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36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23年第08期总第249期No.08.2023Sum 249J O U R N A L O F J I A M U S I V O C A T I O N A L I N S T I T U T E136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23年第08期总第249期No.08.2023Sum 249J O U R N A L O F J I A M U S I V O C A T I O N A L I N S T I T U T E“双减”背景下高校体育教学的创新与探索杜英昊(鲁东大学,山东烟台264011)现今,双减政策的落实为高校教育工作的开展指明了新的方向。高校应在体育课
2、程教学实践方面,加强对于双减教育概念及教育内容的运用,充分围绕双减教育发展创新体育课程教学新模式、新内容及新策略,提升高校双减教育视角下的体育课程教育工作前瞻性,使高校能根据新时期高等人才教育培养特点,科学地开展双减教育的育人培养工作,保证双减教育背景下的体育课程教学有效性。一、双减背景下的高校体育教学载体(一)在线体育教学互动平台2021 年 7 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内容明确指出:“落实部门职责,发挥学校主体作用,健全保障政策,明确家校社协同责任;坚持统筹推进、稳步实施,全面落实国家关于减轻学生过
3、重学业负担有关规定,对重点难点问题先行试点,积极推广典型经验,确保双减工作平稳有序。”其中,减轻学生过重学习负担,并非削减课程教学内容,而是基于更为轻松的教育形式,降低学生学习压力、学习强度,帮助学生在缓步慢跑的环境中构建完善的知识体系。高校体育教学在双减教育背景下的推进,应基于在线教育及线上教学平台的运用,加强对教学方式、教育方法及教育策略的优化,采用更为轻松的教学方式开展教育实践,避免对学生形成强烈的教育压迫感与紧张感,使学生在线上体育教学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 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2023-02-05,据中 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http:/
4、 要:双减教育是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战略,对于促进教育工作良性循环发展有着重要意义。文章对双减背景下高校体育教学载体进行分析,探究高校当前体育课程教学存在的不足及教育创新的制约因素,根据双减教育的工作要求,为高校制定体育课程教学的教育创新策略,以期提升高校体育课程教学的教育创新能力,实现双减教育背景下高校体育课程教学的高水平推进。关键词:双减;高校;体育教学;创新;探索中图分类号:G807.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9052(2023)08-0136-03收稿日期:2023-03-03修改日期:2023-06-07作者简介:杜英昊(1999.1),男,山东济宁人,鲁东大学体育教学专
5、业 2021 级在读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体育教学研究。1372023年第08期总第249期No.08.2023Sum 2491372023年第08期总第249期No.08.2023Sum 249教育理论与实践实效性。建立高校体育教学的专属教育实训基地,主要目的是通过完善体育教育基础设施及配套措施,为体育双减工作的推进提供帮助,并基于体育实训基础的建设,为排解学生学习压力提供帮助,使学生能在参与体育运动的过程中,逐渐将部分学习压力进行转移。其中,建设专业化实训基地,能提升学生体育运动的环境代入感,消除学习压力对学生体育运动状态的影响,使学生能基于高质量的体育运动服务,逐渐地改善心理环境。以此,达
6、到双减教育发展目标,使高校能在保证体育课程教学有效落实双减教育要求的基础上,为教师提供更多层面的双减教育工作支持2。二、双减背景下高校体育教学问题与教育创新限制因素(一)高校体育教育发展适应能力有限高校体育教育发展,必须基于教育新环境做好多方面的探索,深入了解新时期体育课程教学需求。并根据双减教育工作要求,有针对性地开展体育课程教学内容设计,进一步拓展高校体育课程的服务功能,使高校体育教育能在双减教育的影响下,帮助学生缓解学习压力,健康发展。然而,部分高校在体育课程教学规划的设计方面,未能基于新时期教育发展新环境做好趋势评估,对于双减教育要求的落实未能实现全面推进,促使高校体育教育工作难以充分
7、适应当前的教育环境。例如,部分高校仍采取传统的体育课程教学思维开展教育内容的设计,枯燥的课程教学环境、单一的课程教学内容及高强度的体育训练,均降低了学生参与体育课程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无法更好地在体育课程学习方面发挥自身的核心优势。(二)高校体育教学的恶性竞争发展根深蒂固恶性竞争发展是学生学习负担与学业压力过重的主要原因。成绩攀比、教育攀比、就业攀比等要素,始终萦绕在 21 世纪初大学生的教育发展的各个方面。随着竞争强度及攀比意识的不断提升,恶性竞争教育环境则在教育改革中逐渐浮现。譬如,部分高校教育工作仅将学生学习成绩作为学习能力的评价依据,未能针对学生其余方面的学习优势进行挖掘。从而,使唯成
8、绩论占据高校育人培养的教育高地。其中,部分高校体育课程教学同样以学生运动能力为基础开展教育分析,未能结合影响学生运动能力的客观因素进行系统化的教育分析。最终,高校体育课程教学工作的推进流于形式,学生攀比意识及教师的攀比心理,进一步促成恶性竞争教育发展环境的形成。(三)高校体育课程教学内容缺乏前瞻性体育课程教学虽然主要以提升学生身体素质、深化学生健康发展及构建轻松教育学习环境为主体目标,但新时期大学生学习、生活模式的改变,促使高校传统的体育课程教学规划设计,难以基于健康化教育发展为学生提供多方面的教育保障,教育内容的滞后、教育策略的单一充分影响了高校体育课程教学内容,使高校体育课程教学实践难以在
9、提升学生体能水平及身心健康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譬如,部分大学生生活娱乐方式主要以开展网络社交为主体,高校体育课程教学难以融入学生日常的学习、生活环境,体育教育的实际影响也将逐步降低。长此以往,高校体育课程教学势必形成边缘化趋势。随着大学生对体育课程学习关注度的下降,体育课程教学也将逐步成为部分学生学习、生活的一种教育负担。久而久之,高校体育课程教学将失去本质意义。归根结底,高校体育课程教学内容前瞻性不足,成为阻碍高校科学开展教育实践的重要因素,使高校无法运用双减教育发展内容及教育概念,系统化地进行体育课程教学设计及教育实践。最终,高校体育课程教学工作质量大打折扣,难以满足高校大学生对体育课程知识
10、的学习需求3。三、基于双减背景下的高校体育教学探索路径(一)提升高校体育教育发展适应能力双减教育发展明确未来我国育人培养的教育方向,基于高质量教育服务助力双减教育的育人发展,已然成为教育工作的新趋势。意见中也对于双减教育的重要性进行充分明确。因此,基于双减教育发展做好体育课程教学创新,则是提升高校教育工作适应能力的一种科学方式,对于高校更好地完善体育课程教学体系、强化体育教育渗透能力及培养学生全面发展健康体魄等具有重要意义。从当前高校体育课程教学现状来看,体育课程教学创新不应单方面注重教学形式及教育方法创新,而是要针对体育课程教学体制进行彻底的教育革新,进一步拓展体育课程教学的服务功能,使体育
11、课程教学能与部分基础学科开展多元化的课程教学联动。譬如,运用体育课程教学与高校大学生专业技能培养、思政教育的劳动教育开展教育联动,采用更为轻松的教育方式帮助专业学科教师及思政教育检验教育成果,改变以往驱动式教育模式下学生紧张的学习状态,使学生能在体育课程教育引导下,更好地适应学习发展新环境。以此,从教育发展适应能力及学生学习适应性两个层面完善高校教育保障机制,实现体育教学与其余学科课程教学双减教育多元互补。(二)构建良性竞争教育发展环境构建良性竞争的教育发展环境,则主要基于双减教育的发展要求,降低基于高强度竞争发展的教育工作量,进一步控制恶性竞争的发展势头,消除攀比意识及攀比心理对教育工作的实
12、际影响,有效通过高校体育课程的教育改革,优化高校多方面的课程教学实践体系,138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23年第08期总第249期No.08.2023Sum 249J O U R N A L O F J I A M U S I V O C A T I O N A L I N S T I T U T E138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23年第08期总第249期No.08.2023Sum 249J O U R N A L O F J I A M U S I V O C A T I O N A L I N S T I T U T E帮助高校构建良性竞争的教育发展环境。以此,凸显双减教育发展的核心优势。譬如
13、,基于双减教育优化体育课程教学内容,将部分涉及恶性竞争教育发展的内容排除在课程教学体系之外,通过能力引导及兴趣引导,深入挖掘高校体育课程教学资源,使学生能在猎奇心理的驱使下,主动地针对体育课程教学知识进行接触,在良性竞争的教育发展环境下,不断提升体育知识储备及体育运动参与积极性,实现高校体育课程教学的高水平推进。因此,构建良性竞争的教育发展环境,并非摒弃高校现有的课程教学思路,而是在现有的课程教学思路之外,加入双减教育发展概念,使双减教育的育人培养成为引导教育发展的重要牵动力,避免高校教育发展走入恶性竞争的错误路线,使高校能在持续深化教育创新发展的道路上更好落实双减教育工作要求,提升高校体育课
14、程教学对双减育人培养的教育执行力。(三)保持高校体育教学的前瞻性优势保持高效体育教学的前瞻性优势至关重要,是高校有效落实双减育人培养工作要求的基础。高校应在体育课程教育实践设计阶段,充分分析学生当前学习、生活形式,根据学生的日常学习、娱乐内容,布置阶段性的体育课程教学内容,有效将部分体育课程教学元素及体育运动要素加入学生日常学习、生活,使学生能针对部分体育运动要素及体育知识有所感知,帮助学生提升对体育课程知识内容的关注度。并且,高校能基于双减教育的体育教育创新,减轻学生体育课程学习负担。譬如,高校可以采取网络社交互动的方式,提升大学生对体育课程内容的关注度,帮助大学生逐渐融入当前体育课程学习环
15、境,并将部分具有内容吸引力及教育前瞻性的基础要素,加入高校体育课程的教育设计,使大学生能在网络教育互动的影响下,积极参与线下的体育课程训练活动及体育运动。另外,高校可以基于对大学生教育健康指标的设置,采用多元教育实践的方式减轻学生体育课程学习压力,根据学生体能素质不足、体育运动短板及体育知识内容的缺失,有计划地开展多种不同形式的体育教育实践。以此,提升体育课程教学内容的教育渗透能力,让参与体育运动实践成为大学生日常学习、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进一步运用高校体育教学的前瞻性优势,落实双减教育的工作要求,提升双减教育背景下高校体育教学的教育创新能力。(四)转换高校体育课程教学定位及教育目标转换高校体
16、育课程教学的教育定位与教育目标,是指改变高校现阶段的体育课程教育实践方向,使高校能在双减教育的指引下,根据大学生健康水平及心身健康成长要求,制定多种不同的体育课程教学方案,摒弃传统滞后的体育课程教学思维,使高校能基于学生体能优势及体育运动特点,安排与之相对应的体育课程教学内容。其中,高校应优先做好对大学生的教育沟通,进一步了解大学生自身的体育课程学习需求,根据大学生的体育运动方式及具备的体育运动能力,设计多种体育课程教学方案,在有效掌握学生学习不足及学习优势的基础上,逐步提升体育课程教育深度,使学生能在轻松的体育课程环境下学习,不断提升身体素质及体能水平。另外,转换高校体育课程教学定位与教育目标,并非将学生体育课程知识学习能力及学习评价抛诸脑后,而是将学生成绩评价作为一种辅助手段加以运用,避免一味地强调对学习成绩评价的依赖,使教师能客观地开展体育课程教育分析及学生学习能力探究。以此,基于双减的教育发展思维,提升高校体育课程的教育创新能力,保证高校体育课程教学的有效性及教育质量。(五)定期举办趣味化的体育竞赛活动基于趣味化概念开展课程教学实践,主要是丰富体育课程教学体系的一种手段,对营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