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大思政”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格局的实现路径研究.pdf

上传人:哎呦****中 文档编号:2744463 上传时间:2023-11-29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3.93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思政”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格局的实现路径研究.pdf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大思政”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格局的实现路径研究.pdf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大思政”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格局的实现路径研究.pdf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2 5 卷第3 期2023年6 月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学报Journal of Huanggang PolytechnicVol.25 No.3Jun.2023“大思政”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格局的实现路径研究朱亚美(武汉工程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北武汉4 3 0 2 0 5)摘要:“大思政”是新时代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动态和新形态,彰显了新时代新征程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显著优势和突出特征,也为新时代思政课改革创新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方法论指导和遵循。高校在贯彻“大思政课”理念的基础上,遵循其运行逻辑和建设规律,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调动一切育人主体、挖掘一切育人资源,形成教育合力推动思

2、政理论课高质量发展。从课程思政和思政课程相结合、理论学习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线上教育和线下教育相结合、刚性表达和柔性说理相结合等方面,厘清“大思政”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区别,在此基础上,提出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纵深发展的实践路径,为构建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新格局提供可行性建议。关键词:“大思政”;思想政治教育;价值意蕴;实现路径;高校中图分类号:G641D0l:10.3969/j.issn.1672-1047.2023.03.20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要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深化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高校思

3、想政治教育工作体系的完善是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应有举措,事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广泛践行。如何在“大思政”视域下重新审视和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建设,是新时代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铸魂育人根本目标的重要课题。一、“大思政”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意蕴2022年7 月2 5 日,教育部等十部门印发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的工作方案的通知,文件指出,要整合多方资源,共同推进“大思政课”建设。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党和国家从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出发,提出“大思政课”的新时代人才培养目标要求,这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新理念、新方法和新方向。

4、立德树人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关系到高校要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的根本问题。较之于传统思政课,“大思政”是指在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指导之下,协同整合一切具有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资源材料,通过多样化的教育模式,构建形成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三全育人”格局,以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发展。“大思政”是新时代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大理论创新,其格局之大、目标之大、视野之大、收稿日期:2 0 2 3-0 5-0 4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党建引领社会组织提升社会治理效能的逻辑机理与实践策略研究”(1 9 BDJ011);湖北省社科基金项目“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及其当代

5、价值”(2 1 ZD062);武汉工程大学第十三届研究生教育创新基金资助项目“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问题及对策研究”(CX2021435)。作者简介:朱亚美,女,湖北襄阳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86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 6 7 2-1 0 4 7(2 0 2 3)0 3-0 0 8 6-0 5阵地之大等特征体现了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新要求和新使命,赋予其新的价值意蕴。其一,“大思政”视域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教育主体上体现为多主体协同合作的特征。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育人目标的实现不再依靠单一的学校主体,而是依托社会、家庭、学校等各种力量的相互合作

6、,整合各方资源,形成共同参与、齐抓共管的良好态势。其二,“大思政”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时空覆盖范围得到有效延展。“大思政”强调思想政治教育的延续性和全程性,在时间上覆盖学生发展各个阶段,并呈现出各阶段相互衔接、依次递进的特点,在空间上则体现出学校、社会、家庭等相互支持、教学与管理相互支撑、专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相互协同格局。二、“大思政”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特征(一)课程思政和思政课程相结合习近平总书记十分重视“大思政课”的建设与推进,提出“大思政课”我们要善用之”,要将思政课堂与社会相互结合。善用“大思政课”是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前提。在2 0 1

7、6 年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2 0 2 0第3 期年5 月,教育部印发了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文件中首次提出要“全面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发挥好每门课程的育人作用”。在课程思政建设过程中将富含思政元素的素材结合不同专业不同学生分类提炼,纳入思政课程专题教学,实现思政课价值性与知识性相统一,增强思政教学的鲜活性和感染力。同时将爱国情怀、人文精神、科学精神

8、等人文要素和思政要素引入每门课程中,完成教学内容的互动融通,实现育人育才“润物无声”的效果。在“大思政”视下,如何在发挥思政课堂主阵地功能的基础之上,紧跟时代形势与社会现实,实现课程思政和思政课程的协同发展,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建设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的相互结合,是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特征。课程思政和思政课程的协同效应主要体现于两者在目标、资源、评价等方面的协同性。一方面,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这一主渠道传授理论观点,使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原理、方式方法、价值理念以及精神追求入脑、入心、入行,对学生的思想意识、行为方式产生积极影响。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办好

9、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2 “以人格魅力引导学生心灵,以学术造开启学生的智慧之门”,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对思政课教师的谋谋教导。“知识是载体,价值是目的。”思政课教师要通过教材体系与教学目标下的理论知识传达出思想性与价值引领性,思政课教学的目的不在知识本身,而是教师通过对学生的思想启迪和道德引领,让学生真正认同党的理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和情感认同上与党中央保持一致。信息知识的海量化特质已经要求教师不能拘泥于知识的传授,更多的是价值观的引领。价值引领是思政课的本质特征,教师要由知识的搬运工向思想启迪者转变。高校思政课教师

10、必须承担起塑造时代新人的艰巨任务,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另一方面,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还通过课程思政拓展教育渠道,扩大思政理论课的内涵与外延,实现育人效果最大化。课程思政教学体系包含公共基础课程、专业教育课程、实践类课程等三类课程1,主要指以专业为切口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入相关课程教学中,从各类思政课程中提炼出内涵思想和价值意蕴,引导学生在知识中自我探索与自我建构,在启迪中理解知识,将价值观外化于行。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教学资源的协同共享促进专业学习与“大思政”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格局的实现路径研究建设,实现人才培养目标。(二)理论学习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落实“大思政

11、”理念的重要立足点。“大思政课”是习近平总书记针对新时代思政课改革创新提出的新命题,是对中国共产党百年来思想政治工作理念的继承与发扬。2 0 2 1 年3 月6 日,习近平总书记看望参加全国政协会议的医药卫生界教育界委员时提到,“大思政课”我们要善用之,一定要跟现实结合起来。习近平总书记还指出:“国内外形势、党和国家工作任务发展变化较快,思政课教学内容要跟上时代,只有不断备课、常讲常新才能取得较好教学效果。”由此可见,坚持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是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不断发展的基本要求。中国共产党的思想政治工作工作理念历来呈现出鲜明的实践特性和突出的时代特质。习近平指出,“当前形势下,办好思政课,

12、要放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中来看待,要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高度来对待。”因此“大思政课”之“大”关键在于宏伟的时代鲜活的实践、生动的现实,寓理论教育于实践引领中,培养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的时代新人。新时代要使思想政治理论课真正地入脑入心、提质增效,不仅需要抓好“第一课堂”这个理论阵地,使学生拥有对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和社会主义道路的正确理论认识和坚定的政治方向,更要抓好“第二课堂”这个实践阵地,使学生在认识中不断升华实践,推动思政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相衔接,同频共振,共同实现铸魂育人合力。通过思政课堂这个育人场域

13、向同学们传授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和辉煌壮阔的百年党史,将中国人民谋求民族复兴的红色实践引入思政课堂,让学生用心灵感受中国精神,坚持研学体验和内化实践相结合,带领学生走进身边的爱国教育基地,积极推动“社会大课堂”建设,培养学生洞察社会、铭记历史、观照时代的良好习惯与道德素质,充分利用志愿服务、理论宣讲、社会调研等多种实践活动将鲜活课堂与社会实践紧密连接,打破课内课外、校内校外等限制,引导学生真切感知、体悟、践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践伟力,构建理论研学和实践互助联动的教学模式,发挥思政课堂这个主渠道的功能和作用,带领学生深入研究马克思主义的经典著作和理论文本,研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将

14、党87第2 5 卷思想教育的相互统一,共同推进课程思政教学体系的第3 期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和社会主义发展史的讲解贯穿课堂始末,将中国人民伟大复兴的火热实践引入思政课堂中,利用多样化的实践教学模式,如参观红色革命基地,建立依托校史馆、图书馆、博物馆、历史纪念馆等教学资源的实践育人基地等,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和人文素养,让“行走的课堂”培养出有血有肉、堪当时代大任的有为青年,在理论与实践的有效互动中推进思想政治工作,推动“大思政课”的进一步发展。(三)线下教育和线上教育相融合2016年1 0 月9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六次集体学习时强调,随着互联网特别是移动互联网发展,社

15、会治理模式正在从单向管理转向双向互动,从线下转向线上线下融合,从单纯的政府监管向更加注重社会协同治理转变。面对国家社会治理模式的转变和科技发展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也必须做出相应的调整。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话语、资源、内容、方式等也因此产生了深刻的变化,要求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方式、教学载体、教学途径等方面做出转变。青少年处于多维立体虚实结合的时空场域,学生在网络上,思政课就要在网络上,学生在社会,思政课就要在社会,学生在学校,思政课就要在学校,发挥思政课线上和线下、校内和校外、课内和课外的多维度、多角度、多方面的培育和引导作用,线下教育和线上教育相互融合成为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

16、教育的显著特征之一,这一特征在“大思政”视域下尤为突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思想教育工作者要善于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互联网的迅猛发展使得大学生群体呈现出无人不网、无日不网、无处不网的新特点,线上线下教育相结合成为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新趋势,高校思政课教师的教育教学方式也因时而进、因势而新。充分发挥好思政课的显性和隐性教育功能,充分挖掘网络思政教育资源,胸怀“国之大者”、紧扣“两个大局”,结合社会热点焦点,以大历史观洞悉具有影响力的重大事件,并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世界和中国发展大势,不断增强学生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网络上甚器尘上的“中国霸权论”“中国威胁论”可以休。“大思政课”从线下现实社会向线上虚拟社会的延伸集全时空领域鲜活思政教育素材,破除了局限于课堂思政教学的教材、书本和文件,聚集、整合和优化课内课外、校内校外、线上线下的教学资88“大思政”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格局的实现路径研究第2 5 卷源,更加贴近青年大学生思想品德发展所需。随着中央网信办组织开展的“同上一堂思政大课”活动的推进,线上线下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专业资料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3 wnwk.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浙ICP备202405992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