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保护农业文化遗产促进食物系统转型 第七届东亚地区农业文化遗产大会综述李静怡,焦雯珺闵庆文,(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北京 ;中国科学院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北京 )东亚地区是农业文明的重要起源地和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G I AH S)的主要分布区域.截至 年月,中国、日本、韩国三国拥有G I AH S项目共 项,占全球总数的一半.基于中国、日本、韩国三国悠久的农业历史文化、领先的农业文化遗产研究与试点工作及其国际影响,东亚地区农业文化遗产研究会(E R AH S)于 年 月在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以下简称中科院地理资源所)正式成立,并将每年一度的东亚地区农业文化遗产大会作为推动农
2、业文化遗产研究和保护经验分享的重要平台.随后,E R AH S先后于 年月、年月、年月、年月、年月、年月在中国江苏省兴化市、日本新潟县佐渡市、韩国忠清南道锦山郡、中国浙江省湖州市、日本和歌山县南部町和田边市、韩国庆尚南道河东郡召开了次大会.来自中日韩三国的研究人员、管理人员、遗产地企业家和农民代表,围绕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与乡村发展、产业融合、可持续性社会等议题进行了交流与研讨.年月日,第七届东亚地区农业文化遗产大会在中国浙江省庆元县成功召开.1会议概况本次大会的主题为“保护农业文化遗产促进食物系统转型”,旨在分享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与发展的近期研究成果与实践经验,探讨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在促进食物系统转
3、型、生态保护、文化传承中的作用与路径.会议由E R AH S、浙江省农业农村厅和丽水市人民政府主办,中国农学会农业文化遗产分会、中科院地理资源所、丽水市农业农村局和庆元县人民政府承办,日本农业文化遗产网络、韩国乡村遗产研究会、北京联合大学旅游学院和中国自然资源学会国家公园与自然保护地体系研究分会协办.来自联合国粮农组织(F AO)G I AH S秘书处、农业农村部国际交流服务中心、中国农学会、中科院地理资源所、浙江省农业农村厅、丽水市人民政府和庆元县人民政府的领导以及中日韩三国的农业文化遗产保护领域的专家、遗产地代表和新闻记者共 余人参加.大会议程包括开幕式(含 联合建立“浙江庆元林 菇共育系
4、统农业文化遗产研究中心”协议的签订仪式)、闭幕式(含会旗交接仪式)与特邀报告、主旨报告、分会场、边会、海报展示、特色产品展览以及实地考察等环节,并开通了线上图文直播.此外,参会代表还应邀参加了月日举行的“中国丽水农业文化遗产保护日”启动仪式.2主要交流成果 东亚地区遗产保护研究与管理自F AOG I AH S项目启动以来,东亚地区的农业文化遗产保护研究与管理工作取得了重要成就.在大会上,中国科学院院士于贵瑞从G I AH S分布现状出发,结合全球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网络及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建设的经验,提出了构建中国及东亚地区农业文化遗产研究网络的设想和建设方案;地球环境战略研究所理事长T a k
5、 e u c h iK a z u h i k o强调了G I AH S的多元价值及其对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S D G s)的影响,肯?23郾09(总533)定了东亚地区在G I AH S保护中的贡献;F AOG I AH S科学咨询小组委员Y a g iN o b u y u k i分析了东亚地区G I AH S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强调要加强高分辨率地图、农业种植时间表的应用,关注G I AH S的历史演变与动态保护研究.此后,参会代表焦雯珺从管理活动、交流与宣传、学术活动、地方保护行动四个方面全面回顾了中国的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与管理进展;Y o o nW o nK e u n介绍了韩国重要农
6、业遗产(K I AH S)和重要渔业遗产(K I F H S)的认定制度、管理制度和最新进展;T e r a s h i m aT o m o k o介绍了日本在农业文化遗产评估、居民保护意识提升、遗产旅游开发等方面的成效;K i m H o J i n介绍了已认定的 个K I F H S项目,阐释了渔业遗产对于促进S D G s实现的意义.遗产地保护实践与管理经验中国、日本、韩国三国参与G I AH S工作较早,各遗产地依据实际情况探索了保护和管理方式.中国代表李颖介绍了浙江庆元林 菇共育系统的历史起源、价值内涵、特色农产品及产业发展现状;黄国勤团队介绍了中国南丰蜜橘栽培系统的构成、特征及其
7、在经济、社会、生态、科研等多方面的价值,分析了该系统面临的困境并提出了保护措施;贺献林介绍了涉县旱作石堰梯田系统的特征及遗产地政府在保护梯田景观与生物多样性等方面制定的政策措施和多方参与工作机制;王莉分析了浙江湖州桑基鱼塘系统在不同基塘比例下的重金属污染风险,认为基塘比例达时最为适宜.日本代表I k e d aN a o y o s h i介绍了琵琶湖坡地农耕系统在文化保护、景观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等方面的管理工作和成效;S a i t oR y o介绍了佐渡岛的可持续战略与行动计划,总结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可持续发展模式;Ow a d aJ u n k o以宫城县大崎市为例介绍了G I AH
8、 S保护对于S D G s的贡献,提出了挖掘湖泊价值、完善农业遗产S D G s框架的倡议;K u w a d aT o m o n o r i介绍了日本岐阜长良川香鱼养殖系统对生态保护的贡献,并针对渔业资源减少、渔民老龄化和价值开发不足等问题提出了保护方案.韩国代表J u n gN a Y o u n g以固城郡东北沿海地区灌溉系统为例,分析了遗产地各土地利用类型的植物分布格局以及农业灌溉蓄水池对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意义;C h o eJ i W o n介绍了蔚珍金刚松森林火灾损害情况及其保护计划,强调了考虑社区居民收入和编制土壤管理综合保护方案的重要性;J oY u N a、L e eD
9、aY u n g和L e eS e Y e o p以义城传统灌溉农业系统为例,分别分析了遗产地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植物分布格局及人类干扰情况、农业社区的土地利用现状及灌溉设施运作体系、遗产地社会关系的形成因素和灌溉协会的中介作用.遗产地食物转型与产业融合发展具有活态性和生产功能是农业文化遗产区别于其他文化遗产的显著特征,并为食物系统转型和产业融合发展奠定了基础.F AOG I AH S科学咨询自小组委员李先德分析了中国G I AH S项目的资源优势和核心价值,提出了通过开发利用优势资源和稀缺资源、延伸第一产业链、提高农产品附加值等措施增加遗产地农民收入进而实现遗产地乡村振兴的具体路径.参会代表H
10、 a y a s h iH i r o a k i重点介绍了当地香菇栽培产业及其对环境的影响;张永勋分析了农业文化遗产在维护粮食安全方面的价值,以及在拓展能量与营养来源、拓展食物生产的时空限制方面的重要意义,认为遗产中“大食物观”的思想精髓和丰富实践对新时代粮食安全保障体系的构建有重要的借鉴作用和启示意义;焦存艳介绍了与“鸭”有关的农业文化遗产,认为应将鸭文化与遗产地产业发展相结合,通过区域品牌打造促进产业发展;王树清介绍了黑龙江拜泉县生态农业发展模式及相关政策;朱世桂介绍了中国茶文化遗产地的茶产品开发现状,认为应从产品的水平和垂直多元化角度构建多元产品系统,以满足游客的休闲、体验、学习、康养
11、等多样的需求.遗产地生物多样性与生态保护生物多样性是农业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要素,也是食物系统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对食物系统转型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参会代表陈欣以浙江青田稻鱼共生系统、贵州从江侗乡稻鱼鸭系统和广西桂西北山地稻鱼复合系统为例,分析了遗产地田鱼的种群结构特征,认为人工繁育是田鱼遗传多样性有效维持的主要动力;刘某承提出了“额外服务”的概念,并以滨海阶地系统为例探究了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与景观要素面积之间的非线性关系;王斌介绍了庆元林 菇共育系统中的森林保育思想和生态循环模式,揭示了独特的山地利?23郾09(总533)用方式和生态循环模式对森林生态系统服务维持的重要意义.K o y a m
12、 aS a y a k o回顾了日本能登半岛G I AH S管理者在生物多样性保护、物种监测与公民参与、G I S数据库建立和完善、民众意识提高等多个方面的工作成效;T o y o d aM i t s u y o介绍了日本佐渡可持续发展生活实验室的设计理念和核心特征,及其支持保护G I AH S的倡议;A s a k u n oK o j i介绍了国东半岛林 农 渔复合系统的水循环,以及当地开展的人才培养、文化传承、社区建设等活动;Z h a n gC h a n g I k运用半定量生态系统渔业评价方法对韩国南部海岸的渔业进行了评估,阐释了遗产地渔业生物多样性、栖息地质量、就业率等多项指标
13、的评估结果,并提出了培养渔民、建立监测评估制度等政策建议.遗产地旅游发展和居民参与研究与实践表明,旅游是农业文化遗产潜在生态与文化价值实现的有效方式,也是改善农户生计、促进乡村振兴、推动绿色发展的重要方式.参会代表杨伦以甘肃迭部扎尕那农林牧复合系统为例,分析了旅游发展对农业生产的影响,认为在乡村旅游开发的背景下,农业生产效率存在显著提高;苏明明以云南红河哈尼稻作梯田系统为例分析了遗产旅游对居民福祉的影响,认为遗产地旅游开发的积极影响主要集中在环境、保护和发展三个维度,且居民的主观幸福感会随着旅游引起的教育需求的增加而降低;孙业红以浙江省青田县龙现村为例,介绍了遗产地主要和辅助类旅游解说资源;姚
14、灿灿探究了传统技术型和景观型农业文化遗产的居民角色认同差异,认为云南哈尼梯田核心村居民角色认同程度高于青田稻鱼共生系统;周泽鲲分析了虚拟环境下农业文化遗产的认同框架,包括对遗产地的认同、对农业文化的认同、对当地农民的认同以及自我认同四个方面,认为临场感是农业文化遗产虚拟体验的核心;何思源以广东潮安凤凰单丛茶文化系统为例,分析了家庭状况、社会关系等因素对妇女参与遗产保护的影响,呼吁在研究和保护过程中重视妇女的作用.Am n a jK h a o k h r u e a m u a n g介绍了日本静冈传统茶 草复合系统中的茶叶旅游实践,认为茶空间、茶社区、茶产品和与茶相关的活动是进行茶叶旅游的关
15、键要素,提出茶叶旅游发展可以融合绿色旅游、生态旅游、遗产旅游、美食旅游、体育旅游等多种方式;V a f a d a r iM e h r i z iK a z e m以日本国东半岛T a m e i k e露天博物馆为例,强调了遗产地社区参与、旅游业发展对农业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意义;G UJ i n H y u k介绍了韩国蔚珍郡利用金刚松林资源开展生态旅游、利用当地特产和食品开展烹饪旅游、利用金刚松林和温泉开展康养旅游等多种遗产旅游的发展方式.遗产地传统知识与农耕文化发掘与保护农业文化遗产具有较高的文化价值,其蕴含的传统知识和农耕文化能够为食物系统的转型和可持续发展提供实践经验.赵飞介绍了广
16、州市区域农耕文化资源本底调查的具体方案,展示了调查报告、资源图录、数据库、电子地图等成果;麦秀华分析了具有多重身份的跨网络行动者在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和管理中的重要作用,阐明了地方文化认同与文化营销、遗产认定和等级对遗产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S a t oT a k a h i r o介绍了莫加米河流域的传统文化,认为红花系统和与其相关的传统技术及多元文化具有较高的经济、文化、历史等价值;李茂林分析了水域立体生态保育型农业文化遗产的功能和价值,并探究了其可持续机理;李发耀、龙文分别介绍了地理标志保护类型和遗产地地理标志产业发展现状,并提出应加强传统知识保护,助力遗产地地理标志产业高质量发展;I w a oN o z o m i介绍了日本德岛N i s i Aw a地域山地陡坡农作系统遗产地开展的文化传承、景观维持及研学教育活动.国家公园建设与地方社区发展许多农业文化遗产地与国家公园等自然保护地的范围存在交叠,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对国家公园建设及其生物多样性保护具有的重要意义已取得广泛共识.为此,本次大会特别设置了“国家公园与地方社区发展”边会.参会代表张海霞以中国国家公园为例,总结了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