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1998—2022年中国出版数字化相关研究的文献计量分析.pdf

上传人:哎呦****中 文档编号:2748291 上传时间:2023-11-29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1.40MB
下载 相关 举报
1998—2022年中国出版数字化相关研究的文献计量分析.pdf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1998—2022年中国出版数字化相关研究的文献计量分析.pdf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1998—2022年中国出版数字化相关研究的文献计量分析.pdf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023年第10期 NEW MEDIA RESEARCH6新媒体研究我国关于数字出版的研究始于 2000 年前后,赖茂生在探讨我国出版业与电子出版形式时提出了出版数字化与按需出版概念,并指出我国应当重视国际上采用数字技术进行出版的产业模型1。张春提出了数字出版的特性与应用场景,包括出版策划的网络化、出版管理的现代化、出版发行的电子化,解释了数字出版相较于传统出版在内容上的不同,并对数字出版的版权问题与资金管理模式作出了前瞻性的思考2。徐丽芳从概念和表现形式层面指出了数字出版的两大特点,一是始终依托于二进制代码的数字形式;二是高度灵活性3。2010 年,新闻出版总署关于加快我国数字出版产业发展的

2、若干意见确定了数字出版的产品形态、属性、内容标准与发展规划,并将数字出版定义为“利用数字技术进行内容编辑加工,并通过网络传播数字内容产品的一种新型出版方式”。纵观数字出版概念的演进历程,出版数字化自从首次采用计算机技术进行编辑出版活动之后就已经开始,无论何种指称,都是在尝试从内容载体、表现形式、编辑出版工具等层面定义这种新型出版方式。当前,随着数字技术与出版业的进一步融合,出版内容、出版形式、产业结构都呈现出了多元化发展的特征,相关理论体系也随之丰富,对于已有研究发展趋势与研究热点的梳理有助于深化了解出版数字化相关研究的逻辑内涵。本文运用 CiteSpace 6.1.R6 对我国出版数字化进程

3、中的相关研究进行系统梳理。CiteSpace 是一种文献可视化分析软件,可以直观地从所选文献中析出研究热点及演进趋势,并生成知识图谱,为了解该领域理论发展脉络提供参考。1 数据分析1.1 数据来源在中国知网数据库(CNKI)中,选用主题检索的方式,检索词为“出版数字化*数字出版+出版数字化”,检索年限为 19982022 年,并限定期刊类型为 CSSCI 及北大核心期刊文章(本研究设定“1998 年”为起始年份是以中国知网数据库内所选文献类型中最早发表的论文年限为依照)。剔除无关文献(启事、通知等)并经过 CiteSpace 除重后共保留 501 篇文献作为分析文本。19982022年中国出版

4、数字化相关研究的文献计量分析吴一炜,张乐怡,朱文乐,李 杨摘 要 以中国知网(CNKI)中 19982022 年 501 篇出版数字化相关研究为分析文本,运用 CiteSpace 进行文献计量分析。首先,绘制关键词突发性检测图谱、关键词时间线图谱,从而直观展现学界研究热点转变趋势。其次,依照知识图谱将相关研究划分为科技期刊数字化转型、出版内容数字化相关研究、数字出版价值链相关研究,着重阐述其研究热点与理论内涵。最后,结合知识图谱绘制结果与核心理论,从出版活动路径、出版内容与服务模式对出版数字化进行讨论和总结。关键词 编辑出版;数字出版;计量分析;出版业;知识服务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5、 文章编号 2096-0360(2023)10-0006-05基金项目:上海理工大学市级创新训练项目(SH2023208);上海理工大学校级创新训练项目(XJ2023427)。作者简介:吴一炜,上海理工大学出版印刷与艺术设计学院,本科在读,研究方向为编辑出版。张乐怡,上海理工大学出版印刷与艺术设计学院,本科在读,研究方向为编辑出版。朱文乐,上海理工大学出版印刷与艺术设计学院,本科在读,研究方向为编辑出版。李 杨(通讯作者),上海理工大学出版印刷与艺术设计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科学传播、编辑出版、健康传播。7新媒体研究THEORY RESEARCH 理论研究1.2 分析工具本研究基于 CiteS

6、pace 进行文献可视化。通过 CiteSpace 绘制知识图谱可以展现研究对象的变化态势,进行多元、分时、动态的可视化分析4。研究选用 g-index(g 指数)作为评估方法,并基于此绘制关键词突发性检测图谱、关键词时间线图谱5。2 可视化分析结果2.1 关键词突发性检测(Burst detection)图谱关键词突发性检测图谱(图 1)呈现出了19982022 年相关研究的重点关键词以及突发性强度较高的时间段,可以深化对于出版数字化各个理论层面的理解并且直观展现学界研究侧重点。整体来看,关键词突发性强度明显较高的有科技期刊(6.3)、转型(3.69)、出版社(3.38)、出版业(3.21)

7、等。图 1 关键词突发性检测图谱出版数字化发展历程的阶段划分尚且没有统一标准。龙锦将其分为光盘阶段(19851995年)、网络出版阶段(19962005 年)、手机出版阶段(2006 年)6;张立将其分为电子出版时期(19902000 年)、互联网出版时期(20002005年)、数字出版时期(2005 年)7。这些划分或是根据出版物的载体转变“光盘网络手机”,或是根据计算机技术升级趋势“电子互联网综合性数字媒体”,均有可靠依据和严谨推理过程。本文基于文献计量分析方法绘制知识图谱,以高被引文献、高突发性关键词为准则,结合学界不同时期的划分依据之后,将出版数字化理论与实践的相关研究发展历程分为三个

8、阶段:1)19982006 年,我国数字出版概念的形成与探索阶段。该阶段注重对出版数字化理论基础的解释与相关概念的确定,突发性较高的关键词有“编辑出版、出版业、出版集团、商业模式”等。相关研究主要探讨数字出版的概念、形态与技术,例如谢新洲提出的“二进制”出版形式8,陈万雄有关数字出版市场的讨论“依赖庞大的文化资源的数字化和数据库的构建”9,张立关于出版属性的讨论“数字出版用更本质的技术属性来概括出版全过程”10。直至 2006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明确了“数字内容产业”,其概念解释为“信息内容产业的一部分,数字两字强调信息内容加工过程中某些环节所采用的技术手

9、段。”这一概念界定基本确立了数字出版产业的核心内容。2)20072015 年,出版业数字化转型探讨阶段。这一时期侧重探讨传统出版内容的数字转型路径,突发性较高的关键词有“大众出版、高校学报、出版物、转型”等。其中较有代表性的观点有“整合”理论,即尝试用数字技术表达传统出版物内容,在传统出版物的基础之上创造出一种全新的出版业态11。数字技术对于出版产品内容的重塑在这一时期引发了大量关于未来出版物发展方向的思考,包括“跨媒介出版”“新兴出版”等,这些理论聚焦数字技术在出版内容上多层面的创新应用。世界版权公约对于出版物的一般定义是“可供阅读或者通过视觉可以感知的作品”,而随着数字技术与出版业的融合加

10、深,其阅读方式、传播方式以及产品形态的外延在不断扩大,出版产品的数字化发展朝着综合型全媒体的方向升级。3)2016 年至今,数字出版的规范化、规模化、创新化发展阶段。这一时期侧重对于出版服务的关注,突发性较高的关键词有“在线教育、知识服务、主题出版、学术期刊”等。2016 年网络出版服务管理规定对于网络出版服务以及出版形式进行了规范,强调对网络出版服务实行“属地管理原则”,加强对于出版服务的行业监督。其中,出版单位的年度核验制度保障了合理的经营模式,核验内容覆盖了出版单位的经营状况、出版物质量、内部管理状况等,促进了数字出版业的良性发展12。对于出版服务的注重源于数字技术在出版平台的应用开始取

11、得成效,尤其是知识服务与学术期刊数字化出版的创新实践。数字出版不再局限于内容数字化,而是在大数据、人工智能、虚拟现实、增强现实技术的赋能下进一步升级转型,无论是出版主体、信息终端、出版生态都全面创新,产业内涵不仅仅是“数2023年第10期 NEW MEDIA RESEARCH8新媒体研究字化”,更是包含了“智能化、个性化、多感官化”。这种通过结合多种技术的智能化出版模式,被称作是智媒时代的出版活动。本研究中,时间节点的划分源自 CiteSpace 从关键词突发性的角度挖掘得出的结果,为了确保知识图谱效度,本研究通过文献分析进行了再次验证。该知识图谱基本符合徐丽芳、张新新等人关于出版数字化概念演

12、变的梳理13-14。2.2 聚类及关键词时间线(Timeline)图谱与研究热点关键词时间线(Timeline)图谱(图 2)更侧重某一聚类的整体发展趋势,聚类中的关键词依照词频形成节点,词频越高则节点越大,该图谱将出版数字化进程中相关研究的热点方向可视化呈现,便于从宏观角度理解出版数字化发展的主体。图谱共挖掘 401 个关键词,并依照年份进行划分。整体来看,关于出版数字化的相关研究呈现出多重点转化的动态发展特征,所有的关键词共形成 14 个显著聚类。相关研究对科技期刊数字化转型、知识服务平台构建、数字出版模式与流程、数字出版价值链整体探讨较多。对于聚类结果具体分析如下。2.2.1 科技期刊数

13、字化转型相关研究技术是出版业数字化转型的第一支撑要素。虽然不同科技期刊因其内容定位、受众群体、目标方向不一致,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的路径选择差异较大,但数字技术对于其出版活动全流程优化的影响普遍较为显著。通过构建线上出版服务平台,科技期刊出版社得以实现选题策划、内容收集、编辑加工、出版发行等流程的全方位升级。数字化的运营模式有助于打破科技期刊之间的信息孤岛,从而有效提升信息共享效率并推动出版活动中内容资源的整合。在数字技术的赋能下,部分科技期刊形成了一定规模的集群化发展模式,各大期刊社开始积极组建数字期刊群,尤其是高校期刊群以及出版公司集团化期刊群。数字刊群建设与发展,是为了满足各大期刊的资源互

14、补,从而明晰办刊层次,完善科技期刊数字平台的规模化运作,最终实现良好的集群效应。出版社的数字服务平台也是重要建设方面。在编辑出版活动中,数字化采编平台的搭建主要供给了较为系统的内容获取渠道,而非封闭的采编模式(例如传统的邮寄)存在着丢失、诈骗等风险,在知识服务数字化发展远景中,应用型服务平台与工具应当作为重点研发方向15。我国对于数字出版服务平台的搭建起步较晚,现有数字平台构建水平相较于Springer、Elsevier等著名出版集团较为落后,表现在国际影响力弱、技术不足、整合不足、政策不足等方面16。中国知网、万方等大型数据库凭借图 2 关键词时间线图谱9新媒体研究THEORY RESEAR

15、CH 理论研究充足的数字资源和技术为出版传播环节的转型提供支撑,这在一定程度上免去了传统出版社寻求数字化发展的探索历程,但也使得出版商们一定程度上受到服务提供商的限制17。由 Elsevier 研发的数字采编系统基本实现了采稿、审稿、编辑、出版、发行一系列服务数字化转型,特点是覆盖范围广,基本涵盖了世界上各地区的所有主流科技期刊,且标准化、系统化、集团化程度较高。2.2.2 关于出版内容数字化研究传统出版的优势是内容建设能力,“内容为王”在出版数字化趋势下仍是产业发展的核心,对出版内容的研究是为了完善将数字技术应用于出版物内容的顶层设计。根据不同内容因创作、传播和接受过程的差异,分为强主体性内

16、容、强客体性内容、高互动性内容,出版商从内容本身的属性特质出发选择最合适的数字出版发展路径18。在内容资源开发路径方面,高明通过对网络出版物质量问题的分析和对策研究,指出由于网络编辑素质参差、网络出版质量缺乏统一的评价标准、出版集团体制问题、法律法规建设、人工智能算法局限等因素导致网络出版物质量普遍较差19。对此,“内容资源主导模式”这一概念被提出,明确了出版业数字化转型策略定制方向,对如何获得高质量数字内容资源做出了指引20。数字技术的应用不应以降低质量标准为代价,需使得数字技术在与产业融合的过程中实现效能最大化。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在新技术助推下产生的多个新兴业态中,动漫产业尤其突出。在内容来源上,随着数字媒体技术不断普及,创作者积极拓宽题材选择渠道,多部动漫例如秦时明月 斗罗大陆将网络文学、游戏作为内容支撑,结合热门IP 打造出成功的“漫改”案例;在营销渠道上,数字技术改变了动漫的盈利模式,通过第三方软件签约、订阅方案设定(章节收费、会员收费等)、IP营收等多种方式,增值动漫内容,扩大原作知名度与盈利率21。融媒体技术的优势推动动漫的价值嬗变,重塑其角色定位,这意味着数字技术的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专业资料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3 wnwk.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浙ICP备202405992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