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古籍保护研究第十辑钱谦益重编义勇武安王集稿本考论A Study of Qian Qianyi s Manuscript of A New Edition of Collected Works on Yiyong Wuanwang裴振濮秦帮兴摘 要:钱谦益重编义勇武安王集迄今未得到深入研究。本文对稿本考察后有几点发现:其一,该书为钱谦益手稿,保存基本完整,钱氏身后由顾湄、陈奂等人递藏。其二,以读书敏求记提要为主,对照钱谦益年谱,确定是书始编于顺治十八年(1661),分为三卷。其三,是书的主要文献来源为元胡琦著关王事迹与明吕柟著义勇武安王集,另有钱谦益广为搜集的正史、杂剧、小说等材料。其四,结合明
2、末清初的历史背景与钱谦益的出处选择可知,其编此书不但是为了表明心志,更重要的是想宣扬忠义观念,鼓舞抗清势力的斗志。关键词:钱谦益;重编义勇武安王集;稿本;成书关羽本来只是一位三国时期的武将,却在后代地位逐渐抬升,最终在明清时期完成了由人向神的转变,影响至于今日,对其形象的接受史构成了我国古代一道独特的文化景观。明末大儒钱谦益所辑重编义勇武安王集正是其中的重要一环。是书目前流传下来的版本较少,一是清稿本,为钱谦益手书原稿,二是清康熙八年(1669)顾湄刻本。目前可知前人对此书的研究尚只有孙楷第先生所著也是园古今杂剧考 附录中余所见钱谦益重编义勇武安王集 一篇而已1271-279,且孙先生的研究对
3、象为顾湄刻本,重点关注的是有关杂剧方面的内容。钱谦益的手稿本尚无人进行深入研究,兹略作考论以为初探,尚乞方家见教。451钱谦益重编义勇武安王集稿本考论 一、稿本概述稿本藏于中国国家图书馆,共三册。题签上有篆书“道光六年十一月装”字样,道光六年(1826)应是稿本在流传过程中最后一次被重新装订的时间。全书可分为三个主要部分。第一部分为正文之前直接取自吕柟义勇武安王集刻本的内容。包括目录、明代吕柟的义勇武安王集序、元代胡琦的新编关王事迹序、元代李鉴的题刻胡琦新编事迹序,以及汉前将军汉寿亭侯谥壮缪义勇武安王像常平冢图常平冢新图玉泉冢图寿亭侯印图玉泉显烈庙图崇宁宫图崇宁宫新图祭品图司马印图寿亭侯印图十
4、一张图。文字部分有少量删改,整体版式为半页十行二十二字,花口,双鱼尾,四周双边,版心有“武安王集”字样。这一部分整体保存良好,字迹清晰,唯页面底部边角受潮,稍有缺字。第二部分为正文,包括目录和正文八篇。分别是本传考故事考谱系考坟庙考封爵考神迹考正俗考艺文考。篇前有小序,简介本篇内容或文献来源。正文双行小字夹注,多取相关人物的正史传记材料,亦有直接摘自胡琦关王事迹、吕柟义勇武安王集等书的片段,在坟庙考封爵考神迹考艺文考中尤多。由此可知,这一部分并非全为钱谦益手书,中有后人的补辑。正文偶有句读,删改涂抹痕迹较多,除旁批和补辑的部分外整体版式为半页九行二十字,小黑口,四周单边。第三部分是正文之后,有
5、清代陈奂、僧人圆信、吴毓芬、毛怀、曹元忠跋,魏源题诗。其中陈奂题跋最多。陈奂(17861863),字倬云,号硕甫,晚年自号南园老人,师从段玉裁治小学,以治毛诗著名,其诗毛氏传疏堪称清季毛诗研究的集大成之作。陈奂跋有四篇。最早的一篇撰于嘉庆十七年壬申(1812),紧随其后陈氏又有续跋,续跋后有僧人圆信题诗。其后有陈奂的第三篇跋,时间为嘉庆二十年乙亥(1815),跋后又有圆信跋语,落款时间为“庚子九月”,应是圆信在道光二十年庚子(1840)所补题。再后为陈奂第四篇跋语,落款时间是“道光六年岁次丙戌十一月”,与题签上的时间相同,可知此次题跋与稿本最后一次装订约在同时。之后是吴毓芬作于同时的题跋,吴毓
6、芬(18211891),字公奇,号伯华,著有也是园诗钞等。再后为道光七年(1827)毛怀题跋。毛怀,生卒年存疑,字551明末清初,有诗僧圆信法师较为出名。圆信,字雪峤,号语风,俗姓朱,顺治四年(1647)圆寂,著有语风稿雪峤禅师语录。此圆信法师与文中的圆信并非同一人,文中的圆信应为清中晚期时人,生平暂不可考。古籍保护研究第十辑士清,号意香,工书,善谈谑,门弟子极盛,尤工题跋,著有南园草堂集。魏源随后题诗两首,诗后亦有跋。之后有“道光癸卯孟夏魏耆敬观”字样,应是魏耆与其父魏源同观时所题。最后是曹元忠的题跋。曹元忠(18651923),字夔一,号君直,晚清著名藏书家、校勘学家,著有笺经室书目四册。
7、这一部分除序跋、题诗外还有藏书章、闲章等,可以增进我们对此书成书与递藏情况的了解。是书现今可查于中国古籍总目“史部传记类别传之属”或中国古籍善本书目“史部传记类别传类”,因在清代查禁之列,极为珍贵。如陈奂在序跋中道:是编得于玉峰山麓,钱东涧手稿也。奂为修葺,得完善可读。二百余年故物出自敝簏破纸中,为神灵呵护无疑也。嘉庆十七年岁次壬申十一月朔日长洲陈奂沐手谨志。嘉庆十七年(1812)是目前已知与此稿本流传相关的最早年限,距钱谦益写定此书已有一百五十余年。此书历经顺治、康熙、雍正、乾隆四朝,度过了清朝文字狱最为严苛之时,能重新得见天日实属难能可贵。嘉庆时期文字狱消歇,文化氛围较为宽松,此书方才现世
8、。其他与此稿本相关的年份有陈奂序跋中的道光六年丙戌(1826)、吴毓芬序跋中的道光六年丙戌、毛怀序跋中的道光七年丁亥(1827)、魏耆题字中的道光二十三年癸卯(1843)以及曹元忠序跋中的己未(1919)冬。细读序跋可知他们得见此稿本皆与陈奂相关,前几人都是直接在陈奂处观看的,而曹元忠虽言“迩见东涧手稿于南园先生家,幸何如耶”,但通过考校可知曹元忠写序跋时陈奂已逝世五十六年,且据苏州通史记载,“(咸丰)十年(1860),太平军攻陷苏州,陈奂弟子马钊战死,陈奂侧室杨氏投井自尽。陈奂仓皇逃至上海,手稿藏书及友朋书札均付兵燹”2。因此,此“南园先生家”应是留守苏州的陈氏后人在居住。钱谦益于康熙三年(
9、1664)逝世,其藏书都归于族孙钱曾之手,此稿本也应如此,但观钱曾所编读书敏求记与也是园藏书目都有是书存目题解,唯其最早所编的述古堂藏书目没有。根据赵荣蔚先生考订,述古堂藏书目写定于康熙八年(1669),也是园藏书目写定于康熙二十五年(1686)3。钱谦益门人顾湄于康熙八年刊刻此书,与述古堂藏书目成书于同一年,因此也是园藏书目应是钱曾对刻本的记录描述。所以,重编义勇651张小李先生详细统计了清高宗实录中乾隆皇帝批判钱谦益的谕旨数,共有 19 道,其中有 6 道专门针对钱谦益。修四库全书时,乾隆要求将钱谦益等人之书“逐细查明,概行毁弃,以励臣节而正人心”,且在乾隆四十四年(1779)十一月甲辰时
10、下旨严禁各省郡邑志书名胜古迹部分编入钱谦益、屈大均等人诗文,以及人物、艺文门内载其生平事实及所著书目。参张小李:乾隆帝批判钱谦益的过程、动因及影响,收入故宫学刊第九辑,故宫出版社,2013 年,第 150163 页。钱谦益重编义勇武安王集稿本考论武安王集稿本应有一段时间入藏在顾湄处。另,藏园批注读书敏求记校证关于“重编义勇武安王集二卷”一条的批注中,管庭芬有言:“此书已归朱述之司马绪曾插架,旋携归金陵里第,已早堕刀兵劫中矣。”4管庭芬说的“此书”亦当是重编义勇武安王集的刻本,且朱绪曾(字述之)开有益斋读书志中并没有关于此书的信息。综上,可大致梳理此手稿的流传状况如下:钱谦益逝世后,手稿落在了顾
11、湄手中,由他进行刊刻。此后一百多年间,该书手稿销声匿迹,直至陈奂于玉峰山麓重新发现,其后一直藏于陈奂家中,陈氏逃太平天国之难去上海时,此书遗留在了苏州,己未冬,曹元忠得见。民国时期流传情况俟考。二、成书与内容考(一)成书时间与分卷读书敏求记“史部传记类”中重编义勇武安王集二卷提要云:辛丑孟冬初旬,吾邑西乡迎关神赛会。先期王示梦里人云:“红豆庄有警,廿八至初二,须住护持,过此方许出会。”是日,牧翁赴李石台使君之约,入城止宿山庄,其夜盗至,而公无虞,王之灵实庇焉。公斋心著是书者,盖所以答神佑也。元季巴郡胡琦编刻关王事迹。嘉靖四年,高陵吕柟复校次刊之,名义勇武安王集。公取二书,次第厘定,考正删补,而
12、谓之重编者,因名仍吕公之旧耳。公又取钱唐罗贯中撰通俗演义三国志及内府元人杂剧,摭拾其与史传抵牾者,力为举正。而予于此亦有疑焉。神座右塑立周仓像,传来甚久。遍考书史绝无其人,仅见于小说传奇,那可为据。今王之庙貌遍天下,罕有核及此者,何也?且如桓侯字益德,内府板演义传尚未之改,而流俗本竟刊为翼德,岂不可笑。或有为之说者曰:“桓侯名飞,揆厥字义,焉知非翼德乎?”予笑语之曰:“如子云云,岂独桓侯宜此字,即王之讳羽,亦应移此字字之矣!”其人懡而去,并书之以发一笑。5此则提要为我们提供了很多信息,最重要的是编书的时间与目的。辛丑年在钱谦益的一生中共经历了两次,一次是在二十岁时,一次是在八十岁时。据金鹤冲先
13、生钱牧斋先生年谱考证,钱谦益第一个辛丑年时二十岁,“尚偕表兄何君实读书虞山之兴福寺。先生熟烂空同、弇州之文集,至能暗数行墨”6932。年谱对第二个辛丑年记曰:“村居被盗,先生适在拂水山庄宴客,与李梅公书云:胠箧之夕,山妻稚子,匍匐荒田。片纸寸丝,遂无余剩。幸以扁舟早出,免于白刃。谓贼意诚不在货财也”6949第一个辛丑年时,钱谦益年纪尚轻,且在兴751古籍保护研究第十辑福寺读书,不具备编写是书的条件。第二个辛丑年时,金鹤冲先生的年谱记载与钱曾读书敏求记中都提到了这一年钱谦益遇贼幸免之事,与钱曾所谓“神佑”可相勘合。所以,钱谦益当于顺治十八年(1661)十月开始编辑此书。方良先生所著的钱谦益年谱
14、一书中也是把重编义勇武安王集 作为钱谦益本年事迹7。读书敏求记与也是园藏书目中都有重编义勇武安王集之目,但所述稍有不同,孙楷第先生总结道:“其书敏求记云二卷,也是园目作八卷,丁祖荫重修常昭合志艺文志作三卷,皆不同。章钰敏求记校证,谓胡菊圃校本作八卷是章氏撰读书敏求记校证时,实未见谦益此书,而斯书之罕见可以知矣。”1271又钱牧斋全集钱牧斋先生年谱附记中言:“先生所著,初学集有学集之外又撰关壮缪集三卷,大方语范若干卷。”6972凡此种种,皆言是书分卷之不同。孙楷第先生通过考校刻本确认为三卷二册,卷首是序目,卷上卷下是正文,从本传考至坟庙考为上卷,卷首与上卷合订为上册,从封爵考至艺文考为下卷,下卷
15、自成一册。此描述与丁祖荫重修常昭合志艺文志钱牧斋先生年谱附记相同,也与钱氏稿本的分卷相合。只是与刻本相比,稿本分为三册,第一册包括卷首之前的序言与图解、卷首、正文中的本传考至故事考,第二册为谱系考至神迹考,第三册包括正俗考至艺文考、正文后的题跋与题诗等。另也是园藏书目作八卷,应是把每一篇目当成了一卷,不包括卷首序目。读书敏求记作二卷,是只取正文上、下两卷为准。因此,重编义勇武安王集的正确描述应为三卷本。(二)文献来源钱谦益本人博学多识,且藏书之富享有盛名,因此其重编义勇武安王集文献来源极广,本节所论为此书的主要文献来源。一是据书内总序:元巴陵胡琦编关王事迹五卷,本朝高陵吕文公柟重修为五卷,名义
16、勇武安王集,今谦益取二编次第刊定,厘为八篇,其名则仍吕公之旧。钱谦益在序中言明此书素材主要取自胡琦关王事迹与吕柟义勇武安王集。最早的关王事迹元至大元年(1308)刊行本已不存,明代翻刻本即明成化七年(1471)张宁刻本,中国国家图书馆有存,版式为半页八行十六字、黑口、四周双边,该本分为“灵异、制命、碑记、题咏”四门五卷。吕柟义勇武安王集初刊于嘉靖四年(1525),隆庆六年(1572)吕文南重刻,万历二年(1574)方莹、朱震、侯卿重新校刊。现仅存吕文南抄本,名为重编义勇武安王集八卷,存于台北“国家图书馆”,尚不得见。义勇武安王集另有八卷本与四卷本。八卷本为851钱谦益重编义勇武安王集稿本考论顾问辑、嘉靖四十三年(1564)顾梦羽刻本,中国国家图书馆有藏,版式为半页十二行二十四字、白口、四周单边。顾问在后序中道:“既逾年,乃取三国志阅之,爰加考摘,复得泾野吕先生所刻解州本,以成此编。间采及他书,视旧稍有删润。”由此可知,此版本书名虽与吕柟本相同,内容却有很大改动。顾问的做法与钱谦益相同,都是以吕柟本为基础,增补而成自己的著作。四卷本为吴玄叔、孙尚恕校补,明万历庚戌三十八年(1610)刻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