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卜辞“河东兆”与殷人东拓.pdf

上传人:哎呦****中 文档编号:2749885 上传时间:2023-11-29 格式:PDF 页数:12 大小:2.17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卜辞“河东兆”与殷人东拓.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卜辞“河东兆”与殷人东拓.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卜辞“河东兆”与殷人东拓.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历史地理研究年第期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氉氉氉氉札记卜辞“河东兆”与殷人东拓?(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北京)【摘要】甲骨文“兆”可训为“界域”,故“河东兆”即“河东域”,推测是指安阳以东的古黄河东岸区域,约当今以濮阳为中心的豫东北、鲁西、冀南附近。商王常前往“河东兆”及周边的“鲧”“微”等地田猎巡游,还会派遣臣属监视渡口关津,以巩固对河、济之间地域的统治,强化“小东”“大东”之间的联系。商人东进以“河东兆”为起点,或在今聊城、平阴一带渡过济水,进入泰山周边“大东”地域;或由濮阳转进东南方向,取道古大野泽周边,抵达汶水南岸。及至周代,“小东”的政治中心由安阳转移到“淇县濮阳”一带,“河东兆”

2、偏北的渡口虽然还在使用,但战略地位有所下降。【关键词】卜辞河东兆小东地理【中图分类号】【文献标志码】【文章编号】()诗经小雅大东 篇云:“小东大东,杼柚其空。”郑玄解释为赋役“小亦于东,大亦于东”,难免增字解经之嫌。清儒惠周惕、马瑞辰始辨明辞意,“大东”指“极东”“远东”,“小东”指“近东”,合言谓“东国之远近也”。到世纪初,傅斯年写作大东小东说,对诗句作了历史地理的复原:“大东”指今山东省泰山周边区域,也即广义上的商周“东土”;“小东”则指今豫东鲁西的濮阳附近、秦汉所谓“东郡”者。尽管傅氏关于齐鲁燕徙封的观点今天看来不大可靠,但他勾勒的周人先小东、后大东之进攻步骤,贴合自西徂东的地理形势与殷

3、周之际的政局演变。今濮阳、范县、梁山一线地处冀、鲁、豫三省交界,扼守由中原通往山东的通路,战略位置极为重要,如前人所论,周人东拓分齐、鲁两路,呈钳形攻势,“小东”正当其支点。然而,东进拓殖并非始于周人,商人同样为此花费了大力气,古书上说“纣克东夷而殒其收稿日期 作者简介王旭东,男,年生,辽宁沈阳人,博士,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古文字与中华文明传承发展工程”协同攻关创新平台博士后,主要从事出土文献与先秦史研究。清马瑞辰撰,陈金生点校:毛诗传笺通释,中华书局年版,第页。傅斯年:大东小东说 兼论鲁燕齐初封在成周东南后乃东迁,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第本第分,年。日贝冢茂树撰,黄金山译:关于殷末

4、周初的东方经略,刘俊文主编:日本学者研究中国史论著选译第卷,中华书局年版,第页;杜正胜:古代社会与国家,允晨文化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年版,第页。历史地理研究年第期身”,甲骨文记载有“十祀征人方”,皆其著例。过去学者论述商王朝的东方经略,更多将目光投向古济水以东区域,对“小东”地区的重要性似乎认识不足,关注较少。周王朝由小东而至大东的战略布局,现已基本清晰,至于殷代的“小东”,学者却鲜有措意。其实殷墟卜辞中关于“河东兆”的若干记载,足以展现商人对“小东”地区的重视,及在此区域的经营手段;考察殷代“小东”政治地理,亦有助于理解晚商东土政局与国家统治的特点。兹不揣梼昧,略陈陋见于下,敬祈专家同好赐正。一

5、、卜辞“河东兆”地理刍议甲骨文中有一象二人隔水相背而立的字形,作“”“”“”诸形,旧有释“兆”或“”的争论,伴随着金文“姚”字及战国文字中的“兆”被释读出来,甲骨文“”的演变路径也愈发清楚,释“兆”的意见逐渐得到多数学者认同,詹鄞鑫、沈培俱有精彩论证。卜辞中“兆”常出现于“河东兆”一词,简举数例(释文用宽式):()丙戌卜贞:王狩河东兆,擒。(合集甲编,宾)()癸巳卜古贞:令师般涉于河东 兆,于廾王臣,四月。(合集,宾)()戊申贞:王令郭以族(尹)涉河东兆。(村中南,历)()弜于河东兆奠,即又(合集,历)()癸卯卜,在河东兆贞:王旬亡咎。(合集,黄)()癸巳卜,在河东兆贞:王旬亡咎。(合集,黄)

6、()癸巳卜,在河东兆贞:今夕次不震。其震。甲午卜,在河东兆贞:今夕次不震。(合集辑佚瑏瑠,黄)上揭卜辞大致按时代排序,前四辞约当武丁晚期到祖庚早期:()辞占卜商王去“河东兆”狩猎,是否有所擒获;()()辞言“涉于河东兆”“涉河东兆”,“涉”是渡河之意,东土人物“师般”“郭”等途经“河东兆”往来于安阳与东土之间;()辞“奠”意为“安置”,即不要将某人安置于“河东瑏瑠参于省吾:释兆,双剑誃殷契骈枝三编,中华书局年版,第页;钟柏生:殷商卜辞地理论丛,艺文印书馆年版,第页。詹鄞鑫:释甲骨文“兆”字,古文字研究第辑,中华书局年版,第页;沈培:从西周金文“姚”字的写法看楚文字“兆”字的来源,张光裕、黄德宽

7、主编:古文字学论稿,安徽大学出版社年版,第页。郭沫若主编,胡厚宣总编辑,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编:甲骨文合集,中华书局年版。文中简称“合集”。董作宾:殷虚文字甲编,商务印书馆年版。文中简称“甲编”。陈逸文:甲编缀合例第例,先秦史研究室网站,。张惟捷、陈逸文:甲骨新缀第二十五则,先秦史研究室网站,。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编著:殷墟小屯村中村南甲骨,云南人民出版社年版。黄组卜辞中的“河”字写法特殊,参见裘锡圭:殷墟甲骨文考释四篇四释“河”,裘锡圭学术文集甲骨文卷,复旦大学出版社年版,第页。段振美、焦智勤、党相魁、党宁:殷墟甲骨辑佚 安阳民间藏甲骨,文物出版社年版。文中简称“辑佚”。蔡哲茂:殷墟

8、甲骨辑佚新缀三则,先秦史研究室网站,。卜辞“河东兆”与殷人东拓 兆”;()()辞皆为乙辛时代商王在“河东兆”卜旬或卜夕的记录。可见,“河东兆”应是一处地名或地理区域。李学勤很早就指出,卜辞中的“兆”义为河滨。詹鄞鑫认为,这里的“兆”,后世写作“垗”,说文 云:“垗,畔也,为四(畤)畔界祭其中。”故“河东兆”犹言“河东畔”,“畔”本训为“田界”,亦可表示“界域”“边界”的意思。古书中“兆”还可训“域”,大概也是借“垗”之含义而引申,如 尚书尧典 云“肇十有二州”,大传作“兆”,郑玄注云“兆,域也”,商颂玄鸟云“肇域彼四海”,郑 笺 谓“肇 当作 兆”,兆、域同义复合,谓以“十有二州”“四海”为界

9、域。故“河东兆”就是“河东域”,指“河”东面的地域。此外,卜辞中还有“河南兆”(英藏合集,宾)、“河西兆”(屯南,历)、滳南兆(合集,历)等,“兆”的含义皆近同,只是以“河东兆”的出现最为频繁。先秦文献中单称的“河”,一般认为专指黄河。商人与黄河关系尤为密切,商颂玄鸟云“景员维河,殷受命咸宜,百禄是何”,西周晚期史官还记录着“河竭而商亡”的传说。根据谭其骧的复原,春秋时期古黄河“东过洛汭”后,流经今浚县古宿胥口,折而东北流至今濮阳西南长寿津,再折而北上至今馆陶东北,东经高唐县南,北上入海。瑏瑠晚商西周的河道史无明文,料相差不远。殷王室定都在安阳,古黄河正好沿浚县、濮阳、馆陶等地,包围了其南、东

10、两面,战国时吴起云殷纣之国“前带河,后被山”瑏瑡,诚非虚言。“河东兆”既以东、西为分别,河道必呈南北流向,而从濮阳到馆陶这一段北流河道,当安阳正东六七十公里,是距离殷都最近的南北向河道。综合周边地理形势考虑,卜辞屡屡提及的“河东兆”,应是针对今濮阳到馆陶的黄河故道而言,其地望大致可圈定在今河南省东北角、山东省西界、河北省东南角之间的范围内。“河东兆”从语义上泛指河东的广阔地域,但揣摩上揭卜辞资料,商人往来经行的地点或相对固定。如第()()辞言商王使人“涉于河东兆”“涉河东兆”,“涉”本训为“徒行濿水”,宽泛地讲凡渡河皆可曰“涉”,“河东兆”既是渡河所至之处,则与黄河的津渡关系密切。先秦两汉时期

11、,安阳附近最著名的黄河渡口,是今淇县南的“棘津”与今滑县东的“白马津”,然对岸都在大河之瑏瑠瑏瑡李学勤:殷代地理简论,科学出版社年版,第页。“畤”校改为“畔”,参见清段玉裁:说文解字注,上海古籍出版社年版,第页。詹鄞鑫:释甲骨文“兆”字,古文字研究第辑,第页。清孙星衍撰,陈抗、盛冬铃点校:尚书今古文注疏,中华书局年版,第页。汉毛亨传,汉郑玄笺,唐孔颖达疏:毛诗正义卷二之三,清阮元校刻:十三经注疏,上海古籍出版社年版,第页。李学勤、齐文心、艾兰主编:英国所藏甲骨集,中华书局年版。文中简称“英藏”。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编著:小屯南地甲骨,中华书局年版。文中简称“屯南”。徐元诰撰,王树民、沈长云

12、点校:国语集解,中华书局年版,第页。这里要交代一点,甲骨卜辞中别有称“河”之地点或河流,如合集的驻跸地“河”、英藏的“云奠河邑”及花东与“”邻近的“河”等,方位均不在古黄河附近,疑是东土另一处读如“河”声的地点,或许与春秋晚期庚壶铭文(集成)所记“舟(周)入莒从河”之“河”有关。谭其骧:西汉以前的黄河下游河道,谭其骧全集第卷,人民出版社年版,第页。上文引述为汉书地理志记载的河道,谭氏认为其时代可能最早,而尚书禹贡山海经等书中记载的由浚县北折流至内黄一带的河道,可能是决口改道或分支。诸祖耿:战国策集注汇考卷二二魏策一,凤凰出版社年版,第页。历史地理研究年第期南而非河东。自濮阳北流的河段亦有津渡,

13、殆位于卫国戚邑、今濮阳以北,如吴公子季札“自卫如晋,将宿于戚”(左传襄公二十九年),晋赵鞅“纳卫大子于戚,宵迷,阳虎曰:右河而南,必至焉。”(左传哀公二年)杜预注:“戚在河外,晋军已渡河,故欲出河右而南。”可见渡河点在戚之西北,约当汉魏时之“长寿津”再偏北处。齐晋鞌之战(左传成公二年),晋师经过卫国,最先到莘(今山东莘县西南),大概也是由这个偏北的渡口过河。因此笔者推测,商人往来于“河东兆”时,最常途经或驻跸的地点也位于戚邑西北的津渡附近;而“河东兆”靠近黄河渡口亦是其频繁见于卜辞记载的原因。东土人物“师般”等屡次经“河东兆”往返于王室与居地之间,适为理解“河东兆”交通位置十分重要的注脚。另考

14、虑到殷墟的地理方位,今濮阳北的黄河津渡在安阳正东,商王可径直东出渡河,适可引起更多关注。也许是因为“河”的标识性太强,人人皆知,卜辞中“河东兆”有时也省称为“东兆”,如下数辞:()贞:我勿涉于东兆。(合集,宾)()王其涉东兆,田三麓。(屯南,历)()令毕涉东兆狩,擒。(合集,历)“东兆”也是渡河所至之处,又是一处田猎地点,与“河东兆”的特征高度重合,后文还会讲到,第()辞与第()辞同版皆出现了“鲧”地,足证“河东兆”与“东兆”方位也是一样的,“东兆”殆为“河东兆”的简省。大河流经安阳以东,“东兆”更在大河东岸,方位上又与著名的“东”地接近:()庚戌卜王贞:弜其获征戎,在东,一月。(合集,师)这

15、里的“东”理解为具体地点,比理解为宽泛的“方位”更合适,当与逸周书作雒“建管叔于东”的“东”为一地,在今濮阳附近。后来秦拔取魏东地,徙卫于野王,并濮阳而置东郡,可能袭用“东”这一地名。“河东兆”“东兆”与“东”名虽有异,但指代大致相同的地域范围,即濮阳附近的古黄河东岸地区,也就是周人所说的“小东”。二、“河东兆”与殷代“小东”之经营以卜辞“河东兆”为线索,可系联出一批地名、人物、国族。凭借这些资料,又可了解“小东”地区在殷代的大概面貌,及商王室经营“小东”地区的基本策略。上引第()辞出自一版拼合的龟腹右前甲,同版右侧另一条卜辞云:庚寅卜争贞:肜,叀甲寅,十二月,在鲧。(合集,宾)据第()辞,商

16、王丙戌日在“河东兆”田猎,四日后庚寅,就在鲧地安排祭祀事宜。无独有偶,第()辞记录毕涉“东兆”狩猎,同版卜辞亦提到“鲧”地:晋杜预注,唐孔颖达疏:春秋左传正义,清阮元校刻:十三经注疏,第页。晋杜预注,唐孔颖达疏:春秋左传正义,清阮元校刻:十三经注疏,第页。根据水经河水注的记载,“河之故渎”(即汉书地理志河)自长寿津北出,“东北经戚城西”(北魏郦道元著,陈桥驿校证:水经注校证,中华书局年版,第页)。可见汉魏长寿津在戚邑西南,左传所载戚邑西北的黄河渡口当在长寿津北面。黄怀信、张懋镕、田旭东:逸周书汇校集注,上海古籍出版社年版,第页。卜辞“河东兆”与殷人东拓 贞王其步自鲧于多,若。(合集,历)“鲧”是甲骨文中一处常见地名,其地望旧无定论,根据这两版缀合成果看,“鲧”与“河东兆”当相去不远。从卜辞记载看,商王曾在鲧地祭祀(如上引合集),卜旬(合集),收纳卜甲(如 合集反“牧入十在鲧”),但最频繁的还是田游狩猎:戊子卜争贞:勿涉,狩。九月,在鲧。(合集,宾)戊子卜贞:王其田,亡灾于吉在鲧次。(合集,无名)子卜贞:王其田,亡灾在鲧次。(屯南,无名)最末一条虽残缺,从辞例推测仍以田猎的可能性为大。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专业资料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3 wnwk.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浙ICP备202405992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