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敦煌吐魯番研究 第二十一卷2022 年,363371 頁白化文先生的敦煌學研究(附白化文先生敦煌學論著目録)楊寶玉2021 年 7 月 6 日 6 時 20 分,著名學者、北京大學信息管理系教授白化文先生因病逝世,享年 91 歲。作爲白先生的學生,筆者萬分悲痛,數月以來,時時追憶,於再次捧讀先生著作的同時,編輯了白先生論著目録等以寄哀思。白先生曾長期致力於古典文獻、楹聯文化、名物制度、古漢語、佛教史、敦煌學等方面研究,學術領域極爲寬廣,研究成果異常豐碩。關於白先生學術成就的全面闡釋,既非短時間所能完成,更非筆者識見所能企及,故今謹竭綿力,就有關敦煌學方面的情况略述萬一。白先生生前曾擔任中國敦煌
2、吐魯番學會理事及語言文學研究分會副秘書長、敦煌學大辭典 編委、敦煌學輯刊 編委等職,爲中國敦煌學的發展做出了傑出貢獻。白先生的敦煌學研究主要集中於敦煌俗文學、敦煌佛教文獻、敦煌目録學、敦煌學學術史等分支領域。據白先生所撰 慚愧地從敦煌學領域中告退(出處詳見後附論著目録,下同),先生於 19741975 年之間開始接觸敦煌學,起因是當時中華書局擬編一套普及性的小叢書:負責其事的褚斌傑先生是白先生的大學同學,深知白先生的博學與勤奮,遂請先生參與“敦煌俗文學”選題的撰寫工作。於是白先生先是自學,後又經另一位同學沈玉成先生介紹而拜著名敦煌學家周紹良先生爲師,由此接受周老積攢的有關敦煌俗文學研究的資料,
3、并在周老指導下進行補充,共同編輯出版了敦煌變文論文録。該書收録了 1980 年代之前的有關敦煌講唱文學研究的主要論述,爲敦煌俗文學研究者提供了極大便利。在協助周老編輯 敦煌變文論文録 的過程中,白先生也開啓了自己的敦煌俗文學研究,陸續發表了多篇重要論文。白先生的突出貢獻表現於至少兩個方面:其一,對敦煌俗文學作品體裁的辨析。在敦煌學發展的早期,俗文學作品曾被籠統地稱爲佛曲、變363文等,隨著相關敦煌文書的陸續刊布和研究工作的逐漸深入,學界開始了精分細辨工作,歷經了漫長曲折的過程。周老對此高度重視并有篳路藍縷之功,白先生遂接續進行了大量研究。先生所撰 對敦煌俗文學中講唱文學作品的一些思考 探討了“
4、敦煌俗文學”概念的内涵及涉及的研究資料範圍,梳理了敦煌俗文學特别是其中講唱文學作品研究史的基本脉絡及向達、鄭振鐸先生的貢獻與主要觀點。根據不同作品的文體特徵,該文討論了“敦煌俗文學”這一大概念下可進一步細分的多個文體類别及其適用的講唱活動,如:用於轉變活動的變文,用於説話活動的話本,用於俗講活動的講經文、因緣、押座文、解講辭,等等。關於這些結論,雖然也有學者執持不同觀點,如認爲俗講活動使用的底本主要爲講經文,而因緣乃是説因緣活動的底本等,但是白先生的主張無疑可成一家之言。白先生對變文、解講辭(學界又稱之爲解座文、散座文、解講文)等的研究尤爲成熟,漸次刊發的 什麽是變文 變文與俗講 “解講”和“
5、解講辭”等文即對自己的主張進行了充分論證。内中 敦煌俗文學中説唱故事類材料的粗淺分析(上篇:説“變文”)(又題什麽是變文)認爲變文和變相密不可分,變文是演唱的底本,分説、唱兩部分,説唱銜接之處有專門起提示作用的話語。該文亦探討了轉變的演出情况,所論尤爲詳明,故被譯爲英文,影響了更多研究者。其二,對部分敦煌俗文學作品的文獻學整理。這當中既有對單一作品的過録,如 須大拏太子本生因緣 殘卷校録并解説 、上海圖書館藏敦煌卷子 812531 號 黄仕强傳 録文校注(與學生楊寶玉合寫)等文即是,變文和榜題 則主要是對中國國家圖書館藏洪字 62 號文書的整理,并探討了變文與榜題之間的關聯;也有對數種作品的集
6、中校録,如對可補入敦煌變文集 中的幾則録文的討論,及在該文基礎上編成的敦煌變文集補編(與周紹良先生、李鼎霞老師合編,楊寶玉助編)即爲典範之作。敦煌俗文學作品大多與佛教有千絲萬縷的聯繫,是以筆者於此處介紹白先生的敦煌佛教文獻研究。首羅比丘見五百仙人并見月光童子經 校録 係對北京大學圖書館藏 094 號文書進行的整理,同時指出這是一部中國人所造的“僞經”、在十來卷同類敦煌文書中唯北大藏卷有開頭部分和完整的題目。諸文要集 殘卷校録(與李鼎霞老師合寫)首先公佈并校録了北大圖書館藏 192 號殘卷。敦煌寫本衆經别録 殘卷校釋 則追溯了該文書的研究史,尤其是姚名達、王重民、蘇晋仁、潘重規先生的研究成果,贊
7、同王重民先生對法藏敦煌文書 P3747 的定性 “這是我國現存第一部最古佛經目録,也是僅次於 漢書藝文志 的第二部最古目録”。白先生重新過録了 P3747、S2872 兩個寫卷,亦討論了前賢存有争議的 衆經别録 的成書年代問題,認爲“姚名達463敦煌吐魯番研究第二十一卷先生的意見較爲接近實際。衆經别録 極可能最終完成於梁初,比出三藏記集 早不過十年(出三藏記集 寫定的下限是天監十四年,即公元 515 年)”。關於亡佚年代,白先生認爲“綜合姚、潘兩先生之見,衆經别録 之亡佚當在唐高宗麟德元年(公元 664年)之後,唐玄宗開元十八年(公元 730 年)以前的這一段時期内”。由於 衆經别録 在中國目
8、録學和佛教經録發展史上均佔有重要地位,白先生亦曾删除前文中的録文,選取結論部分而改寫爲中國存世第二部最古書目,集中强調了該寫卷的重要性。對 衆經别録 的格外關注與白先生執教於北京大學信息管理系(當時稱圖書館學系)從而重視目録學有關。同理,先生也特别留意印刷術起源和中國書史等方面研究,撰著了 敦煌漢文遺書中雕版印刷資料綜述 曹元忠與雷延美 敦煌漢文遺書中有關圖書文獻資料劄記 解善集 等文,其中第一篇的學術影響尤其大。該文據撰文時可見的英、法、北京藏敦煌漢文文書縮微膠卷,梳理介紹了敦煌漢文遺書中有關木刻版印刷的情况,羅列了雕版印刷品卷號及與印本有關的文字記録,爲相關研究提供了寶貴資料。白先生對目録
9、學的關注在敦煌文書目録研究方面有更加突出的展現。早在 1988、1989 年,白先生即發表了 我國敦煌漢文文書目録工作的回顧與前瞻,以後又對該文進行過數次修訂改寫(見 中國敦煌學目録和目録工作的創立與發展 中國敦煌學目録和目録工作的創立與發展簡述 等)。這些論文全面介紹了中國學者進行的敦煌文書編目工作的總體情况,在辨析了幾個相關概念(如敦煌學、敦煌學目録等)的同時,也著意論述了編製敦煌文書目録時應注意的事項。這些涉及理論問題的探討又集中見於敦煌學原材料與研究書刊的圖書館編目問題 再論敦煌學原材料與研究書刊的圖書館編目 等文。白先生亦曾深入研究過幾位中國前輩學者編撰的敦煌文書目録。簡評敦煌劫餘録
10、 和敦煌遺書總目索引 即屬回顧式述評,分析了這兩部目録書的體式結構及編者的意圖,并介紹了陳垣先生、陳寅恪先生分别爲敦煌劫餘録 做的序言及王重民先生爲敦煌遺書總目索引 寫的後記。讀伯希和劫經録 則專門討論了作爲敦煌遺書總目索引 重要組成部分的王重民先生所編該目,既解釋了該目略顯粗糙的客觀原因,更著重分析了王先生所做注記的類别和其中展露的深厚的學術功力,同時也述及王先生在法國編製該目的情形及其與敦煌古籍叙録 的關係。在解讀中國學者所做敦煌文書編目工作的同時,白先生亦指導研究生楊寶玉撰寫畢業論文國外敦煌漢文遺書目録及目録工作述評。該碩士學位論文係對英國、法國、蘇聯、日本學者編製的敦煌文書目録及其編目
11、工作情况的綜述與563白化文先生的敦煌學研究(附白化文先生敦煌學論著目録)評析,白先生遂將師生研學成果交由河北人民出版社,於 1989 年正式出版了敦煌學目録初探。該書全面論介了當時國内外已刊各重要敦煌文書目録,既有對以前編目工作的回顧解析,又包含對未來工作的設想與建議,是探討敦煌目録學的第一本專著。只是限於當時的出版條件,該書爲手寫膠印而成,不似三年後由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重新排印的内容相同的敦煌文物目録導論 便於查檢使用。白先生對敦煌文書編目工作的關注在後來爲王堯、榮新江、方廣錩先生等分别編就的幾種敦煌文書目録撰寫的書評中也有所體現。由於文書編目工作對敦煌學而言具有特别重要的意義,在敦煌學初
12、創時期及發展早期更是直接助成了敦煌學研究的繁榮,故對敦煌文書目録的評述常會涉及某些學術史問題。白先生發表的有關敦煌學學術史的專論文章也相當多。書評類如 敦煌變文集 及其前後 介紹了四部系統收集敦煌俗文學作品的總集,包括最早編成的敦煌變文匯録、集大成的敦煌變文集、爲敦煌變文集 作訂補工作的敦煌變文集新書、爲 敦煌變文集 作補充的 敦煌變文集補編。該文仔細分析了各書的特點、貢獻與不足。再如 敦煌變文匯録 出版權受授契約 寫在國家圖書館藏敦煌遺書 加緊出版之際 中國硬筆書法史的開創性著作 讀李正宇 敦煌古代硬筆書法 等文在討論這些重要敦煌學著作的過程中均關照了各書産生與流傳的學術背景。至於深切懷念劉
13、銘恕先輩 出版社培育我:上海辭書出版社與楊蓉蓉女史,以及淵源所自的劉銘恕先生 劉老(銘恕)文集前言 等文則是通過追憶白先生參加敦煌學大辭典中俗文學等方面條目的編寫工作的淵源及相關情形而向有關學者致敬致謝。白先生刊發的緬懷老一輩敦煌學家的文章同樣涉及敦煌學學術史内容。如王重民先生的敦煌遺書研究工作 係爲紀念王先生逝世十周年而作,主要對王先生在敦煌學特别是敦煌文書整理與研究方面的業績進行了追溯。王有三(重民)先生百年祭 回憶了白先生與王先生的交往情形,對王先生棄世緣由進行了扼要記述與分析,略及王先生的敦煌學研究成就。周燕孫(祖謨)先生與敦煌學 介紹了原中國敦煌吐魯番學會顧問兼語言文學研究分會顧問周
14、祖謨先生研究敦煌音韵文獻的淵源與主要成果。從圓珍述及俗講的兩段文字説起 紀念周太初(一良)先生 周紹良先生的敦煌學研究 中國俗文學研究的兩位先驅者 周紹良先生和關德棟先生 則分别記述了白先生師門三位老先生的俗文學特别是變文研究的成績。内中著重介紹了周紹良先生的幾種代表作,兼及 敦煌變文集補編 等的成書過程。以上筆者勉力梳理了白先生敦煌學研究論著的大致脉絡。嚴格説來,敦煌學僅是663敦煌吐魯番研究第二十一卷先生治學領域中的一小部分,但所取得的成就足令後學景仰。先生睿智深邃,學養深厚,其功業建樹非筆者所能領悟闡釋,唯有敬待智者,故特附白先生敦煌學論著目録,以便查閲。白化文先生敦煌學論著目録説明:1
15、 略分著作、文章兩部分,再依刊發時間先後排序。重刊著作,如書名或作者署名未變,依首發時間排列;如有變,則分别單列。轉載論文,依首發時間收列,如文題變化較大,儘可能揭示。2 署爲合著的著作或文章,均列出合作者,白先生獨自署名者一般從略,個别署非常見本名或筆名者(“白化文”本爲先生筆名),儘可能揭示。3 部分論文又收入白先生的個人文集承澤副墨(東南大學出版社,2002年)、人海棲遲(北京燕山出版社,2005 年)、負笈北京大學(江西教育出版社,2008 年)、北大熏習録(北京大學出版社,2010 年)、敦煌學與佛教雜稿(中華書局,2013 年)、已落言詮(中華書局,2015 年)、退士副墨(上海科
16、學技術文獻出版社,2017 年)等,2017 年中國書籍出版社彙編 10 卷本白化文文集 時收入承澤副墨 人海棲遲 北大熏習録 敦煌學與佛教雜稿 四書,但對個别篇目的歸屬進行了調整。以下試以書名後綴出版年的方式區分四書之不同版本與白化文文集 本。例如:北大熏習録(2010)指北京大學出版社所出,北大熏習録(2017)指中國書籍出版社 白化文文集 本。一、敦煌學著作(含合著、編著等)1敦煌變文論文録,周紹良、白化文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 年。2敦煌學目録初探,白化文、楊寶玉著,石家莊:河北人民出版社,1989 年。3敦煌變文集補編,周紹良、白化文、李鼎霞編,楊寶玉助編,北京大學出版社,1989 年第 1 版、2016 年第 2 版。4敦煌文物目録導論,臺北:新文豐出版股份有限公司,1992 年。5敦煌學與佛教雜稿,北京:中華書局,2013 年;白化文文集 第四卷,北京:中國書籍出版社,2017 年。763白化文先生的敦煌學研究(附白化文先生敦煌學論著目録)二、敦煌學論文(含書評、序言、隨筆等)1敦煌俗文學中説唱故事類材料的粗淺分析(上篇:説“變文”),古典文學論叢 第 2 輯,西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