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 共 宁 波 市 委 党 校 学 报 JOURNAL OF THE PARTY SCHOOL OF CPC NINGBO 收稿日期 2023-05-16 基金项目 浙江省社科联研究课题“共同富裕背景下长三角地区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水平及均等化评估”(22XSNH41);浙江省党校系统社会科学界联合会规划课题“共同富裕背景下长三角地区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水平及均等化评估”(ND22162);嘉兴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嘉兴基础教育教师队伍高质量发展研究”(JSKGH2022089)作者简介 诸 萍(1989),女,浙江嘉兴人,浙江红船干部学院经济学教研室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城镇化与人口流迁、社会建设
2、、区域经济研究。2023 年第 5 期(第 45 卷总第 255 期)No.5,2023(Vol.45,Serial No.255)“八八战略”实施以来浙江省城乡 收入差距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基于城乡二元结构视角 诸 萍(浙江红船干部学院 经济学教研室,浙江 嘉兴 314000)摘 要 如何持续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稳步推进城乡协调发展,已成为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先行区的一项重大课题,也是全国推动共同富裕取得明显实质性进展的必然要求。本研究以浙江省为研究对象,基于城乡二元结构视角并利用泰尔指数法,对该省 1978年以来特别是“八八战略”实施以来的城乡收入差距进行了科学测度,并深入探讨了该省城乡
3、收入差距变化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第一,“八八战略”实施以来,浙江省城乡收入差距总体呈稳步下降态势,特别是新时代以来的十年城乡收入差距明显缩小;第二,分地市来看,丽水的城乡收入差距相对较大,嘉兴、舟山、杭州则相对较小;第三,新型城镇化建设、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固定资产投资、交通基础设施、开放型经济发展以及地方政府作为都会显著影响城乡收入差距,其“共富效应”值得关注。基于此,本研究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关键词 城乡收入差距;共同富裕;八八战略;浙江省;城乡二元结构视角 中图分类号 F04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4479(2023)05-0049-11 一、研究背景 改革开放以来
4、,我国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并如期顺利完成了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任务,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在此期间,我国的城乡区域协调发展进程不断加快,收入分配格局日趋优化,共同富裕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也诚如党的二十大报告所指出的,我国城乡区域发展和收入分配差距仍然较大。从国家统计部门公布的数据来看,作为收入差距关键组成部分的城乡收入差距近年来虽有所缩小,但仍处于相对高位,城乡收入的绝对差距依然过大,与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高质量发展的美好蓝图相比,还存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不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不均等、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等多方面问题。更有研究显示,城乡收入差距是我50 中共宁波市委
5、党校学报2023 年第 5 期 国居民收入差距的决定性因素,其对收入不平等的贡献度超过了 50%1-3。因此,如何破除城乡协调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解决发展中面临的突出问题,如何优化城乡收入分配格局、进一步改善民生,已成为我国政府正在面对、并在未来相当长的时间内都将继续面对的重大现实问题。浙江省作为我国改革开放的先行地,在过去 40 多年的发展中同样经历了经济的快速增长以及增长中的不平等这一世界难题。但较令人欣慰的是,浙江在发展中始终高度重视并正确处理效率和公平的关系。截至2022 年底,浙江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已连续 22 年和 38 年居全国各省(不含直辖市)第一位,城乡居民收入比持续缩小
6、至 1.90:1,远低于全国的 2.45:1,是全国城乡区域收入差距最小的地区之一。正因如此,在 2003 年,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便明确指出城乡协调发展是浙江发展的八项优势之一,并将其正式纳入“八八战略”的总体部署;也因为此,2021 年浙江省被赋予了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重大使命,并明确要求浙江要率先探索实现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基本路径。今年是浙江省“八八战略”实施 20 周年,也是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两周年,城乡协调发展不断取得新突破,共同富裕各项工作有序推进,但目标的实现必须要有科学的理论支撑,更要有合理的评价体系作为依据,这也是各项工作开展的基础和前提。鉴于此,
7、本研究以浙江省这一具有代表性和示范性的省域为对象,通过对该省 1978 年以来特别是“八八战略”实施以来城乡收入差距的科学测度,系统分析城乡收入差距的演变特征,深入探讨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因素,这对于全省乃至全国进一步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参考价值。二、文献梳理(一)城乡收入差距的成因分析 从国内现有文献来看,学者们已从不同视角对我国城乡收入差距的成因进行了分析,且绝大部分文献都将城乡收入差距的持续扩大根植于城乡分割的二元经济结构及其衍生的制度安排上4-8。因此,二元经济结构理论也成为解释我国城乡收入差距最重要的理论范式之一。“二元经济”这
8、一概念最早由荷兰经济学家伯克(Booke)于 1933 年提出,此后以刘易斯(Lewis)、拉尼斯(Ranise)、费景汉(Fei)、托达罗(Todaro)等为代表的发展经济学家持续深化、不断发展,该理论也逐渐成为许多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处理城乡关系、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实践指导理论9。二元经济结构理论认为,世界不发达国家和地区普遍存在两种经济结构,即以小农生产为主、劳动生产率较低的农业部门和以社会化大生产为主、劳动生产率较高的工业部门,两个部门不同的劳动生产率和工资率以及无限劳动供给,使农村劳动力、农业剩余不断地补贴工业化,从而产生二元结构。同时,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也存在转换的内在机制。随着工业
9、化和城镇化进程加快,生产力逐步提高,农村剩余劳动力持续向城市转移,城乡劳动生产率、工资率等差异逐步缩小,人口流动速度放慢,“二元经济”会逐步趋向“一元经济”,城乡差距也将逐渐消失。相关的实证研究也支持了该理论的主要观点,即二元经济结构的改善会明显抑制城乡收入差距的不断扩大10-14。值得注意的是,二元性是发展中必然存在的现象,因而二元经济结构现象也是普遍存在的,不仅限于不发达的国家和地区,只是大多数国家并没有像中国那么突出而已。这是因为中国的城乡不仅仅存在二元经济,更由于一系列衍生的非均衡的制度安排而同时存在着二元社会、二元体制、二元行政等多重分割局面。正如不少学者所指出的,新中国成立后,中国
10、中共宁波市委党校学报2023 年第 5 期 51 长期奉行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牺牲农业支持工业、牺牲农村支持城市,使得城乡发展出现典型的二元结构特征,而“价格剪刀差”“城乡二元户籍制度”等城市偏向型制度安排以及由此形成的投资政策、分配政策等城市偏向型政策实施又进一步固化了城乡经济发展的二元性15-18。当前,这种制度安排的不均衡主要表现在了土地制度、户籍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的不完善和不合理上19。因此,从表面看,城乡收入差距源于物质资本、人力资本及社会资本的城乡差别;而事实上,具有明显城镇偏向的户籍、土地、社会保障等制度安排改变了传统的城乡利益关系,导致城乡收入差距演变形成了稳定的路径依赖,故城
11、乡制度的非均衡供给是更深层次原因2053。正因为此,同其他转型期国家相比,中国的城乡收入差距似乎是最大的2139,而这一差距同时也是国内经济社会发展最突出的矛盾之一,是当前中国推进共同富裕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所在。与此同时,城镇化作为破解城乡二元结构最重要的一个环节22-25,其与城乡收入差距的关系自然也受到了众多学者的关注。其中一种观点认为,城镇化发展有利于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如傅振邦和陈先勇26、胡振华和陈恒智27、刘赛红和朱建28、王森29 等人的研究均证实,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可有效抑制城乡收入差距的进一步扩大。但也有学者持反对意见并认为,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并不必然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可能会存在长
12、期和短期的影响差异,如吴先华的研究就发现,城镇化在长期水平上通过市民化来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但在短期水平上则与城乡收入差距具有正相关关系30,欧阳金琼和王雅鹏31、齐红倩和席旭文32、高远东和张娜33 等人的研究也有类似发现。此外,还有学者进一步指出,城镇化发展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是非线性的,如杨森平等运用 19952012 年 31 个省份的面板数据验证了城镇化率与城乡收入差距之间存在倒“U”型关系,即城镇化初期城乡收入差距会随着城镇化率的提高而扩大,而当城镇化率达到一定水平后城乡收入差距将出现缩小趋势34。洪丽和尹康35、穆怀中和吴鹏36 等人的研究也证实了上述结论。不难发现,城镇化对城乡收
13、入差距的影响,其研究成果目前仍存在较多争议,有些观点甚至是互相矛盾的。但即便如此,仍有一项共识是明确的,即城乡二元结构是形塑中国城乡发展不平等的重要力量之一,而建立在这一结构之上的城镇化自然也成为研究我国城乡收入差距的一项重要且不可或缺的结构性因素。(二)城乡收入差距的测度方法 关于城乡收入差距的测量还没有明确统一的标准,但各种测量结果反映的基本现状及演变趋势是基本一致的。目前,测量城乡收入差距的方法主要有基尼系数法、收入比值法和泰尔指数法三种371617。其一,基尼系数法。基尼系数法是比较常用的收入差距测量方法,但在测量城乡收入差距时会存在一些不足。首先,基尼系数以洛伦兹曲线为基础,更适合用
14、于测度总体内部的收入差距,而不适合二元结构下的城乡收入差距38;其次,基尼系数仅对中间阶层收入的变动比较敏感,因此很难区分基尼系数的扩大是因为各阶层普遍收入增加还是收入低的变得越低、收入高的变得越高所致3438。其二,收入比值法。收入比值法也是一种应用比较广泛的衡量方法。收入比值法具体采用了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与农民居民人均纯收入的比值来衡量城乡收入差距。这种方法计算简单且数据容易获得,测算结果又能基本反映城乡收入差距的变化趋势,在研究中经常被使用。但由于收入比值法未能考虑城乡人口结构及其收入水平分布结构的动态变化,在一定程度上会高估转型期中国的城乡收入差距39。其三,泰尔指数法。另外一种被广泛
15、使用52 中共宁波市委党校学报2023 年第 5 期 的测量方法是由 Theil 于 1967 年基于熵理论提出的泰尔指数法40。研究发现,该方法在测量分组间的收入差距时具有明显的优势,不仅可以将总体的收入差距分解为组内差异和组间差异进行分析,而且还可以将总体收入差距的变动幅度进行相似的分解分析41。在这方面,王少平和欧阳志刚基于我国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提出了更适用于我国现状的城乡收入差距泰尔指数,并分别测量了我国各省(区、市)19792004 年、全国 19782006 年的泰尔指数3842。其计算公式如下:,=(,2=1)ln(,)(,)(1)其中,j=1,2 分别表示城镇地区和农村地区;
16、Pij,t表示 t 时期 i 地区城镇(j=1)或者农村(j=2)的人口数量,Pi,t表示 t 时期 i 地区的总人口;Iij,t表示 t 时期 i 地区城镇(j=1)或者农村(j=2)的总收入(用相应的人口于人均收入之积表示),Pi,t表示 t 时期 i 地区的总收入。由式(1)不难发现,这种度量方法既反映了我国城乡二元结构的演变特征,又反映了城镇化进程中我国城乡收入的结构变化,因而也受到了众多国内学者的青睐34394344。基于我国城乡二元结构现象依然突出以及农村居民人口占比仍然较高的事实,本研究也将基于此种方法,分别从全省层面和地级市层面对浙江省的城乡收入差距进行科学测度,并在更深层次上探讨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因素,从而准确把握浙江省城乡收入差距的发展变化。三、浙江省城乡收入差距的测算结果(一)全省视角 为直观展现浙江省城乡收入差距的发展变化,同时便于比较不同测算方法所得结果的差异,本文根据测算结果绘制了城乡收入差距的演变轨迹(见图 1)。从图 1 曲线 1 和曲线2 的比较中不难发现,采用收入比值法和泰尔指数法得到的城乡收入差距在数值上存在明显差异(前者的数值均在 1.5 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