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道与言:王船山与海德格尔的语言哲学略论周广友(中国社会科学院 哲学所,北京100732)衡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Journal of Hengyang Normal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第 44 卷第 4 期2 0 2 3 年 8 月No.4Vol.44A u g.2 0 2 3摘要:王船山一方面认为文以载道、道因辞显,语言对显明道体具有重要作用;另一方面又基于儒家立场提出“道因言而生”,凸显人在道中的主体性及行动力,强调语言参与了道的形成。海德格尔受道家思想影响,把语言本质视为存在向存在者(此在)的一种道说、道示,认为人应当“应合”于大道。在海德格尔看来,
2、语言从本有而来,与世界、历史同时发生,是大道的方式和此在的最高事件。王船山与海德格尔的语言观反映了二人所处时代的东西方哲学传统的核心本体论与存在论(ontology),故道与言(逻各斯)之关系总摄、映射着二人语言哲学的同一与差异。关键词:语言;道;王夫之;海德格尔中图分类号:B249.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313(2023)04-0001-10如何从哲学上认识语言的起源和本质,进而理解语言与道体、存在(being)的关系,是东西方哲人关注的重要问题之一。马克思曾说,“语言是人类思想的直接现实”1525。思想和语言都是人类意识和观念的产物,同时也是其载体和体现。语言就是“思维本身
3、的要素,思想的生命表现的要素”2194。显然,对语言的理解关涉着对人的思维方式、思想功能和精神结构的理解。人是语言性的动物,语言对人类来说是命运性的存在。语言哲学主要从本体论视域来深度理解语言的本质、起源和功能。比较东西方哲学大家王船山与海德格尔的语言哲学思想具有积极意义。一、王船山:道因言生与经以载道王船山是明清鼎革之际的重要思想家,他以极为勤勉的治学求道之心、极为热忱的存续文化慧命之志遍注群经、寄意未来。他通过反思中晚明心学情识而肆、虚玄而荡的学风弊病,特别重视语言在显明人道中的作用。他对“道”的多维度、多层次的解悟是深刻的、贯通的、辩证的,对政治之兴衰治乱、历史之变迁表里、人性之构成表现
4、的考察形成了“以道观之”的现代哲学意义上的“全视域性”。对王船山而言,道是生成一切的,同时也是分析其所生成的一切的认识维度。但这并不意味着船山的道就是虚悬孤立的先天地而生的存在生成存在者的存在,而是说一切由道而来。船山说,“道,体乎物之中以生天下之用也”3821,“道,物所众著而共由之”31002。也就是说,道物不二、道体物用,道对物并不具有先在性。船山注重的是现实的经验世界,而道具有不离日用常行的经验品质。船山指出,不同时代的道亦各不相同,如,洪荒无揖让之道,唐虞无吊伐之道,未有弓矢就无射道,未有车马就无御道,道依于器而生。道虽然为形而上者,但不离形而下者,道器合一,体用一如,全道是器,全器
5、是道。这些观点是船山针对中晚明心学流弊而生发的。他曾经评论孟子之言是“因时而论”,因为杨墨之言盈天下,孟子不得已而辩之言,固可不同于孔子之言。当然,“因时而论”之“论”可能含有超越时代的真理,能导引出理想的未来。中晚明心学转向对道体和良知的内心证悟进而生出空疏之弊。顾炎武批评他同时代的学者究心于“一贯之道”和“无言”,而忽略了夫子论学论政收稿日期:2023-02-11作者简介:周广友(1979),男,山东曹县人,副研究员,博士,主要从事宋明理学研究。1的大端4384。船山着力强调语言、实践和现实世界的时代意义,明确提出“道因言而生”。这一论断是针对王弼割裂言意关系而起的:若夫言以说象,相得以彰
6、,以拟筌蹄,有相似者。而象所由得,言固未可忘已。鱼自游于水,兔自窟于山,筌不设而鱼非其鱼,蹄不设而兔非其兔。非其鱼兔,则道在天下而不即人心,于己为长物,而何以云“得象”“得意”哉?故言未可忘,而奚况于象?况乎言所自出,因体因气,因动因心,因物因理。道抑因言而生,则言、象、意、道,固合而无畛,而奚以忘耶?31039-1040王弼在 周易略例明象 中提出:“夫象者,出意者也。言者,明象者也。尽意莫若象,尽象莫若言。言生于象,故可寻言以观象;象生于意,故可寻象以观意。意以象尽,象以言著。故言者所以明象,得象而忘言;象者所以存意,得意而忘象。犹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筌者所以在鱼,得鱼而忘筌也。然则
7、,言者,象之蹄也;象者,意之筌也。是故,存言者,非得象者也;存象者,非得意者也。”5609平实而论,王弼这段话的前半部分并没有把言意作二元化的处理,而是表明了言、象、意的依附和不可分离的关系,但其蹄筌之喻还是比较明显地把言、象、意视为独立存在者,致使言与象、象与意之间的“生”与“被生”、“能出”与“所出”的关系虚无化、符号化、外在化,使得“意以象尽,象以言著”中的“以”具有了工具化和手段化的意味,故而产生言、象“可忘”的价值等级及选择,而把“意”作为最高存在予以强调。据王保玹研究,正始玄学家正是把“意”本体化,并与象、言、物构成本末关系,进而把“得本”与“知末”区别开来,强调前者的绝对优先性,
8、这与汉代人的“得本落实为知末”存在显著区别,“可以说言意的意就是义理或本体,言意之辨的辩论主体即在于如何对本体进行认识”6316-317。虽然船山没有像王弼那样把“意”作为本体,但他在言、象、意之后提出的“道”却有着本体的意涵,认为四者“固合而无畛”。在船山看来,四者各自有其自身的独立性,尽管它们常常发生关联,甚至在逻辑上存在着彼此包含关系,但在思维领域仍然可以把四者作为单独考察和思维的对象,正如筌蹄与鱼兔的关联并非具有必然性一样。船山指出:若没有言,道仍在天下;若单独分析语言的起源,则可以说是“因体因气,因动因心,因物因理”。他关于人类之“言”的产生原因的论述,显然是从气化之道和人类生存之理
9、的角度出发的。气化之道即“天道”,是船山对世界运化的情状、动力机制、本质及现象的一种整体理解。以天道视之,语言本身乃是气化之道的组成部分,是天地运化出来的一种现象,属于人类自身的一种精神性存在。船山认为,寒暑、四时循环而来的生杀代用犹如二气之嘘吸,“屈者屈其所伸,伸者伸其所屈,群动之变,不能离此二用,动静、语默、喜怒、行藏之变,尽此矣:盖二气之舒敛也”735。这是船山基于气化的天道观 而 作 出 的 关 于 语 言 本 质 的 阐 释。就 此 而 言,“言”总是与“气”关联在一起,口头之言是一种声音。船山说:“意、语、气,相得而成声者也;志、气、度,相函而成象者也。”8502他又说:“辞气,出
10、言之气也。”9205此外,孟子说,形色即天性,而容貌、颜色、辞气就是形色,是喜怒哀乐得以显现的载体。语言通常以两种方式存在:口头语与书面语,或者声音与文字。在对 周易 的阐释中,船山对语言进行了分类:“书谓文字。言,口所言。言有抑扬轻重之节,在声与气之间,而文字不能别之。言可以著其当然,而不能曲尽其所以然;能传其所知,而不能传其所觉。故设问以示占者、学者,当合卦象鼓舞变通之妙,以徵系辞之所示,而不但求之于辞也。象,阴阳奇偶之画,道之所自出,则 易 之大指不踰于此也。六画配合而成卦,则物情之得失,见于刚柔时位矣。系辞则以尽情意之可言者也。利,义之合也。卦象虽具,而变通参伍之,然后所合之义显焉。辞
11、虽有尽,而卦象通变之切于人事者,圣人达其意于辞中,以劝善惩恶,歆动而警戒之,则鼓舞天下之权,于辞而著,是利用出入、使民咸用之神所寓也。”10566“言”作话语,具有语气、声音、韵律等特定情境中的特殊性。“书”以文字的表现形式而存在,因而具有超越特定时空的普遍性。船山在分析“言”特点的基础上突出“文字”的重要意义。基于易学体例,这里的文字即卦爻辞,衡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23年第4期2在卦爻象的配合或以之为前提的条件下,圣人达其意于辞中,于是开显人道的警戒之语、鼓舞之辞方才发挥作用。单独看,文字本身即为一种象,也可以揭示意义,但文字要在独特情境的运用之中才有具体所指。换言之,意义的揭示不
12、能拘泥于言辞,只有在与“道”更为接近的“象”的配合之下才能觉悟运动变化中的妙。语言的存在形式相对于语言起源、本质等问题而言是次要的。船山在对语言的一般性思考中并未对“书”与“言”的形式作区分,认为“书所以记言”,书言一体。这也体现在他对“文”“名”“辞”等相关概念的解释之中。他认为“书”中最有价值者非六经莫属,“六经、语、孟之文,有大义焉”。他论 春秋 曰:“春秋有大义,有微言。义也者,以治事也;言也者,以显义也。非事无义,非义无显”11109他又说:“书不尽言,言不尽意,是故有微言以明道。微言绝而大道隐。”31002同其他传统知识分子一样,船山把“经以载道”作为一种思想信念,认为六经包含着微
13、言和大义,它们的关系“如玉之韫于山,珠之函于渊”。六经内容十分丰富,其所承载的不仅是“费而隐”的君子之道,而且包括经邦安国的王道理想:“极之于小,而食息步趋之节,推求之而各得其安也。扩之于大,经邦制远之猷,引伸之而立其诚也。”12166六经之中不仅有个体的修身立德之言,而且有群体治理的智慧,包括内圣外王的合内外之道。求六经之道犹如山中寻玉、渊中取珠,不可“浅而获”,需要反复诵经以会通文义。言与道一体,而六经之言具有独立的价值。船山认为:“善治 春秋 者,先大义后微言。求诸大义而不得,于是求之于微言;求之大义而得矣,抑舍而求之于微言,则大义蚀,而党人之邪说进。故大义已昭,信圣人焉足矣,党人之言勿
14、庸也。”11218这强调了六经之言不可或缺,需要常言以弘道于天下。与经以载道一致,船山说:“君子之有文,以言道也,以言志也。道者,天之道;志者,己之志也。上以奉天而不违,下以尽己而不失,则其视文也莫有重焉。”13439-440文章是典型的书面语,体例多,涵括广泛,侧重于语言的表现形式。“经”显然只是“文章”的一个类型,但是其精华。船山同样认为文以载道,并分析说:“一色纯著之谓章,众色成采之谓文。章以同别,文以别同,道尽矣。”8443可见,“文”与“章”在彰显“道体”上具有不同作用。广义之“文”包括文与章,构成了“道”的形式化的物质载体。相对于文以载道,船山更强调即经求 道。易传 既有“文言”,
15、又有“系辞”,不仅谈及“书不尽言”,更论及“修辞立其诚”。“辞”,在汉语世界中也是语言的一种存在形式,既可以指多用于口语形式的“义正辞严”的外交辞令,也可指与书面语关联的修辞与修辞学。对于易学体例中的“卦爻辞”,船山认为它们是圣人系之,体现了“四圣同暌”之意。他把 周易“辞也者,各指其所之”释为“指,示也。之,往也。使因其所示而善其行也”10518。他又说:“彖与象皆系乎卦而以相引申,故曰系辞。系云者,数以生画,画积而象成,象成而德著,德立而义起,义可喻而以辞达之,相为属系而不相离,故无数外之象,无象外之辞,辞者即理数之藏也。”10505象数、卦爻、德义三者不可分离地属系在一起,辞与卦、爻、象
16、维系在一起,以显示德义的目的。天下无非象,特定情境下的象及其辞需要相互配合,方可领悟其德义。象变动不居,具有时间性和情境性,辞的意义亦非固定,更多是一种意义的开示。作为理数的寓所,辞不能离开与理数内在关联的象,且象具有时空性、变动性、唯一性;辞则是固定的,辞的意义开显必须与曲变之象联系在一起,无象外之辞,但辞所彰显的道是不断生成的。与象数德义一致,道器也是分析世界的一种维度。船山认为“天下唯器”,把关注中心放在“器”的世界的改良上。船山说:“故易有象,象者像器者也;卦有爻,爻者效器者也;爻有辞,辞者辨器者也。故圣人者,善治器而已矣。”31028他又说:“圣人之所不知不能者,器也;夫妇之所与知与能者,道也。故尽器难矣。尽器,则道无不贯。尽道所以审器,知至于尽器,能至于践形,德盛矣哉!”14427船山进而指出辞具有述器、显器的重要作用,“故作者之谓圣,作器也;述者之谓明,述器也。神而明之,存乎其人,神明其器也。识其品式,辨其条理,善其用,定其体,则默而成之,不言而信,皆有周广友:道与言:王船山与海德格尔的语言哲学略论3成器之在心而据之为德。呜呼!君子之道,尽夫器而止矣。辞,所以显器而鼓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