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细胞是生物体机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下列有关细胞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并非所有细胞中核糖体的形成都与核仁密切相关B.细胞内蛋白质的合成总与ATP的水解反应相关联C.免疫活性物质是由免疫细胞产生的发挥免疫作用的物质D.在人体中,如果该死亡的细胞没有死亡,就可能导致细胞恶性增长【答案】C【考点定位】本题考查细胞结构和功能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掌握程度。【名师点睛】易错警示关于细胞结构与功能的4个易错点(1)在动植物细胞中,有细胞壁的细胞是植物细胞,没有细胞壁的细胞是动物细胞。(2)在动植物细胞中,有叶绿体的细胞是植物细胞,没有叶绿体的细胞不一定是动物细胞,如植物的根细胞不进
2、行光合作用,没有叶绿体。(3)在动植物细胞中,有大液泡的细胞是植物细胞,没有大液泡的细胞不一定是动物细胞,植物的未成熟细胞也没有大液泡,如根尖分生区细胞。(4)在动植物细胞中,有中心体的细胞可能是动物细胞或低等植物细胞,没有中心体的细胞是高等植物细胞,中心体不能作为鉴别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的依据,但可以用作鉴别动物细胞和高等植物细胞的依据。2. 下列关于科学研究和实验方法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摩尔根等人通过假说演绎法法,证实了基因在染色体上B.“建立血糖的调节模型”采用的研究方法是模型方法,模拟活动本身就是在构建动态的物理模型,之后再根据活动中的体会构建概念模型C.低温诱导植物细胞染色体数
3、目变异实验中,卡诺氏液处理根尖后,需要蒸馏水冲洗2次D.在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中,不适于用样方法或标志重捕法进行调查来源:学*科*网【答案】C【解析】摩尔根等人通过了假说-演绎法证实了基因位于染色体上,故A正确。建立血糖的调节模型采用的研究方法是模型方法,是用动态的物理模型构建了概念模型,故B正确。低温诱导植物细胞染色体数目变异实验中,卡诺氏液处理根尖后,用酒精冲洗,故C错误。在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中,不适用于样方法或标志重捕法进行调查应用取样器取样法,故D正确。【考点定位】本题考查生物学实验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识记理解掌握程度。【名师点睛】实验药品的用途NaOH:
4、用于吸收CO2或改变溶液的pH;Ca(OH)2:鉴定CO2;HCl:解离或改变溶液的pH;NaHCO3:提供CO2;NaCl:配制生理盐水及其他不同浓度的盐溶液,可用于测定动物细胞内液浓度或用于提取DNA;酒精:用于消毒处理、提纯DNA、叶片脱色及配制解离液;蔗糖:配制蔗糖溶液,用于测定植物细胞液浓度或观察质壁分离和复原;滤纸:过滤或纸层析;纱布、尼龙布:过滤;碘液:鉴定淀粉。学科网3. 如图为某植物细胞一个DNA分子中a、b、c三个基因的分布状况,图中I、 II为无遗传效应的序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基因abC均可能发生基因突变,体现了基因突变具有普遍性B.I、 II也可能发生碱基对的
5、增添、缺失和替换,但不属于基因突变C.一个细胞周期中,间期基因突变频率较高,主要是由于间期时间相对较长D在减数分裂的四分体时期,b、c之间可发生交叉呼唤【答案】B【考点定位】本题考查变异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掌握程度。【名师点睛】易错警示与基因突变有关的7个易错点:(1)在没有诱发因素的作用下,基因突变也会自发产生,其自发突变率很低。(2)基因突变是DNA分子水平上基因内部碱基对种类和数目的改变,基因的数目和位置并未改变。(3)基因突变一定会导致基因结构的改变,但却不一定引起生物性状的改变。(4)生殖细胞的突变率一般比体细胞的突变率高,这是因为生殖细胞在减数分裂时对外界环境变化更
6、加敏感。(5)基因突变的利害性取决于生物生存的环境条件。如昆虫突变产生的残翅性状,若在陆地上则为不利变异,而在多风的岛屿上则为有利变异。(6)基因突变DNA中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替换。(7)基因突变不只发生在分裂间期。4. 如图1为探究不同实验条件对植物生长影响的示意图。图2表示不同浓度生长素溶液对植物茎生长的影响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用图1中两个装置进行实验,可探究出植物的弯曲生长只与单侧光有关B.若将图1中装置放在匀速旋转器的圆心上,植物茎将弯向小窗生长C.图2曲线上C点表示既不促进生长也不抑制生长,g是促进茎生长的最适生长素浓度D.据图2分析,若图1中装置内茎的背地侧生长素浓度为
7、m,则近地侧生长素浓度在m和2m之间【答案】A【考点定位】本题考查植物激素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掌握和对图形分析能力。【名师点睛】根、芽、茎对生长素的反应敏感程度曲线(1)不同浓度的生长素作用于同一器官上,引起的生理功效不同。(2)同一浓度的生长素作用于不同器官上,引起的生理功效也不同,这是因为不同的器官对生长素的敏感性不同(敏感性大小:根芽茎),也说明不同器官正常生长要求的生长素浓度不同。(3)曲线在A、B、C点以上的部分体现了不同浓度生长素不同的促进效果,其中A、B、C三点代表最佳促进效果点。(4)“高浓度”生长素是指分别大于A、B、C点对应的浓度,“低浓度”生长素是指分别小
8、于A、B、C点对应的浓度。(5)图中AA、BB、CC段体现生长素的促进作用,变化特点是促进作用逐渐降低。A、B、C点的作用特点是既不促进,也不抑制。5. 如图中的甲、乙、丙分别代表人体液中物质交换、食物网中能量流动、生态系统碳循环的示意图。据此,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甲图D与B间不能直接进行物质交换,D与A之间才能直接进行物质交换B因捕食关系而建立的食物链中,能量最少的是丙图中的B所处的营养级C从研究内容来看,甲和乙、丙分别属于生命系统的个体水平、群落水平和群落水平D乙图中B取食A占的比例由1/2调整为5/6,则A供养的B数量是原来的2.2被(能量传递效率按10%计算)【答案】D【考点定位
9、】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掌握程度和计算能力。来源:Zxxk.Com【名师点睛】1能量在营养级之间流动过程图解,回答相关问题(1)摄入量、同化量、粪便量三者之间的关系是摄入量同化量粪便量。(2)在各营养级中,能量的三个去路:通过呼吸作用以热能的形式散失;被下一营养级生物利用;被分解者利用。(3)概括能量流动的特点单向流动:能量只能沿着食物链由低营养级流向高营养级。逐级递减:相邻两个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约为10%20%。2 写出能量传递效率的计算公式相邻两个营养级的传递效率100%。3 能量传递的相关“最值”计算(1)如食物链ABCD已知D营养级的能量为M,则至少
10、需要A营养级的能量M(20%)3,最多需要A营养级的能量M(10%)3;已知A营养级的能量为N, 则D营养级获得的最多能量N(20%)3,最少能量N(10%)3。学科网(2)在某食物网中,确定生物量变化的“最多”或“最少”时,应遵循以下原则:6. 现有2个取自同一个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的大小相同、生理状态相似的成熟细胞,将它们分别浸没在甲、乙两种溶液中,测得液泡直径的变化情况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A.乙溶液的浓度比甲溶液大B.本实验若选用紫色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为材料,则现象更明显C.10min时,取出两个细胞并置于清水中,都能观察到质壁分离复原的现象D.2min时,甲、乙溶液中
11、细胞的细胞液浓度均高于初始值【答案】D【考点定位】本题考查质壁分离与复原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对图形分析能力。【名师点睛】易错警示关于质壁分离和复原的4个注意点:(1)将发生质壁分离的植物细胞置于低浓度的溶液或蒸馏水中植物细胞会发生质壁分离复原,但如果所用溶液为葡萄糖、KNO3、NaCl、尿素、乙二醇等,发生质壁分离后因细胞主动或被动吸收溶质而使细胞液浓度增大,植物细胞会吸水引起质壁分离后的自动复原。(2)质壁分离过程中,外界溶液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质壁分离程度越大,植物细胞吸水能力越强;质壁分离复原过程中,外界溶液浓度小于细胞液浓度。(3)质壁分离与复原过程中水分子的移动是双
12、向的,总结果是单向的。(4)本实验用显微镜观察了三次,第一次与第二次形成对照,第三次与第二次形成对照,该对照方法为自身对照。学科网29. (7分)对温室大棚内栽种的植物进行了相关研究:甲图表示该植物光合作用速率()与叶龄的关系,A点表示幼叶成折叠状,B点表示叶片成熟并充分展开。乙图曲线1、2分别表示植物的实际光合量和净光合量。丙图表示在适宜条件下,某植物叶片遮光前吸收CO2的速率和遮光(完全黑暗)后释放CO2的速率变化,(吸收或释放CO2的速率是指单位面积叶片在单位时间内吸收或释放CO2的量)。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由甲图分析:新形成的嫩叶相对光合速率较低,从光反应角度分析可能的原因是 或
13、 导致吸收光能少。(2)由乙图分析:最有利于积累有机物的温度是;假如植物生活在12小时光照,12小时黑暗的环境中,则在温度达到时,植物就不能生长。(3)根据丙图分析:在光照条件下图A+B+C的面积表示该植物在一定时间内单位面积叶片 。图形B的面积表示 。从图形C可推测光照下该植物存在另一个 的途径。【答案】(7分,每空1分)(1)光合色素含量少 受光面积小(2)25 35(3)固定的CO2总量 呼吸作用释放出的CO2量 释放CO2【考点定位】本题考查光合作用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对图形分析能力。【名师点睛】1 单因子对光合作用速率的影响(1)据图解读光照强度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
14、A点:光照强度为0,只进行细胞呼吸;AB段:光合作用强度小于细胞呼吸强度;B点:光补偿点(光合作用强度与细胞呼吸强度相等时的光照强度);BC段:光合作用强度大于细胞呼吸强度;C点:光饱和点(光照强度达到C点后,光合作用强度不再随光照强度增强而增强)。(2)据图解读CO2浓度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A点:CO2补偿点(表示光合作用速率等于细胞呼吸速率时的CO2浓度);A点:表示进行光合作用所需CO2的最低浓度;B和B点:CO2饱和点(两组都表示在一定范围内CO2浓度达到该点后,光合作用强度不再随CO2浓度增加而增加。(3)据图解读温度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光合作用是在酶催化下进行的,温度直接影响酶的活
15、性。一般植物在1035 下正常进行光合作用,其中AB段(1035 )随温度的升高而逐渐加强,B点(35 )以上由于光合酶活性下降,光合作用开始下降,50 左右光合作用停止。学科网30. (9分)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神经细胞受到有效刺激后产生兴奋,此时神经纤维膜 (填“内”或“外”)电流方向与兴奋传到方向一致,兴奋在神经细胞间通过 形式传递。(2)神经中枢内,由多巴胺能神经元参与形成的突触,以多巴胺为递质,对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起抑制作用;由胆碱能神经元参与形成的突触,以乙酰胆碱为递质,对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起兴奋作用。研究认为,帕金森病患者运动神经中枢中的多巴胺能神经元损伤引起多巴胺含量,而
16、乙酰胆碱对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持续性起作用,导致患者肌张力增高。(3)研究人员认为帕金森病的发生与机体免疫有关,患者体液免疫产生的自身抗体可能导致帕金森病加重。为此研究人员进行了如下动物实验,结果见下表:(注:1、MPTP是一种神经毒素,能够破坏多巴胺能神经元细胞导致实验小鼠出现类似帕金森病的症状。2、“+”表示出现抗原抗体反应,“”表示无抗原抗体反应。)正常小鼠注射MPTP后,免疫系统的分泌产生了抗MPTP的抗体。实验显示,该抗体能够与小鼠的发生抗原抗体反应。实验结果表明,注射MPTP的正常小鼠多巴胺能神经元表面蛋白 (填“发生”或“不发生”)改变;帕金森病小鼠的抗体(填“会”或“不会”)导致
17、帕金森病加重。(4)综上分析,帕金森病与神经调节及异常有关。【答案】(9分,每空1分)(1)内 化学信号(神经递质)(2)减少 兴奋(3)浆细胞 多巴胺能神经元表面蛋白 不发生 会(4)免疫调节【考点定位】本题考查神经调节和免疫调节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识记理解掌握程度。【名师点睛】三种免疫失调疾病的概念与发病机理,并回答相关问题:过敏反应自身免疫病免疫缺陷病概念来源:学科网已产生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受相同的抗原时所发生的组织损伤或功能紊乱自身免疫反应对自身的组织和器官造成损伤由于机体免疫功能不足或缺乏而引起的疾病,可分为两类:先天性免疫缺陷病、获得性免疫缺陷病发病机理相同过敏原再次
18、进入机体时,与吸附在细胞表面的相应抗体结合,使其释放组织胺而引起抗原结构与正常细胞物质的表面结构相似,抗体消灭抗原时,也消灭正常细胞人体免疫系统功能先天不足(遗传缺陷)或遭病毒等攻击破坏而致31. (13分)某严格自花传粉的二倍体植物(2n),野生型为红花,突变型为白花。研究人员围绕花色性状的显隐性关系和花色控制基因及在染色体上的定位,进行了以下相关实验。请分析回答:(1)在甲地的种群中,该植物出现一株白花突变。让白花植株自交,若后代 说明该突变型为纯合体。将该白花植株与野生型杂交,若子一代为红花植株,子二代红花植株和白花植株比为3:1,出现该结果的条件是:红花和白花受 等位基因控制,且基因完
19、全显性;配子具有相同成活率及受精能力并能随机结合;受精卵的发育能力及各基因型植株存活率相同。(2)在乙地的种群中,该植物也出现了一株白花突变且和甲地的白花突变同为隐性突变。为确定甲、乙两地的白花突变是否由相同的等位基因控制,可将 杂交,当子一代表现型为 时,可确定两地的白花突变由不同的等位基因控制;若子二代中表现型及比例为 或 时,可确定白花突变由2对等位基因控制。(3)缺体(2n-1)可用于基因的染色体定位。人工构建该种植物的缺体系(红花)应有 种缺体。若白花由一对隐性突变基因控制,将白花突变植株与该种植物缺体系中的全部缺体分别杂交,留种并单独种植,当子代出现表现型及比例为 时,可将白花突变
20、基因定位于 染色体。(4)三体(2n+1)也可用于基因的染色体定位。若白花由一对隐性突变基因控制,将白花突变植株与三体系(红花纯合)中全部三体分别杂交,留种并单独种植,当子二代出现表现型及比例为 时,可将白花突变基因定位。【答案】(13分,除标注外,每空1分)(1)不发生性状分离(全为白花植株) 一对(2)甲、乙两地的白花突变变型植株 红花植株 红花植株:白花植株=9:7红花植株:白花植株=1:1(3)n 红花植株:白花植株=1:1(2分) 该缺体所缺少的(2分)(4)红花植株:白花植株=31:5(2分)【考点定位】本题考查基因遗传定律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掌握程度。【名师点睛】
21、技法提炼:由基因互作引起特殊比例改变的解题技巧解题时可采用以下步骤进行:判断双杂合子自交后代F2的表现型比例,若表现型比例之和是16,则符合自由组合定律。利用自由组合定律的遗传图解,写出双杂合子自交后代的性状分离比(9331),根据题意将具有相同表现型的个体进行“合并同类项”,如1231即(93)31,12出现的原因是前两种性状表现一致的结果。根据的推断确定F2中各表现型所对应的基因型,推断亲代基因型及子代各表现型个体出现的比例。32. (10分)回答下列关于草原生态系统的问题:(1)草原上不同地段上分布着种类和密度不同的牧草,在水平方向上它们通常呈_分布。(2)蝗灾已成为草原农牧业生产的重大
22、危害之一。图甲示研究者对草原上四种主要蝗虫密度对牧草产量(牧草产量一牧草补偿量一蝗虫取食量)影响的实验结果;图乙为农业部门对某次“亚洲小车蝗”的爆发和防治过程中种群密度的调查结果。来源:学科网ZXXK由图甲可知,该实验的因变量是 ,甲图所示结果为研究者依据实验结果建立的 模型。当狭翅雏蝗密度为5头/m2时,牧草产量增加,原因是 ,说明蝗虫只有达到一定量才会导致危害,因为生态系统具有 。若图乙是对蝗虫的幼虫跳蝻进行调查所获得的结果,则该调查采用的方法是 。为探究治理蝗灾的最好措施,农业工作者在蝗灾期间,分别采用了农药防治和生物防治的方法。由图乙可知,图中 点是进行了农药防治,随农药使用次数的增多
23、防治效果变差;图中 点是引入害虫的天敌进行生物防治,使防治效果持久而稳定。(3)严重的草原火灾会破坏生态系统,但适当的“地面火”能烧掉枯枝落叶,加速生态系统的 ,还可使部分位置获得更多光线,促进植物的光合作用,利于植被生长。火灾后的草原演替的过程中,生物种类、数量及有机物含量的变化趋势是 (填“增加”、“减少”或“不变”)。【答案】(10分,每空1分)(1)镶嵌(2)牧草产量 数学 牧草补偿量大于蝗虫取食量 自我调节能力(抵抗力稳定性)样方法 abcd e(3)物质循环 增加种类、数量及有机物含量的变化趋势是增加的。【考点定位】本题考查群落和生态系统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对图形
24、分析能力。【名师点睛】群落演替的特征(1)方向:一定的方向性。(2)能量:群落有机物总量增加。(3)结构:营养结构变得复杂,物种多样性增加。39. 生物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玉米(2N=20)是重要的粮食作物,经深加工可生产酒精、玉米胚芽油等产品。下图甲表示玉米深加工过程,图乙表示为了获得玉米新品种常采用的一种育种方式,请回答以下问题:(1)玉米秸秆中的纤维素在纤维素酶的作用下最终被水解成葡糖糖才能供给酵母菌利用,纤维素酶是由3种组分组成的复合酶,其中的 可将纤维二糖分解成葡萄糖。纤维素分解菌能合成纤维素酶,人们常常是从土壤中分离纤维素分解菌。分离纤维素分解菌常用的方法是 ;其实验流程是:土壤取
25、样选择培养 将样品涂布到鉴别纤维素分解菌的培养基上挑选产生透明圈的菌落。来源:Z&xx&k.Com(2)使用选择培养基从土壤中分离纤维素分解菌,对培养基的要求是_。如果还要对土壤中该类微生物进行计数,则接种方法是_。(3)玉米胚芽油不易挥发,宜选用压榨法或_法从玉米胚芽中提取。(4)在育种过程中,若改变图乙过程所使用的培养基中的_,则可能不会形成愈伤组织,而是形成胚状体。若愈伤组织没有形成根,但分化了芽,其原因可能是 。【答案】(15分,除标注外,每空2分)(1)葡萄糖苷酶 刚果红染色法 梯度稀释(2)纤维素作为唯一(主要)的碳源 稀释涂布平板法(3) 萃取(1分)(4)植物激素的种类及其浓度
26、配比 培养基中生长素较少,细胞分裂素较多【考点定位】本题考查生物技术实践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识记理解掌握程度。【名师点睛】植物激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1)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是启动细胞分裂、脱分化和再分化的关键性激素,其作用及特点如下:在生长素存在的情况下,细胞分裂素的作用呈现加强的趋势。使用顺序不同,结果不同,具体如下:使用顺序实验结果先使用生长素,后使用细胞分裂素有利于细胞分裂,但细胞不分化先使用细胞分裂素,后使用生长素细胞既分裂也分化同时使用分化频率提高用量比例不同,结果也不同40. 生物选修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 (15分)2015年,屠呦呦因发现青蒿素治疗疟疾的新疗法获奖。工业
27、上青蒿素一般从青蒿植株中提取,产量低,价格高。基因工程及细胞工程等为培育出高青蒿素含量的青蒿提供了思路。科学家先通过紫外线处理大量青蒿幼苗后,偶然发现一株高产植株。通过基因测序发现该高产植株控制青蒿素合成相关的一种关键酶的基因发生了突变。(1)提取了高产植株的全部DNA后,要想快速大量获得该突变基因可以采用PCR技术,该技术的原理是 。(2)如果用青蒿某个时期mRNA反转录产生的双链cDNA片段,用该双链cDNA进行PCR扩增,进行了30个循环后,理论上可以产生约为_个DNA分子,该双链与载体连接后储存在一个受体菌群中,这个受体菌群就叫做青蒿的_,获得的cDNA与青蒿细胞中该基因碱基序列_(填
28、“相同”或“不同”)。(3)将获得的突变基因导入普通青蒿之前,先构建基因表达载体,图l、2中箭头表示相关限制酶的酶切位点。请回答:用图中的质粒和外源DNA构建重组质粒,不能使用Sma切割,原因是_ ,构建好的重组质粒在其目的基因前要加上特殊的启动子,启动子是_识别结合位点。(4)检测目的基因是否表达出相应蛋白质,应采取 技术。目的基因导入组织细胞后,通过 技术培育出青蒿幼苗。【答案】(15分,除标注外,每空2分)(1)DNA双链复制(2)230 cDNA文库(或部分基因文库) 不同(3)Sma会破坏质粒的抗性基因及外源DNA中的目的基因(答对一个即得分)RNA聚合酶(4)抗原抗体杂交技术 植物
29、组织培养(1分)(4)检测目的基因是否表达出相应蛋白质,应采取抗原-抗体杂交技术。目的基因导入组织细胞后应通过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培养出青蒿幼苗,利用的原理是植物细胞的全能性。【考点定位】本题考查基因工程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掌握和对图形分析能力。【名师点睛】易错警示规避与基因工程操作有关的7个失分点(1)目的基因的插入位点不是随意的:基因表达需要启动子与终止子的调控,所以目的基因应插入到启动子与终止子之间的部位。(2)基因工程操作过程中只有第三步(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没有碱基互补配对现象。(3)原核生物作为受体细胞的优点:繁殖快、多为单细胞、遗传物质相对较少。(4)转化的实质是目的基因整合到受体细胞染色体基因组中。(5)一般情况下,用同一种限制酶切割质粒和含有目的基因的片段,但有时可用两种限制酶分别切割质粒和目的基因,这样可避免质粒和质粒之间、目的基因和目的基因之间的连接。(6)不熟悉标记基因的种类和作用:标记基因的作用筛选、检测目的基因是否导入受体细胞,常见的有抗生素抗性基因、发光基因(表达产物为带颜色的物质)等。(7)还应注意的问题有:基因表达载体中,启动子(DNA片段)起始密码子(RNA);终止子(DNA片段)终止密码子(RNA)。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是最核心、最关键的一步,在体外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