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野藏着冶上海现存最早的近代图书馆记 者繁华热闹的徐家汇商圈,栉比鳞次的高楼大厦之间,有两幢白色欧式小楼在此静静伫立了 160 多年,见证着徐家汇的风雨变迁,这就是徐家汇藏书楼。作为上海现存最早的近代图书馆,仿照梵蒂冈图书馆布局的西文书库,与仿照宁波天一阁藏书楼而建的中文书库,一并将海派文化中西交融的风貌尽数展现。徐家汇藏书楼位于漕溪北路 80 号,由东西交错的两栋建筑组成。西侧为四层坡顶外廊式建筑,采用砖木结构,南北立面山墙与东立面外墙为断裂式花纹,设有弧拱硬洋松百叶门窗和简洁的水平线脚,与东楼过道相连。位于东北侧的建筑用于藏书,又称“大书房”,建于 1897 年,为上下两层双坡顶,砖木混合结
2、构,南北立面设有多个葡式壁柱尖券硬洋松窗框和百叶窗。西侧建筑的入口处至今保留有 1931 年建筑大修的纪念碑。大书房两层的设计风格中西合璧。上层为西文书库,布局和藏书排架为梵蒂冈图书馆式样,木质书架自地板至天花板,共计 12 格,层高半腰处设内阁楼,设有木雕栏杆,沿书架围起形成上部走道,走道底部有铁栏杆支撑,东西两侧与正中有 3 部硬木扶梯与上部走道相连,形成上下整体的书架回廊结构。下层原为中文书库,仿照中国明代宁波天一阁风格,整个空间根据 周易 中“天一生水,地六承之”之说,划分为朝北一通间和朝南六开间,取以水制火之义。木质书架沿墙而立,从地面一直延伸至天花板,每座书架上下均计 12格。藏书
3、排架上 9 格较窄,用于摆放一般书籍,顶格书架边装有固定的铁栏杆,方便固定移动竹梯挂设与固定,便于安全取书或还架。下 3格略宽,便于摆放大开本书籍或报刊按 四库全书 经、史、子、集、丛书分列五部,曾收藏中国各省、府、州县地方志达 12 万多册,书志38-2531 种,以及各种古钱币等文物。1994 年 2 月,徐家汇藏书楼被上海市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三批上海市优秀历史建筑,2014年 4 月年被上海市人民政府公布为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1897 年建成的徐家汇藏书楼,一直沿用至今。它不仅是上海现存最早的近代图书馆所在,也是我国西学东渐和东学西传的缩影。徐家汇藏书楼的早期收藏汇集了十七、十39-八世纪
4、中西交流的丰富资料。西文书库收藏了1477 年(威尼斯出版的拉丁文游记世界各地)至 1949 年出版的 70 余万册外文图书,包括拉丁文、法文、英文、意大利文、德文、西班牙文、荷兰文、希腊文、希伯来文等近 20 个语种,这些重要的文献,深受中外学者的关注。藏书排架按照梵蒂冈图书馆分类法,以罗马字母加阿拉伯数字标记,分列 36 大类 286小类。在此还可以查阅到世界各国著名百科全书、辞典、汉学著作和神学著作以及重要学术期刊等。徐家汇藏书楼还有一类重要收藏一篇幅完整的早期报刊。其中包括在中国创刊最早、出版时间最长,前后延续百年的英文报纸北华捷报 和 字林西报,是极为珍贵的历史文献资料。建筑修缮19
5、91 年,历经近一个半世纪风雨的徐家汇藏书楼,出现建筑地基下沉、墙体开裂等一系列险情。当时,巴金、苏步青、谢希德、黄佐临等社会人士紧急呼吁,热心学生、工人踊跃捐款,对藏书楼建筑予以抢修加固,东面底层一间改为过街楼,同漕溪北路西侧人行道贯通,融为一体。与此同时,藏书楼中的全部中文书籍也被转移到上海图书馆妥善保存。2002 年,徐家汇藏书楼启动全方位保护修缮工程,以 1931 年建筑状况作为参照,最大限度恢复建筑最初的原貌。修缮过程中,经过仔细清理的卵石墙面与黄沙水泥抹灰,褪去陈年污垢,裂痕得以修复,破损的屋瓦也被替换为近色近尺寸的老瓦。此次修缮保存了原有木窗的整体格局与材质,并以极其谨慎的手段保
6、留了两樘彩色玻璃。藏书楼北旋转楼梯部分腐烂的踏板,也得以采用原洋松材质逐级恢复。徐家汇藏书楼珍藏打卡几何原本 的“原本”几何原本 带来了中西方文化交流的大变局。徐家汇藏书楼所藏 1591 年科隆版拉丁文 欧几里得几何原本 共十五卷,是德国数学家克拉维乌斯对欧几里得 几何原本 作的注释本。克拉维乌斯是十六世纪欧洲著名的数学家,也是利玛窦的授业恩师,这部著作是他根据欧几里得的 几何原本 整理、注释后编纂而成,共十五卷。徐光启和利玛窦正是以此为底本,翻译了其中的前六卷,可谓是 几何原本的“原本”。欧洲第一部中国分省地图集1655 年荷兰阿姆斯特丹初版中国新图志,是欧洲第一部中国分省地图集。内有 17
7、幅地图,包括中国全图、明代“十五省”分图、附录的日本地图、以及地理志 171 页。它的作者意大利耶稣会士卫匡国采用当时最先进的测量仪器和测算方法,是 17 世纪欧洲了解中国地理必读的权威著作。中国智慧徐家汇藏书楼珍藏的 1662 年版中国智慧,将 论语 大学 的部分章节,翻译成拉丁文,共有上下两册,徐家汇藏书楼仅藏有下册论语 前五章,俗称“半部论语”。徐家汇藏书楼收藏的这部中国智慧,是国内唯一的一部,在世界范围内也仅存七部,可谓弥足珍贵。徐光启纪念馆徐光启纪念馆由明代宅第建筑“南春华堂”异地保护改建而成,占地面积 400 余平方米,陈展面积 220 余平方米,分为世界眼光、科学精神、爱国情怀、高尚情操四个部分,馆藏徐光启画像、手稿手迹、文献著作等珍贵资料,展现徐光启精神的现实意义和当代价值。1872 年 12 月,徐家汇观象台作为中国近代第一个气象预测和预报机构在徐家汇诞生。后被国际天文协会确定为标准计时处后,曾 2次参加国际经度预测任务,成为当时世界上 3大测量经度的基准点。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