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收稿日期:作者简介:李风晓(),女,首都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李宏伟(),男,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员,首都师范大学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年月理论研究 ,第期总第 期 “坚持理论创新”重要历史经验的内生逻辑李风晓李宏伟 首都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北京 摘要:理论的生命力在于创新。中国共产党的理论创新,立足于实践发展,根植于现实需要。中国共产党一百多年的奋斗经验证明,“坚持理论创新”是对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理论品格的继承,是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理论创新自觉意识的进一步延续,也是中国共产党人艰苦卓绝的
2、奋斗成果。理论创新作为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在中国发展进程中发挥了强大的促进作用,在引导人民不断走向胜利的历程中,孕育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三次飞跃的重要理论成果。立足新时代,应继续把“坚持理论创新”的经验作为引领实践的行动指南,在指导实践创新的过程中不断凝聚建设伟力,使之真正成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强有力保障。关键词:中国共产党;理论创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将“坚持理论创新”总结为党百年奋斗过程中积累的重要历史经验之一,要求我们不仅要对此经验倍加珍惜并长期坚持,还号召我们在新时代的实践中对其进行丰富与发展。“坚持理论创新”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3、之必然逻辑和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理论品质之生动体现,是持续推进马克思主义本土化、时代化发展进程的一个重要途径,对继续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要在实践中使“坚持理论创新”的经验得以有效贯彻落实和传承发扬,首要的问题便是加深对它的认同与理解,从而使其更高效地与具体实际工作相结合。因此,从“坚持理论创新”的理论基因、实践历程和现实进路三个层次出发,以其存在的逻辑性为起点进行研究,把握其内含的深刻理论渊源和实践基础以及具体现实性的特质,不仅有利于使“坚持理论创新”这一重要历史经验落地生根、深入人心,也提供了掌握其蕴含的重要方法论意义的路径。一、理论基因:创新是 马克思 主义的
4、鲜明品质所谓“理论创新”,就是指人们在社会实践DOI:10.15876/ki.llyj.2023.01.007中,能够根据历史条件的变化,对现实中出现的新情 况 进 行 新 的 理 性 认 识、分 析 和 回 答。在马克思主 义 产 生 和 中 国 化 发 展 的 过 程 中,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和中国共产党人对“坚持理论创新”有不同方面的认识和阐述,但归根到底,都对“坚持理论创新”的重要性及创新途径和原则等方面表现出高度的重视。(一)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进行理论创新的行动自觉马克思主义从萌芽、形成到成熟的发展史是一个立足研究无产阶级革命的现实状况和资本主义实践的基础上对其理论进行创新发展的过程。
5、马克思、恩格斯没有对“理论创新”一词下过定义,但是阅读他们的每本著作,都能深刻认识到理论创新的深刻内涵、重要程度和创新路径。例如,年欧洲革命失败以后,马克思、恩格斯立足当时革命的实际和现实状况,撰写一系列作品来全面总结其中的经验教训,丰富和发展了自己的科学理论,特别是加深了对无产阶级运动的主体、任务、条件和措施等方面的认识。他们早在 共产党宣言 德文版序言中指出,对于其中理论的现实运用,应做到“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他们认为,在坚持正确的一般原理的条件下,自己的理论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根据不同的历史条件,理论也可能过时,需要进一步根据实践的变化和需要进行辩证分析和创新性发展。从理
6、论的横向运用上看,马克思、恩格斯认为分析不同国家的理论是有区别的,因此他们为历史和现实状况不同的国家写出了 共产党宣言 的七篇序言。在 共产党宣言 中,他们明确提出,处于不同的国家,无产阶级变革生产方式可以采用的举措也迥然不同,这意味着文中提出的最先进国家可以采取的措施可能并不适用于落后国家,所以需要每个国家根据自己的实际来确认自己的变革方式。而从理论纵向发展这一角度来看,马克思从唯心主义到唯物主义、从革命民主主义到共产主义的转变,可以说在极大程度上来源于并依赖于对前人理论进行的辩证分析和创新发展。在对德国古典哲学的解读和吸收中,他创新性地对辩证法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理论进行了发展;在对英国古
7、典政治经济学家学说的研究中,他创造性地发现了剩余价值规律并对其进行深入分析;在认识英法两国空想社会主义思想成果的过程中,他从分析资本主义和总结工人运动的经验教训入手,对“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社会历史规律有了深刻领悟。恩格斯晚年对“马克思主义是不断发展的理论”这一命题的阐释颇多。年在致凯利威士涅威茨基讨论关于美国运动的信中,他提出他们的理论“是对包含着一连串互相衔接的阶段的发展过程的阐明”,这是对他们理论与教条之间区别的清晰阐明。阅读其他有关信件,可以发现类似的说明不止一次。年在给康拉德施米特写的信中,恩格斯清晰地指出理 论 创 新 的 功 能,并 反 对 仅 仅 单 纯 地
8、重 复马克思主义理论所谓的“体系”,认为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观绝不是“按照黑格尔学派的方式构造体系的杠杆”,而是必须将其作为开展研究的重要指南。年在致信韦尔纳桑巴特时,恩格斯再次指出马克思主义理论所提供的是“研 究 的 出 发 点 和 供 这 种 研 究 使 用 的 方法”。这些论述实际上都蕴含着理论创新与教条主义、空谈主义对立的思想,反对仅仅把马克思主义的个别概念和词句当作僵死的教条,在某种程度上对于理论创新的内涵和路径进行了更深入的阐明。马克思主义的创新理论在当时的俄国也散发出真理的光辉。在与非马克思主义派别还在进行思想论战的背景下,俄国刚刚开始的社会主义运动虽然也必须借鉴别国的成功经验,但显
9、然俄国革命运动具有首先推翻其封建专制统治的特殊性。在这种情况下,列宁坚决反对将马克思主义片面化、畸形化、教条化,抨击像“老布尔什维克”那样只是“背诵记得烂熟的公式,而不去研究新的生动现实的特点”的行为。他认为必须用批判的态度借鉴别国的经验,创造性 地 运 用 马克思 主 义。因 而,他 基 于 对马克思主义的深入理解和对本国国情的分析,进行了大胆创新,创造了无产阶级革命的新理论。正是在列宁的创新理论指引下,俄国革命取得了伟大胜利,也对之后的中国革命和理论创新产生了重要的指导价值。(二)中国共产党人进行理论创新的经验传承有学者认为,党进行理论创新的过程,是一个“马克思主义创造性地运用于中国的实际
10、”的过程。在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史的不同阶段,中国共产党人对理论创新的重要性和具体创新方式进行了深刻的理论总结,为之后的理论创新提供了经验。毛泽东同志对于“反对教条主义、根据中国本土实践进行理论创新”给予了极大的重视。年,他在 反对本本主义 中首先强调理论发展和创新的路径在于以实践调查为前提,又提出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本本”,应同我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的重要观点 ,其中蕴含了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进行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的深刻内涵。毛泽东就理论创新的重大方针和具体举措进行过多次强调和阐述,比如,在 实践论 中认为不断出现的新革命任务和新工作方案,必 须“适 合 于 新 的 情 况 的 变 化”。年,他
11、指出要使马克思主义“在其每一表现中带着必须有的中国的特性”。认为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推动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党的理论创新与中国革命实践、中国历史、中国文化进行本土化结合,并在此过程中“分清创造性的马克思主义和教条式的马克思主义”。他鲜明地提出,在遵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第一原则下,学习应该“有独创精神”,应该“创造新的 理 论,写 出 新 的 著 作,产 生 自 己 的 理 论家”。依据这 些 深 刻 认 识,党 创 造 性 地 运 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思想理论来指导中国革命问题和社会实际问题,并在解决本土问题中不断取得了理论创新的重要成果。邓小平同志以独特的视野和当机立断的勇气,作出改革开放的
12、伟大决策,指出中国要向前发展,就 应“及 时 地 研 究 新 情 况 和 解 决 新 问题”。同时,他也号召全党解放思想,发扬创新精神,强调要想做一个真正意义上的马克思列宁主义者,就必须敢于说老祖宗没有说过的话。江泽民同志也继承了前人的理论,结合当时中央领导机构调整,在趋于稳定的国内形势下继续推进改革开放的现实状况,深刻指出理论创新的路径应“使我们党的基本理论在继承的基础上不断吸取新的实践经验、新的思想而向前发展”。胡锦涛同志从坚持理论创新的重要性和长远性等方面进一步加深认识,他认为“理论上的与时俱进是行动上锐意进取的前提”,强 调“理 论 创 新 永 无 止 境”,批 驳 将马克思主义当作空
13、洞、僵硬、刻板教条的错误论调与不当行为。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对理论创新的重视与日俱增,多次全面而系统地论述了坚持理论创新的起点、动力、源泉、重要作用和具体途径。比如,在关于理论创新起点方面,认为“理论创新只能从问题开始”,整个理论创新的过程应该是一个“发现问题、筛选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在关于党的理论创新的源泉和动力方面,他提出“一种理论的产生,源泉只能是丰富生动的现实生活,动力只能是解决社会矛盾和问题的现实要求”。在进行理论创新的举措方面,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同本国实际、历史文化与时代要求的结合,在此基础上持续不断地进行实践、探索与总结,才能最终做到将蓝图变成
14、美好的现实 。总之,中国共产党人进行理论创新,包括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继承性创新和对马克思主义的批判性吸收这两重路径。尽管对“理论创新”作出的表述有所不同,但他们都将理论创新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的与时俱进以及中华文化的继承发展结合在一起。二、实践历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理论创新的生动写照马克思主义理论家们始终坚持在实践中不断为寻求新的真理和完善真理开拓新的路径。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对党的整个发展历史进程作出总结,强调党的历史是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推进理论创新、进行理论创造”的发展演变过程。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可以说是历经了从学习马列主义经典、仿效苏联经验,到形成强烈
15、的理论创新自觉意识、不断摸索超越,最终自立门户的艰苦历程。(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党百余年奋斗的理论升华自 年中国共产党成立起,教条主义、冒险主义、机会主义等错误思想,导致革命中的多次挫折和失败。特别是教条主义产生的严重后果几乎毁坏了革命事业的根基,毛泽东同志对此深恶痛绝,曾先后多次对教条主义、本本主义进行批判。年,通过对江西寻乌县的实践考察,他对调查研究的重要性有了深刻的认识,不仅写出了作为理论总结的重要成果,而且从此认识到调查研究的重要性;年,他在中央政治局会议上指出,没有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同发展的实际相结合,是苏维埃后期产生“左”倾错误的一个重要原因;在延安整风运动中,毛泽东同志从学风、党
16、风、文风的三重角度,批判了党内存在的教条主义思想和行为,从而解决了思想作风和工作作风问题;新中国成立以后,面对建设中出现的难题,毛泽东毅然决然选择从“以俄为师”转向“以苏为鉴”。他已然认识到,具体实践和理论要随时空和历史条件的转移而发生相应变化。从时空变化的角度,他认为资本主义没出现的情况下,无法“在封建社会就预先认识资本主义社会的规律”。同样,从历史条件和现实状况变化的角度,他也认识到苏联模式不是在中国产生的方案,绝不能盲目照搬照抄。不仅如此,毛泽东还坚决反对机会主义和空谈主义,认为他们的观念“停留在旧阶段”,“离开了当前大多数人的实践,离开了当前的现实性”。基于对中国社会情况的研究,他发表 论十大关系,以中国特色的理论指导实践,探索出与马克思基本原理相结合的情况下走中国式道路的模式,至今仍具有理论和现实指导意义。在之后的整个改革开放阶段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进程中,党坚持理论联系实际,逐步加深对理论创新的理解,深刻认识到以现实层面为前提是理论创新的基础。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建设中,中国共产党始终严格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坚决反对教条主义,结合时代的主题和中国当时面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