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 2 海洋开发与管理2 0 2 3年 第7期I MO框架下智能船舶适航的法律规制研究崔佳璐(中国海洋大学法学院 青岛 2 6 6 1 0 0)收稿日期:2 0 2 2-1 0-2 7;修订日期:2 0 2 3-0 5-1 9基金项目: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珠海)自主科研项目“无人船舶和海洋无人设备相关法律问题研究”(S ML 2 0 2 0 S P 0 0 5)阶段性成果.作者简介:崔佳璐,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国际法与海洋法摘要:随人工智能技术发展,智能船舶因其无人化、智能化的特点而与传统国际法律制度产生碰撞。当前,国际海事组织将制定“海上自主水面船舶规则”工作提上日程,航行安
2、全问题作为其中的高度优先事项,受到各国广泛关注。船舶适航作为承运人的主要义务之一,是保障航行安全的先决条件。但智能船舶是否需要符合适航标准,如果适用会产生哪些法律障碍并如何解决等诸多问题亟待研究。对此,应修订 国际海上避碰规则 并明确智能船舶适船技术标准,明确岸基操作人员的法律地位并制定其资格取得、培训、值班标准,明确安全配员标准及需船员在船承担的职责的履行方式。关键词:智能船舶;适航;航行安全;岸基操作人员;船员配备中图分类号:D 9;P 7;U 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 0 0 5-9 8 5 7(2 0 2 3)0 7-0 0 2 2-1 1R e s e a r c ho nt
3、 h eL e g a lR e g u l a t i o no f t h eS e a w o r t h i n e s so f I n t e l l i g e n t S h i p sU n d e r t h e I MOF r a m e w o r kC U I J i a l u(O c e a nU n i v e r s i t yo fC h i n aL a wS c h o o l,Q i n g d a o2 6 6 1 0 0,C h i n a)A b s t r a c t:W i t ht h ed e v e l o p m e n to fa
4、r t i f i c i a li n t e l l i g e n c et e c h n o l o g y,i n t e l l i g e n ts h i p sc o l l i d ew i t ht h e t r a d i t i o n a l i n t e r n a t i o n a l l e g a l s y s t e mb e c a u s eo f t h e i ru n m a n n e da n d i n t e l l i g e n t c h a r a c-t e r i s t i c s.C u r r e n t l
5、y,t h eI n t e r n a t i o n a lM a r i t i m eO r g a n i z a t i o nh a sp u tt h ed e v e l o p m e n to ft h eM a r i t i m eA u t o n o m o u sS u r f a c eS h i p sC o d eo n i t sa g e n d a,a n dt h es a f e t yo fn a v i g a t i o na so n eo ft h eh i g hp r i o r i t i e sh a s r e c e i v
6、 e dw i d e a t t e n t i o n f r o mv a r i o u s c o u n t r i e s.A so n eo f t h em a i no b l i g a-t i o n so f c a r r i e r s,t h es e a w o r t h i n e s so f s h i p s i sap r e r e q u i s i t et oe n s u r et h es a f e t yo fn a v i g a t i o n.H o w e v e r,m a n y i s s u e ss u c ha
7、sw h e t h e rs m a r t s h i p sn e e dt om e e t t h es e a w o r t h i n e s ss t a n d a r d s,w h a t l e g a l o b s t a c l e sw i l l a r i s e i f t h e ya r ea p p l i e da n dh o wt os o l v et h e mn e e dt ob es t u d i e d.I nt h i sr e g a r d,t h e I n t e r n a t i o n a lR e g u l
8、a t i o n s f o rP r e v e n t i n gC o l l i s i o n s a tS e as h o u l db e r e v i s e da n dt h e t e c h n i c a l s t a n d a r d sf o rt h es e a w o r t h i n e s so f i n t e l l i g e n ts h i p ss h o u l db ec l a r i f i e d,t h el e g a ls t a t u so fs h o r e-b a s e do p e r a t o
9、r ss h o u l db ec l a r i f i e da n dt h e i rq u a l i f i c a t i o n,t r a i n i n ga n dd u t ys t a n d a r d ss h o u l db e f o r m u l a t e d,a n dt h es a f e t ym a n n i n gs t a n d a r d sa n dt h ew a yt op e r f o r mt h e第7期崔佳璐:I MO框架下智能船舶适航的法律规制研究2 3 d u t i e s r e q u i r e do
10、f c r e w m e m b e r so nb o a r ds h o u l db ec l a r i f i e d.K e y w o r d s:S m a r t s h i p s,S e a w o r t h i n e s s,N a v i g a t i o n a l s a f e t y,S h o r e-b a s e do p e r a t o r s,C r e w m a n-n i n g0 引言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正深刻影响着人类的社会生活方式,例如无人自动驾驶汽车、扫地机器人等为代表的人工智能应用。近年来,传统航运业面临运营成本增长、船舶
11、操作复杂化、环保标准日益提升等诸多困境,而智能船舶以其智能化、无人化的特点而备受航运业的青睐。自2 0 1 8年国际海事组织(I MO)海上安全委员会(M S C)第9 9次会议提出开展海上自主水面船舶(MA S S)监管范围界定(R S E)工作以来1,时至今日,有关智能船舶的法律与技术探讨呈现出节奏加快,各主体同步推进的趋势。目前,M S C在第1 0 3-1 0 4次会议上发布路线图草案2。同时,M S C、I MO法律委员会(L E G)和I MO便利运输委员会(F A L)均完成R S E工作,并联合成立智能船舶工作组,旨在2 0 2 22 0 2 3年双年度议程中纳入一项新的成果,
12、即在2 0 2 5年前制定 海 上 自 主 水 面 船 舶 规 则(MA S SC O D E)3。我国紧跟智能船舶研究形势,工业和信息化部于2 0 2 1年发布 智能船舶标准体系建设指南(二次征求意见稿),具体提出,到2 0 2 2年,初步建立智能船舶标准体系,制定3 0项以上智能船舶国家标准和行 业 标 准,提 交 国 际 标 准 立 项 草 案5项;到2 0 2 5年,建成较为完善的智能船舶标准体系,满足智能船舶设备智能化升级、测试与验证能力提升以及实现远程控制等要求,达到国际先进造船国家同等水平等目标4。当前,在尚无针对性法律法规颁布的情况下,智能船舶应受现行海洋公约等相关法律制度的规
13、制。船舶适航作为承运人的首要义务,是保障航行安全的重要条件之一5,智能船舶理应符合船舶适航标准。然而,传统适航标准以传统船舶为规制对象,并不包含船舶自主航行、远程操控等情形。由此引发智能船舶是否需要适用适航标准,如果适用会产生哪些法律障碍并如何解决等诸多问题。I MO依据船舶自动化水平,将MA S S初步划分为4级,其中第一、二级均有船员配备在船,第三、四级为船上无船员配备,由岸基操作人员(S B O)远程操控和船舶完全自主运行。当前,国际组织及各国对于智能船舶法律问题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无船员在船的智能船舶,而完全自主运行的智能船舶的大规模应用尚有待船舶科技水平的支持。因此,出于对智能船舶在应用
14、中的特殊性和研究价值的考量,本文选取做商业用途的第三级别岸基智能船舶为研究对象,即无船员在船且由S B O远程监管的水面商用智能船舶,用于政府公务、军事目的和水下航行的智能船舶不在本文研究范畴。1 智能船舶对传统适航标准带来的挑战近年来,以5 G、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新兴科技正加速驱动着传统航运业的转型,智能船舶的发展与应用前景也随之变得更加广阔。然而,向无人驾驶航运新时代过渡所面临的挑战不仅仅是技术问题,智能船舶也必须在现有的国际法律框架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对此,为后续进一步分析智能船舶的适航标准提供理论基础,有必要明确智能船舶的法律地位,强调探讨智能船舶适航的必要性。1.1 智能船舶的
15、法律地位分析智能船舶作为航运业的新兴事物,航行安全等许多实践问题因其法律地位的模糊而难以适用有关船舶制度得以解决,因此应将智能船舶特征与传统船舶要素对比分析,进一步精确智能船舶的法律地位。在智能船舶定义方面,主要依据国际组织与各国的相关规定。2 0 1 8年,I MO使用“MA S S”一词表示海上自主水面船舶,并将其定义为能独立运作而非人为干预的船舶。同年,国际海事委员会(CM I)在立场文件中将其定义为“一种可在没有船员驾驶的情况下在水面上航行的船舶”6。除国际组织外,各国对智能船舶的称谓与定义虽不完全一致,但本质上具有相似性,均肯定了智能船舶的无人化、智2 4 海洋开发与管理2 0 2
16、3年 能化、船与岸的连通化等特点。挪威船级社采用“连通船”定义,中国船级社采用“智能船舶”定义,英国劳氏船级社则采用“网络化船艇”予以定义,因此可归纳出智能船舶的3个特征:水上作业,这是与无人潜航器等无人海洋载具的显要区别;可移动,智能船舶的主要用途在于远洋运输、科考等海上作业;不搭载船员且可自主决策和行动,智能船舶无须依靠人的意志判断,能够完全代替人的角色下达指令采取某项行动。在现行海洋法与海商法的法律体系中,立法者通常以“船舶定义”的形式明确各海事海商法律关系的适用范围。然而,当前国际上尚无一个统一且具代表性的船舶定义7。因此需要梳理国际公约与各国国内法中船舶的定义,以明确船舶的构成要件8。以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UN C L O S)为代表的国际公约使用“v e s s e l”来定义“s h i p”9。从词汇含义角度来讲,“v e s s e l”含义的外延大于“s h i p”,即“v e s s e l”包含“s h i p”。实际上,UN C L O S全文中交替使用“v e s s e l”与“s h i p”以表船舶之意,对船舶的定义做了模糊处理1 0。换言之,U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