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媒介批评 第十四辑ME D I A C R I T I C I S M影像批评“再造西部”地缘文化视域下近期国产电影共同体美学的空间形构牛鸿英宋天祥摘要:在全民抗疫和脱贫攻坚的文化语境之中,在国际政治经济格局微妙变化的情势之下,中国电影的生产策略发生了明显的调整,历史记忆与集体经验的再度书写不但成为唤活大众的市场策略,也成为共同体身份认同与文化建构的叙事载体.我和我的祖国 我和我的家乡 和 我和我的父辈 系列影片即是如此,其中的四部短片 白昼流星 回乡之路 天上掉下个U F O 和 诗 讲述了发生在内蒙古、陕西和贵州等地的三个“新西部”故事,在回顾历史创痛与建构返乡故事中再造了当代西部与乡村
2、主体,显现了一个绮丽壮观的绿色西部,一个充满着科技潜力的活力西部,一个被现实与网络“联通”的信息西部,同时又表现出对“都市病”和工具理性的反思,在“祛魅”与“返魅”之间,带有着“差异审美”和“自反生长”的新类型特征,表现出一种在消费机制的调本文系陕西师范大学“一带一路”专项科研项目“电影节建设与丝路沿线国家电影文化交流研究”(项目号:Y D Y L B )的研究成果.节之下生成的美学风格、社会共识和共同体文化融合机制.关键词:国产电影;新西部;共同体美学;地缘文化;空间形构经典的西部电影曾经是中国电影的世界名片,其中的西部与乡村作为中国文化现代性进程的悖论隐喻成为人类社会发展的艺术切片.全民抗
3、疫的时代主题和脱贫攻坚的社会语境带来了电影类型生产与文化书写策略的根本变化.我和我的祖国 我和我的家乡 和 我和我的父辈 系列影片包括了 白昼流星 回乡之路 天上掉下个U F O 和 诗 等四个在内蒙古、陕西和贵州发生的西部故事的独立叙事,这些“新西部”故事在历史记忆与现实空间的交错与互动中,在独特地缘文化的主体呈现与当代展示中摆脱了猎奇的立场与二元的态度,重构了一个在全球化网络中作为地方性资源的新西部.一、“归乡”叙事:超越“他者”的主体性建构在近期国产影片中,西部景观不再是表现封闭落后的人文样态,而是表现出一种在现代科技文明特别是以交通和道路为意象联结的与都市文明沟通和联通的新形象,不仅表
4、现山川秀美、绿树成荫、稻田丰收的传统样态,还同时塑造了高科技渗透的、充满科技创造力和发明力的有趣奇妙的空间.而关于新西部的故事更是一种把西部作为真正主体的叙事,西部不再是被“他者”化的荒蛮落后形象,而是与城市联结为一体的活力地方资源.(一)“我们”的故事:过去、现在、未来在影片 我和我的祖国 我和我的家乡 与 我和我的父辈 中,西部的故事主体超越了过去猎奇的、被“他者”化的叙事视角,转变为带有主体性的自我成长的主人.影片中参与祖国建设的“他们”与现实中正在建设祖国的“我们”达成奇妙的共鸣,“他们”的故事讲述的就是“我们”的故事,“我们”就是土生土长的从过去、现在到未来成长和奋斗在这片土地上的一
5、群有缺陷却又充满了生命活力的可爱的一群人.白昼流星 以诗化的手法将脱贫与航天串联在一起,用对比、比兴等手法连接过去与未来,以旗长的病没钱医治的极度贫困、两位冥顽不灵的少年的野蛮与神舟十一号返回舱落地这一令人振奋的航天科技“再造西部”事业成就形成鲜明的对比,科技使传说成为现实,两位少年迷途知返,走向正道.天上掉下个U F O 中的民间科学家黄大宝、村长王守正、商人王出奇带领村民脱贫致富,将科技运用到经济发展的道路上,阿福村从原先的交通不便、闭塞,在科技的晕染下,变成摇滚硬核朋克科幻风的中国新乡村.回乡之路 中的主播闫飞燕、乔树林都代表着曾经走出家乡,在当下又重新回归家乡建设的创业人才;从前黄沙滚
6、滚的地方在科技的助力之下,变成青山绿水的旅游地.诗 中的两代人代表着西部土地上奉献青春无怨无悔的耕耘者,在科技的接力之中,“我”与“父辈”相互砥砺,延展无限想象.其中,科技成为连接过去、现在、未来的桥梁,在科技的链接中,哈扎布、沃德勒由“过去”的愚昧封闭转为“现在”的浪子回头;乔树林、闫飞燕由过去的”出走“转向现在的“回归”;两代人从过去的天空之梦走到如今的梦想成真;阿福村由过去的交通闭塞变成科技新村.四部短片以科技为线索,讲述了父辈们创造科技,“我们”利用科技为西部“赋能”的故事,互文式地展现了祖国由一穷二白奋起直追到如今繁荣富强的奋斗历程,并且给予了未来科技无尽的遐想.在这样逐层递进的叙事
7、的背后,从过去、现在到未来同时延伸到了在虚拟的空间和影片叙事进行互动和沟通的我们,在与“我们”的叙事的形构当中构成了一个共同体的隐喻,在西部的他们的故事也是我们的故事,这样的故事也是以我们自己的历史、现在和未来为主题的叙事.(二)“归乡”的故事:城乡一体的“家园”意识家园是一种生活方式和文化的聚合,也是每一个生命都渴望的归属感和认同感.近期国产影片中出现了一个新的类型 “道路”,并以新建成的各种不同类型的“道路”为线索,将游子们与家乡连接,将城市与乡村连接,四通八达的交通不仅仅展现了“新西部”的开放性景观,同时也构建了一种城乡一体的家园意识.白昼流星 在开场展出了在一片自然的丹霞地貌中间的一条
8、崭新的柏油公路,与周围环境呈现出明显的反差.公路在两位少年被抓进看守所的时候修建,二百四十一天的工程体现了国家的基建速度.天上掉下个U F O 的开场展现了贯穿于青山绿水之间的贵州交通.从村长王守正的口中可以得知,村里曾有许多青年男女因为直线一公里的山路而被阻隔,而如今“县县通高速,镇镇通公路,村村通水泥路”,主人公黄大宝也是因为交通的改 善与阿花用“同心结”连到一起,“同心结”便是四通八达的路的象征,也是科技将乡村与城市、城市与城市、人与人之间联通的隐喻.在 回乡之路 中,开场展现了山间的大桥,片中的曾经是接天连地黄沙的毛乌素沙地在科技的创造力中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乔树林放弃原本富裕的安定
9、生活,为了将故乡变成“新型城镇”,发起了对漫天黄沙的挑战,发展特色农业,种植沙漠苹果;闫飞燕直播带货,助农增收,与乔树林一起打通治沙产业链条,重构城乡中国的生态基础.导演俞白眉说:“我们的故事叫回乡之路,也是我们自己的回乡之路,这是我第一次回家拍戏.”无论对于剧中人还是剧外人,“归乡”都被由内而外展现.鲍曼在 共同体 中将共同体解释为社会上存在的基于主观上和客观上的共同特征而组成的各种有层次的团体、组织.“道路”的出现将各个团体有机地连接起来,西部的“贫穷落后”与现代化建设的逐步推进使其成为一种建构新的共同体叙事的特殊的时空.在这个时空当中,西部成为我们共同的“精神故乡”,在这样的“归乡”的“
10、神话”的背后,隐喻着我们共同的行动方向、共同的情感归依、共同的精神家园、共同的身份价值等一系列共同性的精神的诉求.二、“记忆”重构:“怀旧”情感的审美化生产共同体记忆的再度书写,特别是那些民族与集体困境时刻的再度显现是“我和我的”系列影片的一个新类型叙事策略,共同的苦难是把我们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的情感基础,战胜困难与走出困境的过程是治愈集体创伤并激发身份认同的密码,“记忆”的影像重构也重新凝聚了我们的文化共识.(一)“贫困历史”与“创伤经验”的书写尼采认为,历史的真正价值在于通过将通俗的曲调升华为一种普遍的象征,通过展示出其中包含有怎样的一个深刻、有力而美丽的世界,在一个很可 英 齐格蒙特鲍
11、曼著,欧阳景根译:共同体:在一个不确定的世界中寻找安全,江苏人民出版社 年,第页.“再造西部”能十分平庸的主题之上,创造出不同凡响的变奏曲.白昼流星 以一种夸张和想象的手法来表现贫困:荒芜的戈壁、破败的村庄,患癌的村长只有村里人勉强凑到的救助款,孩子像原始人一样顽劣嬉戏.老李作为扶贫的能手,以授之以渔的方式帮助村民摆脱贫困,保护两个孩子的尊严,以“扶贫先扶志”的方法带两个孩子留在家乡振兴家乡.回乡之路 中真实事件与真实人物的取材为影片增添了历史的厚重感,影片真实映照了沙暴来临,书桌黑板覆盖尘土的细节,风沙的肆虐严重影响了当地的生产劳作甚至当地人的生存.天上掉下个U F O 中,闭塞的交通使直线
12、相隔一公里的山路成为横在青年间的天堑.诗 里,短短几天,火箭试验基地接连发生爆炸,恐怖的蘑菇云瞬间炸开吞噬一个个奋斗的青春的生命;漫天的黄沙、接连的暴雨与常伴的死亡和奋斗在这片土地上的生命对垒.这几个故事都以小人物奋斗的挫折为线索呈现给观众以时代的隐痛,白昼流星 与 诗 两部短片互文式地呈现了祖国航空航天事业中的艰辛;白昼流星 中的“问题少年”与“载人火箭”互为隐喻,他们都是流浪的游子,一个流浪在戈壁,一个流浪在太空,兄弟俩误入歧途也隐喻了航空航天事业的发展过程中的挫折,火箭的落地是“太空游子”的归途,戈壁的游子在观看火箭落地的同时心中有了起伏.在 诗 中,两代人为研究助推火箭的燃料,在生与死
13、的边缘与时间赛跑,实现探索天空的古老神话,“燃料”与“父辈”异质同构,在一代又一代的接力当中,在太空中写诗不再只是愿望与想象.回乡之路 以乔树林为缩影,展现了治沙人的决心与毅力,他们放弃了原本安逸的生活,投身故土,与黄沙作战,不仅要承受自然环境带来的身体上的损害,还要承受百战百挫的心灵落差.影片对个体创伤经验的书写就在日常叙事中时时以无言中的悲伤出现,在时空的交错中不断循环,然而个体的隐忍与抗争是民族精神的缩影,隐忍中的悲痛似乎更能打动人心,直抵人物内心的真情实感,呈现出平凡生活的本身状态.饶曙光说过“电影与观众是一种从竞争到合作的关系,并且通过良性互动与契约形成 共同体美学”.影片中的“他们
14、”承载了“我们”曾经奋斗的时代记忆.德 弗里德里希尼采著,陈涛、周辉荣译:历史的用途与滥用,上海人民出版社 年,第 页.饶曙光:构建中国电影“共同体美学”,甘肃日报 年 月 日,第 版.(二)“情感”的沉淀与“创伤”的治愈影片故事在共同体记忆的书写中沉淀了热情智慧、自立自强、坚韧勤劳、包容感恩、团结奋进的积极精神,这些共通的情感资源不仅在情节当中被沉淀下来,而且成为我们治愈创伤和重构集体记忆的重要资源.白昼流星 在开头借哈扎布之口引出父辈流传的传说,“要有一天,能在白昼里看到夜里的流星,人们在这片穷土上的日子才会过得兴旺起来”.父辈靠着信念在荒瘠的土地上耕耘,而随着科技的进步,“白昼流星”的传
15、说也被人们实现,神舟十一返回舱落地让两个草原上的浪荡儿目睹了宇宙间的“游子回家”,他们的躁动的游子之心也随之找到了回乡之路.导演用他诗意的风格,将最贫穷落后的小人物与最先进的航天科技连接起来,扶贫干部老李像神舟一样是引领着少年的灯塔,要脱贫先要注重精神建设.回乡之路 中闫飞燕在飞机上看着头巾陷入在教室里遭遇风沙的回忆,重新回到家乡时,家乡已经从原本的黄沙漫天发展成青山绿水,而她也因为浓浓的乡情与乔树林合作.乔树林顶着标志的“八字胡”和被风沙吹的“大背头”面对同学、师姐、过路人的鄙夷目光时,丝毫没有表现出敏感脆弱,而是保持着自己一贯的韧劲,与其种植的“沙地苹果”相呼应,也凸显出西北人的坚韧.天上
16、掉下个U F O 中将农民与发明家联系起来,一反对于农民书写的刻板印象,将富有创造力与想象力的“新农人”展现在大众面前,这不仅是一种有热情有生命力的表现,更是将发明创造与民生结合起来的表现.黄大宝展示的第一个发明“插秧机器人”是现代农业的一个缩影,其“滚蛋”也是与独特的山路相联系,充满着现实的智慧.诗 中“火药雕刻师”郁凯迎以人力对火药的误差进行缩小,将其不断减少到规定的范围之内,由于火药的特殊性,静电与火星都将造成重大事故,对技术与心态的双重考验将大国的“工匠精神”淋漓展现.哥哥从父母那里接手了在天上写诗的宏愿,并将其传递给了妹妹,妹妹成为航天员的一刻不仅仅表现了中国人意念的生生不息,更是对“俯首甘为孺子牛”的幕后人员深沉的致敬.我和我的祖国 我和我的家乡 我和我的父辈 皆以一种亲切的口吻去讲述,几部影片以家为镜片折射出家国一体的理念.几部短片以“家”作为意象承载了创伤的治愈,哥俩见证过神舟的回归后重回心灵之“家”,乔树林和闫飞燕归去来兮重回精神之“家”,黄大宝与董阿华遥相呼应结缘爱情之“家”,郁凯迎以单薄身体为“再造西部”孩子传递信念之“家”.无数个小家构筑成的共同经历和情感力量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