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56贵博论丛 第二辑从字画修复看纸质文物的预防性保护张婵(贵州省博物馆)摘 要 本文通过对张度对联的修复,阐述纸质文物在保管和陈列中的预防性保护,指出文物保护和修复应遵循最小干预的原则,预防性保护就是要尽量减少对文物的干预,主要通过创造一个最佳保存环境,最终达到长期保护的目的;强调在文物保存保管和使用的各个环节都达到最适宜文物保护的要求。关键词 纸质文物;预防性;保护纸质文物一般是指书籍、档案、文献、书画、碑帖、报纸等纸质品,它们是中国许多博物馆、纪念馆的主要收藏品。造纸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自秦汉以来,各地遗留和保存了大量的纸质历史文献资料及图书档案等。它们是人类极其宝贵的文化遗产财富,
2、对于研究人类社会的进步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价值。随着岁月的流逝和反复翻阅使用,有的纸张已经逐渐损坏。未及陈列而长期保存在库房中的一些纸质文物,也会因外界环境的影响出现变脆、酥粉、变黄以及褪色等现象。所以,如何做好纸质文物的保护工作,是从事这项工作的人们的当务之急。一、文物背景以及修复方案张度(18301904),字吉人,号叔宪,又号辟非,晚号抱蜀老人、松隐文物保护257先生,自署无意识界老衲,浙江长兴人。据地方史料记载,张度自幼勤学不倦,年少时就精于鉴别古今书画,精小学,工书画,善篆、隶书。初学汉魏等碑帖,继获梁鸿孟光之墓碑 抱蜀碑,临习不已,书艺益精。尤工八分书,笔势恣横,所书公方
3、碑,淳朴而华茂,拙朴而变化,自成一家。当时京畿仕宦之家,竞相求其书画。到晚年,家道中落,但他甘于清贫,刻苦钻研,沉迷书画,被认为是“道咸画学中兴”的代表画家。张度是一位湮没不彰的晚清书画家,翻阅黄宾虹文集,屡屡见到张度(叔宪)这个名字,“清至道咸之间,金石学盛,画亦中兴,何蝯叟、翁松禅、赵撝叔、张叔宪约数十人,学有根底,不为浮薄浅率所囿”;“清代自四王、八怪,蹈入空疏,法度尽失。道光、咸丰,学者奋发,画如包慎伯、林少穆、赵之谦、张度、郑珍、何绍基、吴荣光、翁松禅,合于正轨”。张度不仅精于书法,且善绘画,所画山水,笔意深沉,设色古厚,所作人物,有汉画意象,名满京城。张度晚期不可多得的佳品张度行书
4、八言联收藏于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本着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一”的方针,遵循“不改变文物原状”“修旧如旧”的原则,笔者作为修复者,对修复的古代书画艺术品进行了细致而全面的检查并拍照,做了文字记录。张度行书八言联作于清光绪年间,画心长182cm,宽26.4cm。对联“儒者一出一处大节,老僧不闻不见无穷”。字体方正宽绰,笔法苍劲峻拔,浑厚凝重,方正庄严,笔笔不苟,气骨清刚,字势豪放。由于作品年代久远,保存方法不当等多种原因,致使此副对联存在有断裂、折痕、水渍、污渍、纸张变色、通体霉斑等现状。笔者还从文物断裂处获取纸样并进行了纸张测试,分析、检测了该文物所用的纸张种类、纤维结构及纸张性能,并绘制了文物
5、病害图,充分收集了修复对象张度行书八言联的使用材料、质地、损伤状况等信息资料。该文物保存较好,只有少量的虫蛀、折痕、字迹残缺、变色、污渍。在保护、修复的过程中严格遵循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和馆藏文物管理条例 的有关规定,对该文物进行有效的除霉、清洗、加固保护。按以下原则,258贵博论丛 第二辑展开修复工作:一是在保护、修复中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一”的方针;二是应遵循“不改变文物原状”的原则、“修旧如旧”的规定,真实保留原有文物的历史信息;三是遵循最小干预的原则下改善文物破损的现状,尽量减缓文物的老化速度,重新装裱该件文物,对文物表面的水迹污渍进行冲洗,对画心的折痕和破损进行修复,最终使该件
6、文物能达到进行展览和研究的要求,充分发挥该件文物的作用。二、预防性保护原则与修复实践国际上先后成立了一些国际文物保护组织。这些国际组织为使世界范围内的文物保护理论与实践能够达成一些共识,分别制定了能够共同遵守的国际协议和国际准则,主要有:1933年8月由国际现代建筑协会通过的雅典宪章;1964年5月,第二届历史古迹建筑师及技师国际会议在威尼斯通过的国际古迹保护与修复宪章(又称威尼斯宪章);1972年11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大会第十七届会议于巴黎通过的保护世界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公约;1987年10月,国际古迹遗址第八届全体大会在华盛顿通过的保护历史城镇与城区宪章(又称华盛顿宪章)
7、;1990年,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全体大会第九届会议在洛桑通过的考古遗产保护与管理宪章;1994年在日本奈良达成的关于原真性的奈良真实性文件。这些文件都阐述了文物保护工作中应该遵循的一个共同的原则,即不改变文物的原真性。文物的预防性保护概念最早是在1930年罗马国际文物保护会议上提出的,当时主要是指对文物保存环境的控制,这次会议肯定了实验室研究对文物研究的意义,在国际范围内达成了文物科学保护的共识。尤其是对湿、温度的控制。现今这一概念已经发展并扩展到了领导的宏观决策,经费的长期投入,博物馆的选址,博物馆建筑材料的选择,博物馆展厅、库房缓冲间的设置,以及对具体文物所采取的整体环境,保存展示小环境的
8、恒温恒湿、照明、防空气污文物保护259染、防虫害等多方面,甚至还涉及文物提取技术,使用的工具、包装、衬垫材料,安全保卫设施,自然灾害的预防等层面。这一概念的目的就是尽量减少对文物的干预,主要通过创造一个最佳保存环境,最终长期保护文物;强调在文物保存保管和使用的各个环节都达到最适宜文物保护的要求,减少干预,对文物要“最小介入”或“零介入”。这样才会避免新的技术和材料对文物可能产生的消极作用,最大限度地保持文物的真实状态,即文物的原真性。从20世纪60年代早期以来,由IIC(国际博物馆藏品保护研究所)、ICOM(国际博物馆协会)、ICOMOS(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和ICCROM(国际文化财产保护和
9、修复研究中心)召开的国际会议(以及这些会议出版的论文集),不仅促进了该学科在不同专业技术领域的进展,而且还强调了保护人员之间的合作以及该学科的多学科性。在这些会议标题中“保护”一词,是指对可移动和不可移动珍贵人工制品的保护和处理的所有学科应用。20世纪50年代后期,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资助一批富有经验的资深保护学家与博物馆学家,编写了一批具有适用性的指导丛书,这批丛书具有严格的科学性、严密的理论性和系统性、方便的实践操作性。其中博物馆环境(The Museum Environment)和博物馆藏品保护与展览(Conservation and Exhibition)已基本成为西方博物馆藏品预防性保护
10、的指导手册。博物馆环境一书论述陈列中光线、湿度和空气污染造成的损害,以及如何将这些损害减到最低,并建议博物馆工作人员能够认识到自身知识上的不足,对博物馆的快速变化以及导致这些变化的原因等进行了分析。但是无论如何,该书提出必须在研究达到高水准之前,建立起预防性保护的框架结构。据2005年统计,中国文物系统有博物馆1507座,藏品1470余万件。2005年馆藏文物腐蚀调查项目显示,50.66%的馆藏文物存在不同程度的腐蚀损害,文物腐蚀损失状况相当严重并呈加重之趋势。究其原因,主要是藏品保存环境未能得到有效的监控,而监控博物馆藏品保存环境是实现藏品安全和长久保存的主要途径。2001年,国家文物局博物
11、馆与社会文物司与甘肃省文物局启动260贵博论丛 第二辑了“甘肃省博物馆标准化与博物馆信息化建设纲要”的编写工作,并于2003年基本完成了“博物馆藏品保存环境标准”草稿的制定工作。借鉴国外成熟的研究成果,普及与提高中国博物馆藏品预防性保护的知识和水平,可快速推动中国博物馆藏品的预防性保护工作。在2007年7月28日召开的中国博物馆学会藏品保护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和预防性保护学术讨论会上,部分代表根据多年研究,认为中国部分地区年温度和湿度变化幅度大,实现恒温恒湿的文物保存环境会造成单位财政负担过重以及设备负荷超载等,建议建立与室外气候季节变化相适应的环境控制标准,或者改变博物馆环境的温度从而保证相对
12、湿度的稳定性。这些都是有益的探索。1.保存文物原状或恢复文物原状原则这是文物预防性保护修复中的一条最基本原则。一件文物在刚制作出来时,都具有最初状态,称为文物的始态。但文物经历了千百年的历史变迁,历尽沧桑,人为作用和自然因素的影响使文物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其始态多已不复存在或发生变异,形成了经历变化后的状态。原状包含未经改变的始状,但不能把文物的原状绝对理解为始状。另外,保存现状还含有两层意思:一是在原状已无可考或是一时还难以考证出原状时所需采取的原则;二是由于恢复原状需要较大的投资和较雄厚的技术力量,目前还不具备这样的条件,以至于当时不能采取措施。这种保存现状的修复方法,是一种比较慎重的方
13、法,因为保存现状可以留,待复原的依据以及经费和技术力量充实后再进行修复也为时不晚。相反,如果没有考证清楚就去恢复原状,反而会对文物造成破坏。因此,在贯彻执行这一原则时,应视具体情况,以是否有利于保存文物信息来决定。2.保护文物健康的现状对一切文物都要保护其健康的原状,在消除文物有害因素的前提下,应尽量不改变文物的现状,不能因清除文物病害而使文物面目全非。文物保护2613.“四保存”原则一是保存文物原有的形制;二是保存文物原有的结构;三是保存文物原来的制作材料;四是保存文物原有的制作工艺技术。三、纸质文物的结构及性质纸张的性质首先取决于它的原料。最结实而耐久的纸张是采用手工法,用麻和破布混合制造
14、的;而机器制造的,用木屑压成且涂上松脂和树脂酸铝做成的纸张,质量最差,也最不耐久。纸质最主要的成分是天然高分子化合物纤维素,木质素和半纤维素也是纸张的主要成分。就纤维素本身来说,其化学成分是比较稳定的,它既不溶于水,也不溶于一般的有机溶液剂(如酒精、苯、汽油等);半纤维素在纸浆中适量存在,有助于提高纸张的机械强度,一般纸浆中约占11%的半纤维素,和纤维素有相类似的性质;而木质素的结构具有芳香族化合物的一些特性,不溶于水,在常温下不溶于稀酸和稀碱。原料不同,纸的品类也就有异,但作为纸张最主要的成分天然高分子化合物纤维素,古今纸张的成分却是一致的,对大量纸张进行鉴定分析,结果证明,木质素、半纤维素
15、也是纸张的主要成分。四、纸质文物变质的原因纸质文物藏品的损坏、变质,除藏品本身物质结构的不稳定性外,还受客观环境的种种影响。例如:不适宜的温湿度、光线、有害气体、灰尘、虫和霉,以及管理和修复方法不当等,都会造成藏品的损坏。1.内因纤维素、木质素、半纤维素为主要成分组成的纸质文物,决定了其易水解、氧化、变黄,硬度(耐折度)降低的特性;此外,在制作过程中加入的碱、漂白粉,以及后来进一步加工所加的白土、矾土、滑石粉、胶料等物质填料,262贵博论丛 第二辑虽然分别起到了加强纸张机械强度、防止纸张洇化、使纤维表面光滑的作用,但由于加入的原料有不同的化学性质,使得纸张呈现出不同的酸碱值。字迹材料的耐久性既
16、有字迹色素成分的耐久性问题,又有字迹色素在纸张上的附着力的大小问题。字迹材料有颜料和染料之分,颜料一般有无机颜料、有机颜料和金属颜料三种,他们多是不溶或不易溶于水或油的极细微粒。所以,字迹色素的耐久性既有字迹在纸张上附着力大小的影响,字迹色素的成分也是重要因素。2.外因对档案、文物所造成影响的环境因素,包括温度、湿度、光线、空气、生物,利用、复制与维修,以及水灾、火灾、战争、地震等。纸质文物一般都置于库房保管或放在陈列室供人参观浏览。它们暴露在空气中,其寿命和实用价值与周围的环境密切相关,合适的温度和湿度是保存纸质文物的重要条件。但是,气候条件的变化、生态环境的影响,使纸质文物的保存环境不尽如人意,在某些情况下,对纸质文物的寿命影响很大。不适宜的温湿度是导致文物劣化的主要因素。文物与其保存环境之间存在着动态的物质和能量的交换。当保存环境湿度过低时,有机质文物会失去部分水分,导致纤维之间氢键断裂,造成纤维的机械性能下降,出现变形、褪色、开裂、酥脆等物理性损坏。当保存环境湿度过高,特别是当温度降低至露点以下时,会产生结露现象,加速霉菌的繁殖,形成霉斑,甚至会因为纤维水解和霉菌作用导致纤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