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从后思索法:马克思古代社会研究方法探析.pdf

上传人:哎呦****中 文档编号:2743497 上传时间:2023-11-29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1.50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从后思索法:马克思古代社会研究方法探析.pdf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从后思索法:马克思古代社会研究方法探析.pdf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从后思索法:马克思古代社会研究方法探析.pdf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从后思索法:马克思古代社会研究方法探析谢江平(上海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上海 )提要:在史料欠缺的情况下如何认识古代社会是历史认识论的一个重要课题,马克思在 资本论 及其手稿中提出了“从后思索法”。“从后思索”就是从资本主义社会经济形式出发,由果溯因反向把握古代社会已经覆灭或萎缩了的社会经济结构及其形式。“从后思索”将古代社会的当代“遗存”视为透视古代社会结构的化石,马克思提出了“从后思索”的两大方法论原则,并在此基础上运用语言学溯源和普照光分析对古代社会的结构和形式进行了理论推测,“从后思索”在唯物史观的形成和发展中起了重要的奠基性作用。“从后思索”毕竟是史料缺乏情况下对过去的逻辑把握,因

2、此它的真理性还需要得到实证材料的进一步验证。关 键 词:从后思索法;古代社会;普照光分析;语言学溯源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唯物史观十分重视人类社会形态的更替演变问题。在 世纪 年代近代人类学、社会学诞生之前要解释人类社会形态的演替,一窥古代社会结构的堂奥,还不是一件非常容易的事情,毕竟历史已经过去,在史料欠缺的情况下如何认识古代社会成为历史认识论的一个重要课题。从逻辑上来讲,人们只能以今窥古、逆向溯源,在 年经济学手稿 中,马克思曾以比喻的手法对此方法论原则进行说明:“人体解剖对于猴体解剖是一把钥匙资产阶级经济为古代经济等等提供了钥匙。”在 资本论 中,马克思说:“对人类生活形

3、式的思索,从而对这些形式的科学分析,总是采取同实际发展相反的道路。这种思索是从事后开始的,就是说,是从发展过程的完成的结果开始的。”此一方法被学界概括为“从后思索法”,“从后思索”就是“从现实社会出发 透视、追溯、反思过去的社会形式”。马克思的“从后思索法”为我们正确认识扑朔迷离的历史运动提供了一套切实可行的原则和方法。一、从后思索的可能性与必要性(一)从后思索的可能性正如古地质研究一样,尽管人们无法亲眼看见久远的地质变化,如火山、地震等,但是岩石是地壳活动的忠实记录者,研究岩石的成因、年龄、分布规律,地质学家就可以再现当年地质活动的历史。历史研究也是如此,历史虽然已经过去,但并未消失,人类社

4、会虽然经历更替迭代,但是过去的东西在今天仍有遗存,尽管它们以“萎缩的或完全歪曲的形式”出现,通过对这些形式的考察,人们可以对“历史上已经形成 的 关 系 来 正 确 地 加 以 考 察 和 推断”,就像“自然科学中的经验数据一样,这些方程式将 说 明 在 这 个 制 度 以 前 存 在 的 过去”。马克思认为,通过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研究,从而可以超越自身而追溯到早先的历史生产方式之点。人类学家泰勒也把“文化遗存视为文化研究的重要向导”,泰勒认为人类有三种看待世界的基本方式,即巫术的方式、宗教的方式和科学的方式,这三种方式代表着人类理性进步的三个阶段,文化的演进表现为理性的进步,文明社会已经进

5、入了科学理性阶段。从文化角度来看,任何一个阶段,文化都不是纯粹的,仪式、观点、习俗等文化遗存()被习惯势力从其所属的社会带到新的社会历史阶段,这些遗存成为人们追溯文化发展历马克思主义研究史、重构古代文化的实例和证据。很明显,泰勒的文化研究是对马克思“从后思索法”的一个运用。在对古代社会的研究上马克思与泰勒的方法是一致的,在 年给恩格斯的一封信中,马克思指出,对当代社会主义文化的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原始时代的平等文化,“越过中世纪去看每个民族的原始时代,而这种反作用是和社会主义趋向相适应的,虽然那些学者并没有想到他们和这种趋向有什么联系。于是他们在最旧的东西中惊奇地发现了最新的东西,甚至发现了连蒲

6、鲁东看到都会害怕的平等派”。从人类社会发展的情况来看,资本主义社会是在古代社会的“残片和因素”上建立起来的,“后者的解体使前者的要素得到解放”。资本主义社会是在封建社会的经济结构中产生的,不但封建的因素在资本主义社会仍有遗存,古代社会的各种组织在当代社会也有残留,原始公有制“在罗马人、日耳曼人、凯尔特人那里都可以见到,直到现在我们还能在印度人那里遇到这种形式的一整套图样,虽然其中一部分只留下残迹了”,这些组织作为历史遗存为“从后思索”提供了现实可能,正如生物学家可以从人体的胚胎发育过程追溯动物生命演化的历史顺序。同样,对“最发达和最具多样性的生产组织的”资本主义社会的研究“也能使我们透视一切已

7、经覆灭的社会形式的结构和生产关系”。(二)从后思索的必要性从后思索、以今窥古不仅是可能的,而且是必要的。与黑格尔一样,马克思认为历史上的结构和因素只有经历了充分的发展之后才能更好地被人们认识,“低等动物身上表露的高等动物的征兆,反而只有在高等动物本身已被认识之后才能理解”,事物的发展只有到了成熟阶段,以成熟的、高级阶段的东西作参照,事物的早期形式才能得到真正的理解,正因如此,人们对事物才会有“事后诸葛亮”式的恍然大悟。“哲学作为有关世界的思想,要直到现实结束其形成过程并完成其自身之后,才会出现。”人类历史的发展同样也是如此,在事物发展的早期阶段人们对事物发展的历史进程懵懂无知,但是“后来,到了

8、一定的时候,人们就惊奇地发现,从前没有看到的东西现在到处都露出自己的痕迹”,马克思认为事物只有发展到了一定阶段才会有自我反思、自我批判,才能对自己形成全面综合的理解,基督教只有发展到一定阶段才能对自己早期的神话做客观理解,“同样,资产阶级经济学只有在资产阶级社会的自我批判已经开始 时,才 能 理 解 封 建 的、古 代 的 和 东 方 的 经济”。熟悉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的人都知道,唯物史观诞生初期对人类社会早期形态的研究几乎还是空白,家庭、私有制、国家的起源仍是未知之谜,在 德意志意识形态 中马克思对此进行了大胆的探索,他从分工和所有制出发对人类社会形态的更替逻辑进行具体规定:部落()所有制、古

9、典古代的公社所有制和国家所有制、封建的或等级的所有制、资本主义所有制、共产主义所有制,马克思将部落所有制视为人类社会的开端,并将部落所有制视为“具有国家所有制的形式”,部落所有制经历一系列发展,抛弃了共同体的外观,并消除了国家对所有制的影响变成了纯粹的资本主义私有制。马克思对人类社会早期所有制的推断是从公社所有制在现代社会的存留中推断出来的,在 年经济学手稿 中,马克思指出:“那些早期形式的各种关系,在它里面常常只以十分萎缩的或者完全歪曲的形式出现。公社所有制就是个例子。”正是村社制度的存在触发了马克思对前资本主义社会的研究,世纪 年代马克思读了英国国会有关印度村社的相关报告,报告指出,印度每

10、个农村都是一个小小的“共和国”,这种自给自足的“共和国”成为英国商品销售的主要障碍。在 资本论 中,马克思将印度农村对工业品的排斥归结为农业和手工业相结合的村社制度。英国殖民统治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印度村社制度,但村社的解体进行得极其缓慢,这导致了村社制度在印度的大量残留。正是通过对现存农村公社的考察,马克思揭示了前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主要形态及其特点,确立了村社与社会的次生形态即建立在奴隶制与农奴制基础上的社会之间的演进次序和进化机制,从而使人类社会从氏族部落向阶级国家过渡的所有制基础得以清晰说明。尽管马克思早期对古代社会的描述在细节上未必完全正确,但无论如何不能低估马克思对人类社会原生形态回甘

11、肃社会科学 年第 期溯性研究在唯物史观的形成中的奠基性作用。二、从后思索的方法论原则人类社会的发展有一个渐次演进的过程,各种社会形态之间是相互联系的,一种社会形态是另一种社会形态的产物或发展结果,因而可以通过分析比较高级的社会形式去认识比较低级的社会形式。“从后思索”就是从历史发展的完成的结果出发,由果溯因反向把握历史运动的内在逻辑,也就是从资本主义社会经济形式出发探寻封建社会、古代社会、东方社会已经覆灭的或处于萎缩状态的社会经济结构及其形式。在 年经济学手稿中,马克思对从后思索法的原则进行了论述。(一)时间维度:历史性原则认识始于抽象,对历史的把握从抽象开始。马克思认为,生产是一切时代共有的

12、标志,只要是生产都有一些共同之处,“其中有些属于一切时代,另一些是几个时代共有的。有些 规定是最新时代和最古时代共有的”。但是每个时代的生产都有它自身的特点,生产中的共同的东西只是生产的一般条件,仅通过抽象不可能把握每一个具体时代的生产特点,从资本主义生产出发去理解古代生产必须对生产的历史性质有了解,庸俗经济学者就忘记了生产的历史性,他们“把一切社会形式都看成资产阶级社会形式”,以这种态度去了解古代社会必然会犯“时代错误”。马克思认为认识现代地租有助于人们理解代役租、什一税等,但是不能忽略资本主义地租与代役租、什一税有着历史的差别。早在 年,在给安年科夫的信中,马克思就强调了人类社会的历史性质

13、,“在人们的生产力发展的一定状况下,就会有一定的交换 和消费形式。在生产、交换和消费发展的一定阶段上,就会有相应的社会制度、相应的家庭、等级或阶级组织,一句话,就会有相应的市民社会。有一定的市民社会,就会有不过是市民社会的正式表现的相应的政治国家”。就生产而言,各种特权、行会和公会制度是中世纪生产的一般形式,资本主义存在协会之类的联合也存在垄断,但中世纪的特权、行会、公会制度与资本主义市场竞争主导下的生产制度存在很大差别。同样,劳动作为最高的抽象,也只有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才能得到理解。“劳动这个例子令人信服地表明,哪怕是最抽象的范畴,虽然正是由于它们的抽象而适用于一切时代,但是就这个抽象的规定

14、性本身来说,同样是历史条件的产物,而且只有对于这些条件并在这些条件之内才具有充分的适用性。”同样是劳动,奴隶劳动不同于资本主义雇佣劳动,奴隶劳动有特殊的劳动条件,马克思认为使用奴隶劳动“必须建立一种 适 于 使 用 奴 隶 的 生 产 方 式(如 在 南 美等)”,只有使用不易破坏的粗笨工具的农业和矿业才具备使用奴隶劳动的一般条件。同样是奴隶劳动,美洲的奴隶劳动也不同于古希腊罗马的奴隶劳动,美国的奴隶劳动是同资本主义大工业联系在一起的,“直接奴隶制也像机器、信贷等等一样,是现我们代工业的枢纽,没有奴隶制,就没有棉花;没有棉花,就没有现代工业”。马克思处处强调生产的社会历史性质,生产的历史性导致

15、古代社会与现代社会在很多方面都存在巨大的差别。“古代世界的阶级斗争主要是以债权人和债务人之间的斗争的形式进行的”,但是这种阶级斗争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下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并呈现不同的社会后果。在古罗马,债权人和债务人的斗争是以平民的破产和沦为债务奴隶而告终,这导致了氏族社会的解体和奴隶制的诞生,在中世纪,这种斗争是以负债封建主的破产以及奠基于其上的封建土地所有制经济的解体而告终,斗争的结果是地主阶级丧失政治权力。阶级斗争在任何情况下都是由特定的历史生产状况决定的。在讨论战争掠夺在社会中影响和作用的时候,马克思认为掠夺也是由生产决定的,由于生产的历史性,掠夺本身也是历史的,在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掠夺方式

16、,“掠夺一个从事证券投机的民族就不能同掠夺一个游牧民族一样”。(二)空间维度:地方性原则就总体而言,东西方历史发展基本上遵循同样发展路径,都是由部落而城邦、由城邦而帝国,在发展演进的方向和规律上是一致的,只是演进有早有晚,发展有迟有速,加之自然条件和文化传统的不同而导致人类历史发展的地方性差别。在 共产党宣言 中,马克思就注意到了历史发展的地方性差别,“资产阶级使农村屈服于城市的统治使未开化和半开化的国家从属于文明马克思主义研究的国家,使农民的民族从属于资产阶级的民族,使东方从属于西方”。东方作为“古老的、陈旧的生产方式”以及与之伴随的“过时的社会关系和政治关系”的残留,而被置于西方的对立面,在这里地域性差别表现为历史性差异。马克思的亚细亚生产方式概念就从空间维度展现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性差别,在 政治经济学批判 序言 中,作为地域概念“亚细亚生产方式”被置于社会形态的历史演替序列中。“大体说来,亚细亚的、古代的、封建的和现代资产阶级的生产方式可以看作是经济的社会形态演进的几个时代。”“亚细亚的”社会形态序列取代了早年在 德意志意识形态 中“部落所有制”“古典古代的公社所有制和国家所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专业资料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3 wnwk.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浙ICP备202405992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