工艺类非遗融入工艺美术教育体系,是响应振兴传统工艺的政策需求,是推动传统工艺融入现代生活的经济需求,是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文化诉 求。1.响应振兴传统工艺的政策需求中国传统工艺振兴计划(以下简称计划)对传统工艺的学校教育提出了指导性建议。计划对高校传统工艺相关专业及课程建设、代表性传承人参与学校教学、高校等科研机构开展相关研究等方面都提出了指导性意 见。3关于推动传统工艺高质量传承发展的通知在建设高素质传承人才队伍方面鼓励高校、职校开设传统工艺相关专业及课程。4因此,从国家政策层面看,振

11、兴传统工艺既能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又能切实带动地方经济发展,但受缺乏高素质传承人才队伍所限,未能更好地实现。从专业教育层面看,当前我国现行“学科专业目录”中,尚无“传统工艺”专业,与之接近的本科专业为“工艺美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科专业为“工艺美术品设计”,而其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业更偏重非物质文化遗产所有类别的整体性保护,在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方面不及“工艺美术”类专业可行性强。因此,将传统手工艺类非遗融入工艺美术教育体系,是高校响应传统工艺振兴、182nd issue 2 0 2 3理论研究 Theoretical Study高质量传承发展政策的重要举措,是发挥高校服务地方

12、社会经济发展职能的重要体 现。2.推动传统工艺融入现代生活的经济需求传统手工艺类非遗能够直接产生经济效益,可以有条件地将工艺文化资源转化为文化生产力产生经济效益,也有利于非遗的保护与发展。因此,传统工艺美术具有重要的产业价值。5关于进一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 中国传统工艺振兴计划等相关系列政策都突出了传统工艺在现代生活中的可利用性,强调其具有的内在经济价值。当前,消费市场上充斥着大量工业流水制品,虽价位低廉但其审美性不足以满足消费者日益增长的文化水平。然而,工艺美术行业当前存在重审美轻实用、以欧美审美观念为主导的现状,且所售产品价位偏高,同样难以满足多数消费者的需求。总之,工艺品消

13、费市场上的工业制品价位低、重实用、轻设计,手工制品价位高、重设计、轻实用,难以更好地融入现代生 活。如何推动传统工艺融入现代生活,人才资源是关键。传统工艺融入现代生活不仅是传承人的义务,也是后继人才的义务。高校学生群体作为重要的后继人才,将所学的传统工艺知识创新性地融入创意设计工艺美术产品中,是助力传统工艺融入现代生活的重要储备力量。因此,高校工艺美术专业在培养人才方面,应当立足中国社会文化需求,借鉴国际传统工艺教育传承经验,让学生在熟练掌握中国传统工艺知识谱系及技能的基础上,深入挖掘传统工艺的经济价值,在一定程度上补救当前工艺美术偏重审美性的现状,让工艺美术重新回到“为生活而设计”的本质上

14、来。3.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文化诉求传统手工艺类非遗传承历史悠久,其物质载体成为技艺的重要表现形式,并作为重要的文物被各级各类博物馆收藏;其核心技艺则通过传承人世代相传,在多种文化空间形式中活态传承。因此,传统手工艺类非遗无论从时间维度,还是空间维度,或是物质载体上,都具有鲜明的遗产特征。中国的传统手工艺已经传承了上千年,虽然有部分技艺随着社会的变迁已湮没在历史长河中,但也保存了大量的优秀技能,比如传统建筑营造技艺、金属锻造技艺、漆器髹饰技艺等。为了保存、保护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我国国务院发布了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其中民间美术和传统技艺与工艺美术密切相关的非遗类别也

15、得到了名录保 护。如前所述,随着社会老龄化进程的加快,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群也渐趋老龄化。许多传统手工艺的主要传承人群为中老年人,如织布、染布、刺绣、制作服饰等,由于年轻人常年外出,他们的这些手艺难以有时间传授给下一代,面对这种传承困境传承人群往往有心无力。因此,高校将传统手工艺类非遗融入工艺美术专业教学体系,有利于青年群体弘扬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高校利用其教育资源优势,开设相关的理论及实践课程,培养既能传承传统技艺又能创新设计的复合型人才,是弘扬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文化诉 求。三、融合发展的理论教育目前,部分高校已开设传统工艺美术教育,如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工艺美术专业纤维染织设计方向,以“

16、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为指导思想,在课程设计方面突出传统染织技艺的理论及实践课程。然而,将传统手工艺融入高校工艺美术教育的高校数量仍然十分有限,需要继续探索如何加强理论知识学习,以及如何深化理论研 究。1.传统手工艺理论知识与工艺美术课程相融合在专业课程的学生培养方面,高校应将传统手工艺知识融入工艺美术培养方案及课程体系。高校应在现有工艺美术专业培养方案的基础上加以完善,丰富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的培养内容,适当增加专业必修课、专业基础课、专业选修课等学习内容,从顶层设计层面提高对传统工艺的重视程度。目前,传统手工艺的相关学术著作已出版多部,既有历史溯源的,也有地域性项目的,以及当代创新性发展与创造性转化的。高校应结合自身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学术成果纳入课程教学资源,或组织相关专业教师编写校教材,形成校内特色课程,以完善传统手工艺类非遗资源的知识体系,构建完整的教学体系,使学生熟悉并掌握传统手工艺的基础知识,理解其当代价值。以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工艺美术专业纤维染织设计方向为例,该专业将传统染织工艺的发展史、核心技艺、染织种类、原材料、传统图案、传统色彩等知识融入“传统染色工艺与设计”课程中,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专业资料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3 wnwk.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浙ICP备202405992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