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 32 卷 总第 159 期Vol.32 Sum No.1592023 年第 3 期No.3,2023广东开放大学学报JOURNAL OF GUANGDONG OPEN UNIVERSITY【收稿日期】20230317【作者简介】钱超(1995),男,江苏无锡人,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南通分院助理讲师。高子遗书版本考钱超(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江苏南通,226011)【摘要】高子遗书是明高攀龙撰、陈龙正编的一部别集类书籍,是研究东林学派思想的一部重要著作。长期以来学者只重视其思想研究,而忽略了对高子遗书文本本身的研究。该书有崇祯五年本、康熙高氏本、乾隆剑光阁本等一系列版本。通过对诸版本的比对,
2、可以大致勾勒出该书的版本流传体系,为该书今后的校勘提供一定参考。【关键词】高子遗书;高攀龙;版本流传【中图分类号】I206.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932X(2023)03007405高攀龙(公元15621626年),字存之,又字云从,南直隶无锡(今江苏无锡)人。明朝政治家、东林党领袖。万历二十三年(1595年),高攀龙辞官归家,与顾宪成兄弟复建东林书院,在家讲学二十余年,称之为“高顾”。天启元年(1621年),高攀龙重获起用。六年,因魏忠贤之迫害,投水自尽。高攀龙作为发起重建东林书院的元老之一,又是顾宪成去世后的主讲,可谓东林党早期的骨干成员。因此研究早期的东林党,就不能
3、跳过高攀龙及其作品。高氏一生著作甚丰,高子遗书就是其代表之作。目前学术界对高攀龙的研究,大多还是从其思想出发,关于高氏思想的定位,张学智明代哲学史1认为高氏思想是朱子学与阳明学的融合,持此论者还有何孝容、李卓、柴可辅等人;而黄晓荣新朱子学还是阳明后学:高攀龙哲学新解2则认为高攀龙的思想体系是自成一家,是其自身的哲学;姚才刚儒家道德精神的重建:论高攀龙对王学的修正3则认为高攀龙的思想是对阳明心学的一种修正、救弊等。关于高氏作品中的理学思想研究,步近智顾宪成、高攀龙评传4认为高氏之思想还未能摆脱理学唯心论的影响;周炽成从高攀龙的身论看儒家的重身传统5一文,最早对高攀龙的“身说”进行系统研究,从身本
4、论、天下一身论、身心论三方面研究高攀龙的身论;徐美洁论东林学派高攀龙与孙慎行性善论中的道教因素6研究高攀龙思想中的道教因素,认为他们都主张性善说,援引道教中的善恶果报与忠孝成仙思想为其性善说作补充等。另外还有一些学者将高攀龙与其他学者进行比较,如衷尔钜论高攀龙与刘宗周哲学思想之异同7对高攀龙、刘宗周二人哲学思想具体内容的异同进行了比较。对高攀龙相关文献的研究则数量稀少,李卓华允成校补8对传世的高攀龙年谱加以校勘和修正;张永刚东林党顾宪成、高攀龙创作考述9则对高攀龙的生平著作进行了一定搜集、整理。钟慧、何宗美高攀龙研究述评与前瞻10则是对民国以来学界高攀龙的研究进行了整理,指出,学界对高攀龙的研
5、究主要集中在思想研究范围内,视野相对狭小,文献研究、文学研究和历史研究都明显不足。而学界对高子遗书几乎只是用其来分析高攀龙的思想,对这部书本身的修撰、流传几乎没有讨论,也没有形成版本流传体系,因此在这一方面还需要进一步进行研究。一、高子遗书的基本情况(一)作者与编者高子遗书是高攀龙生平所写文章之合75语言文学集。当初高攀龙自己将所写诸文进行辑录,编为就正录一书,后其门人陈龙正再对先师的文章进行编辑,并于崇祯五年(公元1632年)刊行,此时高攀龙已经去世,故书名题曰“遗书”。陈龙正(公元15851645年),初名龙致,字惕龙,号几亭,浙江嘉善人。其师承高攀龙,对理学有较深入的研究,旁通经济。明崇
6、祯七年(1634)进士及第,十年担任中书舍人,后因忤逆明思宗,被贬南监丞,辞官不就。弘光元年(公元1645年),清军攻陷南京,陈龙正适时已患病,不肯服药而死,表现出高尚的爱国情操。其一生著作颇丰,有政书7卷、学言文录各20卷等,其子陈揆将其父著作编为几亭全集60卷行世。故此书实际上有两个著者,新文丰出版公司在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时也著录此书为“高攀龙撰、陈龙正编”11。(二)高子遗书的卷数关于高子遗书的篇名、卷数,各版本也略有不同。四库全书总目载“凡分十二类。一曰语,二曰札记,三曰经说辨赞,四曰备仪,五曰语录,六曰诗,七曰疏揭问,八曰书,九曰序,十曰碑传记谱训,十一曰志表状祭文,十二曰题跋杂书。
7、附录志状年谱一卷。”12当世流传的诸版本大多是相同的卷数与篇数,但也有例外。乾坤正气集收录的高子遗书只有六卷,清同治年间抄本则是不分卷,民国锡山先哲丛刊有高子遗书节钞十一卷。这三个版本的卷数不同尚可理解,乾坤正气集和锡山先哲丛刊都是丛书,他们是从高子遗书中节选了部分编入,而非全文采录,故达不到十二卷的标准,如乾坤正气集中高子遗书的卷二实际上是十二卷本中的卷九,卷四又是十二卷本中卷十的一部分。而抄本相比刻本更为随意,改变分卷的做法明代就已经很盛行了:“是明时抄录合异耳。就余所见,如奉天录及足本霏学录皆不分卷,明人每坐此病,不独抄本为。”13部分清代抄本沿袭明代的做法也在情理之中。二、诸版本概况(
8、一)崇祯五年陈龙正刊本这一版本是高子遗书最早的一个版本,现藏于国家图书馆等地。由是书的编纂者陈龙正亲自辑录校订,并加以刊刻,有正文十二卷,附录一卷。九行十九字,白口,单鱼尾,四周单边。上版口书“高子遗书”四字,版心书卷数与页数。卷首有陈龙正所撰之序、每卷小序以及篇章目录。书后有附录,为高攀龙之小像、诸公题咏赞跋、墓志铭、两神道碑铭、行状,祭文。这一版字迹清晰,排版较好,其成书时间较高攀龙去世不过数年,编定者又是高的学生,可以说这一版是最接近高氏文章原貌的,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二)康熙二十八年高氏刊本因明末战乱,书籍保存颇为不易,高子遗书的书版被毁,到康熙年间藏书家就已经很难收藏到高子遗书了,
9、汪尧峰用了一年多的时间才找到一本:“康熙二十六年高子遗书十二卷,为几亭陈氏龙正所辑洊,经兵燹,版燬不存,先生尝购求其本,踰岁始获。”4因此重刊高子遗书就显得迫在眉睫了。恰好当时高攀龙的从曾孙象姚仰慕先祖之学,乃搜集旧版,重刊高子遗书,并于康熙二十九年请汪尧峰为新刻本作了序:“象姚归,谋寿梓。是岁正月来请先生序之。”14这一版与崇祯本一样,都是正文十二卷,附录一卷。卷前有汪尧峰、徐秉义、秦松龄序,不同之处在于崇祯本没有年谱,而这一版附了年谱。高攀龙之年谱最早出现于崇祯八年(公元1635年),由高氏的受业门生华允成编纂,此时陈龙正所刻高子遗书已经出版,故其中并没有这部年谱。后顺治十六年(公元165
10、9年)高攀龙的儿子高世宁、从子高世泰又编成了一部高忠宪公年谱。这里还有一段疑案,高世宁在年谱跋中说其一直希望景逸门下某一高弟或兄长世儒、世学编纂年谱,直到久候无望,加之从弟不断催促,不得已才始自为之。何以华允诚编纂年谱完成多年,而高世宁竟然一无所知?部分学者认为华允成因不愿剃发被杀,故其作品不便流传,高世宁只能另写年谱,也有学者认为这是明末剧烈的社会动荡,致使两位编纂者久不通 消息导致的15。真实的情况现在已不得而知了,这两种年谱都流传于世。高氏后人在重刊高子遗书时选钱超:高子遗书版本考762023年第 3 期广东开放大学学报 (第 32 卷 总第 159 期)择了华允成的年谱编入:“己已冬,
11、既捐橐重梓高子遗书,复搜是年谱附订于后,俾学者读其书即思其人。”16所以上文四库全书总目所提年谱实出自这里而非崇祯本。(三)清乾隆七年华希闵剑光阁刻本此本现藏于新乡市图书馆,共十六卷,其卷数与其他版本迥异。华希闵,字豫原,号剑光,又号芋园,江苏无锡人。康熙三十年(1691)副贡,任安徽泾县训导。康熙五十九年(1720)举人,授泾县训导。乾隆元年,举博学鸿词,不赴试,工花卉,著有延绿阁集等。此书据崇祯本重刻,华希闵剑光阁修补,其修补的来源可能是高攀龙的未刻稿。当初陈龙正并未将高攀龙的文章全部加以辑刻,故高攀龙之子世宁又将剩余的一些文字合为高子未刻稿:“季子世宁别缮未刻稿六卷藏于家。”17而华希闵
12、本身就是无锡人,与高家同处一地,能接触到这些未刻稿的几率比较大,因此该本多出来的几卷内容来源可能就是这里。(四)四库全书本四库全书在集部的别集类著录了此书,题为浙江巡抚采进本。十二卷,仅在书前提要中提及了有附录,但未著录。原本这一版的版本来源难以判断,但其在提要中的话透露出的信息使这个问题有了突破口。四库全书总目云“附录志状年谱一卷。”121513而前文已经提过,陈龙正于崇祯五年刊刻的本子是没有年谱的,直到康熙年间高氏的子孙象姚才将高攀龙门人华允成所撰高忠宪公年谱编入高子遗书,因此四库全书本的版本来源应当是康熙高氏刻本。(五)清同治抄本高子遗书在清代还有抄本传世,云南省图书馆藏有清同治汉鹿斋传
13、钞明崇祯刻本,十二卷附录一卷。因是抄本,所以无版心等物,九行二十四字,书前有陈龙正序及小序、钱士升序、陈龙正编定的目录,卷一大标题下方有一方印鉴,为“汉鹿斋藏书印”,正文有红色句读。卷末附录有高攀龙之小像、诸公题咏赞跋、墓志铭、两神道碑铭、行状,祭文而无年谱,可见其版本来源。汉鹿斋为清末人祝寿慈的书斋名。祝寿慈,近代如皋(今江苏如皋)人。字稚农,一作稺农。家富藏书,颇有精椠。室名“汉鹿斋”,藏印“汉鹿斋藏书印”,所藏书多稿抄本,如乌丝栏旧钞本太仓稊米集 七十卷、海录碎事二十二卷、天台集等,而高子遗书也是其中之一。该本字迹清晰工整,颇有书法,纸质较好,为抄本中较好的一本,但内容全抄崇祯本,故只有
14、一定的校勘价值。(六)清光绪二年东林书院重刻本高子遗书在清光绪二年(公元1876年)又经重刻,这一版传世较多,在天津图书馆等地都有收藏。这一版的经历也颇为曲折,高子遗书自崇祯初刻、康熙再刻后,到了乾隆初年遭到禁毁,流传绝少,至此书被收录四库全书方才稍稍解禁,但也几乎在市场上很难见到了18。无锡人周士锦为保留乡贤书籍,努力搜集到了一本康熙高氏高子遗书,重新雕版,耗时三年始成,其将木版放于东林书院保管,结果木板不断损坏,只得移至惠山祠堂保存。民国时钱基博谋求重刻无锡先贤之书,高攀龙十一世孙汝琳与族人商议后将惠山的木板拿出,其中八十四页已经遗失损坏,又找到一本康熙本的印书,两相对照,重新雕版,最终完
15、成了这一版高子遗书,上述事迹都在高汝琳给这一版作的后序中提到了。因此准确地说这一版应该名为清光绪二年东林书院重刻、民国十一年补刻本。当然究其本源,还是传承自康熙高氏本。此本九行十九字,白口,单鱼尾,版心书卷数、页数,下方有“补刊”二字,上版口书“高子遗书”,四周双边。卷前有汪尧峰、徐秉义、秦松龄、钱士升、陈龙正诸人的序,还有四库提要,卷后有叶裕仁、高芷生、周士锦、高汝琳的跋。可以说将此书问世以来诸人的序跋提要尽行收录,颇有价值。(七)其他版本乾坤正气集中也收录了高子遗书。乾坤正气集,凡五百七十四卷。清、姚莹原辑,顾沅补,潘锡恩刊。是编搜辑自秦汉讫明末忠臣义士文集,凡一百一家。所收文集虽多全载,
16、然亦删其志传年谱之文。体例甚纯,大旨简易务详,繁者从略,率以文存其人耳,首载各家77语言文学传略,亦颇简明。高攀龙不畏魏阉逼迫,毅然一死以全名节,可谓忠臣义士,因此在乾坤正气集中就收录了六卷高子遗书。但因这是一部合集,不能全文载入,故只是从高子遗书卷九到卷十二中节选了部分篇目,具有一定的校勘价值。锡山先哲丛刊本。民国11年至20年,侯鸿鉴等编刻锡山先哲丛刊四辑19册,收入无锡县志愚公谷乘秋水文集竹炉图咏浦舍人诗集王舍人诗集淡宁居诗集邵文庄公年谱乐阜山堂稿高子遗书节钞锡山补志11种书,均属有关无锡地方与人物著作的乡邦文献。而这其中收录的高子遗书为节钞本,共十一卷,编者许珏。许珏(18431916)清代外交官。字静山,晚号复庵,江苏无锡人,光绪壬午举人,在清廷历任要职,辛亥革命后隐居不出,有复庵遗集二十四卷。这一部丛书当时刊印较少,其中较出名的是民国十一至十三年铅印本,现藏上海图书馆等地。因这一版高子遗书也是节钞,没有原书全貌,故版本价值不是很高。三、结语纵观现存诸本,崇祯本无疑是众本之源,其编修的时间之近,编者与撰者的关系之亲密,几可以说是高氏之原版。其次是康熙高氏本,编修者为高攀龙的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