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3年11月党建评论汇编(20篇)“把思想方法搞对头”陈云同志曾说:“学习理论,最要紧的,是把思想方法搞对头。”思想方法,是人们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路子和方法。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是互相结合的,思想方法不对头,工作方法就会不对头。无数事实证明,只有把思想方法搞对头,认识、分析和解决问题才能全面深入准确,才能看准大势、认清趋势,理清思路、找到出路,工作时才能把握规律性、富有创造性,从而以思想认识的新飞跃打开事业发展的新局面。把思想方法搞对头,首要的是把马克思主义看家本领学到手。习主席强调,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要把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作为看家本领。马克思主义揭示了事物的本质、内在联系及
2、发展规律,是“伟大的认识工具”,是我们观察世界、分析问题的有力思想武器。我们只有把马克思主义看家本领学到手,把思想方法搞对头,才有坚实理论根基。学习掌握马克思主义,必须在全面把握其立场观点方法上下功夫。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是一个有机整体,是相互贯通不可分割的,立场通过观点、方法体现出来,观点是立场、方法的表达,方法是立场、观点的运用。只有真正将贯穿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整体把握、融会贯通,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更知其所以必然,我们的理论素养才会更上一层楼,思想方法才会焕然一新。把思想方法搞对头,学习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至关重要。毛泽东同志曾说,“马克思主义有几门学问”“但基础的东西是马克思主
3、义哲学。这个东西没有学通,我们就没有共同的语言,没有共同的方法”。马克思主义哲学包括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它既能“解释世界”,回答世界“是什么”“怎么样”的问题;又能“改造世界”,为我们提供“怎么办”的科学方法。掌握了马克思主义哲学,认识、分析和解决问题就有了“显微镜”“望远镜”,思想方法才能搞对头。“现在的领导干部不少人受过专业训练,不缺乏专门知识,但其中的很多人不懂哲学,不善于辩证思考,很需要在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上提高一步。”我们要把思想方法搞对头,就要把学好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必修课,在不断接受哲学智慧的滋养中提升思维层次和思维能力、端正思想方法和工作方式,妥
4、善地处理工作生活中遇到的各类矛盾和问题。把思想方法搞对头,必须与时俱进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最新成果武装头脑。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和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既部署“过河”的任务,又指导解决“桥或船”的问题,是新时代我们把思想方法搞对头的强大思想武器。我们必须坚持把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认认真真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把握好这一思想的世界观、方法论,坚持好、运用好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自觉用以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努力做到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六个必须坚持”,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
5、社会主义思想的立场观点方法的重要体现,深刻揭示了这一思想的根本立场、精神特质、理论品格、实践要求、科学方法和世界情怀。我们只有准确把握包括“六个必须坚持”在内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立场观点方法,才能更好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精髓要义,才能把思想方法搞对头,认识问题才站得高,分析问题才看得深,开展工作也才能把得准,确保张弛有度、收放自如。避免“党务即党建”误区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近些年,各地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效果显现。但是,仍有基层党组织在工作中陷入将党建等同于党务的认识误区,把二者混淆。党建工作与党务工作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没有党建,党务就成了无源之水、无
6、根之木;没有党务,党建就缺少了呈现形式。作为党的肌体的“神经末梢”,不少基层党组织往往在日常工作中,将党建工作完全异化为党务工作者的工作。党章以党内根本大法的形式明确了党组在抓党建工作中的责任任务,其中写明了党组要加强对本单位党的建设的领导,履行全面从严治党责任,讨论和决定基层党组织设置调整和发展党员、处分党员等重要事项等内容。必须明确的是抓党建不只是党务工作者的事,负主要责任的是党组织,党务工作者是执行者。警惕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无效创新”,抓党建必须依靠抓党务来实现,但实际工作中,有不少党组织认为,只要把党务工作的规定动作做完了,就是把党建工作抓好了。却不知应付式、形式化、任何“不走心”“
7、花样繁多”的创新党务工作,不仅抓不好党建,还会让党员不满、群众反感,甚至产生副作用。实际工作中,有的地方创建党组织示范点,简单以标语、横幅等形式呈现,这些“标签”式创新使得基层党务工作者陷入了“文山会海”,少了倾听群众呼声、解决群众难题的时间和精力,既无益于群众,还破坏了基层政治生态。党组织示范点创建,不能只看装潢、看展板,更要看务实管用的措施、党员干部的精气神、群众的幸福感。基层党务工作连着党建工作的“最初一公里”和“最后一公里”。有的放矢处理把握好二者关系,才能做到对症下药。党务工作要始终以党建思维为指导。党务工作是党建过程中的具体呈现,党建则是党务工作的内容,党建工作在内容上更加丰富,包
8、括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制度建设等,党务工作则更加具体,是实现党建工作的载体、形式、方法和路径。党务工作围绕党的建设开展一系列具体活动,比如,发展党员、“主题党日”、“三会一课”、收缴党费、党员教育工作等。两者联系紧密,离开党的建设,就不存在党务工作,但是将党建工作狭隘理解为党务工作,谋划党建仅仅局限于党务活动,考核党建也是盯着党务的统计数据、台账资料等,反映出没有树立起“把抓好党建作为最大的政绩”这一重要理念。党务工作的参与主体是多元化的,工作范畴是全方位的。因此,在开展党务工作中必须始终以党建思维为指导,组织党员共同参与到党的各项建设中来,增强党员的参与度,积极
9、推动党员主体发挥作用。党务工作是抓手,党建需要对党务进行统领,党建导向鲜明了,党务方能切实可靠。基层党组织书记必须明晰党建工作“第一责任人”身份,筑牢“第一职责是管党治党、第一政绩是抓好党建”的观念,牢固树立大党建工作格局,建立起党建工作与党务工作的连接机制,避免将党建工作完全异化为党务工作者的工作。不断推进党务标准化、规范化建设,保证好党务干部做好基础性工作的同时,又不断探索党员作用的发挥途径,健全完善民主评议党员制度,引导党员增强党性意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同时将广大群众组织动员起来,多方联动形成合力。注重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有效创新。一方面在工作重点上创新,杜绝“喊口号式”创新,新形势下坚
10、定不移贯彻党的群众路线,既要充分了解本地实际情况,也要倾听群众呼声、解决群众难题,积极收集群众需求,在兼顾适配性和实用性的基础上对治理形式进行创新。近年来,多地创新提出“党建+微网格”的基层社会治理方式,优化党员联系群众的队伍,有效提升了基层组织的服务水平、服务能力、服务质效。另一方面在工作机制上创新,高效的工作机制是基层党建创新的重要保证。各级党建部门要努力创新机制,防止和克服工作的随意性和盲目性,摒弃形式主义,促进党建工作的程序化、规范化,增强党建实效。当前在创新基层党建过程中,要坚持在“传承延续”的框架下进行“创新发展”,并持之以恒。按照有关规定对党建工作进行科学分析和研究,形成系统的、
11、完整的工作程序,用以指导和规范基层党建工作。从群众“眉头紧锁”中找破解之策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下基层,调查研究下基层,信访接待下基层,现场办公下基层“四下基层”是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宁德工作时大力倡导的。当前,第二批主题教育正在深入开展,领导干部要传承“四下基层”好作风,怀着“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深入基层、走入现场、融入群众,在真听真看真问中了解真实情况,找准找实一批发展所需、改革所急、基层所盼、民心所向的问题,才能把基层“冒热气”的一手资料和鲜活经验带上来用起来,使党的方针政策真正落到实处。现实中,极少数领导干部习惯以上级注意代替群众满意,用提高嗓音压低基层声音;有的不愿下基层、不会和群
12、众打成一片,成为“脸生干部”;还有的下基层不下车子,不进村子;甚至有的对群众的急难愁盼搞表面一套背后一套或选择性处理,等等。这些远离基层、游离群众、脱离实际的怪象乱象只会败坏党的形象、寒了群众的心。基层是最好的课堂,群众是最生动的教材。抓实第二批主题教育,必须面向基层真开门、开大门,推动领导干部与群众常结亲交朋友,干群关系才会不离不弃。要沉到一线知民意,带头到车间工厂、田间地头和农户家中,到困难多、群众意见集中、工作打不开局面的地方去,重点围绕群众的难、企业的盼、基层的愿,采取面对面、背对背相结合的方式,全面“网罗”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努力让问题浮出水面,把建议摆到桌面。要掌握沟通技巧,
13、多些“七嘴八舌式”讨论,多说土话、大白话、掏心窝子的话,拉近身心距离,不懂就问、虚心请教、耐心解答,善于从群众的“话里话外”和“眉头紧锁”中甄别好与差,找到工作的方位、落实的方向、改进的抓手。“善治病者,必医其受病之处。”对群众反映的问题,越是敏感,越不能反感,越是棘手,越不能袖手。要坚持“乱麻中找线头”,从具体的事和具体问题出发,分清主次矛盾和轻重缓急,突出个性问题立行立改、共性问题专项整治,特别是对一些历史遗留、久治不愈的老大难和“硬骨头”,如“鸬鹚入水”般久久为功、一盯到底,不打太极、不留坏账,确保承诺一条一条兑现,整改不折不扣落地见效。要请群众参与、让群众评判、受群众监督,沉浸式回应诉
14、求,清单式公示整改措施,摊牌式亮出阶段性成效,对群众有异议,工作不到位的,及时“返工”“回炉”,不见成效不撒手。也要刀刃向内、严实查摆自身存在的宗旨意识不牢和作风虚浮等问题,着力从思想根源上纠偏找差,真正使主题教育成为厚植为民情怀、践行群众路线的生动实践。构建中国式现代化的国际传播叙事体系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全面提升国际传播效能,形成同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相匹配的国际话语权。”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中国故事的讲述、中国声音的传播和中国形象的塑造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新征程上,切实提升国际传播效能,就要构建中国式现代化的国际传播叙事体系,以中国式现代化的内涵逻辑与价值
15、理念,突破西方的话语围猎,营造有利的国际舆论环境,提升我国的国际传播效能。构建两个系统叙事观,提升对中国式现代化的全面认知与认同 构建中国式现代化的国际传播叙事体系,首要问题是建构讲好故事的基础性工作,即创新国际传播的叙事观念,以系统论思维梳理中国式现代化的故事类型与叙事逻辑,推动中国声音的故事内容与中国故事的讲述策略体系化。从传受视角来看,叙事观念可分为内容叙事观与受众叙事观。内容叙事观要做到“真”和“通”,要求准确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的内涵与外延,用中国理论阐释中国实践,用中国实践升华中国理论,将叙事全貌与叙事细节相统一,把中国表达和世界表达相结合,把握整体与局部的辩证关系。受众叙事观要做到“
16、巧”和“融”,处理好国际传播战略与对外叙事策略的关系,即通过分析故事传达过程中的内在叙事逻辑与外在接受规律,把单向输出转变为双向互动,使政府和媒体、组织和个体、国内和国外相互协同、形成合力,提升传播效能。在观念重塑基础上,建构国际传播叙事体系要注重对不同题材的叙事内容进行差异化处理、针对性转化,从而讲好中国故事,讲好中国共产党的故事,讲好我们正在经历的新时代故事,促进国际社会对中国形成更深入、更全面的认知与认同。塑造“两个协调”的内容叙事观,传播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形象 坚持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相协调的叙事体系。讲好中国故事,不仅要对外讲好中国器物、发展成就、工业建设等物质文明,也要准确传达中华文明背后的思想力量和精神力量。中华文明厚德载物、讲信修睦的品质要求,为物质与精神的协调发展提供了内生动力;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