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8 -农业经济 2023/6【农村发展】城镇化视角下的农村规划开发与农村经济发展研究*靳聪毅 摘 要:城镇化发展推动了城市与周边乡村多层次融合,位于城市外延的乡村聚落具有自然、农业、工业等景观特征,本文基于当地经济振兴与转型发展需求,剖析了乡村规划开发之于当地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并从城乡关系、生态环境、资源开发及再利用等方面探讨了城镇化视角下的乡村规划开发与经济的多元化营造思路及开发策略。关键词:城镇化建设;乡村规划;资源开发;策略研究随着我国城镇化快速发展,位于城市周边的村落正逐步被城镇化演变,乡村风貌与城市功能交织,使城乡呈现出丰富的景观特征与复杂的环境问题。相较传统村落振兴所需的政策扶
2、持,城乡村落位于城市外延区域,与城市存在紧密的经济联系与时空关系,为其经济振兴与转型发展提供了良好机遇。对此,合理利用村落丰富的自然、农业、工业与人文资源,引导乡村多元化规划建设,在推动当地文旅产业开发、环境综合治理、拉动城乡共融发展的同时,亦是对其经济振兴与转型发展的积极尝试。一、现阶段我国乡村规划特征(一)规划类型的多样化相较于粗狂质朴的自然环境和繁华炫丽的城市环境,城市周边的乡村因受城镇化影响,呈现出自然、半自然与城镇风貌共存的多样化环境特征。由于长期受城镇化渗透及经济辐射,拥有林地、河流、丘陵等自然资源的乡村也逐步建设了工业区、居民区、商业区、公路、铁路等现代化设施,其所规划类型的多样
3、性较为显著。(二)规划功能的多元化受城乡发展的差异化影响,传统乡村存在“景致优美而经济落后”问题,落后的经济环境也使当地环境资源难以深度开发。而乡村与城市存在紧密的时空联系,作为城市产业转移的优先地带,先行的城镇化建设带动了当地经济发展,丰富的环境资源为当地经济产业的多元化开发奠定了良好基础,使其具备开发自然生态、农业观光、工业博览、人文风情等多种选择。此外,丰富的环境资源也提供了差异化的观赏选择,为吸引客流、拉动投资提供了重要基础。(三)规划内容的复杂化随着城镇化影响以及乡村非农业性产业结构的调整,乡村正从经济、人口、环境等方面纳入城市发展框架之中,在压缩城乡时空距离的同时,推动了商业规划、
4、道路规划对乡村原生态环境的渗入,如田地、河流、湖泊、丘陵、山地等自然斑块逐步与农业区、居住区、工业区、公路/铁路等建筑设施相交,使原生态环境的完整性出现破碎化问题,也导致乡村规划内容逐步引入城镇化思维,呈现出混乱复杂的情况1,也为乡村经济开发与环境治理带来了新的思考。二、城镇化视角下乡村规划格局解析(一)环境要素分析乡村的规划格局既体现了城乡规划资源的差异性与融合性,又切实展示出当下城乡的土地资源使用状况与环境变迁。而形成乡村规划格局的环境要素是多元的,一方面,由于气候环境的差异、农业生产方式及活动强度的不同,各地的规划要素种类和构成形态有很大差别;另一方面,乡村规划格局也与当地的政策导引、经
5、济投资、环境管理等社会因素有关。随着我国乡村经济的多元化发展,乡村的规划格局也将呈现差异化、特色化变迁。(二)构成要素分析乡村规划格局主要由斑块、廊道、基质所共同体现,三者虽然为独立个体,且在形状、面积以及类型上存在较大差异,却组成了丰富、多样的乡村资源。斑块作为规划格局的基础单元,在乡村规划开发中,主要以农田、林地、池塘等生态系统为主,兼顾居住区、工业区等特殊的块状区域,并按照方案设计的需要来规划不同的尺寸和形态;廊道是一种与周边不同的直线或条形地带,主要发挥交通或隔断的效果,并通过弧度、宽度的设计以形成不同的空间结构。在乡村规划廊道设计中,主要表现为公路/铁路、自然/人工河流、灌溉渠道、景
6、观隔离地带等。而基质作为乡村规划的重要构成要素,其面积与功能比廊道、斑块等要素更具全局性,合理的规划基质组成结构亦是对当地自然生态系统与社会开发良性协同的重要体现。三、乡村规划的经济意义(一)乡村规划为乡村经济探索新的增长点十八大以来,我国通过自上而下的乡村规划实践模式,从单一的环境治理转向全面的乡村建设、构建新的城乡关系,为我国内陆省份乡村振兴提出了新方向。以河南省为例,2013 年全省乡村的自来水、有线电视、互联网普及率分别为65%、83%和 95%,生活垃圾集中处理与公共交通覆盖率为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52008380);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项目编号:2020
7、CYS045);郑州轻工业大学2020 年度博士科研基金资助项目(项目编号:2020BSJJ020)-49 -农业经济 2023/6【农村发展】40%和 73%,乡村基建有待提升。自 2016 年起河南省大力开发乡村资源、发展特色旅游经济,以景观开发为媒介强化城乡衔接与经济互动。游客的涌入与消费需求推动了乡村服务设施更新与建设投资,其中餐饮、民宿的开发对乡村人居环境、公共卫生提出新要求,使乡村生活垃圾集中处理的村占比快速提升,至 2021 年,河南省开展乡村景观旅游的行政村达到1737个,基础设施建设的各项数据均达到85%以上,说明乡村景观开发在助力当地经济增长的同时,也带动了城乡多层次融合,
8、为新时代乡村全面更新注入新的活力2。(二)乡村规划有助于推动乡村产业结构调整将乡村规划与人文观光有机融合起来的乡村旅游,使农民的生产、管理与乡村的文化生活融为一体,利用其特有的景观资源,打造具有观赏性、品味性、体验性、休闲性等特色的乡村旅游景观,以吸引游客观光消费。此外,乡村旅游业的发展,带动了农业生产、产品加工等相关行业的发展,使农村经济更好地融入第三产业中去,从而推动了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发展。由于乡村旅游具有鲜明的地域特征与农业属性,必须与原生态的地域风貌、生态环境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使乡村居民的生产模式与生活质量得到有效改善,以确保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在农村地区得到充分落实。因此,在乡
9、村规划过程中,必须要重视人与环境的和谐统一。(三)乡村规划是乡村振兴的重要环节随着我国城乡一体化推进,为乡村规划带来了重要机遇,也为其产业转型指明了方向。如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 年)的“第五篇”提出了“以农村为主体、以科技、人文等为核心的新型经营模式,大力发展新型农村文化、科技文化等”“要适应城乡居民的不断扩大和提升,根据当地的资源优势,挖掘乡村生态涵养、休闲观光和文化体验,包括保健、退休等多方面的作用”。“第七篇”提出“推动文化旅游深度融合,创新发展”。主要内容有:“开展农业文明遗产与保护项目,深入发掘农业文明优秀思想观念、人文精神和道德规范,使之在凝聚人心、教化群众、淳化民
10、风方面起到关键的作用。”通过文旅开发构建乡村历史和文化保护带,对文物古迹、传统村落、民族村寨进行重点保护。通过将历史古韵、自然风貌、工业遗产和民族特色融入乡村规划开发之中,对原有的生产生活建筑、交通廊道和聚落形态进行保留,并将特色化的地域元素引入到聚落环境的建设中,以营造城乡交织的发展格局,推动乡村经济良好发展。四、乡村规划格局营造思路(一)依据环境资源营造规划格局在乡村规划格局规划中,可采用高效的人工生态体系进行土地集约化管理,以整治无序化、破碎化的环境现状,通过对原生自然资源的有效保护与废弃工业资源的高效利用,营造自然化、生活化的环境空间。在确保无污染的前提下可对如铁路、厂房等废弃设施再生
11、利用,结合其工业特征适当增加、补偿和恢复绿植廊道等天然景观,以最大限度地体现其再生意义,重现原有的环境资源,以人工结合自然的方式塑造特有的规划格局与工业特色3。如北京近郊石景山首钢工业遗址公园就最大化保留了原有的场地资源与工业景致,通过人文景观开发与周边乡村改造相结合,在更新城郊景观格局的同时减少对原生地貌的过度破坏,并通过铁路工业遗址公园开发带动当地城乡融合与经济发展。(二)依托环境氛围营造规划格局在规划开发中,必须重视对原生态系统的保护,减少无序化的自然资源开发与人工痕迹,尽可能保留更多的原生印记,贴合自然、原生态的环境氛围,在村落景观、建筑改造中尽可能遵循自然地势,以营造自然气息浓郁的景
12、观格局。如河南洛阳栾川依托丰富的生态旅游资源,在最大化保护本地环境的前提下,以探索铁路文化旅游的方式重启废弃的铁路专用线,建设集自然观赏、工业游玩、铁路风情于一体的“铁路小镇”,将自然唯美的乡村景观以铁路旅游方式向外推广,使规划做到“自然环境不破坏、工业资源再利用、乡村经济新发展。”(三)结合审美内涵营造规划格局考虑到规划开发涉及多层次的审美内涵,可以借鉴国内外设计中的文化意蕴,在设计中体现自然景观的亲切与人工景观的质朴。乡村规划可将“人与环境”作为营造重点:将多元与独特、开阔与深度相结合,以“城市乡村”的时空转换带给游客别样的视觉体验,通过场地造型、景观线条、植被色彩等塑造四季变换的景观气氛
13、,以增强观赏者的视觉冲击与审美体验。如洛阳涧西区的城郊地段改造,以洛河为轴线,通过“统筹规划、适度开发”方针将白湾、菜园等村落环境整治与南岸中信重工、一拖等老工厂及铁路专用线的景观改造相整合,将该地区原有田园风情与工业风貌置于同一景观格局,带给游客“刚柔相济”的游览体验,并为乡村开发与老工厂改造注入城市活力。五、城镇化视角下乡村规划开发策略(一)根据城乡和谐发展战略,打造城乡有机整体城乡二次元格局问题是中国农村和城市发展面临的重大问题,虽然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但城乡之间的发展落差与融合问题依然存在,在我国内陆省份体现明显。而城郊乡村在建设城乡一体化方面却具有独特的优势,首先,城郊
14、乡村依然保留着自己特有的自然风貌、风土人情、民俗习俗等天然资源;其次,由于地处城市外延地带,城郊乡村已成为城市经济的延展区域,是满足城市运作及各类需求的主要供应链,具备“以城助乡、共融发展”的先决条件;再者,随着乡村不断受到当前城镇化的冲击,其参与城市第三产业的活跃度也愈发明显,其中乡村旅游的兴起,使农村得以充分利用自身及周边的资源,发展生态旅游、工业旅游、红色旅游等文旅产业,为城市居民提供节假日休闲场所及旅游产品。因此,在我国美丽乡村建设背景下,作为一种独特的乡村形态,乡村规划更应注重对当地资源的经济开发,利用优美的田园风光吸引城市居民观光、消费,发展提高当地居民的经济收益,积极推动“城乡一
15、体”与“协调发展”的新局面4。(二)坚持因地适宜原则进行规划开发乡村规划应根据地形特点,充分考虑到当地的自然生态状况,与周边的自然环境保持一致,设计符合环境特征的聚-50 -农业经济 2023/6【农村发展】落样式,以充分体现当地特有的自然、人文魅力。目前,农村现代化建设为当地注入了新的发展活力,尤其是城郊乡村地区,受到的影响更大。因此,在进行乡村景观开发时,要注重保留当地的乡土文化和自然特色,通过自然结合人文的方式延续乡村印记、传承村落文化,使乡村更加富有生机和活力,这既是提升乡村资源经济价值的重要方式,也是保护传统乡村风貌的必然选择。(三)大力发展旅游经济,促进传统农业转型当前,由于旅游业
16、的蓬勃发展,将旅游业融入乡村规划之中,已成为新的经济发展选择。由于城郊乡村距离市区较近,因此近郊乡村观光旅游成为城市居民回避快节奏的都市生活、亲近自然的理想去处。而旅游业的繁荣必然会推动乡村地区的经济发展,促进城乡之间的人文融合与资源共享。当前,我国乡村以农业生产、产品加工、物流转运等传统农业为主,发展乡村文旅观光有助于促进乡村现代化建设与传统农业转型5。(四)加强环境保护,构建生态景观乡村规划应以自然保护为前提,遵循生态优先原则,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乡村可持续发展。首先,以农村环境为依托,构建农田、山林、水域等自然资源保护制度,加强农村的生态保护,并从当地经济问题着手,转变传统的农业生产模式,发展以绿色观光为主的乡村旅游经济;同时,要转变生产经营方式,减少小作坊带来的环境污染,引入、扶持新兴企业,尽快淘汰能耗高、污染重、科技含量低的传统作坊,并合理利用废弃的工业原址与铁路设施,开发工业文化景观,在保护生态的同时为乡村规划注入新的文化活力;再者,当前部分城市污染物向周边乡村无序排放,不仅占据了大量的农耕土地,还对周围的水土、庄稼、牲畜和居民生活造成极大的影响6,继而在规划中坚持生态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