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期末考试卷三(人教版)(解析版).docx

上传人:a****2 文档编号:2808588 上传时间:2024-01-03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4.43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期末考试卷三(人教版)(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期末考试卷三(人教版)(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期末考试卷三(人教版)(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期末考试卷三(人教版)(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期末考试卷三(人教版)(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期末考试卷三(人教版)(解析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4页
亲,该文档总共2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更多资料添加微信号:DEM2008 淘宝搜索店铺:优尖升教育 网址:期末考试卷三(解析版)2021-2022学年八年级物理下学期期末复习必刷分类专项训练(人教版(本卷共33小题,考试时间:90分钟 试卷满分:100分)注意事项:1.本卷共33小题,共100分2测试范围:人教版八年级下册。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 20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意的)1.根据你对生活中物理量的认识,指出下列数据最符合生活实际的是( )。 A.中学生课桌高约为 80cm;B.两个普通鸡蛋中约为 10N;C.人正常步行的速度约为 12m/s;D.珠穆朗玛峰山脚今天的大气压约 1.510 5 P

2、a 【答案】A。【解析】A.中学生的身高一般在 160cm 左右,而课桌高约为学生身高的一半,即 80cm 左右,故 A 符合题意; B.一个普通鸡蛋的质量大约为 50g ,两个普通鸡蛋的重力约为故 B 不符合题意; C.人正常步行的速度约为 故 C 不符合题意; D.标准大气压为 1.01310 5 Pa ,大气压随高度的增加而降低,珠穆朗玛峰山脚的海拔较高,大气压低于一个标准大气压,故 D 不符合题意。 故选 A 。 2.关于 “立定跳远”,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立定跳远前,静止站在地面上的人所受的重力和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B. 立定跳远时,向后蹬地瞬间,人受到向前的力,说明物

3、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C. 立定跳远中,人离地后继续向前运动,因为受到惯性力的作用 D. 从起跳,腾空到落地的过程中,体现了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答案】C。【解析】A.立定跳远前,静止站在地面上的人所受的重力和支持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物体上、作用在同一直线上,属于一对平衡力,故 A 正确,不符合题意; B.立定跳远时,脚要用力向后蹬地,由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人受到向前的力,故 B 正确,不符合题意; C.立定跳远中,人离地后继续向前运动,由于人具有惯性,惯性不是力,不能说是受到惯性力的作用,故 C 错误,符合题意; D.从起跳,腾空到落地的过程中,人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4、,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故 D 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 C 。 3.以下有关大气压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医生把注射器的针头插入药液,提起活塞把药液吸入针管,利用了大气压的作用;B.家庭做饭用的压力锅内液体沸腾时,锅内气体的压强大于锅外大气压;C.人吸气时,肺内空气的压强小于体外大气压;D.船闸是利用了大气压的作用 【答案】D。【解析】A.医生用注射器吸取药液时,将针口插入药液后,向外拔活塞,使管内的气体体积增大,气压减小,药液就被管外的大气压压进管内,故 A 正确,不符合题意; B.家庭做饭用的压力锅内液体沸腾时,由于锅是比较密封的,所以锅内的水蒸气溢出来的很少,这样使得锅内的气

5、体变多,气压变高,故锅内气体的压强大于锅外大气压,故 B 正确,不符合题意; C.一定质量的气体,体积增大时,气压降低。吸气时,胸腔扩张,体积增大,胸腔内气压降低于胸腔外的大气压,所以外界的新鲜空气在外界大气压的作用下被压入肺内,故 C 正确,不符合题意; D.船闸是利用了连通器原理工作的,故 D 错误,符合题意。故选 D 。 4.物块 A 置于水平桌面上,一端系于物块的轻绳平行于桌面绕过定滑轮,轻绳的另一端系一质量为 M 的杆,杆自然下垂,杆上有质量为 m ( m ”、“ ”或“ = ”), 612s 内钢索拉力的功率为 _ W 。 【答案】=;1000。【解析】( 1 ) 根据图示可知,物

6、体在 0 6s 以较大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物体在 6 12s 的内以较小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因为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拉力都等于重力、所以 2s 时和 8s 时钢索的拉力是相等的,即 F 1 =F 2 ( 2 ) 已知拉力不变,且等于重力,即 612s 内物体上升的速度为 由 可得 612s 内钢索拉力的功率 。19.小明在做 “ 探究影响液体内部压强的因素 ” 的实验,如图甲所示,他用手按压金属盒上的橡皮膜,观察 U 形管两侧的液面是否发生变化,其目的是 _ ;如图乙所示,金属盒进入水中的深度越深, U 形管两侧的液面高度差越大,说明 _ ;将金属盒从水中移至浓盐水中同一深度处,可以探究 _

7、。【答案】检查装置是否漏气;同种液体内部,深度越深,液体压强越大;液体密度对液体内部压强的影响。【解析】( 1 ) 做 “ 探究影响液体内部压强的因素 ” 的实验,用手按压金属盒上的橡皮膜,观察 U 形管两侧的液面是否发生变化,如液面发生变化则说明气密性良好,因此目的是检查装置是否漏气。 ( 2 ) 金属盒进入水中的深度越深, U 形管两侧的液面高度差越大,高度差是因液体压强造成,压强越大,高度差越大,故说明同种液体内部,深度越深,液体压强越大。 ( 3 ) 将金属盒从水中移至浓盐水中同一深度处,是在同一深度处,比较不同液体的压强变化,故可以探究液体密度对液体内部压强的影响。 20.水平台上放

8、有两个完全相同的烧杯,分别盛有甲、乙两种液体。将质量相等、体积不等的正方体物块M、N分别放入两杯中,静止时如图所示液面刚好相平。则M受到的浮力_N受到的浮力,甲液体对杯底的压强_乙液体对杯底的压强(两空均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甲 乙 【答案】等于;大于。【解析】(1)物块M在甲中漂浮,则F浮M=GM物块N在乙中悬浮,则F浮N=GN而两物块质量相等,则GM=GN故M受到的浮力等于N受到的浮力。(2)M排开液体的体积小于N排开液体的体积,又知M受到的浮力等于N受到的浮力,根据F浮=液gV排可知,甲液体的密度大于乙液体的密度,即甲乙两液面等高,根据p=液gh可知,甲液体对杯底的压强大于

9、乙液体对杯底的压强。21.如图甲所示,弹簧测力计通过细线拉着正方体物块缓慢浸入某未知液体中,物块受到的拉力F与其下表面浸入液体中的深度h之间的关系如图乙所示。则物块受到的重力为_N,物块刚好浸没在液体中时其下表面浸入的深度为_cm,未知液体的密度为_kg/m3。(g取10N/kg)【答案】15;10;0.9103。【解析】(1)由图象可知,弹簧测力计的最大示数F最大15N,此时物块未浸入水中,则物块重力GF最大15N;(2)由图象可知,物块从刚浸入水到完全浸入,物块浸入深度h10cm,即正方体物块的边长为10cm;(3)物块的体积V(10cm)31000cm31103m3,物块全浸入时弹簧测力

10、计的示数F示6N,受到的浮力F浮GF示15N6N9N,物块排开水的体积:V排V1103m3,由F浮液V排g可得液体的密度:液0.9103kg/m3。22.如图是用滑轮组提升物体A的示意图,物体A受到的重力大小为GA=100N在匀速竖直提升物体A的过程中,物体A上升的速度大小为V=0.4m/s,滑轮质量、绳重及一切摩擦均可忽略不计,(1)绳子自由端的拉力大小F=_ N;(2)拉力F做功的功率P=_W(3)物体A的机械能_(填“增加”、“减少”或“不变”)【答案】50;40;增加。【解析】(1)由图知,n2,滑轮质量、绳重及一切摩擦均忽略不计,则拉力FG100N50N,(2)绳子自由端移动的速度:

11、v2vA20.4 m/s0.8 m/s,拉力做功的功率PFv 50N0.8m/s40W;(3)物体A匀速上升,速度不变,高度增加,因此动能不变,重力势能增加,故机械能增加。23.如图所示,一根均匀的细木棒OC,OC=4OA,B为OC的中点。在C点施力将挂在A点的重为180N的物体匀速提升0.2m,木棒的机械效率为90%,不计摩擦提升该物体做的有用功是_J,总功_J,木棒重为_N。【答案】36;40;10。【解析】有用功:;根据得,总功为:;额外功为:;因为,B为OC的中点,所以,故当物体上升0.2m时,B点即杠杆的重心将上升0.4m;不计摩擦,根据可得:。三、作图题(每小题2分,共4分)24.形状不规则的石块静止在水平桌面上,O为重心,请画出它所受力的示意图。【解析】物体受到两个力:重力G和支持力F,二力为一对平衡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如图所示。25.如图所示,用轻质杆将一电灯吊起,O点是支点,作出动力F1的力臂。【解析】O为支点,从支点O作力F1的作用线的垂线,支点到垂足的距离为力F1的力臂l,如图所示四、实验题(共6小题,共33分)26.(5分)某物理小组在探究“物体所受重力大小与物体质量关系”和“探究重力方向”实验中,进行了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 > 教辅习题 > 4-4、物理 > 4-4-4、初二物理下册 >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 期末试卷(013份)

copyright@ 2008-2023 wnwk.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浙ICP备202405992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