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全国劳模讲劳动教育课”引领高校劳动教育课程体系建设的创新——以吉林大学“全国劳模讲劳动教育课”为分析视角.pdf

上传人:哎呦****中 文档编号:2752746 上传时间:2023-11-29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1.18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国劳模讲劳动教育课”引领高校劳动教育课程体系建设的创新——以吉林大学“全国劳模讲劳动教育课”为分析视角.pdf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全国劳模讲劳动教育课”引领高校劳动教育课程体系建设的创新——以吉林大学“全国劳模讲劳动教育课”为分析视角.pdf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全国劳模讲劳动教育课”引领高校劳动教育课程体系建设的创新——以吉林大学“全国劳模讲劳动教育课”为分析视角.pdf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 39 卷 第 2 期2023 年 4 月思 想 政 治 教 育 研 究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ResearchVol.39 No.2Apr.2023 基金项目:吉林大学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吉大实践”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专项(2023JDSJ01)作者简介:代 磊(1982),吉林大学党委学生工作部部长,副研究员;纪 明(1981),吉林大学劳动教育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思想政治工作“全国劳模讲劳动教育课”引领高校劳动教育课程体系建设的创新 以吉林大学“全国劳模讲劳动教育课”为分析视角代 磊1,纪 明2(1

2、.吉林大学 党委学生工作部,吉林 长春 130012;2.吉林大学 劳动教育中心,吉林 长春 130012)摘 要:全国劳动模范是工人阶级的先进典型和代表。高校聘请全国劳动模范担任特聘教授,开展“全国劳模讲劳动教育课”,有助于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推动高校劳动教育课程体系建设的制度创新、形式创新、内容创新,丰富发展劳动教育的理论内涵、推进劳动教育总体目标实现、形塑社会劳动新风尚。推动“全国劳模讲劳动教育课”成为高校劳动育人普遍化的有效教育模式,需要统筹推进“全国劳模讲劳动教育课”的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将劳模育人贯穿学生培养的全过程。关键词:劳动教育;劳动模范;课程体

3、系;课堂教学DOI:10.15938/ki.iper.2023.02.021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9749(2023)02-0118-05“劳动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直接决定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劳动精神面貌、劳动价值取向和劳动技能水平。”1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劳动模范是民族的精英、人民的楷模,是共和国的功臣。”2将全国劳模崇高的理想信念、卓越的劳动技能、伟大的精神力量贯穿高校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创新高校劳动教育课程体系建设,培养热爱劳动、勤于劳动、善于劳动的高素质社会主义建设者,既是以劳模精神塑造优秀人才,以优秀人才弘扬劳模精神的双

4、向践履过程,又是承接时代重任,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应然举措。一、以“全国劳模讲劳动教育课”创新劳动教育课程建设,打造高校劳动教育的新型模式 打造体现新时代内涵和特征的劳动教育课,推动课程体系创新,是高校实现劳动育人功能的必然选择。吉林大学以劳动关系研究中心为基地,以常态化、规范化的长效工作机制为保障,聘请全国劳模为劳动教育课特聘教授,以“全国劳模讲劳动教育课”为主要模式,以宣传全国劳模感人事迹、弘扬劳模精神为主旨,培养具有正确劳动观、良好劳动精神、卓越劳动技能的高素质劳动者,打造推动高校劳动教育课程体系制度创新、形式创新、内容创新的新型模式。1.建立健全全国劳模进课堂工作机制,推动高校

5、劳动教育课程体系建设的制度创新全国劳模是最美的劳动者,是人民的楷模,“爱岗敬业、争创一流、艰苦奋斗、勇于创新、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劳模精神是激励人民开拓进取、持续奋斗的不竭动力。讲好劳模故事、传承劳模精神,用劳动模范的伟大精神和高尚品格激发学生劳动热情、培养创新创造能力,充分发挥劳动“树德、增智、强体、育美的综合育人价值”3,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有效途径。建立健全劳动教育第 2 期代 磊等:“全国劳模讲劳动教育课”引领高校劳动教育课程体系建设的创新教学活动的制度保障机制,完善劳动教育理论教学课程的顶层设计,联合社会组织力量、多渠道建立协同实施机制,强化师资队伍建设,是落实教育部关于大

6、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相关要求的切实举措,是有组织、有目标、有计划地将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的必要前提,是完善劳动教育体系建设的有力保障。吉林大学立足学校劳动教育实际情况,发挥历史上东北地区雷锋、孟泰、王崇伦、尉凤英、罗阳、郭明义等全国知名劳模辈出的传统优势,结合近年来各省市、行业全国劳模不断涌现的社会风尚,构建劳模进课堂工作机制,以教育责任的主体性、教学形式的规范性、实践平台的融合性推动劳动教育课程体系建设。首先,吉林大学天和劳动关系研究院 2021 年聘请 30 位全国劳模为特聘教授,并逐年有计划地吸纳各行各业的全国劳模,创建了规模化特色教师队伍。在劳动教育课堂上,全国劳模不再

7、仅仅是起辅助作用的兼职导师,而是负教育主体责任的劳动育人特聘教授,为学生讲授劳动教育必修课。这样就从人才制度体系层面解决了全国劳模在教育学生过程中的教师定位问题,有力加强了劳动教育教师队伍建设。其次,贯彻党中央、国务院相关要求,把“全国劳模讲劳动教育课”纳入大学生劳动教育的必修学分,将劳模授课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打造特色化的必修课程教学体系,实现劳动教育课程建设的探索创新。最后,以“劳模工作室”为载体搭建劳动教育实践平台,融合社会力量共建共享劳动教育实践教学基地。学校广泛联系社会优秀企事业单位,衔接校内外教育资源,合力共建教育教学实践基地。例如:学校与一汽集团共建红旗学院,与吉林省住房和城乡建

8、设厅、吉林省农业农村厅、中国银行吉林省分行等企事业单位共建实习实践基地,签订校地、校企合作框架协议,将学生到合作企事业单位劳模工作室实地学习作为共建协议重要内容。2.融合劳模精神思想引领机制和实践育人机制,推动劳动教育课程的形式创新劳模精神作为无形的精神花朵,绽放在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事业中,是鼓舞中国人民前赴后继、不懈奋斗的强大的、永恒的精神动力。劳动教育课程是以课堂或课外活动等形式阐述劳动的理论与实践,以有形的实践育人载体塑造大学生的劳动精神面貌、劳动价值观和劳动技能,培养新时代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把劳模精神的思想引领与实践育人相结合,发挥全国劳模在理论与实践上的双重育人功效,创新

9、劳动教育的模式和方法,构建体现时代特征的高校劳动精神养成体系,是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时代要求,是培育时代新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有效举措。吉林大学打造以“劳模大讲堂”为特色的“全国劳模讲劳动教育课”,将价值引领与实践育人深度融合,综合了无限发展的劳模精神与有形有限的课堂教育形式在人才培养中的价值与作用,以体验式教育为导向,积极探索高校劳动教育课程形式的创新。首先,以“全国劳模讲劳动教育课”为劳动教育教学新模式,提升劳动育人的实效性。“我们的根扎在劳动人民之中”4,社会主义事业是人民奋斗出来的。通过全国劳模现身说法讲述劳动人民在社会主义建设、改革中的艰辛历程和

10、伟大事迹,以全国劳模为第一人称视角连接历史和现在,提升学生感知历史、强化记忆、升华情感、落实行动的能力,激发学生的民族精神、时代精神。同时,“全国劳模讲劳动教育课”依托真实的劳动经历,具有细节性强、不怕追问、可以为学生即时答疑解惑等特点,以教育主体的直观性和直接性促进教育客体的能动性,打造集榜样示范、交流反思于一体的课堂,达到劳动教育课效果好、效应强、效益高等实效性目的。其次,以讲好劳模故事作为高校劳动教育课程的主要授课形式。全国劳模“以实际行动诠释了中国人民具有的伟大创造精神、伟大奋斗精神、伟大团结精神、伟大梦想精神”5,讲好劳模故事是宣传劳模事迹、传承劳模精神的重要途径,亦是教育引导青少年

11、树立正确劳动观的有效方式。根据新时代劳动育人要求,邀请全国劳动模范讲述劳模故事,打破传统授课形式概念化、机械化的固定模式,有意识、有针对性地选取相关主题,通过真实的、生动的故事分享形式,创设教学情景,将劳动模范在工作、生活中的事迹以及时代历史以易于理解、易于共情的方式娓娓道来,有利于激发师生的情感共鸣,使静态的思想、知识在学生的内心中鲜活、生动起来,激发学生自觉将劳模精神内化为自我行动的指南,增强教学效果。以吉林大学首场劳动教育课为例,该堂课邀请了全国劳模、首都航天机械有限公司高凤林班组组长、曾经为我国 90 多发火箭焊接过发动机的高凤林同志,为学生们分享了自己勇911思 想 政 治 教 育

12、研 究2023 年于创新、爱岗敬业的故事,在极具渲染力的故事情景中,培养了青年学子热爱劳动的情感和创新创业的激情,发挥了以全国劳模讲劳模故事为主要授课形式的新模式在教学中的显著作用。3.聚焦时代特质、优化内容设置,推动高校劳动教育课程的内容创新劳模精神“作为一种理论探索,是对时代难题的回应”6,并伴随着时代变迁,被持续赋予新的特征。不同的历史时期,劳模精神呈现出来的主要特征亦有所区别。在过渡时期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面对百废待兴的新中国,各行各业迅速恢复生产、为建设社会主义事业打好物质基础和制度基础是彼时彼刻中国人民面临的主要任务。因此,这一时期的劳模精神主要体现“建设性”特征。改革开放时期

13、,面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世纪难题,邓小平同志指出:“在社会主义国家,一个真正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执政以后,一定要致力于发展生产力,并在这个基础上逐步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7,这为国家、为人民指明了前进的方向,这一时期的劳动模范集体彰显出以改革发展为主要特征的劳模精神。进入新时代以来,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推动智能时代的到来。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把劳动者的创新素质放到与知识、技能同等重要的地位,大力弘扬劳模的创新精神。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机遇,以及我国在新发展阶段复合

14、人才短缺、创新技术“卡脖子”的现状,在劳动教育内容上,亦应契合时代需要,着力培养具有开拓创新等时代精神的高素质劳动者。吉林大学聚焦时代特征,以强化劳模育人属性为主旨,优化课程内容设置,将时代精神有机融入劳模授课,以课堂讲授的时代化推进劳动教育课程的内容创新。首先,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全国劳模的精神特质为内核,用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指导学生在精彩的课堂上形成尊重劳模、热爱劳动的正确思想,在实际生活中自觉践行劳模精神。其次,以处于持续发展中的劳模精神不断更新劳动教育内容,将全国劳模的个人经历与时代变迁结合起来,以全国劳模在历史发展中不断学习、充实人生、奉献社会的劳动

15、事迹为教育媒介,以当下我国面临的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为切入点,引导学生树立创新思维,用自主创新、科技兴国的理念武装青年学子的头脑,增强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以发展的劳模精神应对发展的外部环境,培育知行合一的时代新人。再次,挖掘劳模精神与其他中国精神的内在联系,锤炼当代大学生的精神品格。如吉林大学将劳模精神与抗疫精神的内在一致性作为“全国劳模讲劳动教育课”的内容之一,以在抗疫斗争中舍生忘死、勇当先锋的全国劳模为榜样,以在抗击疫情中优秀的医学团队、专业教师、工作人员为示范,培养学生应急处突的能力素质和人民至上的奉献精神。二、“全国劳模讲劳动教育课”的时代价值 “全国劳模讲劳动教育课”以劳模精神为引领、以全

16、国劳模为示范,丰富了劳动教育课程的理论内涵,推动劳动教育目标的全面实现,并在实现劳动育人目标的基础上,助推社会形成崇尚劳模、热爱劳动以共建共享为内容的新的劳动风尚,具有理论与实践并重的时代价值。1.以劳模精神为指引,丰富发展劳动教育的理论内涵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生动体现,是鼓舞全党全国各族人民风雨无阻、勇敢前进的强大精神动力。”8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也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中重要一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劳模精神引领高校劳动教育课程体系建设,对于承继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拓宽马克思主义劳动观,丰富发展劳动教育的理论内涵具有重要意义。首先,以劳模精神指引高校劳动教育课程体系建设,有利于培育青年学子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劳动的精神品质,将民族伟大复兴、社会发展进步与个人成长发展紧密结合,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其次,劳模精神引领下的劳动教育,是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勤于劳动、善于创造精神的承继。“中华民族是勤于劳动、善于创造的民族。正是因为劳动创造,我们拥有了历史的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专业资料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3 wnwk.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浙ICP备202405992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