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H J S F X Y X B5 6“三三全育人”视角下大学生适应性教育研究王君璞(汉江师范学院 经济与管理学院,湖北 十堰 4 4 2 0 0 0)摘 要 新生入学教育是大学生入校学习的第一课,主要以适应社会发展现状、提高学习能力、满足完善人才培养体系为要求.与此同时,现本科阶段的适应性教育无法完全满足学生的实际需要,尤其在教育内容、教育实践、教育形式等方面存在问题.因此,针对如何在三全育人视角发现新生适应性教育的问题,提出完整优化的对策,帮助高校大学生更好适应大学生活并进一步健康成长.关键词 大学新生;三全育人;适应性教育 d o i1 0.1 9 5 7 5/j.c n k i.c n
2、4 2-1 8 9 2/g 4.2 0 2 3.0 3.0 1 2 中图分类号G 6 4 1;G 6 4 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 0 9 63 7 3 4(2 0 2 3)0 30 0 5 60 41 研究意义1.1 理论意义1.1.1 为大学思想教育研究贡献新角度 创新教育已然成为提高教育质量、发展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三全育人”作为大学思政类版块的创意概念,为思政教育发展指明了新方向.“三全育人”观念适应大学思政工作发展规律,同频时代发展与现实要求,聚焦社会主要矛盾变化,为大学思政工作贡献新思路、新方法、新思考.1.1.2 深层次推进适应性教育研究 我国有关适应性教育的研究较少,因此
3、,本研究基于“三全育人”视角,对高校适应性教育现状进行调查,有助于加强对适应性教育的理论和实践研究.同时,适应性教育研究是一门多学科交集的综合运用,是一项系统工作,涉及面较宽,内容较多,对适应性教育进行研究有利于发掘出适应性教育的子领域和子课题,创新教育教学方法.1.2 实践意义1.2.1 促进高校大学新生健康成长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高校已经不仅仅是培养优秀大学生的基地,更是为我国储备优质师资的主力军,因此,从高中生向大学生过渡,更加需要对入学适应性教育进行引导.大一阶段是大学生行为习惯养成的重要时期,同时大学生活与高中生活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如:集中管理变为开放式管理;单一的生活变为丰
4、富多彩;闲暇时间增多等等.大学新生的思想状况与行为方式也会随之产生巨大波动,因此,如何快速帮助大学生进入角色,更快融入大学生活,深入研究适应性教育确有必要.1.2.2 为高校培养高质量人才 适应性教育对于新生而言意义重大,他们的差异性与多样性导致其容易在生活、学习、人际关系方面产生不适,进而导致心理健康问题.因此,只有重视入学教育、加强适应性教育、注重过程管理,提高2 0 2 3年6月汉江师范学院学报J u n.2 0 2 3第4 3卷第3期J o u r n a l o fH a n j i a n gN o r m a lU n i v e r s i t yV o l.4 3 N o.3
5、 收稿日期2 0 2 2-1 0-2 6 基金项目2 0 2 2年度汉江师范学院科学研究计划项目课题“三全育人视角下高校新生入学适应性教育的问题与对策研究”(项目编号:X J 2 0 2 2 0 2 5).作者简介 王君璞(1 9 9 4-),男,湖北十堰人,汉江师范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辅导员,硕士,主要从事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研究.H J S F X Y X B5 7教学质量才能让新生能够平稳过渡,尽快适应 校 园 生 活、教 师 教 学 方 式、学 习 形式等.2 国内外研究现状2.1 国内研究现状 据笔者粗略统计,在中国知网高级检索中,输入检索条件主题为“适应性”,共计1 4 7 2篇学术
6、 论 文,输 入 检 索 条 件 为 主 题“适应性”并包含“高校”的学术论文共计1 1 6篇,虽然存在部分统计误差,但不难看出,我国对高校新生适应性重视度不够.除此之外,“三全育人”视角下的学术研究也较为匮乏,在中国知网高级检索中,输入检 索 条 件 为 主 题“三 全 育 人”,共 计2 3 9篇学术论文,基于“三全育人”视角分析适应性教育的论文仅有一篇,即周湘莲、邹秉虹(2 0 1 8)的 大学新生学习适应性问题与“三全育人”对策研究11 8-2 0,该文章根据对中南大学新生的调查问卷,提出了提升大学新生学习适应性的“三全育人”对策.浙江大学启动“一年级新生特别教育计划”与“新生之友”寝
7、室联系制度,让更多教授参与到新生教育工作中来;西安交通大学创建新生入学系统“步步入学”,基于学生的地理位置为学生提供入学信息服务;这些方面对高校适应教育的调整具有启示作用.综上,在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中,学习适应性教育类研究偏多,有关于心理学的适应性研究偏少.作为普通高校,我们更应当关注新生入学的适应性问题,这种适应性不仅仅来自于学业,也来自于思想、生活、心理、文化、人际交往等方方面面,这些方面相互影响,共同作用于高校新生的成长.同时,虽然学生作为适应性主体,但是学校的所有教育者在学生的适应性教育上都承担着很大的责任,因此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显得尤为重要.2.2 国外研究现状 早在2 0世纪
8、8 0年代,国外学者便从生物学应激角度探讨适应性问题,在涉及适应性定义的文章中,多数以认知适应性为基础进行深入研究.国外将影响新生适应性要素分为两个方面:一为新生自身特点;二为大环境因素影响.这两个方面对于高校适应性教育影响较为广泛.在实践方面,国外许多高校进行了有利的探索,例如哈佛大学积极探索新生研讨课,将新生研讨课融入大学课程体系,采取1 5人以下的小班教学模式进行授课,着重培养学生的学术探究能力;日本北海道大学十分注重适应性教育,将适应性教育称为“后高中时代”,在开学前设立“新生教育周”,安排新生参观校园,并且发放专业相关书籍供学生阅读.综上,国外的文献在教育内容、教育方法等方面都有许多
9、值得借鉴的地方,但也应注意国外大学新生与我国大学新生存在种种差异,我们在借鉴这些经验时应当有所取舍,不能照抄照搬.3 概念界定3.1 适应性 适应性在生物学上指的是生物与环境、生物的结构与功能等相适合的现象,如 道氏医学字典 将适应性解释为“生物体调整自己去适合环境的能力,或促使生物体能更适合生存的一种过程.”23 8-3 9基于人类心理与生物的区别,生物学理论无法应用于人类发展规律,因此现今我们普遍透过人类心理学的理论研究深挖适应性教育.3.2 高校适应性教育 高校适应性教育是指有目的、有方式地保证学生提高适应能力的实地体验活动.我国部分专家将适应性教育的实质总结为心理、生活、人际关系等方面
10、.本文根据马斯洛需求理论结合高校实际,将高校新生适应性教育分为思想政治教育、心理王君璞:三全育人视角下大学生适应性教育研究H J S F X Y X B5 8健康教育、专业导学教育、生活适应教育四个方面.在思想政治方面主要包括思政课与民族一家亲课程;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包括师生关系、人际关系、人格培养、自我心理调适等;在专业导学教育方面包括专业介绍、学习方法推荐、授课方式讲解;在生活适应方面主要围绕生活性、实践性、开放性原则在实践中体验,在体验中学习.基于此,本文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对发放的问卷进行回收,统计有效问卷,分析目前高校新生适应性教育所存在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对策,使新生能够在最短时
11、间适应学校学习生活,完成顺利过渡.为学校高质量培养学生提供保障.4 适应性教育存在的问题分析4.1“唯分数论”,忽略适应性教育重要性 目前,社会、家庭层面认为成绩已然成为评判学生学习能力的重要指标,对于高成绩的渴望与诉求较为热切,但对适应性教育的实行与发展未有过多观望.社会公众与家长对于学生过渡阶段教育的忽略,致使“唯分数论”蔚然成风,学生心理健康受到严重伤害,“高分低能”的状况层出不穷,社会与家庭层面的忽略也直接导致了学生因无法适应大学生活而状况百出.4.2 高中教育与入学教育存在脱节 尽管人才教育已然成为国家教育战略的重要方面,但我国大部分高校适应性教育仍存在漏洞,出现体系发展不健全、体制
12、机制不完善、教学经验薄弱、适应性教育各环节衔接不顺畅等问题,加之高校对于适应性教育认知较为浅显,通常更易导致适应性教育工作开展浅尝辄止,无法真正满足新生需求.同时,作为高中教育与大学教育转换的过渡,高校对于适应性教育的薄弱环节,也未能筑牢大学新生面对全新生活的坚实基础.4.3 学院层面执行力弱,适应性教育呈低迷状态 学院是大学生入学后的第一对话人,是开展适应性教育工作的主体,但多数学院在育人方面更加重视学分绩点的评估和考量,对于学校适应性教育任务的下达难免存在执行力弱、重视程度低等问题.适应性教育通常以讲座等形式开展,内容过于宽泛,无法深入起到过渡性作用,违背了开展适应性教育的初衷.5 优化高
13、校适应性教育的对策5.1 由关注成绩向关注综合素质转变 解决问题的首要,就是改变社会大众与家庭的心态.当今社会,更加强调学生的综合素质,“唯分数论”已成为无根之木.因此,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将打造“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落到实处,让“唯分数论”成为“唯综合论”,真正从大众层面关注、重视新生适应性教育.5.2 拓宽高中教育与入学教育渠道 针对我国大部分高校体系不健全、体制机制不完善等问题,加快加强适应性教育实践落实到位,转换学校层面思想怠惰、行动落实慢等情况,对各学院进行系统性培训,将讲座与实践结合,开展有特点、有创新的适应性实践教育活动.5.3 将适
14、应性教育作为工作重点 作为新生入学的第一负责人,学院的各项工作必须以入学教育为基.将天平向培养学生学科能力向培养综合素质倾斜,通过大力开展一系列讲座、实践等特色活动,让新生了解学校、认知大学,减轻入学焦虑.同时,培养有工作能力与经验的辅导员、班主任教师队伍,深入学校、课堂,为新生提供软着陆环境.6 结 语 随着我国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社会对当代大学生的入学适应性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高校倡导以人为本的政策下,国家、社会也对大学新生适应性教育提出了更高的期望.因此,如何推动全员、全过程、全方位与新生适应性教育相结合,是今后高王君璞:三全育人视角下大学生适应性教育研究H J S F X Y X
15、B5 9校思政工作的重点.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大学新生在起点扣好第一粒扣子,真正为社会主义事业培养高素质建设者和接班人.参考文献1 周湘莲,邹秉虹.大学新生学习适应性问题与“三全育人”对策研究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上旬刊),2 0 1 8(1 2).2 段志光.大学新生适应教育概论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 0 1 1.3 黄 娜.大学新生适应性教育研究D.赣州:江西理工大学,2 0 1 1.4 刘丽梅,马静香,张英良.新建本科院校校内协同育人模式探索 以邯郸学院为例J.教育研究,2 0 1 7,3 8(6).5 刘红敏.民族院校大学生学习适应性调查研究J.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
16、会科学版),2 0 1 2(2).6 邓 群,赵常兴,曾晓丽.民族院校新生适应性教育的思考J.中国成人教育,2 0 1 4.7 王 佩.民族院校新生适应性教育研究J.科技经济导刊,2 0 1 7(2 8).8 陈 会 昌,胆 增 寿,陈 建 绩.青 少 年 心 理 适 应 性 量 表(A P A S)的编制及其初步常模J.心理发展与教育,1 9 9 5(3).9 夏 坤,沈 鹏.新生头年计划:美国高校入学教育的有效途径 新泽西大学的个案分析J.贵州教育学院学报,2 0 0 8,2 4(1 1).1 0 王世忠.多元与和谐:民族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战略选择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 0 1 7.1 1 段志光.大学新生适应教育概论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 0 1 1.1 2 陶 沙.从生命全程发展观论大学生入学适应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 0 0 0(2).1 3 张大均,冯正直,郭成等.关于学生心理素质研究的几个问题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2 0 0 0(3).【编校:胡军福】O nA d apt i v eE d u c a t i o nf o rC 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