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互联网+”背景下高校思政课混合式教学实践探究一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混合式教学研究谢映,陈欢(广西财经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混合式教学是在“互联网+”背景下,将传统课堂教学的特点与线上教学有机结合、深度融合州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螺龍合式教学研究这必然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和创新思维的培养。另一方面,学生的学习条件和方式也将根据混合式教学的目的和需要发生重大改变。学生主动参与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探究式学习。学生可以根据课程知识的特点与自身学习基础的差别,在教师的主导下科学制定学习计划、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和合理安排学习进度等。此外,混合式教学还改变了师生的传统角色定位。混合式教学不仅密切
2、了师生间的教学交流互动,教师也从传统课堂教学活动组织者、实施者转变为不受时空限制的教学活动的引导者与协作者。教师主动参与设计学生的自主学习方案,并协同学生解决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惑及问题。由此可以得出结论,混合式教学给传统教学模式创新注入了极大的活力,必将大大提升学生的学习力和课程学习的效果。可见,推进高校思政课混合式教学实践对于深化课程教学改革、推动课程建设的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刘淑娟所著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混合式教学研究一书由九州出版社出版。该书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及其世界观和方法论为理论基石,集中探讨了高校思政课混合式教学的时代背景、理论渊源、内涵本质、改革基础、教学模式、实践要求以及探索经
3、验与不足,并在书中提出了改进与完善高校思政课混合式教学模式的现实路径。该书分为七章。第一章对高校思政课混合式教学的内涵与特征进行了科学的界定。在这部分,作者通过引入和分析混合式教学的概念内涵,强调混合式教学既是一种教学理念也是一种教学实践,既是一种教学模式也是一种教学制度。同时,作者还进一步探讨了高校思政课混合式教学的特点特性,及其在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加强意识形态工作中的特殊价值,围绕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以及思政课在高校人才培养中的关键作用,强调了课程教学改革在学生成长成才中的独特地位。第二章阐释了高校思政课混合式教学的理论基石。作者从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思想政治工作的有关重要论述、马克思主义
4、人学理论、西方经典学习理论等三个维度,全面探究了思政课混合式教学的理论基础和科学理论支撑,指出了思政课混合式教学改革的科学性与可行性。第三章分析了高校思政课混合式教学的现实支点。大数据赋能教育改革、新媒体条件下教育发展趋势以及互联网在各领域的广泛运用等,为高校思政课混合式教学改革及其实施提供了必要的设备条件、技术支持和现实可能。第四章探讨了高校思政课混合式教学的主要模式。主要包括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创客教学模式、微格教学模式以及PBL教学模式等五类教学模式,这些创新性教学模式在为课程教学提供多元化教学手段与方式的同时,能够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课程学习的兴趣、自觉性和参与度。第五章
5、对当前高校思政课混合式教学的实践经验进行了总结与分析。作者对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武汉大学和东北师范大学等六所国内著名高校的思政课混合式教学实践经验进行介绍、总结与分享,让读者能够对当前国内思政课混合式教学改革的先进做法和主要教学模式有深入的了解。第六章指出当前高校思政课混合式教学仍存在的短板与不足。作者从教学理念转变、教学制度保障、激励保障机制,线上平台建设等层面,提出混合式实践教学改革巫待解决的一些问题。第七章州的教学模式。思政课教学效果如何,是事关“为谁培养人”和培养合格人才的大问题。随着现代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和方法创新成为现代教育改革的新趋势新
6、潮流,这也给思政课教学改革带来了新的契机。思政课教学只有顺应时代发展和科技进步的大势,不断改进课程教学手段方法,增强教学实效性,才能更好地加强课程建设以实现教育教学目的。无疑,高校思政课混合式教学探索能给课程教学改革带来新的活力,从而为高校“立德树人”任务的落实提供重要保证。近年来,“互联网+”作为一个网络高频词汇而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高等教育领域的混合式教学理念与模式正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得以产生和推进的。这种新兴教学模式对传统的教学思想、教学结构、教学环节、教学流程以及教学的时空场域都进行了深刻变革。传统教学的课堂设计与教学模式因被注入了现代教育技术元素而变得新颖又充满活力。一方面,课程教
7、学发生了根本转变,教师不再是教学的不变中心与焦点,而是突出学生的教学主体及核心地位。教师的“教”紧紧地围绕学生如何更好地“学”进行展开,学生课程学习的主体性、参与度和获得感将极大增强,探讨了改进与优化高校思政课混合式教学的优化路径。作者主要从改进线下教学、强化线上教学、加强线上线下良性互动、创新实践教学等方面,提出了推动混合式教学进一步发展的举措。该书深入探讨了高校思政课混合式教学提出的时代背景与本质内涵,即基于传统教学优势融入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的创新性教学模式。同时,该书对混合式教学的理论基础进行了探讨,强调是课程教育教学一般理论与现代教育技术运用的有机结合。通过客观分析高校思政教育面临的现实
8、问题、困难与挑战,基于思政课课程地位、教学目标与时代任务等现实支点,进而介绍了国内一些代表性高校混合式教学的一般做法和主要模式,并对混合式教学实践经验进行深刻地总结。同时,该书还针对当前高校思政课混合式教学存在的弊端和不足进行了深入剖析,并从教学理念、原则要求、方法路径等层面着手,提出了改进和优化混合式教学的有效路径:转变教学理念、改进教学设计、加强师资建设、革新教学模式和手段、变革课程考核的方式方法等等。该书体现了作者扎实的思政教育理论功底和丰富的教学实践经验以及对教学改革实践的深邃思考,是对党的新时代教育方针政策的科学把握,是从理论和实践两个维度对发挥思政课“主渠道”作用和“关键课程”特殊
9、作用的有益尝试。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混合式教学研究一书既有科学思想理论的指导,又具有推进思政课教学改革的问题导向性与现实针对性,既有理论层面的宏观思考,又有教学实践微观层面的有益探索,提出了加强与改进思政课建设的很多新观点新做法,为当前和今后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进一步向纵深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借鉴。当前,在“互联网+”背景下高校思政课混合式教学实践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是高校思政课混合式教学的高质量建设依然有许多问题和不足需要解决。第一,思政课混合式教学的师资队伍建设要跟上。近些年来,中宣部、教育部等有关部门出台的思政课课程建设标准、新时代加强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等制度方案,都对思政课教师的能力素质提
10、出了明确的要求。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不断壮大,整体职业素养不断提升。但不可否认的是,部分老师尤其是年龄偏大的教师缺乏混合式教学所要求的现代信息技术素养。思政课混合式教学对传统课堂教学进行了体系重塑,相当一部分学习任务也是通过线上教学来完成,这就要求任课老师能够熟练掌握和灵活运用中国大学慕课网、超星网、雨课堂、腾讯课堂等教学平台的资源。为此,需要加强对思政课教师的现代教育技术培训,同时发挥集体备课的优势进行分工合作和传帮带,确保混合式教学的规范性和实施效果。第二,思政课混合式教学线上线下形成“两张皮”。混合式教学是一种具有前瞻性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由于还没有形成比较成熟、可以简单复制推广的统一做
11、法,各学校的教学条件也互有差别,混合式教学在现实操作中往往容易出现较大偏差。理论上而言,线上教学和线下教学要进行有机的交又融合和充分整合,实现两者的深度融合、相得益彰和优势互补并形成1+1 2 的效果。但在教学实践中,混合式教学常常被简单理解为借用网络平台辅助教学即可,在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和环节方面缺乏必要的内涵建设而收不到应有的效果。为此,要注意加强混合式教学的制度化科学化建设,尤其要建立教师学习交流机制,以分享教学经验、共享教学方法、优化整合教学资源。第三,思政课混合式教学评价体系要健全要完善。“互联网+”背景下的思政课混合式教学改革,必然要求对传统教学观念和做法进行整体性重构。那么,对思
12、政课混合教学效果的评价标准、评价体系也应随之进行调整。一是要根据学生自主性学习的特点,突出学生学习过程的跟进、监管与考核,不能让自主学习变成散漫学习。二是改变传统单一的闭卷考试的评价体系,应根据学生教学任务的参与度和完成效果,综合任课教师、学生本人、团队负责人和成员、软件自动评分等方面的评价,作为课程考核结果的重要参考。三是课程考核成绩要综合考虑线上线下学习、课程考试与过程表现、规定动作与自主学习的情况,按照一定的权重进行加权汇总。四是把实践教学作为课程考核的重要内容。总之,高校思政课混合式教学实践,能够充分发挥线上教学和线下教学的独有优势,紧紧围绕学生课程学习自主性、便捷性和有效性的增强,通过课程教学改革促进学生政治素养、创新能力和批判思维的培养,使学生能够以正确的政治立场理性看待、分析和解决有关社会现象与问题。基金项目:2 0 2 3年度广西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工程A类项目“依托广西地方特色资源用英雄精神浸润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学的研究与应用”(2 0 2 3JGA308)。书评人简介:谢映,女,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思想政治教育。陈欢,女,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新时期党史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