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共享员工”产生的背景2020 年新冠肺炎疫情突然爆发,给众多企业尤其是中小微企业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一方面全国民众响应党中央的号召共同抗击疫情,减少出门及人员聚集,延迟复工复产复课,使得很多线下服务型实体企业经营惨淡,餐饮企业停摆,无法复工复产,大量人力资源闲置,还需承担员工的工资支付义务,面临极大的人力成本压力;另一方面能够实现线上的企业,譬如电商零售行业,却订单暴增、物流服务需求大幅度增加,使得此行业内企业的员工供给严重不足,出现大量岗位空缺,用工形势紧张,一时出现了严重的“用工荒、用工难”问题。在此情形下,企业为自救开展共享员工用工模式,共享员工应“疫”而生。在疫情冲击下,行业间出现
2、用工冷热不均现象严重。阿里巴巴集团旗下的“盒马鲜生”超市率先提出“共享员工”计划,该计划引起了许多想解决用工荒问题企业的极大关注,这种新思路给这些面临窘困的企业和员工带来希望。随后,苏宁易购、步步高、顺丰以及各制造型工厂等也开始实行共享员工计划,员工在线上进行面试,然后到相应工作地点工作。不同行业间的用工需求与用工成本的矛盾问题促使了共享员工迅速兴起。这种新用工、新思路的推广,给特殊时期劳动力市场带来了新活力。二、共享员工概念及内涵特征(一)共享员工的概念。国内关于共享员工的研究大多是在疫情背景下,但共享员工并不是新生事物,其相似形态有灵活用工、借调用工、劳务派遣等,这些形态早已在国内外出现,
3、只是在企业的传统用工形态中出现相对较少,因此未被广大群众所广泛认识。共享员工是一种新型的灵活用工形式,是指不同用工主体之间为调节特殊时期阶段性用工紧缺或富余,不以盈利为目的、多方协商以及尊重员工意愿,将企业富余员工调配至用工需求紧缺企业的创新之举,使社会人力资源得到优化配置,最终实现员工、企业、社会三方共赢的局面。这种企业之间合作的方式是企业为应对疫情特殊时期用工紧张的举措,成为特殊时期国内企业应对突发疫情进行积极自救的一次创新之举。共享员工是疫情期间催生的一种临时用工模式,是对传统用工方式的改革。它通过企业间的协同合作实现,缩短了企业与企业之间的距离,能够精确匹配人力资源供求双方企业,帮助企
4、业抵御未知风险、缓解资金紧张、降低营运成本等,也能够实现员工工作弹性化的需求,因此既能增加员工工资收入、降低企业用工成本和有效解决“用工难”问题,又能提高人力资源优化配置,为化解本次因疫情引发的就业危机发挥了不可忽视的作用。共享员工用工模式作为共享经济和零工经济的结合体,是在大数据与共享经济的背景下应运而生。其本质上是灵活用工模式的一种创新形态,形成劳动力市场发展的源动力,革新市场生态,加速雇佣关系迭代,助力劳动力市场可持续发展。共享员工管理模式很可能发展成为我国未来劳动力市场的一种常态化、长期化人力资源配置模式,成为中国人力资源供给的一个重大变化,是企业未来用工发展的大趋势,为探索未来员工共
5、享模式常态化发展提供了一种可能性。(二)共享员工的内涵特征1、企业参与共享员工模式的前提是企业有可共享的闲置员工,多方在自愿原则基础上共享员工,不以调剂为营利,实现多方共赢。2、共享员工的本质是跨界共享、临时共享、“富余”员工共享,是网络经济下的新型共享用工方式。3、共享员工模式的特点是暂时性、应急性,保持原有雇佣关系,这对企业的止损有限制,但是没有办法为企业盈利,共享员工是应对疫情特殊时期出现的应急措施,原企业恢复正常的“共享员工”:企业灵活用工新模式文/孙敬向刚(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广西 崇左)提要 2020 年春节,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全国,期间一种名为“共享员工”的新型用工模式在各行业、企业中
6、悄然兴起。共享员工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传统用工形式,促进互联网平台下新型灵活用工形式的发展。本文通过对共享员工模式产生的背景进行分析,进而对其用工模式的内涵及意义展开论述,旨在揭开共享员工模式的真面目。关键词:共享员工;用工模式;新冠肺炎疫情;复工复产基金项目:广西民族师范学院校级科研项目:“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 共享员工 用工新模式助力中小微企业复工复产”(项目编号:2020YB033);广西民族师范学院校级科研项目:“乡村振兴背景下桂西南农村相对贫困治理的长效机制研究”(项目编号:2021YB048);广西民族师范学院校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项目“人力资源管理”专业(项目编号:YLZY202205
7、)。通讯作者:向刚中图分类号:F24文献标识码:A收录日期:2023 年 1 月 13 日劳动/就业叶合作经济与科技曳No.10 x圆园2384-经营生产之后,共享员工仍需回原用工企业。4、共享员工只适用于突发事件等导致的企业停工停产、季节性用工、密集型服务用工等情形;仅适合于工作内容简单、技术含量较低的基层岗位,基本经过简单培训即可掌握工作相关内容。从长远来看,劳动密集型企业将更多采用灵活用工方式,面向社会找寻与企业需求更匹配、更专业的灵活就业人才,以此来满足自身周期性用工需求,减少成本的同时提高用工效率。5、共享员工的工作时间相对灵活,员工大多利用原企业生产萧条时期去其他企业从事相关工作。
8、譬如,疫情期间旅游服务业导游、餐厅服务员等利用客流低峰变身为物流打包员、快递员等。三、共享员工与传统用工模式联系与区别共享员工作为一种新型用工方式,与传统的用工形态既存在联系,也存在本质区别。(一)共享员工与灵活用工。共享员工与灵活用工的联系是,共享员工是灵活用工的一种创新方式,都是新型用工形态,且存在法律法规“缺失”等问题;区别是灵活用工模式多由第三方公司以营利为目的来协调企业间的员工共享,具有合规性和稳定性,用工规模较大,能承载更多劳动力资源与满足企业需求;而共享员工强调企业用工的自主协调,能更有效地降低成本,适用范围、用工规模相对较小,强调闲置员工共享、提升资源配置效率。(二)共享员工与
9、零工经济。共享员工与零工经济都是网络经济背景下共享经济模式在人力资源配置领域的实践应用。区别是零工经济是劳动者个体主导行为,劳动者灵活性相对更高;共享员工则是企业层面多方主导的合作性用工,劳动者则更多处于被动地位。(三)共享员工与传统兼职。共享员工与传统兼职都是短期、应急性用工,员工可跨地域、跨单位工作,存在劳动关系与劳务关系的重合。区别是传统兼职重点是兼“职”,兼具不同的“职位”“职责”,劳动时间和工资支付被限制,是一对一的协作形式,双方达成合作意识即可构成合作关系,简单、自由且高效;而共享员工重点是“共”+“享”(即员工与企业“共利益、共风险”,二者平等性增强;同时,员工“享”有更多的薪资
10、待遇、职业体验与能力扩展,企业给予其更多人性化的工作环境),在工作的长期性方面无限制,需要输入企业、输出企业、员工个体三方共同达成合意,员工个体选择权较少。(四)共享员工与劳务派遣。共享员工与劳务派遣都是雇佣单位与实际用工单位相分离,不同企业主体之间进行员工共享。区别在于劳务派遣通过员工派遣营利,需要专门资质,对岗位性质、合同期限等都有相应限制,同时员工被严格限定在具有临时性、辅助性、替代性的岗位上;共享员工不以营利为目的,不需要资质,用工灵活没有限制。(五)共享员工与劳务外包。共享员工与劳务外包都是企业利用外部劳动力资源完成本企业工作任务的用工形态,都能够节省本企业的用工成本。区别是劳务外包
11、将部分劳动力需求交由外包单位负责且不以资源配置效率提升和价值增值为目标;而共享员工则以增值人力资源效能价值、提高人力资源利用效率为前提,以员工个体为中心,对员工工作内容、时间等进行安排。(六)共享员工与借调用工。共享员工与借调用工都是原单位所雇佣员工用于自身生产经营,不以营利为目的,保持原有雇佣关系不变,借调期间员工需为借调单位劳动且服从其管理,是短期、暂时性的用工方式,共享期满后员工回到原工作单位。区别在于借调用工多存在于企业内部;而共享员工模式实现跨地域、跨行业、跨岗位的三跨用工。四、共享员工用工模式现实意义在此次新冠肺炎疫情中,政府出台了应急处理共享员工问题的政策和措施,给予处于困境中的
12、企业极大的支持与鼓励,为企业平稳渡过难关提供良好的基础。共享员工模式有利于国民经济快速恢复及增长,有利于恢复企业尤其是中小微企业的生产与发展,有利于创造就业岗位,实现个人的就业,最终达到“三方共赢”的结果。(一)共享员工用工模式对社会的意义1、提升社会人力资源配置效率。共享员工运作模式,实质上是人力资源的再配置。通过人力资源共享,人力资源的供求得到了合理的匹配,不仅能够提升社会资源的配置效率,也能够使社会一定程度地恢复总产出水平,对促进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起到积极促进作用。2、有效降低结构性失业率。结构性失业是指由于经济结构不均衡而导致的失业,既然经济问题解决不了,就通过调节员工结构来降低失业率
13、。疫情带来的是不同性质的企业间短期需求的相对变化,导致了企业间人力资源供求的短期矛盾,在达到平衡后又会出现不平衡。共享员工模式可以快速调整这种状况,减少劳动力的待业时间,从而降低摩擦性失业和结构性失业,稳定劳动力市场。(二)共享员工用工模式对企业的意义1、实现企业供求精准对接。在疫情影响下,传统的企业停工停产,而线上零售类,以及物流、快递类企业依然保持蓬勃的发展趋势,由此导致用工严重短缺,这严重影响了线上企业复工的步伐。共享员工这种灵活用工模式将传统停工停产企业中被闲置下来的员工转移至用工需求激增的线上企业匹配的岗位中,既能解决急需用工企业人手不足的问题,也能缓解传统企业自身的成本压力和员工的
14、生计问题,帮助其渡过疫情难关,同时在本企业员工心里也树立了为员工着想的企业形象,获得了更大的员工满意度和信任感。最终实现了三方共赢,从而也更利于国家经济的全面发展。2、有利于支持企业发展,减少成本。由于特殊时期,企业开工时间未定,有些即使开工,也是维持了极少的业务量;与此相对,餐饮等服务行业需要降低疫情期间需支付的工资和其他运营费用等沉没成本。因此,共享员工的推行可以帮助企业缓解企业特殊时期内的运营成本压力,可以将大量闲置的劳动力资源利用起来,支持企业之间的员工共享,以有效地节约企业的人力成本,也可以更好地发挥员工的价值。3、可有效规避用工风险。共享员工与原企业和用工企业之间被视为传统的借调关
15、系,即不改变共享员工与原企业之间已存在的劳动关系,将员工从原企业安排到用工企业去工作的情况。企业使用灵活用工平台的共享员工时,员工是直接与灵活用工平台签订合同,用工企业可以有效减少承担员工劳务风险的概率。(三)共享员工用工模式对员工个人的意义85-近些年,我国高校毕业生人数屡创新高,2023 年预计将突破1,158 万人,比 2022 年增加 82 万人。在就业竞争压力越来越大的情况下,与就业难相伴的“慢就业”现象也越来越显著。智联研究院发布的2022 大学生就业力调研报告显示,2022 届高校毕业生中,50.4%选择单位就业,比 2021 年下降 6 个百分点;而 18.6%选择自由职业,1
16、5.9%选择“慢就业”,比 2021 年提高 3 个百分点。“慢就业”比例连续两年提高,已经成为当下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和求职行为中的新常态和新问题,亟待高校教育工作者思考并解决。一、“慢就业”概念解读“慢就业”一词是 2014耀2015 年间开始通过媒体为人熟知的新生词汇,其与“间隔年”“尼特族”“啃老族”等词汇的概念相类似。其中,“间隔年”概念在 20 世纪 60 年代的英国起源,是指高中毕业生在进入大学前,通过旅行、游历、志愿服务等方式增加人生阅历,暂时延迟大学教育的一段过渡时期。“尼特族”概念在 20 世纪 90 年代的英国最早出现,是指既不升学也不就业,也没有参加进修或者就业辅导,终日无所事事靠父母接济的青年。这种人群在美国成为“归巢族”,在香港成为“双失青年”(失学兼失业),在中国内地成为“啃老族”。“慢就业”一词与上述概念有相交错之处,一般是指高校毕业生因各种原因延长就高校毕业生“消极慢就业”现象分析文/李佳霓(重庆工商职业学院重庆)提要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校毕业生群体的逐年攀升,“慢就业”现象也愈发凸显,成为当下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和求职行为中的新常态和新问题。本文以“慢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