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3年5 月总第2 6 7 期第3期黑河学刊Heihe JournalMay.2023Serial No.267 No.3大学生劳动教育的方法论与多路径刘景军,张铭奇(齐齐哈尔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黑龙江齐齐哈尔16 10 0 6)【摘要】高校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包含大学生劳动教育内容,这是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必然要求,需要体现和落实在高校实施德智体美劳全面教育的必修课程中。基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顺应人才强国战略的时代需要,根据访谈在校大学生对劳动实践活动的参与和认识,结合调研企事业单位对入职大学生的社会能力期望,在多元内容、多种载体和多元路径方面展开研究
2、和探索。坚持守正创新、人民至上、问题导向和系统观念的方法论提出劳动课程内容优化、激发主体自觉、设计导向性任务、丰富多样载体等有效路径,将劳动教育有机融入到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切实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贡献高校育人育才的组织力量。【关键词 劳动教育;方法论;新时代;多向路径中图分类号 G64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 10 0 9-30 36(2 0 2 3】0 3-0 0 18-0 8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开展以劳动创造幸福为主题的宣传教育,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贯通大中小学各学段和家庭、学校、社会各方面,教育引导青少年树立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的劳动观,培养一代又一代热爱劳动、勤
3、于劳动、善于劳动的高素质劳动者”1。立足新时代现代化建设对人才的需要,基于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要求,适应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安排,展开德智体美劳全面教育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提出优化劳动教育课程、模式、内容、方式等多元的有效路径,将劳动教育有机融人到大学教育的各个环节,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培育合格人才。一、劳动教育的理论基础与优秀文化基因(一)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劳动观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从历史唯物主义立场出发考察社会主体和劳动的作用,指出劳动不仅创造了人的物质生活,而且充盈着人的精神世界,也就是人们通过劳动创造物质财富和【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任务项目“新时代大学生劳动教育研究”(项目
4、编号:21JDSZ3118)。黑龙江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项目编号:SJGY20210931)。作者简介 刘景军(19 7 0 一),男,黑龙江龙江人,齐齐哈尔大学教授,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张铭奇(19 9 4一),女,黑龙江齐齐哈尔人,齐齐哈尔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发展史。18精神财富。马克思站在唯物主义的立场上找到了劳动这把理解全部社会史的钥匙,生产力发展推动社会不断进步是社会辩证发展的根本力量。马克思主义劳动观作为劳动教育的理论根基,蕴含着劳动创造物质财富和提升自身能力的丰富内容,主体的人超越了作为种类生命存在的自在性,看到人“通过实践创
5、造对象世界,改造无机界,人证明自已是有意识的类存在物”2 ,彰显人的自由能动性和创造力,进而从人类社会发展的视角看到劳动的客观存在和意义。从社会发展的维度看,劳动教育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途径之一,从教育方法上可以通过智育培养与劳动锻炼相结合才能达成。马克思提出“理论的和实践的工艺教育”3,表现出生产劳动同智育、体育的有效结合的思想,强调劳动不仅是提高社会生产的途径,更是促进人自身全面发展的唯一方法,劳动教育将成为社会主义教育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在教育体系中占据重要地位,这与恩格斯“在社会主义社会中,劳动将和教育相结合”4 观点一致。列宁发展了马克思恩格斯的教育观点并付诸实践,认为“没有年轻一代
6、的教育和生产劳动的结合,未来社会的理想是不能想象的”5 ,列宁主张将技能劳动教育写入国家方针政策之中,坚持劳动教育的基本原则,建立了统一劳动学校并实施综合技术教育。在教育主体上也是突出青年教育的重点,如果“每个青年都去参加星期六义务劳动,那时人民就不会用从前的眼光来看待劳动了”6 。列宁的理论阐释和实践举措对社会主义建设产生了积极影响。(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劳动教育源泉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劳动人民智慧,聚焦和践行到立德树人的实践中,必将产生教育活力。我国传统文化中关于劳动教育的观点和内涵非常丰富,古代庄子重视劳动自然伦理的属性与精神解放的功能,通过讲述疱丁解牛熟能生巧的过程,动作“合于
7、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7 ,既体现了匠人遵循自然之道来做事,给人以赏心悦目的感受,又把劳动的效果以美的形式表达出来,包含着把握规律并付诸实践的思想。庄子的劳动观中包含着科学的方法论,为劳动教育的知行统一提供借鉴,与我们积极推进的全面教育中强调传授知识与实践教育相统一的方向趋同。中国古人对待劳动的态度是积极和平等的。重视孩童的启蒙教育,同时讲究劳动中的平等观念,无论平民还是望族都要教育子弟学习洒扫的劳动第一课,劳动教育逐渐成为家风教育的组成部分。曾国藩的家风建设可谓典范,家庭中养成劳动观念并严格推行,为官方颁布癸卯学制并“开设各种劳动教育和职业教育的课程”8 奠定了基础。教育家陶行知认为,教育
8、是为了培养敢于求真务实,劳动教育的目的“在谋手脑相长,以增进自立之能力,获得事物真知及了解劳动者之甘苦”9 ,做到动手和动脑相结合。同时号召“滴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自己的事情自己干,靠人靠天靠祖上,不算是好汉”10 。不论在体力劳动还是智力培19育的过程中,学校应当贴近生活来培养,积极引导学生磨练品质、崇尚劳动、修习能力,在方法和途径上提出教学做合一,即“到处是生活,到处是教育”。中华文化优秀基因包含着丰富的教育元素,其中借助工农业生产实践等载体实施劳动教育有良好的传承。(三)新时代劳动教育理论的丰富发展劳动教育需要体系化建设,并与时俱进,目标趋同于人的全面发展。习近平总书记非常重视教育并要
9、求建构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体系,突出强调劳动教育的地位和目标是“要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长大后能够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12 。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无论是“物质文化需要”还是“美好生活需要”,都需要通过发展生产力、提高劳动者能力的方式来平衡,补足劳动教育的不充分问题既是学校的任务,也是社会的责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从指导思想到具体执行给出了规定,进一步明确“劳动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
10、育制度的重要内容,直接决定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劳动精神面貌、劳动价值取向和劳动技能水平”13,内涵丰富,意义重大,影响深远。实践中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守正创新、人民至上、问题导向和系统观念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重视劳动教育在新时代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把劳动教育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有机融合,在有形的教育活动中培养学生形成唯物辩证的世界观、积极向上的人生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二、大学生劳动教育现状与时代要求新时代新要求新征程,高校在实施大学生全面素质教育过程中持续加强劳动教育,旨在培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的劳动观,夯实人才强国战略的教育根基,基于提
11、升高校人才培养质量和大学生全面发展的维度调研部分高校开展劳动教育的现状,思考推进大学生劳动教育的时代要求和现实价值。(一)部分高校实施劳动教育情况借助教育部项目研究的契机面向部分高校进行的劳动教育情况问卷调查,从劳动的方式和教育的形式等方面进行统计,显示有30.0 4%的0 0 后在校大学生认为学校对劳动教育的内容方面是非常重视的;在思想政治融人劳动教育,也有35.0 6%的在校大学生持相对中立的态度;从专业课老师的重视度和辅导员老师的重视度也能看出,部分大学生在校期间并没有充分地接触劳动教育,普遍活跃度不高。例如劳动项目选择等方面的数据(表1)可以看出,大学生参加最多的劳动实践是公寓公共空间
12、的卫生清洁,其次是学校教室等学习空间20频率响应的卫生,走出校园参加植树等义务劳动的参与度低。而劳动方面的知识学习主要是在思想政治理论课和班团活期间涉及,劳动教育知识完全没接触过仍有2.8 9%的大学生。总体上看,当前有大多数的0 0 后在校大学生表示所在院校对劳动教育上是适度参与,但是在形式和内容上还需要丰富。表1大大学生劳动教育现状调查问卷统计表(部分)题目选项1.教室等学习空间清扫2.学生宿舍的公共卫生参加体验式劳动的项3.清扫落叶等集体劳动目4.植树等义务劳动5.社会志愿者服务总计1.思想政治教育课2.专业课教师3.班会、团活接受劳动教育的方式4.辅导员老师5.没接触过总计(二)大学生
13、劳动教育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对标新时代对人才的需要,面向中国式现代化目标,在常规教育管理服务工作中梳理问题、分析成因,为进一步加强大学生劳动教育奠定基础。面向部分普通高校进行调研后发现在学校、个人、家庭和社会等几方面的问题。从学校层面来看,一是面向大学生开展劳动教育的渠道不宽,专业课老师对学生开展劳动教育的内容相对缺乏;二是高校延伸家庭的劳动教育不连续,劳动必要性的观念上存在认知缺失;三是受非正面的社会氛围和娱乐媒体影响,有部分大学生认为辛苦的劳动无法取得社会认可,在实现自我价值的方向和基础认识上存在偏差。从学生个人来看,一是大学生个人劳动的认知与态度问题,有部分大学生不喜欢参与劳动,不懂得尊重他
14、人的劳动成果,劳动观念和劳动意识比较薄弱,参与学校组织的劳动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不够积极;二是劳动行为和劳动技能方面问题,表现出较为明显的惰性,更有过半数的大学生没有且不愿去尝试掌握最基本的生活技能,安于现状的现象较为普遍。从家庭层面来看,劳动观念的基础不扎实,劳动在家庭教育中被忽略被淡化,家长平常关心更多的往往停留在学业成绩方面,很少助推孩子多做劳动、参与锻炼。从社会层面来看,劳动教育的导向作用发挥不够,少数社会不良现象影响学生对获取劳动成果的正能量的21个案百分比N百分比181924.15%182024.17%167121.47%6378.46%163821.75%7531100.0%198
15、628.57%137219.74%190827.50%148421.35%2012.89%6951100%73.14%73.18%67.19%25.61%65.86%304.98%79.86%55.17%76.72%59.67%8.08%279.5%认知。(三)高校开展劳动教育的现实需要高等院校加强大学生劳动教育是时代的呼唤,是学生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教育的规律使然。一是新时代的使命要求大学生接受劳动教育。习近平总书记号召青年一代做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青年,青年应该心系国家前途、助力中华民族振兴。从新时代发展的高度聚焦大学生的教育,为我们指明了人才培养的大方向。对标
16、国家人才战略落实培养方案,在加强大学生德智体美发展的同时加强新时代大学生劳动教育是时代使命,教育学生在劳动中磨练意志品质、掌握技术技能,用艰苦奋斗助力国家现代化建设。二是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是社会历史责任。恩格斯强调劳动既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过程,也是人自身发展组成部分,劳动必将伴随人作为主体发展全过程。伴随着社会物质财富创造方法的进步,我国普通居民的家庭生活方式也在变化,一定程度上弱化、软化了劳动教育,势必影响学生的劳动观念和态度,克服和扭转此类观念需要加强大学生劳动教育,通过实操动手等形式的工作磨练意志品质、锤炼心理素质,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和创造美的能力。三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主要内容。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回答了“培养什么样的人”的问题,在高校人才培养目标中体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其中劳动教育是高校立德树人的重要内容。现实需要开发实施劳动教育的氛围和条件以培养学生的劳动品质、能力、素养,融人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过程并形成合力。三、高校开展劳动教育的多向路径青年人才的质量事关国家现代化建设事业,在落实科教强国、创新驱动发展的教育实践中需要扎实推进德智体美劳各方面教育,其中,劳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