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0年高考历史真题(安徽自主命题)(解析).doc

上传人:a****2 文档编号:2832740 上传时间:2024-01-05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44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0年高考历史真题(安徽自主命题)(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10年高考历史真题(安徽自主命题)(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10年高考历史真题(安徽自主命题)(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2010年高考历史真题(安徽自主命题)(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2010年高考历史真题(安徽自主命题)(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2010年高考历史真题(安徽自主命题)(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安徽卷)历史12.安徽六安双墩汉墓遗址被评为全国“2006年度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图2所列物品不可能由该墓葬出土的是 ABCD12.C 解题的关键抓住题干的时间限定,六安双墩汉墓,青花瓷元朝时出现,不可能出现。13.西晋杜育的荈赋是我国第一篇以茶为主题的文学作品。某班兴趣小组以此为题材对茶的起源问题进行探究后,形成了以下四种意见,其中最合理的是A文学作品不具有史料价值,不能以此确定茶的起源B文学作品虽是社会生活的反映,仍不能据此确定茶起源于晋代C唐代茶经是中国第一部关于茶的专著,应据此确定茶起源于唐代D传说神农氏发现了茶,可据此确定茶起源于神农氏时期1

2、3.B 文学作品不能作为信史,但能反映当时的社会生活,具有一定史料价值,排除A,荈赋是以茶为主题的作品,出现在西晋,所以排除C,传说不可以作为史实,排除D。14.柳宗元认为,秦末农民起义“咎在人怨,非郡邑之制失也”;西汉七国之乱“有叛国而无叛郡”,“秦制之得亦明矣”。下列哪种说法最符合材料原意A郡县制与秦末农民战争没有关系B七国之乱因汉初分封而爆发C郡县制有利于中央集权统治D郡县制取代分封制是历史的必然14C 题目给了三句话,最后得出“秦制之得亦明矣”,这里的秦制指的是秦朝的郡县制,郡县制有利加强对地方的控制,加强了中央集权统治因此选D,A,B都是材料中的一部分,不够全面。材料无法体现郡县取代

3、分封的历史必然,重在秦制中央集权之得,因此排除D.15.图3 是辛亥革命时期的漫画葫芦尚未捺下,瓢儿又起来了,它表明A清朝统治面临崩溃B保路风潮已被镇压C武昌起义即将爆发D革命派的实力强大15.A 仔细观察图和注释,漫画瓢上有一个“鄂”字,标题葫芦尚未捺下,瓢儿又起来了表明清政府统治危机四伏,已经顾此失彼。B不能体现顾此失彼,C无法体现材料所体现的形势,武昌起义只是其中一个瓢,无法准确的表达当时的形势。漫画中没有体现革命派力量的强大,排除D.16.图4是一幅近代战争示意图,与此对应的时代主题是A.“民国荣光,锦绣河山普照”B“努力国民革命,齐奋斗”C“共赴国难”D“将革命进行到底”16.B 从

4、图中寻找有效历史信息,从广州出发,进军武昌,南京,上海,可以判定为北伐,本题主要考察学生的读图能力。17.邓小平曾将一张飞乐音响公司股票作为礼物赠送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董事长范尔霖。依据图5中的信息判断,当时的中国已经出现了股份制企业开始建立股票交易市场初步形成市场经济体制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已全面展开A. B. C. D. 17.本题考察学生结合教材理解分析材料的能力,建立股票交易市场是在90年代初,排除,初步形成市场经济体制是在十四大之后,排除。18.有学者认为,“在树立法国的国际威望方面,人权宣言所起的作用胜过了法国军队所打的一切胜仗”。这主要是因为它A.超越了英国1689年的权利法案B.克服

5、了美国独立宣言的局限性C.成为18世纪末法国大革命的纲领性文件D.对民主思想传播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18.D 本题考查选修内容,题目强调树立国际威望方面,A.B是与其他文件对比,无法体现国际威望,C仅仅是对法国的意义,因此排除。D强调其国际影响,推动民主思想的传播。19.列宁说:“如果总的看一看1861年俄国国家全部结构的改变,那么就必然会承认这种改变是封建君主制向资产阶级君主制转变道路上的一步。这不仅从经济观点来看是正确的,而且从政治观点来看也是正确的。”这表明农奴制改革A.为资本主义发展扫清了障碍 B.确立了资产阶级代议制C.促进了俄国的近代化 D.阻止了革命在俄国的发生19.C 本题考点

6、有两个,一是近代化的概念,二是对课本知识的掌握。近代化包括经济,政治和思想。材料从经济和政治两个方面来说明改革促进了俄国的近代化,B,D不符合史实。A仅仅是从经济一个角度来说。2019世纪80年代初,日本明治政府认识到“好事贪功,反而挫折人民自主独立之气势,养成百事依赖政府之风习”,“其弊害大不可测”,进而采取的措施是A.废除了封建领主土地所有制 B.整顿财政金融以改善私人投资环境C建立“样板”企业供私人企业效仿 D将大量的国营企业转让给私人20D 本题关键在于读懂材料,本题主要考查明治维新殖产兴业政策,国营企业转让私人,发挥企业的自主独立的积极性。21.表1改编自英国学者艾瑞克?霍布斯邦帝国

7、的年代18751914一书,对其解读最准确的是A.英国仍然坚持自由贸易政策 B.美俄等国自此放弃了自由贸易政策C.欧美国家争夺世界市场矛盾加剧 D.经济发展水平决定了关税税率21.A 材料所给1914年的国家平均关税率,英国最低,美国,俄国高,此时第一经济大国是美国,排除D,从材料中无法看到自由贸易政策的放弃和争夺世界市场矛盾的加剧。英国关税率最低,体现了英国坚持自由贸易政策。22.2001年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坚持“互信、互利、平等、协作、尊重多样文明、谋求共同发展”的“上海精神”。它与欧盟的主要区别在于A.促进了地区经济政治一体化 B.构建了一个地区国家安全共同体C.加强了区域性经济合作 D

8、.顺应了和平与发展的时代潮流22.A 本题主要考查上海合作组织的性质,强调与欧盟的区别,上合组织没有强调安全共同体的构建,排除B,经济合作不是上合组织的最主要任务,顺应和平与发展的时代潮流,无法体现与欧盟的区别。35(28分)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 古代中国人所创造的科学技术具有其独特的风格和独到的体系,构成统一独特的科技体系的有农、医、天、算四大学科,以及陶瓷、丝织和建筑三大技术。这四大学科和三大技术是中华民族先人在科学技术上的独特建树。摘编自吴国盛科学的历程材料二 近代科学技术是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的,这一时期的一系列成果,是现代科学技术的基础。现代科学的发展更是将人类

9、对自然界的认识水平提高到了一个崭新的高度。国际金融危机发生以来,世界主要经济体纷纷采取措施,加大科技和教育的投入,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布局未来发展,培养新的竞争优势。摘编自中国科学院2010科学发展报告等材料三 科学不仅刷新了我们的世界图景,也刷新了我们的日常生活。然而,在科学成功的背后,我们必须看到一个潜在的危险正在显露出来;人类通过大规模地开发大自然,虽然掌握了更高的能量,有了支配自然界的能力,但却动摇了人类生存的根基。摘自吴国盛科学的历程(1)依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科技的突出特点,简析中国古代农业科技取得的“独特建树”的主要原因。(8分)(2)指出材料二中“这一时期的一系列成果”对社会经济

10、发展的促进作用,分析世界主要经济体为何要加大科技投入?(10分)(3)怎样理解科学“动摇了人类生存的根基”?如何应对这种“潜在的危险”?(10分)35、【答案】(1)实用性,继承性,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统治阶级重视农业生产;农耕经济的需要。 (2)人类先后进入蒸汽时代、电气时代;促进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科级成为引领经济、深沪发展的主要动力;科技创新能力成为当代国际竞争力的关键因素;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摆脱经济危机。(3)科技发展带来一些负面影响,如环境、社会、伦理等问题。在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下进一步提高科技水平;加强国际合作;确保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35、【解析】本题以科

11、技为突破口,大跨度的考察中国古代科技与现代科技的发展与影响。解答此题首先要审题,题目怎么问,然后依据材料和所学内容进行组织答案。第一问,有两个小问古代科技的特点与古代成就的原因,从材料分析可以获得其特点,从所学内容分析可以获得其发展原因。第二问,也有两问科技成果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世界为什么要加大科技投入,强调近代科技的成果,现代科技在社会发展的作用日趋重要,结合所学分析加大科技投入的原因。第三问,同样也是两小问,如何理解动摇人类生存的根基,如何应对潜在的危险。这个从科技的负作用来谈。36.(28分)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1793年英国马戛尔尼使团来华,乾隆皇帝颁布上

12、谕,宣称:“各处藩封到天朝进贡观光者,不特陪臣俱行三跪九叩之礼,即国王亲至,亦同此礼;今尔国王遣尔(指马戛尔尼)前来祝嘏(福),自应遵天朝法度,免失尔国王祝厘纳贡之诚。”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1600-2000中国的奋斗材料二 钦差大臣耆英代表清政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后,于1844年11月奏称:“夷情变幻多端,非出一致,其所以抚靖羁縻之法,亦不得不移步换形。固在格之以诚,尤须驭之以术,有加以款接方可生其欣感者,并有付之包荒(包容)不必深与计较方能于事有济者。”同上材料三 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外交方面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截至2008年底,中国与171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共参加了130多个政府间

13、国际组织,缔结了近20000项双边条约,参加了300多个多边条约,参加了24项联合国维和行动,派出维和官兵11063人次。摘编自中国外交部编中国外交(2009年版)、2009年10月世界知识画报(1)依据材料一指出当时清朝统治者的对外态度及其在对外关系方面的影响。(8分)(2)材料二反映出这时某些清朝官员的对外态度有了怎样的变化?为何会发生这种变化?(8分)(3)概括材料一、二三所反映的不同时期中国外交的基本特点及其形成的主要原因 (12分)36、(1)以天朝上国自居、不愿与他国平等交往。限制中外交往,堵塞与世界沟通的渠道,使中国继续处于封闭状态(2)畏惧西方列强,对外态度软弱,不敢为维护民族

14、利益而抗争。清政府在鸦片战争中战败,在外交上处于不利地位;某些清朝官员已感到中国的实力不如西方国家,不惜放弃民族利益以维护清王朝统治(3)朝贡外交、屈辱外交;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中国曾长期在世界文明中居于领先地位,封建统治者养成了盲目自大心理;中国不断遭受列强侵略,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华民族获得独立,民族自信心增强,综合国力不断上升。36、【解析】本题以外交为切入点,时间跨度比较大,古代,近代,现代不同时期的对外关系,本题的材料在解题过程中有重要作用。第一问,要求依据材料回答两个问题,清政府的对外态度和对外关系的影响,注意分析归纳概括材料。第二问,有两小问清朝官员态度的变化以及原因,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第三问,结合三则材料,分别指出不同时期的外交特点以及形成原因,两个小问,可以分解为,以上三则材料各反映的对外关系特点以及成因是是什么。因此在解答大题的时候要学会将复杂问题简单化,将难懂问题通俗化,进而分析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 > 考试真题 > 7.历史 > 2.按省份整理 > 7.安徽历年历史真题

copyright@ 2008-2023 wnwk.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浙ICP备202405992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