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3年江苏省高考历史试卷解析版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题,每题3分,共计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1(3分)现代考古在秦、魏等国故地出土了许多生铁铸造的农具。19501951年河南辉县发掘了5座大型魏墓,1号墓出土铁器65件,其中农具占58件,包括、锄、铲、镰、犁铧等一整套铁农具。材料说明战国时期()A生铁铸造由魏国独断经营B成套铁农具有利农业精耕细作C铁制农具成为随葬必备品D铁制农具最早出现于河南辉县【考点】21:中国古代农业耕作方式;22:中国古代农业生产工具菁优网版权所有【分析】本题考查我国古代农业经济中的农具的改进,了解古代我国农具的革
2、新和耕作方式的演变。【解答】从材料中获悉,秦魏等国故地出土成套铁制农具,说明在战国时期铁制农具已普遍使用,由题干推出A项中“生铁铸造由魏国独断经营”明显错误,故排除A;B项铁制农具使用,提高了生产力,有利农业精耕细作是符合的,故B项正确;由墓中出土物品就推断是随葬必备品太过武断,与史实不符,故C排除;材料中无法体现最早成套铁制农具最早出现在河南,故排除D。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信息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了解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就开始出现铁犁牛耕的传统耕作方式,认识铁犁牛耕的出现推动小农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变革。2(3分)从甲骨的刻符、青铜器的铭文,到笔画详备的楷书,缀连成
3、一幅生动的文字史画卷。 观察右侧图片,可以得出的准确认识是()A楷体汉字形态直接演化于甲骨文B楷体汉字飞舞飘逸便于抒情达意C甲骨文字是不可识读的刻画符号D甲骨文具有现今文字的某些特征【考点】3I:汉字的形成演变菁优网版权所有【分析】本题以甲骨文与楷体汉字的比较为切入点,综合考查了汉字的演变、汉字的特点等知识,并考查了综合材料的阅读分析能力。【解答】A、甲骨文是我国最早的文字,楷体字在魏晋时期开始发展,所以楷体字直接演化于甲骨文,不正确;B、楷体汉字的特点是结构形体严整。规范化、标准化,故此项不正确;C、甲骨文是可以识读的刻画符号,故此项不正确;D、从材料中,我们可以看出甲骨文与楷体汉字是十分相
4、似的,具有现代文字的特征,故此项正确;故选:D。【点评】在汉字的学习中,要牢记各种汉字的特点,并熟记不同汉字之间在特点上的区别,以及不同汉字的代表人物。3(3分)某学者评唐朝三省制时指出:“凡未加盖中书门下之印,未经政事堂议决副署,而由皇帝直接发出的命令,在当时是被认为违制的,不能为下属机关所承认。冶这里所谓“违制”的论断,主要指皇帝背离了()A诏令须由政事堂议决的制度B门下省执掌诏令草拟的职能C中书省监察地方政务的惯例D尚书省负责执行诏令的定制【考点】1G:隋唐三省六部制菁优网版权所有【分析】本题以学者对唐朝三省制的评价为切入点,考查学生对三省职能的掌握,以及材料阅读分析的综合能力。【解答】
5、A、材料中指出“未经政事堂”议决副署,属于违制,因此诏令或者命令须经过议事堂决议;故正确;B、门下省的职能封驳审议职能,草拟诏令属于中书省的职能,故排除;C、监察地方的职能在唐朝属于监察院;故排除;D、诏令的执行有尚书省负责,但是题目材料中并未出现诏令执行的情况,故排除。故选:A。【点评】本题以三省制职能为考查重点,在熟记三省职能时,不能将职能混淆,并做好职能之间的相互对比。4(3分)清前期望江南百调唱道:“扬州好,侨寓半官场,购买园亭宾亦主,经营盐、典仕而商,富贵不归乡。材料反映了()A仕商身份界限完全打破B商业发展改变社会风气C地方商业均由官员经营D政府摒弃传统抑商政策【考点】2P:明清时
6、期的商业发展菁优网版权所有【分析】本题考查古代中国的经济,重点是明清时期的商业的发展及其影响。【解答】题干中的关键信息“侨寓半官场、购买园亭宾亦主、富贵不归乡”,反映清前期商业经济的发展对传统“商末”、重视家土等观点的影响,说明商业发展改变社会风气,B项正确;A项“完全打破”说法错误,与史实不符,故排除;C项“均由官员经营”说法错误,明清对官员经商有一定限制;D项“摒弃”说法错误,明清实行重农抑商基本政策没有改变。 故选:B。【点评】本题以清代商业的发展对社会风气的影响切入考查材料的信息获取与分析理解能力。在历史学习中,认识经济、政治和思想文化社会生活之间的内在联系。5(3分)光绪大清会典载:
7、“谕军机大臣行者,既述,则封寄焉。 凡有旨存记者,皆书于册而藏之,届时则提奏。 议大政,谳(审)大狱,得旨则与。材料说明军机处()A地处内廷,专管军务B参与政务,秉旨办事C设有官衙,机构完备D专理刑狱,职能单一【考点】1T:清朝的军机处菁优网版权所有【分析】本题以大清会典中关于军机处的描述为切入点,考查了军机处的职能,综合考查了对材料的综合阅读理解能力。【解答】A、清朝军务的管理属于兵部,军机处是为处理西北军务设置的,但是并不是专管军务的组织,故此项错误;B、从材料中可以看出,“议大政、得旨则与”得出军机处具有参与政务、秉旨办事的职能,结合课本所学知识,我们知道军机处的设立是专制皇权强化的标志
8、,军机大臣听命于皇帝,故此项正确;C、材料中对于机构完备,未有体现,故此项错误;D、刑狱职能于刑部掌握,而不属于军机处的专属职能,故此项错误;故选:B。【点评】军机处是君主专制强化的标志,在学习时,要对军机处的设立背景、目的、特点以及影响熟练掌握,并对君主专制中央集权不断强化的标志性事件进行理解记忆。6(3分)1909年,京华百二竹枝词曰:“报纸于今最有功,能教民智渐开通。眼前报馆如林立,不见中央有大同(中央、大同均为当时报纸名称)。”这一描述表明()A报纸宣传成为变革根本动力B描述者倡导报纸产业多元化C描述者肯定报纸的教化功能D报纸舆论受到专制政府控制【考点】H2:近现代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
9、;HB:大众传媒的变迁菁优网版权所有【分析】本题考查近代报刊业,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解答】A项说法错误,社会变革的根本动力在于经济发展的变动,晚清报纸起到了舆论导向和宣传政治变革的重要作用;B项材料中并未直接体现;C项正确,材料中“报纸于今最有功,能教民智渐开通”说明清代末期报纸具有开启民智的功能,即描述者肯定报纸的教化功能;D项材料中并未直接体现。故选:C。【点评】中国报刊业的发展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由外国人创办到中国人创办的过程。从19世纪中期到改革开放以来,大致经历了形成、发展和繁荣三个阶段,在不同时期对中国社会的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在报道新闻、传递信息、通达民情、传播
10、知识、开启民智、立言议政和实行舆论监督等方面,都发挥着主要作用。从总的趋势来看,它对中国社会的发展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即使在传媒手段日趋多样化的今天,报刊仍然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广大读者。7(3分)一位学者评价说:“当时知识分子不但没有全盘反传统,而且使不少被尘封或淹没了的传统重现光芒。 例如,不登大雅之堂的白话小说,成了中国文学史的重要内容;作为传统文化的民间文学,第一次真正进入了大学的学术殿堂。”这一观点认为新文化运动()A反对旧道德崇尚现代文化B混淆了先进与落后的界限C充分肯定了文言文的价值D存在对旧文化的传承与创新【考点】B7:新文化运动菁优网版权所有【分析】本题考点是新文化运动,重
11、点是掌握对新文化运动的评价。【解答】A、A项中“反对旧道德”的说法与题目中的信息“没有全盘反传统使传统重现光芒”不符;B、由题目中的信息“没有全盘反传统”可知当时的知识分子对传统持部分否定及部分继承的科学态度,故B项“混淆”的表述过于绝对化,应排除。C项错误,材料未体现文言文的内容;D、传统观点认为新文化运动对旧文化全盘否定,本则材料却指出白话小说和民间文学得到发扬光大,体现出新文化运动一定程度上传承和创新了旧文化,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不能被书本知识束缚,以为新文化运动对传统文化只有批判和动摇,而要紧密结合材料来分析问题。8(3分)如表从一个方面反映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状况。 造成这
12、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 中国轮船统计年份船只吨位其中千吨以上轮船船只吨位19281352290791117213482193027924154471382479691932345657725717834221119353895675173208461812A全面抗战运输物资的需要B帝国主义放松对华经济侵略C“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促进D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的签订【考点】A5: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菁优网版权所有【分析】本题考查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重点是南京国民政府统治前期民族工业发展状况及其原因。【解答】材料中时间19281935年,表明是南京国民政府统治前期民族工业发展,从所学知识
13、可知,这个阶段发展较为迅速,主要原因是南京国民政府推行了“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及“币制改革”措施。因此C项符合;全面抗战1937年才开始,故A错误;当时帝国主义没有放松对华侵略,日本还加紧侵略,故B排除;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的签订是抗战胜利后,故排除。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图表信息的提取解读能力和所学知识的运用能力,本题难度不大,关键是掌握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几个阶段特点及原因。9(3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召开前,周恩来等中共领导人要求接送在港民主人士,进入解放区,参加筹备新政协。 据统计,从1948年8月到1949年8月,共安排秘密北上的民主人士20批,其中有119人参
14、加了政协会议。 中共的这一举动主要是为了()A团结民主人士共同筹建新中国B恢复民主党派的各级组织C贯彻“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D协商制定第一个五年计划【考点】F1:第一届政协会议菁优网版权所有【分析】本题以材料形式考查了新中国建立前后的民主政治建设,旨在考查考生对历史知识再认再现的能力。【解答】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解放战争后期,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迅速展开筹建新中国的工作,故本题应选A项;B项发生于“文革”结束后,与题干中的时间“19481949年”不符;C项提出于1956年,与题干中的时间“19481949年”不符;D项提出于1953年,与题干中的时间“19481949年
15、”不符。故选:A。【点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于1949年9月21日至9月30日在北京举行。中国共产党及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和无党派民主人士等单位的代表(含候补代表)共662人参加了会议。中心问题是讨论新中国成立。10(3分)“高产卫星”是“大跃进”时期常用词。有人以人民日报为例做统计,“高产卫星”一词1957年未有文章使用,1958年共85篇,1959年共15篇,而1960年只有1篇,并且还是“陕西长安县的一个学习组说1958年种的三亩六分高产卫星田不尊重庄稼生长的规律了”,下列对“大跃进”的准确认识有()“大跃进”只在农业领域展开 “高产卫星”折射“大跃进”浮夸盛行1958年
16、“大跃进”快速推进 1960年基层队“大跃进”有所反思。ABCD【考点】G7: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菁优网版权所有【分析】本题以材料形式考查了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考查大跃进的概况。【解答】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大跃进”不仅发生于农业领域,也发生于钢铁生产等重工业领域,故排除;由题干中的信息“高产卫星是大跃进时期常用词”可知的表述符合题意;由题干中的信息“高产卫星一词1958年有85篇”可知的表述符合题意;由题干中的信息“1960年高产卫星田不尊重庄稼生长的规律”可知的表述符合题意。故B项正确。 故选:B。【点评】在大跃进中,高指标、瞎指挥、虚报风、浮夸风、“共产风”盛行,各地纷纷提出工
17、业大跃进和农业大跃进的不切实际的目标,片面追求工农业生产和建设的高速度,大幅度地提高和修改计划指标。在农业上,提出“以粮为纲”,不断宣传“高产卫星”、“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粮食亩产量层层拔高;在工业上,错误地确定了全年钢产量1070万吨的指标,全国几千万人掀起了“全民大炼钢铁运动”,并且“以钢为纲”,带动了其它行业的“大跃进”。“大跃进”打乱了国民经济秩序,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造成了工农业比例严重失调。从“大跃进”中我们得到了以下教训:1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2经济建设要遵循客观规律;3制定经济计划要从国情出发,与生产力发展相适应。11(3分)据新华社对1972年19月外交情况
18、的统计,中国接待外国官员和政府代表团三十多起,访问中国的有来自世界五大洲的政府代表团和各界人士。 到1972年底和中国建立外交关系的国家达88个,和1969年底相比,三年内翻了一番。材料表明中国()A重点建立与亚非的外交关系B开始独立自主地步入国际舞台C切实推进新型区域外交合作D打破美国孤立遏制的外交僵局【考点】FR:新时期外交政策的调整菁优网版权所有【分析】本题以材料形式考查了新中国的外交成就,旨在考查考生从材料中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要求了解新中国成立后在不同阶段外交政策的调整及其成就。【解答】由题干中1972年与中国建交的国家激增的信息可知,由于1972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开始了中美关系
19、的正常化,并出现了与中国建交的热潮,此现象打破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美国从外交上孤立封锁中国的政策。故D项符合;A项应发生于1955年亚非会议之后,B项应开始于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后,C项开始于改革开放以后,均与题干中的时间“1972年”不符。故排除ABC项。故选:D。【点评】新中国成立后实行了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由于国际形势的变化,从国家利益出发,对外交政策进行调整,并理解新时期推行不结盟政策的含义。12(3分)如图反映了中国国内生产总值的变化情况。“甲线段”所示时期的经济高速增长,主要得益的经济理论是()A社会主义的高度计划经济B自负盈亏的分配管理制度C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D和平与发展的
20、世界形势观【考点】GJ: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菁优网版权所有【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考查学生从图表中提取信息和解读信息的能力。【解答】A项主要是在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前,不符合题意;B项自负盈亏的分配管理制度始于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不符合题意;由图表可知,甲段是在19901995年间,国内生产总值大幅提高。联系所学知识可知,该时期的重大事件主要是邓小平的“南方谈话”和中共十四大,邓小平“南方谈话”的重要内容之一是提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的理论,中共十四大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故C项正确。D项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
21、界主题的观点,是邓小平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提出来的,且不是经济理论,不符合题意。故选:C。【点评】本题以图片的形式主要考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解题的关键在于抓住时间段19901995年以及与之相关的历史事件南方谈话和中共十四大。13(3分)如图为古代雅典居民结构的比例图,观察图示信息,对于雅典民主与居民的政治联系,下列叙述准确的是()A雅典超半数的居民拥有公民权B雅典民主的社会基础为自由民C少数奴隶主贵族独享雅典民主D外邦人享有雅典最广泛的民主【考点】48:雅典民主政治的特征和实质菁优网版权所有【分析】本题考查雅典民主政治,了解雅典民主政治的实质,认识雅典民族政治的得与失。【解答】由题
22、干中的图片可知当时雅典人口约有40万,享有民主的自由民只有16.8万,故A项中“超半数”的说法与其不符。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古代雅典的民主是本城邦成年男子,即拥有雅典城邦籍的自由民,并非贵族独享民主权利,外邦人不享有民主权,故选B,排除C、D两项。故选:B。【点评】本题以图片形式考查了古代雅典的民主政治,旨在考查考生对历史知识再认再现的能力。要求客观评价雅典民主。14(3分)西班牙在美洲的主要黄金来源地是新格拉纳达。到1600年,从这里出口了400多万盎司的黄金。新格拉纳达的黄金产量逐步上升,到18世纪,其产量约为16世纪产量的三倍。这些黄金的流入直接导致西班牙()A国力增强,确立世界霸主地位B
23、资本积累,引发本国工业革命C贸易发达,成为世界市场中心D物价上涨,冲击封建生产关系【考点】52:新航路开辟的影响菁优网版权所有【分析】本题考查世界市场形成中新航路的开辟和早期殖民掠夺,了解工业革命前早期殖民掠夺方式就是赤裸裸的掠夺黄金财富,为资本主义获得资本原始积累。【解答】材料中西班牙从美洲掠夺了大量黄金,增强了国力,但只是海上霸权国家,并没有确立世界霸主地位,原因是西班牙掠夺的财富并没有转化为本国资本原始积累,基本挥霍用于购买国外奢侈品。因此西班牙的海上霸权缺乏国内工商业经济基础的支撑,在1588年“无敌舰队”被英国摧毁后,就丧失了海上的霸权地位。故A、B错误,排除;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商业
24、中心从地中海转移到欧洲的大西洋沿岸地区,西班牙处于商业中心地区,而不是西班牙成为世界市场中心,故C错误,排除;新航路开辟引起了价格革命,黄金白银输入,金银价格下跌,物价上涨,从事工商业早期资本家获利,而靠收取货币地租的封建主日益衰落,资本主义得到迅速发展,因此冲击了封建生产关系。故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记忆和理解能力,了解新航路开辟的影响和早期的殖民掠夺。15(3分)某学者评价启蒙运动说:“进步实际上已经成为哲学家的一种意识形态,他们坚信自然科学将会让人类更有力地支配整个世界,而人类理性则引领每个人走向自由,并建立起一个繁荣、公正、平等的社会。”引文所想表达的深
25、层含义是()A理性思考引领社会进步B哲学意识支配世界繁荣C近代科学追求王权公平D启蒙运动倡导阶级平等【考点】87:启蒙运动菁优网版权所有【分析】本题考查启蒙运动,要求了解17、18世纪启蒙运动的主要思想家的主张及启蒙运动的意义【解答】从材料中“而人类理性则引领每个人走向自由,并建立起一个繁荣、公正、平等的社会”的信息,可以看出作者认为启蒙运动强调理性思考,引领了社会进步,故A项正确;材料的重心和主旨在后面,强调理性,因此B项不是材料的主题,故排除;CD两项与题干信息无关,排除。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获取材料信息、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要求了解启蒙运动的核心思想及意义。16(3分)“工业革命改
26、变了英国的社会结构,经济的持续增长造成中等阶级与工人阶级力量的壮大,贵族、大地主的地位与经济实力都大为下降了,但他们仍把持政治权力,造成权力分配与社会力量对比高度脱节的状态。”为了解决这种状态,英国在政治上()A发动光荣革命,与新贵族阶层妥协B颁布权利法案,确立了议会主权C建立内阁机构,限制国王的行政权D改革议会制度,中等阶级更多参政【考点】67:1832年英国议会改革菁优网版权所有【分析】本题主要考查1832年英国议会改革,旨在考查考生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和对历史知识再认再现的能力。1832年改革法案是英国在1832年通过的关于扩大下议院选民基础的法案。该议案改变了下议院由保守派独占的状态,
27、加入了中产阶级的势力,是英国议会史的一次重大改革。【解答】从材料的描述中可知,这种“状态”指的是英国工业革命后,新兴的工业资产阶级力量壮大,但当时英国的政治制度不能满足工业资产阶级充分参政议政的要求。为了改变这种“状态”,英国通过1832年议会改革,使工业资产阶级获得了更多的参政权,故D项符合题意。光荣革命发生于1688年、权利法案颁布于1689年、内阁制建立于18世纪中期,均早于工业革命爆发的时间“18世纪60年代”,故A、B、C项排除。故选:D。【点评】本题以材料的材料的形式1832年英国议会改革,解题的关键在于掌握1832年议会改革的背景是由于工业革命的发展,工业资产阶级要求获得更多的参
28、政权与选举权。17(3分)“根据这一理论,将时间和空间说成是绝对的是没有意义的,因为对这两种范畴的测量通常随着观察者的运动而改变。 对于门外汉来说,这些观点通常用不能理解的数学公式解释表明科学已经达到了能被人类所知的界限。上述“理论”的主要意义是()A开创了以实验为基础的近代科学B预见海王星存在的准确性C弥补经典力学对时空认识的不足D发现能量辐射的运动原则【考点】ET:相对论菁优网版权所有【分析】本题考查相对论。相对论是爱因斯坦提出,包括狭义相对论和广义相对论。【解答】A项是对应伽利略,不符合题意;B项是对应牛顿经典力学,不符合题意;C项正确。“将时间和空间说成是绝对的是没有意义的”可知是指爱
29、因斯坦提出的相对论,否定了经典力学的绝对空间观,从本质上修正了由狭隘经验建立起来的时空观,深刻地揭示了时间和空间的本质属性,发展了牛顿力学。D项是对应普朗克的量子论,不符合题意。故选:C。【点评】本题以材料的形式考查相对论,解题的关键在于掌握相对论的意义。18(3分)下侧框内所叙内容为某美术流派具有的一些特征。下列作品中属于该流派的是()不主张用画笔吃力地写实风景或肖像不用纯粹的颜色和形状认识日常对象利用下意识表达猛烈的情绪和形状绘画的目的不是反映现实而是创造现实A自由引导人民B拾穗者C向日葵D格尔尼卡【考点】IA:现代主义美术菁优网版权所有【分析】本题考查了现代主义美术,意在考查学生分析图片
30、的能力。【解答】A项应为浪漫主义美术作品,该流派特别强调色彩的作用,故与题目中的信息“不用纯粹的颜色”不符,应排除;B项应为现实主义美术作品,该流派主张深刻展现社会现实,故与题目中的信息“不是反映现实”不符,应排除;C项为印象主义作品,该流派醉心于光和色的研究,故与题目中的信息“不用纯粹的颜色”不符,应排除;D项为现代主义美术流派,根据所学可知,该流派的特点与题意相符。故本题应选D项。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现代主义美术,解题的关键在于掌握现代主义美术的特点。19(3分)列宁在某次演讲时说:“这个革命的意义首先在于我们将拥有一个苏维埃政府,被压迫的群众将亲自建立政权,旧的国家机构将被彻底打
31、碎,而新的管理机构即苏维埃组织将建立起来。这里所说的“革命”是指()A二月革命推翻沙皇专制B公开发表四月提纲C彼得格勒武装起义D执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考点】C1:俄国十月革命的爆发菁优网版权所有【分析】本题考查俄国的十月革命的爆发,关键是掌握十月革命的过程。【解答】由题目中的信息“旧的国家机构将被彻底打碎苏维埃组织将建立”可知,这应为彼得格勒武装起义推翻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建立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故本题应选C项;二月革命虽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但政权落入了资产阶级的手中,与题目中的信息“旧的国家机构将被彻底打碎”不符,故排除A项;“四月提纲”发表时,掌握政权的仍为资产阶级临时政府,与
32、题目中的信息“旧的国家机构将被彻底打碎”不符,故排除B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执行于1918年,此时的苏维埃政权早已建立,故与题目中的信息“苏维埃组织将建立”不符,排除D项。故选:C。【点评】本题关键是区分二月革命、四月提纲、十月革命的不同影响。20(3分)历史地图是展现前人活动与地理空间结合的重要史料。观察右侧地图,理解准确的是()A冷战风云笼罩,造成分裂与对抗B柏林被分区占领,局部热战出现C美苏操纵欧洲,北约与华约对峙D德国实现统一,西欧走向联合【考点】U3:美苏冷战;Y4:史料的重要作用菁优网版权所有【分析】本题考查两极格局下的美苏冷战,了解美苏冷战的表现以对世界局势的影响。【解答】题干图中
33、是二战后德国的地图变化,由于美苏冷战,德国最终走向分裂,故A项符合;B项中柏林被分区占领,是冷战的表现,不是热战,故排除B;到1949年华约还未形成,故C项排除;德国重新合并走向统一是东欧剧变后的1990年,时间上不符。故排除D。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记忆能力,要求了解美苏两极对立格局的形成及冷战的表现。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题,满分60分,包括必做题和选做题两部分其中第21题第23题为必做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24题为选做题,包括A、B、C、D四小题,请选定其中两小题,并在相应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若多做,则按作答的前两小题评分21(12分)家训宗规伦理以儒家思想为主体
34、,通过家国意识同构,旨在实现社会和谐,体现了民族传统道德思想与规范。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有子(孔子弟子)曰:“孝弟(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冶论语学而 材料二 约之二:吾族务要恪遵祖训,以伦理为纪纲,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妇和顺;一家雍睦(和睦),端由于此。 即同宗相处,须要安分守己,尊莫凌卑,强莫欺弱;卑幼者不许冒犯长上,富贵者宜怜穷困。 循规蹈矩,宗族称孝,乡党称弟(悌)何兹全中国文化六讲训约十四条 材料三 宣圣谕。 圣谕曰:“孝顺父母,尊敬长上,和睦乡里,教训子孙,各安生理,毋作非为。冶此六事乃太祖高皇帝(朱元璋)曲尽做人的道理,件件当遵守。 能遵守的便是好人。有一件不曾遵守便是恶
35、人。 愿我一族长幼会集祠(堂)中,敬听宣读,悉心向善,皆作好人,有过即改,共为盛世良民,贻子孙无穷福泽。明虎墩崔氏族谱族约请回答:(1)据材料一,指出仁的根本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有关仁的政治主张。(2)历代许多家训体现了以仁为核心的儒家伦理。 据材料二,归纳儒家伦理的主要内容。(3)儒家的伦理思想深刻影响中国社会。 据材料三,指出明代统治者与民众对儒家伦理所持的态度及其各自的做法。(4)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儒家伦理在中国历史上所起的积极作用。【考点】31:孔子和孟子;33:儒家思想的形成;37:明清之际的儒家思想;3A:正确对待传统儒家文化菁优网版权所有【分析】本
36、题考查儒家思想。考查仁的根本、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有关仁的政治主张、儒家伦理的主要内容、明代统治者与民众对儒家伦理所持的态度及其各自的做法、儒家伦理在中国历史上所起的积极作用。【解答】(1)材料一中文字“孝弟(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说明仁的根本是孝悌,即伦理道德;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战国时代有关仁的表述众多,其中以孔子的仁爱和以德治国,孟子的“仁政”最为著名。(2)从材料二文字中可以直接概括出儒家伦理的主要内容是:“夫妇和顺;一家雍睦(和睦),端由于此”体现家庭和睦;“即同宗相处,须要安分守己,尊莫凌卑,强莫欺弱;卑幼者不许冒犯长上,富贵者宜怜穷困。”体现宗族团结;“循规蹈矩,宗族称孝,乡党
37、称弟(悌)。”体现乡里和谐。(3)从材料中文字“孝顺父母,尊敬长上,和睦乡里,教训子孙,各安生理,毋作非为。”说明统治者借助儒家伦理道德来巩固统治,显然统治者非常赞成儒家伦理道德的约束作用;而对广大民众而言只能是遵守伦理道德了。(4)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能够看出儒家伦理道德在中国历史上产生过重要影响,其积极作用具体表现在:材料一,二文字内容说明儒家伦理道德思想维系家庭家族和睦;材料三文字内容说明儒家思想维护政治、社会稳定;结合所学可知儒家思想还传承民族道德,影响思想文化发展。故答案为:(1)根本:孝悌。政治主张:为政以德(以德治民或德治);实施仁政。(2)主要内容:家庭和睦;宗族团结;乡里
38、和谐。(3)态度:尊崇儒家伦理。做法:统治者提倡;民众遵守。(4)积极作用:维系家庭家族和睦;维护政治、社会稳定;传承民族道德,影响思想文化发展。【点评】儒家思想的精华包括先秦儒家思想、孔子的仁与礼、从前孔子时代的礼乐制度到孔子的仁礼思想、孔子的仁、孔子的礼、孔子的孝道、论语中的孝、孝经论孝、孔子的命观、孔子命观形成的背景、孔子命观的特征与内涵、“修身俟命论”的人生指导意义、孔子的人生问题论、乐孔子的人生态度和人生境界、孔子与弟子论志向、立身行事中的言与默、孟子的性善论与孟子的使命、孟子的仁政学说以及荀子的性恶论与礼治说、儒家思想的流变、贯通天人董仲舒的儒学思想、“性即理”周、张、程、朱的理学
39、思想、“心即理”象山、阳明的心学思想、新儒家西学东渐的文化回应、儒文化圈的崛起儒学促进现代经济发展的可能等内容。“儒学”、“儒家”、“儒教”这些概念要分清。儒学作为一种学说,儒家作为一个阶层,儒教作为一种信仰,三者相同也不同,需要区分开来。22(13分)不同的历史时期,国共两党合则有利于民族的利益,分则有损民族的利益。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见示意图) 材料二 日本军国主义者发动对华全面侵略,最致命的错误是大大低估了中国民众内部深深蕴藏着的那种无穷无尽的力量,特别是当中华民族处于生死关头时那种万众一心的民族凝聚力。 日本侵略者眼中看到的只有武器而看不到人。 他们只从两国军事力量的对比出发,
40、以为只要给中国有力的“一击”冶,只需要几个月就可以使中国屈服。可是,他们的算盘完全打错了,结果大大出乎他们意料,深深地陷入中国全民族抗战的泥淖中无法自拔。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材料三 孙先生手创之中国国民党,历尽艰辛,无数先烈前仆后继,终于推翻帝制,建立民国。 光辉业迹,已成定论。 国共两度合作,均对国家民族作出巨大贡献。 首次合作,孙先生领导,吾辈虽幼,亦知一二。 再次合作,老先生主其事,吾辈身在其中,应知梗概。 事虽经纬万端,但纵观全局,合则对国家有利,分则必伤民族元气。 今日吾弟在台主政,三次合作,大责难谢。 评价历史,展望未来,应天下为公,以国家民族利益为最高准则,何发党私之论!19
41、82年7月24日廖承志致蒋经国先生信(节选)请回答:(1)指出材料一反映的当时中国所处的政治状况。为了深入地推进革命,国共两党发动了哪一重大军事斗争?结合所学知识,辩证地指出国民革命运动的结局。(2)综合材料一、二,指出日本侵略者对中国形势的错误估计。材料二提及“民族凝聚力”深刻影响了这场反侵略斗争,举例说明这种“凝聚力”在政治、军事上的主要表现。(3)书信往往带有浓厚的亲情、乡情,反映写信者的诚挚愿望。据材料三,指出作者的政治愿望。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归纳有利于海峡两岸关系发展的积极因素。【考点】9K:国共合作和北伐战争;9S:抗日战争;FH: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菁优网版权所有【分析】本题
42、考查中国近代的国民革命。考查北伐战争前中国所处的政治状况、重大军事斗争、国民革命运动的结局。本题考查抗日战争。考查日本侵略者对中国形势的错误估计、抗日战争在政治、军事上的主要表现。本题考查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考查廖承志致蒋经国先生信体现出的政治愿望、有利于海峡两岸关系发展的积极因素。【解答】(1)第一小问可根据图片中右下角的文字提示作答,得出状况是军阀割据;国民党在南方建立革命根据地。第二、三小问为基础知识再现题,可根据设问结合所学知识作答。(2)第一小问可根据材料二中的信息“低估了中国民众的力量民族凝聚力”“只从两国军事力量的对比出发”作答;第二小问为基础知识再现题,可根据设问结合所学知识作
43、答。(3)第一小问可根据材料三中的信息“合则对国家有利”“以国家民族利益为最高准则”作答;第二小问为基础知识再现题,可根据设问结合所学知识作答。故答案为:(1)状况:军阀割据;国民党在南方建立革命根据地。斗争:国共联合发动北伐战争。结局:动摇了(或基本推翻)北洋军阀统治;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国民革命失败(或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2)错误估计:日本认为国民革命失败导致内战纷争,忽视中国再次的凝聚团结;日本认为军事上强于中国,忽视中国人民的斗志。主要表现:政治上:国共两党合作,结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军事上:国民政府组织正面战场抗战,共产党领导敌后抗日,战略上相互配合。(3)政治愿望:国共再度合作
44、,实现民族的复兴。积极因素:两岸同胞的民族感情;国共合作的历史传统;海峡两岸交流日趋频繁(或“九二共识”等)。【点评】本题以材料和图片形式考查了近代中国的国民革命、抗日战争及新中国成立后两岸关系的进展等知识点。在复习中应注意掌握这些知识。尤其是海峡两岸关系的进展,台湾问题是中国的时事热点,可结合“一国两制”进行掌握。23(15分)世界经济大危机动摇了人们对资本主义制度的信心,而罗斯福勇敢地面对这场危机,开辟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道路,其经验教训令人深思。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见图材料二 也许更重要的差别是罗斯福的个人风格他灿烂的微笑、他技艺高超的口才、他生动感人的智慧都使他赢得了人们的广泛
45、喜爱,而与施政计划的具体内容没有太大关系。 罗斯福成功的许多因素应归结于他的人性魅力。 从就职演说开始(他告诉美国人“我们唯一应该畏惧的应该是畏惧本身,他就向不断增长的绝望氛围中注入了强大的乐观情绪。 他是美国第一个充分利用广播、利用“炉边谈话的方式向人们阐释其施政方针并充分赢得民众信任的总统。(美)布林克利美国史请回答:(1)运用统计方法对历史资料进行数量分析,是史学研究的重要方法之一。观察材料一曲线图,列举20世纪20年代末至30年代中期影响美国失业率变化的重大事件。 (2)材料二认为罗斯福成功的主要因素是什么?材料二以人物心理活动的哪种表现来说明罗斯福让人们重拾信心的?与其他研究方法相比
46、,材料二的研究视角有何新意?(3)据材料三表格中的内容提示,结合所学知识,在表格中与位置,各举出一个史实,所举史实要能印证表格前一栏的观点。(4)多角度论述是对历史事实进行立体因素考察,并对事实尝试做出不同侧面的多层次解释,形成一系列的视角分析。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多角度论述“新政的机遇与挑战”这一主题。(要求:论述角度多重,层次分明;注重史论结合,行文流畅;250字左右。)【考点】D1:19291933资本主义经济危机;D4:罗斯福新政;Y5:史学研究的基本方法菁优网版权所有【分析】(1)本题考查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考查20世纪20年代末至30年代中期影响美国失业率变化的重大事件。(2)本题考查罗斯福新政。考查罗斯福成功的主要因素、罗斯福让人们重拾信心的表现。(3)本题考查史学研究的基本方法。考查历史研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