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进程、意旨与路向高福进,杨世照(上海交通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上海200240)摘要:“两个结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伟大成果,它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建构起联结历史、现实与未来的理论通路。从“一个结合”到“两个结合”的演进历程凝聚了中国共产党人的思想自觉、理论自觉与实践自觉,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出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题中要义,亦是推进文化自信自强的先决条件,创造性地回应了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之问与实践之需。新时代新征程上,“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论域日益敞开,应秉持“三种精神”,为“两个
2、结合”加注活力与生力,使其持续嬗迭意涵,扩充义理,释放效能,并在此视域下求索“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未来进路。关键词:党的二十大;“两个结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图分类号:D 61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9 895X(2023)02 0172 08DOI:10.13256/ki.jusst.sse.2023.02.009Integrating Marxism with Chinas Fine Traditional Culture:the Process,Purpose and PathsGAO Fujin,YANG Shizhao(School of Marxism,Shang
3、hai Jiao Tong University,Shanghai 200240,China)Abstract:“Two combinations”is the great achievement of adapting Marxism to the Chinese context andthe needs of the times.It has developed the theoretical system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and constructed a theoretical path connecting the h
4、istory,reality and the future.The evolution processfrom“one combination”to“two combinations”embodies ideological consciousness,theoreticalconsciousness and practical consciousness of Chinese Communists,and reflects the unity of Marxist worldoutlook and methodology.The notion of“integrating Marxism w
5、ith Chinas fine traditional culture”is theessence of adapting Marxism to the Chinese context and the needs of the times,and also the prerequisitefor building cultural confidence and strength,which creatively responds to the theoretical questions andpractical needs of Chinese modernization.On the new
6、 journey of the new era,it is increasingly open to“integrate it with Chinas fine traditional culture”.We should uphold the“three spirits”,add vitality to 收稿日期:2023 05 11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22&ZD240);上海市艺术科学规划项目(YB2021G03)阶段性成果作者简介:高福进,男,教授。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E-mail:通信作者:杨世照,男,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E-mail: 第
7、45 卷第 2 期上 海 理 工 大 学 学 报(社会科学版)Vol.45No.22023 年 6 月Journal of University of Shanghai for Science and TechnologyJun.2023the“two combinations”,so that Marxism can continue to evolve,expand its meaning,improve theefficiency,and seek the future path of“integrating with Chinas fine traditional culture”.K
8、eywords:the 20th CPC National Congress;“two combinations”;Chinas fine traditional culture 2021 年 7 月 1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 100 周年大会上提出:“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用马克思主义观察时代、把握时代、引领时代,继续发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1483这是“两个结合”理论的首次出场。时隔一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上再次庄严指出,“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必须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9、,必须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215。“两个结合”具有丰富的理论内涵和价值新蕴,是中国共产党人思想建党、理论强党的关键之匙。新时代新征程上,耙梳“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演进历程,提炼出场意旨继而探赜实践进路,具有鲜明的学理意义和丰富的实践价值。一、回溯历史:“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探索进程透视“两个结合”的发展脉络对认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生成规律大有裨益。从思想萌发到体系建构,不同理论发展阶段各具特色,但其共性是“第二个结合”始终伴随“第一个结合”的进阶而演进。(一)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并非自传入中国起就成为一个成熟的理论命题,其提出与发展有一个具体
10、的历程。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国情、中国文化的“碰撞”或“接轨”一直都存在,其具体化、本土化是通过反复的实践探索而无意识实现的。在反对本本主义中,毛泽东首次提出学习马克思主义“必须同我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3,此时是将“相结合”作为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之一。1938 年10 月,毛泽东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提出“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体化”,他强调:“今天的中国是历史的中国的一个发展;我们是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主义者,我们不应当割断历史,从孔夫子到孙中山,我们应当给以总结,承继这一份珍贵的遗产。”4这凸显出历史在理论创造过程中的基底性地位。他进而指出:“马克思主义必须和我国的具体特点相结合并通过一定的民族形
11、式才能实现。”4所谓“民族形式”,实际上包含了中华民族独有的历史、文化与传统。此番论断标志着“第一个结合”进入了理论自觉的发展阶段5,也是“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思想原点。延安时期是党探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时期。1941 年 5 月,毛泽东在延安干部会上总结历史时指出:“中国共产党的二十年,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日益结合的二十年。”6795他认为当时“不注重研究历史”“不注重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应用”等缺点的存在“无法使我们在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互相结合的伟大事业中更进一步”6796。不注重研究中国的历史就无法把握过去与当下的联结,而不
12、注重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具体实践,就无法解决中国革命的现实问题,此番论断继承了“一定的民族形式”的思想内核。无论是“实际情况”“具体特点”还是“具体实践”,都固然涵容中国的文化。“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亦包括“同中国具体的文化相结合”。因此,“第一个结合”与“第二个结合”并非彼此独立的理论单元,二者存在着逻辑关联。在此时期的政治话语表述中,“文化”的意涵多蕴藉在“历史”之中。1944 年,毛泽东在和英国记者斯坦因谈话时提到了历史的继承与发展问题,他指出:“中国历史遗留给我们的东西中有很多好东西,这是千真万确的。我们必须把这些遗产变成自己的东西。”7191对于历史遗产与外来思想间
13、的张力,他强调道:“我们的态度是批判地接受我们自己的历史遗产和外国的思想。”7192将马克思主义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思想也散见于毛泽东的著作或文稿中,例如矛盾论 实践论 为人民服务等。中共中央对延安时期的思想改造运动进行了深刻总结:“中国共产党人是我们民族一切文化、思想、道德的最优秀传统的继承者,把这一切优秀传统看成和自已血肉相连的东西,而且将继续加以第 2 期高福进,等:“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进程、意旨与路向173发扬光大。”8318同时第一次明确要求使马克思主义与中国文化结合,指出:“中国共产党近年来所进行的反主观主义、反宗派主义、反党八股的整风运动就是要使得马克思列宁主义这
14、一革命科学更进一步地和中国革命实践、中国历史、中国文化深相结合起来。”8318-319这就是要逐渐推动马克思主义扎根中国文化沃壤,使其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贯通融会,是为“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理论起始。(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提出了“第二个结合”的历史任务,迈出了理论发展的新步伐。但是探索进程并非一帆风顺,正确的实践路线在先后发生的“大跃进运动”、人民公社化运动和“文化大革命”中逐渐湮没。然而此时期,党在“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问题上的实践探索基本继承、遵循了延安时期形成的路线。1956 年,毛泽东在和音乐工作者谈话时指出:“应该学习外国的长处,来整理中国的,创
15、造出中国自己的、有独特的民族风格的东西。”9他以中国革命道路和革命形式的选择作为“引子”,指出艺术发展需要创造出中国形式的、民族形式的文化作品。这一论述还“并联”了“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的统一”,一定程度上体现“与传统文化相结合”的观点。同年 9 月,党的八大通过了关于政治报告的决议,确定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文化方针,为繁荣社会主义文化指明了基本遵循。概言之,党在这一时期对“两个结合”的探索在曲折中前进,但是理论自身的韧性和理论发展的内生动力得到了充分彰显。(三)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通过反思历史、反省教训,重新确定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16、会议召开前夕,邓小平提出:“要努力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则同我国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10这一观点锚定了新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方向,即理论发展需要与国家的现代化建设紧密结合。1982 年,邓小平在党的十二大开幕式上指出:“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11回溯历史,可见“中国特色”的表述继承并发展了“一定的民族形式”思想。“中国特色”包含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诸多要素,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形成提供了“理论元件”。1997 年,江泽民在党的十五大上指出要“建设立足中国现实、继承历史文化优秀传统、吸取外国文化有益成果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1218,并提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建设”1232。此番论断初具“两个结合”的基本特征即建设精神文明既要结合中国实际,又要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同时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方向,确保其始终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根本框架内。胡锦涛指出党通过“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13确立了领导核心地位,首次确证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