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2年新高考辽宁历史高考真题(解析版).docx

上传人:a****2 文档编号:2832566 上传时间:2024-01-05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324.5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年新高考辽宁历史高考真题(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2022年新高考辽宁历史高考真题(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2022年新高考辽宁历史高考真题(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2022年新高考辽宁历史高考真题(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2022年新高考辽宁历史高考真题(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2022年新高考辽宁历史高考真题(解析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022年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选择性考试历史试题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察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答非选招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春秋末期,中行氏在晋国内部纷争中失败,中行寅因此怪罪太祝祭祀用的牺牲不肥美且斋戒不敬,太祝则认为中行寅不修德义而招致民怨,“一人祝之,一国诅之,一祝不胜万诅,国亡不亦宜乎

2、!”太祝的观点( )A. 反映了民本思想倾向B. 质疑了祭祀功用C. 强调了宗法伦理关系D. 否定了君权神授【答案】A【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末期,晋国太祝认为中行氏在纷争中失败,是中行寅不修德义,引发一国民众怨恨所致,其观点反映了民本思想倾向,A项正确;质疑祭祀功用的是中行寅而非太祝,排除B项;材料并未体现血缘宗法伦理关系,排除C项;太祝的观点并未否定君权神授,排除D项。故选A项。2. 史记汉书后汉书等文献中常见有“四海之内”“六合同风”“九州共贯”“方内安宁”“日月所照”等类似表述这反映了汉代( )A. 边疆治理趋于完善B. 地方行政制度的发展C. “大一统”的政治理念D.

3、“华夷之辨”的思想意识【答案】C【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史记汉书后汉书等历史文献中经常出现“六合同风”“九州共贯”等歌颂国家统一的表述,反映了汉代重视“大一统”的政治理念,C项正确;“四海之内”等表述并未体现边疆治理的发展与完善,排除A项;材料不能说明汉代地方行政制度有所发展,排除B项;“四海之内”等说法并未强调“华夷之辨”的思想意识,排除D项。故选C项。3. 目前考古发现的唐代瓷窑遗址有河北的定窑、河南的巩县窑、浙江的越窑、湖南的岳州窑等数十处,它们或临永济渠、江南河,或临黄河、长江、赣江、湘江、钱塘江等自然河流。这体现了( )A. 南北经济差距的拉大B. 私营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C

4、. 水运的重要经济地位D. 瓷器对外贸易规模的扩大【答案】C【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代瓷窑多建在运河或自然河流附近,体现了当时水运的发展及其在经济生活中的重要地位,C项正确;材料并未体现唐朝南北经济差距的拉大,排除A项;直到明朝时期,私营手工业才占据主导地位,排除B项;唐代瓷窑选址优先运河和自然河流附近,不能说明瓷器对外贸易规模扩大,排除D项。故选C项。4. 金朝海陵王前期,宰执中女真宗室出身的大贵族占据重要地位,他们议国事、治国政。正隆元年(1156年),海陵王改革中央官制,宰执中没有宗室大贵族。这一变化反映了( )A. 官僚体系完善B. 宗室素质下降C. 吏治腐败严重D. 君主

5、专制加强【答案】D【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2世纪中期,金朝统治者改革中央官制,不再让女真大贵族担任宰执,削弱贵族在国事、国政中的影响,反映了君主专制加强,D项正确;材料不足以说明金朝官僚体系完善,排除A项;宰执中没有宗室大贵族不能说明宗室素质下降,排除B项;吏治腐败严重与宗室大贵族不再担任中枢高官等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5. 以诗证史是史学研究的方法之一。下表中宋人诗句与其可以反映出的历史现象对应正确的是诗句( )诗句历史现象A碧豆密争桑荫底,绿荷杂出稻花中土地利用率提高B尽将精好输公赋,次把斗升求市人赋税征收货币化C日薄人家晒蚕子,雨余山客买鱼苗雇佣劳动普遍化D夹路桑麻行不尽

6、,始知身太平人人身控制的减弱A. AB. BC. CD. D【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碧豆密争桑荫底,绿荷杂出稻花中”意思是桑荫底下种植了豆类,水稻田里有莲藕杂出,说明土地利用率提高,A项正确;“尽将精好输公赋,次把斗升求市人”意思是将更多的最好的收成用作官府的赋税,把次一点的少量的收成拿到市场上交换,材料反映了交纳的是实物税,与“赋税征收货币化”无关,排除B项;“日薄人家晒蚕子,雨余山客买鱼苗”意思是傍晚时有人家在晒蚕子,雨后山民卖鱼苗,这无法体现“雇佣劳动普遍化”,排除C项;“夹路桑麻行不尽,始知身是太平人”意思是道路两边的桑麻葱茏延绵不尽,才知道我原来是在太平盛

7、世,这与“人身控制的减弱”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6. 明清时期,一些谪戍东北的流人著书立说,教书授徒。如胡世宁谪戍辽东沈阳卫,“尝侨寓广宁,训诲生徒,学者宗焉”;陈梦雷曾指导修订地方志,“诸公卿子弟执经问字者踵接”。这反映出流人( )A 推动了东北民族融合B. 促进了东北文化发展C. 带动了东北人口迁徙D. 稳定了东北社会秩序【答案】B【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清时期,在东北的流人通过著书立说,教书授徒,指导当地修订地方志等活动,促进了东北教育进步和文化发展,B项正确;仅“著书立说、教书授徒”不足以推动民族融合,排除A项;材料并未体现流人对人口迁徙的影响,排除C项;稳定了东北社会

8、秩序与“诸公卿子弟执经问字者踵接”等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7. 戊戌变法期间,德国获悉京师大学堂章程中有聘任英文教习12人、德文教习1人的计划后,德国公使照会总理衙门,称这将会“损害中国的独立并使个别国家施加占优势的和不合理的影响”,要求增加德文教习名额。这一要求的实质是为了( )A 缓和德英关系B. 推广德语教育C. 维护中国权益D. 争取在华利益【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京师大学堂的英文教习和德文教习数量涉及英国和德国在中国力量体现、文化影响和软实力渗透问题,德国认为德文教习少而要求增加,固然是为了加大德国在中国的影响力,为其在华利益服务,D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英德在华的

9、争夺,排除A项;推广德语最多也只是表象不是实质目的,排除B项;从列强对华政策实质来说,在C、D之间比较不可能选C项,排除C项。故选D项。8. 下图是存于北洋政府内务部档案中的一份传单。当时发放该传单的目的是( )劝告吾最亲爱之军人警察吾最亲爱之军人警察,皆是吾中华民国的好百姓,何苦去帮助日本,反来摧残吾中华民国之爱国学生。况军、警两界大半出身山东,祖宗血地被人侵占,良心上应有何种痛苦。尚望急起挽教,与学生商民取一致行动,万勿借口长官命令,忘却国民义务,虐待爱国学生。上海绅商学界忠告A. 抗议日本制造九一八事变B. 声援五四学生爱国运动C. 谴责日本制造“济南惨案”D. 支持一二九学生运动【答案

10、】B【解析】【详解】从材料中北洋政府就可以明确时间范围在19121928年间,材料虽然针对日本且与山东相关,但是指山东被日本人侵占,且学生在这一事件中发挥重大作用,所以只能是巴黎和会将德国在山东主权转让日本而引发的五四运动,B项正确;材料时间是范围在19121928年间,而九一八事变是1931年,排除A项;济南惨案是1928年,在二次北伐时发生的济南惨案,排除C项;一二九学生运动是1935年,排除D项。故选B项。9. 毛泽东在1931年3月指出:“农村里头,小市镇里头,小城市里头,都是没有报纸看的。斗争的群众,革命以前和革命以后,在消息不灵通、见闻狭隘这一点上讲,是差不得很远的。”该论述强调了

11、( )A. 农村工作的重要性B. 群众斗争热情的重要性C. 宣传工作的重要性D. 群众文化水平的重要性【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农村里头,小市镇里头,小城市里头,都是没有报纸看的。斗争的群众,革命以前和革命以后,在消息不灵通、见闻狭隘这一点上讲,是差不得很远的”,并结合所学可知,毛泽东认为农村、小市镇、小城市由于缺少报纸这种舆论工具,消息不灵通、见闻狭隘,对宣传党的政策、发动群众进行革命斗争不利。当时正处于反“围剿”时期,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央苏区和红军领导层意识到宣传工作对广泛地发动群众进行反“围剿”革命斗争的重要性,C项正确;材料只强调了要发挥报纸的宣传工作的重要性,不是强调农村工

12、作的重要性,排除A项;材料未体现群众斗争情绪问题,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群众文化水平,排除D项。故选C项。10. 1950年9月,中共中央将关于东北工厂迁移问题的意见下发到东北局,10月初,东北南部地区以重工业为主兼有部分轻工业的23家工厂正式向北迁移,一个月之内相关设备和人员全部到位。这一举措是为了( )A. 平衡地区差异B. 调整工业结构C. 应对朝鲜战争D. 恢复国民经济【答案】C【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0年9月,即抗美援朝前夕,中共中央快速北迁东北南部的23家重要工矿企业至安全地带,既可减少战火波及所产生的损失,又能保证工业生产能够满足前线和后方的需求,这一举措主要是为了

13、应对朝鲜战争,C项正确;23家工厂从东北南部迁到东北北部,并不能平衡工业的地区差异,排除A项;东北工厂北迁与调整工业结构无关,排除B项;将东北工厂北迁与国际环境变化有关,并非为了恢复国民经济,排除D项。故选C项。11. 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指出:“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前途命运的关键一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指引中国发展繁荣的正确道路,中国大踏步赶上了时代。”与此论断相关的史实是( )深圳等经济特区的设立 “四个现代化”目标的提出“两弹一星”试验成功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A. B. C. D. 【答案】B【解析】【详解】材料强调改革开放是决

14、定当代中国前途命运的关键一招,其中深圳等经济特区的设立属于开放,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属于改革,正确,B项正确;1954年召开一届人大,第一次明确提出要实现工业、农业、交通运输业和国防的四个现代化的任务,排除;“两弹一星”试验成功改革开放前的史实,排除,排除ACD项。故选B项。12. 古埃及早王朝时期,已经形成了三大“创世论”神学体系,这些体系中的神话传说内容都与太阳和水有关。这体现了古埃及( )A. 王权的衰落B. 对自然的崇拜C. 文字的发展D. 对科学的探索【答案】B【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早王朝时期形成的三大神学体系,都有关于太阳和水的神话和传说,体现了古埃及对自然的崇拜,

15、B项正确;古代埃及神化太阳和水,不能说明其王权衰落,排除A项;材料与文字的发展无关,排除C项;对科学的探索和“神学体系”“神话传说内容”等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13. 下图为1114世纪法兰西卡佩王朝时期的王室领地示意图。该图中领地变化体现出法兰西( )A. 民族国家形成B. 封建社会衰落C. 诸侯势力扩大D. 王权不断加强【答案】D【解析】【详解】通过观察图例和整幅地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114世纪,法兰西卡佩王朝的王室领地从巴黎周边发展到现在法国的大部分地区,扩大了数倍,反映出法兰西王权的不断加强,D项正确;仅有王室控制领地的增多,不能说明法兰西民族国家的形成,排除A项;封建社会衰落

16、与国王直接控制的领地增多不符,排除B项;材料中体现的并非诸侯势力的扩大,排除C项。故选D项。14. 18世纪下半叶,欧洲国家邮政业务的主要服务对象由政府逐步扩大到民间,各国邮局数量普遍增加,邮政体系进一步完善。如普鲁士地区的信件传递速度在24小时内可达150千米,邮递范围遍及欧洲。据此可知邮政业( )A. 推动了工业革命的深入发展B. 成为欧洲各国重点发展行业C. 适应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需求D. 促进了人们文化素养的提高【答案】C【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世纪下半叶,欧洲各国的邮局数量普遍增加,邮政体系发展完善,邮政业服务范围扩大、工作效率提高等,便利了信息的传递和交流,促进了贸易和

17、市场的发展,适应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需求,C项正确;18世纪后期,工业革命尚处起步阶段,19世纪才深入发展,排除A项;材料不能说明邮政业是欧洲各国重点发展行业,排除B项;邮政业传递信息,不能直接促进人们文化素养的提高,排除D项。故选C项。15. 20世纪初,英国建立文官分类管理制度,采用品位分类的办法。品即官阶,代表等级、地位和报酬;位即职位,代表权力、职资和任务。官阶不随职位变动而改变。这反映了( )A. 贵族传统的延续B. 官员地位的降低C. 党派干预的加强D. 政府职能的扩大【答案】D【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品位分类法是公务制度中与职位分类相对应的分类法,有利于发挥学历高、资历高的

18、人的积极性,有利于人才流动和能力提高,分类简单便于管理,但容易形成官本们思想。20世纪初英国实行品位分类制度,是两次工业革命后,政府职能扩大、政府事务繁杂的结果,强调“官阶不随职位变动而改变”有利于公务员顺应政府事务职能变化需求灵活调整,而不增加报酬等方面调整的成本,D项正确;品位分类法官阶不变即相应地位不变,没有体现贵族传统的延续,排除A项;英国文官制度确立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贵族和党派更替影响政府工作效率和廉洁问题等,没有涉及官员地位的降低,排除B项;文官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在各政党之间严格保持政治中立,因此没有体现党派干预的加强,排除C项。故选D项。16. 19802000年部分非洲区域经济一

19、体化组织内部出口占各自总出口比重表。据下表可知,这一时期非洲经济( )组织名称 时间1980年1990年2000年东部和南部非洲共同市场576348中非共同体141409西非国家经济共同体968096南部非洲发展共同体0431119阿拉伯马格里布联盟032922A. 对区域组织外的贸易依赖明显B. 一体化水平持续提升C. 始终处于世界经济的边缘地位D. 区域发展极度不平衡【答案】A【解析】【详解】通过比较表格中的数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802000年间,非洲的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中,内部贸易发展有限,内部出口占总出口比重最多的南部非洲发展共同体也只有11.9%,反映出非洲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同

20、区域外的贸易依然占据绝对优势,即非洲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对区域组织外的贸易依赖更明显,A项正确;一体化水平持续提升与中非共同体内部出口不增反降等不符,排除B项;材料不能说明非洲经济始终处于世界经济的边缘地位,排除C项;仅内部贸易发展不足,不能说明整个非洲经济区域发展的极度不平衡,排除D项。故选A项。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包括4小题,共52分。1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中国古代儒家教育倡导学生游学,“以广其闻见”。至清末,很多新式学堂注重以日本为师”,同时糅合德、法、英、美的教育理念,在学生心智、体育教育方而进行制度化设计,其中“远足会”是比较通行的活动。1907年9月,湖州的各个中小学

21、堂组织了一次“远足会”,各数员分队督率自己学校的学生,“且步且歌,声容步伐,颜见整齐”。同年,山阴县学堂举行“远足会”,“与地理、历史、物理上有关系者,无不留心考察”。学生们在“远足会”之后,还要写“远足记”。有学生写道:“经过烽火墩,登其,觉空气清新,百倍于寻常”;还有学生在远足上海法租界后写道:“上海乃吾国之土地租界之权,皆为外人所管辖,反客为主。名为租界,实与割地无异”。摘编自李成晴:远足:清末新式学堂的师生“从游”(1)根据材料,概括清末“远足会”兴起的背景。(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清末“远足会”的作用。【答案】(1)背景:20世纪初,清政府推行“新政”;新式学堂和近代教育有

22、所发展;西学进一步传播;民族危机加深;民族资本主义有所发展。 (2)作用:弘扬传统文化,增长学生见闻;促进学生身心健康,传播近代教育理念;有助于增强学生组织性、纪律性和对自然与科学的探索能力;督促和培养学生思考、表达能力;有益于开拓学生视野、增强学生家国情怀,培养爱国主义情感。【解析】【详解】(1)背景:根据材料中“1907年9月”“很多新式学堂注重以日本为师”可知,20世纪初,清政府推行“新政”,新式学堂和近代教育的发展;根据“德、法、英、美的教育理念”可知,西学进一步传播;综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民族危机加深,民族资本主义有所发展。(2)作用:根据材料中“中国古代儒家教育倡导学生游学,以广

23、其闻见”可知,弘扬传统文化,增长学生见闻;根据“在学生心智、体育教育方而进行制度化设计,其中远足会是比较通行的活动”可知,有益于学生身心健康;根据“(学生)且步且歌,声容步伐,颜见整齐”“与地理、历史、物理上有关系者,无不留心考察”可知,有助于增强学生组织性、纪律性和对自然与科学的探索能力;根据“学生们在远足会之后,还要写远足记”可知,有益于督促和培养学生思考、表达能力;根据“经过烽火墩,登其,觉空气清新,百倍于寻常”“有学生在远足上海法租界后写道:上海乃吾国之土地租界之权,皆为外人所管辖,反客为主。名为租界,实与割地无异”可知,有益于开拓学生视野、增强学生家国情怀,培养爱国主义情感。18.

2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甲午战争后,中国糖业由盛转衰,清政府着意扶植糖业发展,同洋糖进行抗争。1898年,户部建议江西等“种蔗之地,广植丰收,购机制造,则岁增之利无算”。1909年,四川总督赵尔巽派人赴日本考察新法制糖,预备回国后正式成立公司,后因辛亥革命爆发而罢。1929年,中国企业家发起国糖保护运动,国民政府给予这些企业家经营特权,并修改关税,保护原料糖进口。然而,由于时局动荡、国力不济等原因,中国糖业发展始终成效甚微。摘编自赵国壮:东亚糖业史研究材料二江户幕府初期,日本多次派使节到中国学习制糖技术。明治初年,又从福建引入优良甘蔗品种。1895年,日本侵占中国的糖品生产基地台湾,以之

25、为基础,加快制糖业发展。1906年,政府设立负责糖业调查、补助等事宜的糖业改良事务局。日本糖品产量增长了3倍以上。与此同时,日糖企业积极开拓海外市场,不断扩大在中国市场的占有率。摘编自(日)社团法人糖业协会:近代日本糖业史等(1)根据材料,概括中日两国糖业发展途径的相同处。(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近代中日两国糖业发展的不同结局及其启示。【答案】(1)相同:政府积极扶持;学习他国制糖技术;重视甘蔗等制糖原料的供应(或原料基地建设); (2)中国制糖业发展成效很小;近代以后日本制糖业发展迅速并积极拓展国际市场。启示:民族独立是民族工业发展的重要前提;技术创新是民族经济发展的关键;稳定的社

26、会环境是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国际经济技术交流是科技创新与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解析】【小问1详解】根据材料一“清政府着意扶植糖业发展,同洋糖进行抗争。”材料二“1906年,政府设立负责糖业调查、补助等事宜的糖业改良事务局。”得出政府积极扶持;根据材料“1909年,四川总督赵尔巽派人赴日本考察新法制糖”“日本多次派使节到中国学习制糖技术。明治初年,又从福建引入优良甘蔗品种”得出学习他国制糖技术;根据材料“国民政府给予这些企业家经营特权,并修改关税,保护原料糖进口”“1895年,日本侵占中国的糖品生产基地台湾,以之为基础”得出重视甘蔗等制糖原料的供应。【小问2详解】不同结局:根据材料一“由于时局

27、动荡、国力不济等原因,中国糖业发展始终成效甚微。”得出中国制糖业发展成效很小;根据材料二“与此同时,日糖企业积极开拓海外市场,不断扩大在中国市场的占有率。”得出近代以后日本制糖业发展迅速并积极拓展国际市场。关于启示,结合两国糖业发展的史实,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民族独立是民族工业发展的重要前提;技术创新是民族经济发展的关键;稳定的社会环境是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国际经济技术交流是科技创新与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1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林肯对美国作出了很大的历史贡献,其遇害后所产生的“伟大的解放者”形象深入人心,成为标准的美国历史叙事。20世纪二、三十年代美国学界开始挑战这叙事。七十年代“

28、新美国史学”流派出现,强调“自下而上”的研究视角,一些学者也注意挖掘相关档案文献材料进行研究。随着八、九十年代州权主义的抬头,林肯“伟大的解放者”形象受到颠覆性质疑。埃里克方纳认为,林肯一方面提倡自由劳动的价值观,另一方面又认可奴隶制在南方的存在,这说明内战与解放奴隶并不直接相关。芭芭拉菲尔兹也认为,内战中真正启动废奴进程的不是那些写在国会或总统文献上的文字,而是来自那些为争取自由而采取“主动行动”的奴隶。摘编自(美)埃里克方纳:给我自由!一部美国的历史等(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林肯“伟大的解放者”形象产生的史实依据。(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美国学界对林肯评价变化的原因。【

29、答案】(1)史实依据:领导北方取得内战胜利,维护了美国的统一;提出“民有、民治、民享”的纲领性口号;美国内战期间,颁布了解放黑人奴隶宣言,宣布废除叛乱诸州的奴隶制,解放的黑奴可以参加联邦军队;内战结束后又在法律上承认了黑人的公民权利。 (2)原因:直到20世纪美国种族歧视问题仍然非常严重;美国黑人民权运动的发展;新的档案文献史料研究;美国州权主义抬头。【解析】【详解】(1)史实依据:根据材料中“林肯对美国作出了很大的历史贡献”,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军事和社会影响等方面分析可知,领导北方取得内战胜利,维护了美国的统一;提出“民有、民治、民享”的纲领性口号;美国内战期间,颁布了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30、宣布废除叛乱诸州的奴隶制,解放的黑奴可以参加联邦军队;内战结束后又在法律上承认了黑人的公民权利。(2)原因:根据材料中“新美国史学流派出现,强调自下而上 的研究视角”“20世纪二、三十年代美国学界开始挑战这叙事”“八、九十年代州权主义的抬头”可知,直到20世纪美国种族歧视问题仍然非常严重;美国州权主义抬头;根据“一些学者也注意挖掘相关档案文献材料进行研究”可知,新的档案文献史料研究;根据“内战中真正启动废奴进程的不是那些写在国会或总统文献上的文字,而是来自那些为争取自由而采取主动行动的奴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美国黑人民权运动的发展。20.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自古以来,我国各民族之

31、间保持着密切联系;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是主流。下图是学者绘制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分级图。摘编自李静、于晋海: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及其心理机制研究结合中国古代史的相关知识,紧扣图中所示的一个或多个逻辑线索,拟定一个论题,并予以阐释。(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谨,表述清晰。)【答案】示例:论题:中国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是形成中华民族意识共同体的主要途径。论述:民族交往是从民族接触开始的,是民族交流交融的基础。比如,古代中国长城沿线,生活着众多少数民族,其在地域上与汉族邻近,为各民族间生活和社会交往创造了有利条件。随着民族交往的增多,各民族间必然要进行文化选择,由此形成包括资源、信息和语言交流在内的物质

32、层面和精神层面的民族交流。比如,北魏教文帝改革实行说汉话、穿汉服等措施,通过加强民族交流进而促进民族交融。民族交融重在文化交融、文化共享,通过血缘交融、习俗交融、信仰交融等,达到心理交融,心理交融是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最高层面。比如,魏晋南北朝时期、辽宋夏金元时期,各民族之间交错杂居,互相通婚,少数民族政权还积极推进儒学教育,从而推动各民族形成对儒家文化信仰和中华民族的心理认同。总之,正是各民族间的交往、交流和交融,才奠定了古代中国大一统基础,形成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文化格局,铸造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解析】【详解】论述:首先,观察图片及相关文字解释,结合中国古代史知识,紧扣图中所示一个或多个逻辑线索,拟定一个论题,如根据“民族交往”“民族交流”“民族交融”三级结构和“自古以来,我国各民族之间保持着密切联系;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是主流”等信息,可得出论题,中国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是形成中华民族意识共同体的主要途径;确定论题后,综合材料信息和所学知识,展开论述,可从民族交往、民族交融的角度展开分析;最后总结,正是各民族间的交往、交流和交融,才奠定了古代中国大一统基础,形成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文化格局,铸造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整个解题过程注意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谨,表述清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 > 考试真题 > 7.历史 > 1.历史高考真题试卷 > 2022年高考-历史 > 2022年辽宁卷-历史

copyright@ 2008-2023 wnwk.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浙ICP备202405992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