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12.1 全等三角形 12.2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 同步练习.doc

上传人:a****2 文档编号:2805257 上传时间:2024-01-03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00.6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12.1 全等三角形 12.2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 同步练习.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12.1 全等三角形 12.2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 同步练习.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12.1 全等三角形 12.2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 同步练习.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12.1 全等三角形 12.2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 同步练习.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12.1 全等三角形 12.2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 同步练习.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12.1 全等三角形 12.2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 同步练习.doc_第6页
第6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12章全等三角形同步练习(12.112.2)班级 学号 姓名 得分 一、填空题(每题3分,共30分)(第1题)(第3题)1如图,ABCDEF,A与D,B与E分别是对应顶点,B=,A=,AB=13cm,则F=_度,DE=_cm 2由同一张底片冲洗出来的两张五寸照片的图案 全等图形,而由同一张底片冲洗出来的五寸照片和七寸照片 全等图形(填“是”或“不是”).3如图,ABC与DBC能够完全重合,则ABC与DBC是_,表示为ABC_DBC(第4题)1(第5题)4如图,已知ABCBAD,BC=AD,写出其他的对应边 和对应角 5如图所示,的延长线交于,交于,则的度数为 (第6题)(第7题)(第8题)

2、(第9题) 6如图,已知,垂足为,垂足为,则_7如图,已知,经分析 此时有 8如图所示,AB,CD相交于O,且AOOB,观察图形,图中已具备的另一相等的条件是_,联想到SAS,只需补充条件_,则有AOC_9如图所示,有一块三角形的镜子,小明不小心弄破裂成1、2两块,现需配成同样大小的一块为了方便起见,需带上_块,其理由是_(第10题)10如图,把两根钢条,的中点连在一起,可以做成一个测量工件内槽宽的工具(工人把这种工具叫卡钳)只要量出的长度,就可以知道工件的内径是否符合标准,你能简要说出工人这样测量的道理吗? 二、选择题(每题3分,共24分)11下列说法:全等图形的形状相同、大小相等;全等三角

3、形的对应边相等;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全等三角形的周长、面积分别相等,其中正确的说法为() 12如果是中边上一点,并且,则是()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等腰三角形13一个正方形的侧面展开图有( )个全等的正方形.A2个 B3个 C4个 D6个14对于两个图形,给出下列结论:两个图形的周长相等;两个图形的面积相等;两个图形的周长和面积都相等;两个图形的形状相同,大小也相等其中能获得这两个图形全等的结论共有()A1个 B2个 C3个 D4个15如图,在和中,已知,根据(SAS)判定 ,还需的条件是() 以上三个均可以16下面各条件中,能使ABCDEF的条件的是()ABDE,AD,BCEFA

4、BBC,BE,DEEFCABEF,AD,ACDFBCEF,CF,ACDF17如图,相交于点,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 B C D(第15题) (第17题) (第18题)18如图,已知,下列结论不正确的有( )A B CAB=BC D三、解答题(共46分)19(7分)找出下列图形中的全等图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20(7分)如图,AB=DC,AC=DB,求证ABCD21(8分)如图,已知ABDC ,ADBC.证明:(1)AB=CD;(2)AD=BC22(8分)如图,点在一条直线上,你能得出哪些结论?(请写出三个以上的

5、结论)23(8分)如图,点分别在上,且,求证:24(8分)如右图,已知DEAC,BFAC,垂足分别是E、F,AE=CF,DCAB,(1)试证明:DE=BF;(2)连接DF、BE,猜想DF与BE的关系?并证明你的猜想的正确性参考答案一、填空题 180,13 2是 不是 3全等三角形, 4AC=BD,AB=BA,C=D,CAB=DBA,ABC=BAD 560度 690 7,得 8AOC=BOD,OC=OD,BOD 91,有两边及其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10此工具是根据三角形全等制作而成的由是,的中点,可得,又由于与是对顶角,可知,于是根据“”有,从而,只要量出的长度,就可以知道工作的内径是否符合标准二、选择题 11A 12 13C 14A 15B 16D 17A 18C 三、解答题19(1)和(10),(2)和(12),(4)和(8),(5)和(9)是全等图形 20略 21略22由可得到 等 23略 24(1)证明 RtCDERtAFB;(2)DFBE且DF=BE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 > 教辅习题 > 4-2、数学 > 4-2-3、初二数学上册 > 【人教数学八年级上】 课时练习(111份) > 同步练习(第3套含答案)(共34份)

copyright@ 2008-2023 wnwk.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浙ICP备202405992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