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39 卷第2 期Vo1.39No.2廊坊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nal of Langfang Normal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s Edition)2023年6 月Jun.2023三全育人”视阈下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实践机制王维佳(扬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江苏扬州2 2 5 0 0 9)摘要:红色文化是革命战争年代以来由中国共产党人、先进分子和人民群众共同创造并极具中国特色的先进文化。为更好地将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发扬红色文化传统,落实红色课程,构建“四位一体”的协同育人机制,实现全员思政育人模式;要利用校园环境和多媒体技术,将红色
2、基因融入学生学习、生活、娱乐、心理,构建全方位思政育人模式;要加强红色实践和红色科研育人,让学生从入学到毕业、从双休日到寒暑假都能感受红色资源的魅力,构建全过程思政育人模式。这对推动“三全育人”模式的改革与探索,对促进思政教育的内涵式发展,对落实高校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均有重要意义。关键词:“三全育人”;思想政治教育;红色文化;实践机制中图分类号:G641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以党的理论为指导,以“三全育人”为行动导向,以立德树人为旨归。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在公开场合强调,“要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红色资源是红色文化的外在表现形式,红色基因是红色文
3、化的精神要素,红色基因最终凝聚为红色传统。红色资源、红色基因、红色传统统一于红色文化的框架之内,是其重要组成部分。在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理念的指导下,将红色文化全面系统、深入细致地融人思政教育中,是高校思政教学工作质量提升和构建“三全育人”大格局的重要课题。以往收稿日期:2 0 2 2-1 2-1 5基金项目:教育部高校示范马克思主义学院和优秀教学科研团队建设项目“基于三全育人理念的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教学质量提升路径研究”(1 9 JDSZK182)成果。作者简介:王维佳(1 9 8 7 一),女,博士,河北石家庄人,扬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思想政治理论与教学、中国近现代史。习近
4、平贯彻全军政治工作会议精神扎实推进依法治军从严治军人民日报2 0 1 4年1 2 月1 6 日。参见敖雪洋:基于红色文化背景下高校思政教育改革思路与策略研究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22年第2 1 期;张悦、欧阳瑜、易险峰: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实践资源建设研究,高教学刊2 0 2 2年第8 期;付金辉: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路径探析,郑州轻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 0 2 2 年第6 期;等。:116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 6 7 4-32 1 0(2 0 2 3)0 2-0 1 1 6-0 7的研究多将红色文化看作一个整体,探索其融人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内涵、价值、方法。事实上
5、,红色文化内涵丰富,理应从多面向、具体化探究其融人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实践路径。鉴于此,本文试从课程体系、队伍建设、教学载体、教学空间、教学过程和教学功能六个方面探索红色文化融人思政教育的形式、方法和渠道,以期进一步推进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取得实效。一、发扬红色传统,构建全员思政育人模式红色传统是由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多年来的性质宗旨、优良作风、思想风范、崇高品德、伟大情怀凝聚而成的,是党在长期革命实践中总结出的智慧与经验。青年人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理应沿着先烈和前辈的足迹继续前进,继承革命志士的奋斗精神,所以,全面、有效地让学生了解、传承红色传统,是高校教师的重要责任。一方面,思政课教师在学
6、校内部要积极联合其他专业任课教师,探索不同专业课程中蕴含的红色基因,打造以思政课为主阵地的红色文化课程体系,加强与校党政领导、团学干部以及教辅人员学习与交流的机会,开设红色文化讲座,把红色文化传统因素融人高校各类工作与教学中,发挥“课程思政”培育时代新人的合力作用,形成“大思政”格局。另一方面,要打破学校与学校之间,,学校与社会、家庭之间的壁垒,以红色文化课程的创建为媒介,实现全员育人。(一)落实红色课程,完善课程体系近年来,为有效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质量与水平,贯彻“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高校思政课程体系建设不断改进。为充分展现思政课的主渠道作用,改革、创新高校思政课建设体系,高校思政课程
7、设置鼓励进行一定程度的改革。红色文化专题课程的开设,可以在构建思政课“必修课+选修课”的课程体系,增进学生对党史、国史、中国近代史以及社会主义发展史的了解,加强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学习与认识等方面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为此,一方面,高校思政课要“因势而新”,联合不同课程、不同专业的教师,各自发挥课程优势,将课程中蕴含的红色文化传统与现实关怀紧密结合,以红色故事、红色人物、红色事迹为主要内容,通过教师讲授和学生观看资料片、小组研讨、讲课比赛等方式,系统开展红色文化教育,加强学生的道德修养和文化素养;要努力打造以思想政治理论课为主要阵地,以红色文化传统教育为主题,覆盖通识教育课、专业教育课
8、、实践教学课在内的思政教育课程体系,帮助学生从不同视角、不同层面感受共产党人领导广大人民群众为实现民族复兴作出的重大贡献,进一步实现从教学体系向信仰体系的转化。另一方面,思政课教师要依托学校的助力,联合辅导员、团学干部、图书馆工作人员和其他党政机关人员,充分利用当地的红色文化资源,深挖革命老区的红色文化历史,选红色文化素材,扩充图书馆馆藏红色文化书籍,申报各级相关红色文化项目,将红色文化传统逐渐融人高校各项教学、管理工作中,鼓励不同岗位、不同身份的教职工和行政管理人员开展红色文化讲座,丰富学生的学习内容。这样,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发扬红色文化传统为媒介,可以有力完善红色文化课程体系,彰显红
9、色文化传统的价值与引领作用,形成包括思政课、专业课、通识课教师、教学与图书管理人员、生活与心理辅导员、党政领导在内的红色文化育人格局,引导大学生认清自已的“根”和“魂”,促使其从中国共产党的革命精神中吸取道德滋养和文化精髓,在真正意义上使红色文化传统得以传承。(二)加强协同育人,促进队伍建设高校思政教育并不仅仅是学校和教师的责任,而是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的重要课题。因此,在开设红色文化专题课程的同时,思政课教师一方面要积极参与组建以国家教学名师、全国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标兵、教学能手、教学骨干、思想政治理论课影响力人物、校内外在岗和离退休的思政课教师为主体的专业教师团体,互相学习,互相交流经验,展
10、现不同学校所在地区的红色文化传统特色,合力编撰红色文化教材,整体规划设计红色文化课程目标,由表及里、由外及内地螺旋式推进红色文化入脑、人心;另一方面,要充分利用社会和家庭的力量,积极联合当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校外知名人士、优秀校友以及学生中拥有“好家风好家教”的家庭,以红色.117文化传统教育为主要内容,开展红色文化教育访谈、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考察与实践、红色文化演讲和报告等活动。同时,还要在同学间选出“先进分子”,树立优秀的学生典型。通过学校、社会、家庭和学生“四位一体”的协同育人机制,构建具有地方特色、学校特色和深刻内涵的红色文化传统教育体系,形成“同向同行”的全员育人格局。这样,以红色文化
11、传统为媒介,不仅可以架起学校内部公共课与专业课、教师与行政管理者、教学与服务之间的合作桥梁,构建起具有学校特色的红色文化课程体系,而且可以打破学校与社会、家庭、学生之间的育人壁垒,育人不再仅仅是教师的事,而是“全员力量的整合”。二、传承红色基因,构建全方位思政育人模式“红色基因”是中国共产党人在不同历史时期形成的精神特质,是中华民族至关重要的思想内容与伟大信念。作为共产党人的“精神信仰密码”,新时代红色基因“成为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精粹为一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灵魂”,对新时代青年坚定理想信念、明确政治站位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思政课教师一方面要将红色基因融入课堂
12、教学中,充分利用好课上时间,构建红色文化课程;另一方面,要把握好课下时间,将红色基因融人学生日常生活,尤其是校园环境和网络平台中。高校思政课承担着立德树人的重要使命,仅仅依靠每次课上两个来小时的时间显然是不够的。校园和网络是大学生几年学习、生活、娱乐的重要场域,因此,思政课教师除吴国友:以全员育人理念促学生全面发展,光明日报2 0 1 6 年1 0 月5 日。2刘建平、王昕伟:新中国成立以来红色基因的传承与发展探析红色文化学刊2 0 1 9 年第3期。详见陈晓江、冯少雅:三全三维三联”:高校思政课红色基因传承机制创新研究,大学2 0 2 1 年第7期;杨丽:建党百年来红色基因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
13、范式嬉变及其逻辑,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 0 2 1年第9 期;孙竹雪、胡帅:红色基因深度融入高校思政课的逻辑理路研究-一一以“思想道德与法治”课为例,成才之路2 0 2 2 年第32 期;等。:118了要把握好课上时间以外,还要充分利用校园和网络,将红色基因一步步渗人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娱乐中,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品德、人格、人生态度和价值观。(一)营造红色校园环境,丰富教学载体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关键期,最需要悉心指引与栽培,校园文化在其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思政课教师要结合校园文化的自有特色,将校园作为红色文化教育的重要载体,打造思政教育的“第二课堂”。要通过回顾红色记忆,传承红色基因,让学生从红色
14、文化传承中吸取养料,在向榜样看齐中积极进取,使红色基因充分融入自己已的血液,成为自己苗壮成长的源源动力。积极创设红色育人环境,丰富教学载体,将红色基因引人校园文化,主要有两种途径。一是以校园文化活动为载体,创设动态育人环境。首先,思政课教师要结合课程特色,激活红色基因,以价值观建设为核心,利用传统经典和红色革命精神加强对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尤其是注重利用重大节日或纪念日,如“五一”“七一”“八一”“十二”“一二九”等,指导学生开展以历史文化为背景的各类校园文化活动,如情景剧大赛、红色诗词朗诵、历史知识讲座、红色文化展览等,通过形象生动的红色故事、鲜活的历史人物让思政课“立起来”“活起来”。其次
15、,要利用专业背景优势,为学生开设中国共产党党史、共青团团史专题讲座,使学生深刻了解共产党在不同时期的历史使命,引导学生坚定“四个自信”增强“四个意识”,积极主动地向党组织靠拢,为党组织不断输入新鲜血液。再次,为学生提供红色素材,指导他们组建大学生红色理论宣讲团,在校园中引领“红色理论风潮”,并走出校园,到社区、兄弟院校进行巡回宣讲,开启校外新征程,传播红色正能量。二是充分利用校园标语和文化墙,创设静态育人环境。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教师要加强校园文化的图像创设,深度挖掘红色记忆、红色传承,续红色血脉,传承革命精神,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二十大精神等融入校园的一隅一景。通过追寻红色记忆,将思政课相
16、关内容素材,融人校园标语和文化墙建设中,以期达到从教室到宿舍、校园空间上“全方位”覆盖,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文化观、民族观、国家观”。红色校园文化以学生为主要对象,对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塑师生之形、铸师生之魂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隐性力量。创建红色校园环境,有利于思政教育工作路径的延伸,有利于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最终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教育目标。?(二)建设红色网络,拓宽教学空间在加强校园红色基因传承的同时,教师还应用好互联网,更新教学方式,拓宽教学空间。当今时代,网络已成为不可或缺的东西,广告推广、云盘、博客、微博、微信等等,已经逐渐深人人们的生活中。面对这一时代特点,高校急需新的人才培养模式。不论是专业课还是公共课,在改变传统“讲、听、读、记”的课上教学方式的同时,都需利用多媒体网络,将知识渗透进学生的日常生活中。思政课教师可以以网络技术为媒介,建设红色网络文化专题,展示革命人物、革命事迹、革命历史,将中国共产党的伟大情怀、革命传统、开拓创新精神等,以生动、鲜活的方式展现出来,用大学生喜欢的方式进行思政教育,开展日常思政工作。其一,建设红色网络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