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新媒体时代博物馆文化传播研究——以苏州博物馆西馆为例_赵雪青.pdf

上传人:哎呦****中 文档编号:2875036 上传时间:2024-01-10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1.20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媒体时代博物馆文化传播研究——以苏州博物馆西馆为例_赵雪青.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新媒体时代博物馆文化传播研究——以苏州博物馆西馆为例_赵雪青.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新媒体时代博物馆文化传播研究——以苏州博物馆西馆为例_赵雪青.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传播与版权CHUANBO YU BANQUAN-90-2023年第14期总第129期新媒体时代博物馆文化传播研究以苏州博物馆西馆为例 赵雪青摘要博物馆是对历史文化遗产进行集中展示的公共空间,是文化传播的窗口。文章以苏州博物馆西馆为例,采用文献研究法与参与式观察法,从文化传播的视角出发探究苏州博物馆西馆的文化传播、文化叙事、文化体验及技术赋能四个方面,以塑造城市文化景观、设计文化魅力空间、探索展教结合互动模式、实现数字化展品呈现方式,从而创新博物馆文化传播,最大限度地满足社会公众的精神文化需求,打造出一张韵味独特的城市文化名片。关键词 苏州博物馆西馆;文化传播;传媒产业;数字化博物馆是对历史文化

2、遗产进行集中展示的公共空间1,以各种各样的方式记录和承载历史文化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同时,博物馆在提升公众精神文化水平和生活幸福感、有效传播公共文化服务与文化旅游观念方面也具有前沿性2。另外,博物馆还积极响应国家倡导的文旅融合号召,是重要的文化旅游资源。因此,每个地方博物馆都是瑰宝,体现独特的地方历史、文化和人文景观。博物馆作为传媒产业的重要分支,探索文化传播新路径,具有一定的现实研究价值。当前,博物馆正处于转型升级阶段。白雪认为,利用视觉意象来传播博物馆文化是博物馆转型升级、推动文化传播的必经之路3。龚良则把数字文化产品作为博物馆展品呈现的有效补充和吸引公众的重要手段4。曹宁与孟佳怡进一步探

3、索博物馆文化与 VR 融合的方向,提出打造馆藏文化品牌5。姚孺婧则认为,诸多博物馆在展陈内容和形式、文化和旅游资源开发、社会宣传推广等方面仍存在不足6。当前,苏州博物馆西馆通过独特的空间设计构建不同主题的展馆和休闲娱乐空间,将展馆的文化传播功能与文化教育学习功能融会贯通,并利用信息技术加快自身数字化发展,应用多媒体手段广泛吸引公众注意力,为公众提供沉浸式体验,传播文化价值。文章从文化传播的视角出发探究苏州博物馆西馆的文化传播、文化叙事、文化体验及技术赋能四个方面,以塑造城市文化景观、设计文化魅力空间、探索展教结合互动模式、实现数字化展品呈现方式,从而创新博物馆文化传播,最大限度地满足社会公众的

4、精神文化需求。一、文化传播:塑造城市文化景观博物馆不仅是文化传播的一部分,而且是教育科普的基地,还是文化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7。从地理空间维度上看,博物馆的地理位置一般处于城市发展中比较重要的地段,这是由博物馆的公共服务属性决定的8。在城市区域规划时,博物馆的地理位置在一定程度上凸显其在城市发展中的地位,也反映城市发展的方向,特别是关乎城市形象的建筑及其设计对城市文化景观的塑造尤为重要。同时,随着公众群体的不断扩大,博物馆也需要考虑公众的多层次特点、多方位需求及其差异性,为他们提供个性化、多样化的服务。例如,苏州博物馆西馆共设有通史陈列馆、苏作工艺馆、探索体验馆、苏式生活馆、国际合作馆五个不同主

5、题的展馆以及三个可供临时拆解和组合的临时展馆,可满足不同层次的公众需求,打造出独特的城市博物馆建筑。除了藏品展馆,为了满足公众入馆作者简介 赵雪青(1999),女,湖北荆州人,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硕士研究生。DOI:10.16852/ki.45-1390/g2.2023.14.034媒介与文化研究MEIJIE YU WENHUA YANJIU-91-后的其他需求,苏州博物馆西馆还采用大空间设置咖啡厅和放映厅等,实现艺术与生活的结合、文化与休闲的融通。从时间维度上看,在时代发展过程中,博物馆作为公共文化机构成为唤醒、重塑和传播集体记忆的重要载体9,在帮助公众了解地方历史和文化的同时形成他们共塑

6、记忆的一个空间。倪学萍指出,博物馆作为一个连接过去与现在的桥梁,沟通着历史与当下,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个体形成对历史文化、身份地域认同的观念10。只有展品与人产生关联性,博物馆才能够在公众心中留下深刻印象。例如,苏州博物馆西馆集艺术与生活为一体,通过以“技忆苏州”为名的展馆展示部分既拥有高超工艺又兼具鲜明生活气息的展品来唤起公众的集体记忆,使生活在现代的公众对千百年前的事物产生亲切感和共鸣感。其中,明代王锡爵墓出土的一柄洒金扇被列为该折扇系列的“明星”展品,该展品竹制的扇骨根根纤巧不见杂色,且扇面保存完好,凸显精湛的洒金工艺,历时数百年至今仍熠熠生辉,体现高超的折扇工艺水平。二、文化叙事:设计

7、文化魅力空间在文化传播活动中,博物馆既是传播主体,也是综合性的媒介。徐鹏威等认为,博物馆应挖掘时间媒介的空间潜力,积极推进文物“动起来,走出去”11。例如,受到公众文化和生活需求的双重影响,苏州博物馆西馆的空间功能十分丰富,集展馆、休闲娱乐区、文创产品区等于一体,并与苏州博物馆的主馆相呼应,形成“一传统,一现代”的城市博物馆新格局。第一,博物馆应深挖文化魅力。文创产品展示区陈放富有特色的产品,这既是博物馆对文化的有效传播与推广,也使博物馆自身具有一定的经济属性。例如:苏州博物馆西馆的探索体验馆除了承接展示功能,还设计独特的互动体验空间,让公众通过互动交流来感受历史文化的积淀;苏州博物馆西馆的苏

8、式生活馆利用电子大屏,进行动画模拟等交互式设计,构建超大的视觉叙事专属空间。第二,博物馆应致力于传承经典。在苏州博物馆西馆的苏作工艺馆中,有专门展示苏式建筑风格的隔墙、花窗等苏州传统技艺,且该馆还以苏州独特的场景作为场馆的设计思路,不仅沿袭经典的苏式园林风格,展示地方文化特色,还让公众在在地化、造景式的视觉空间中完成对展品的沉浸式联想。第三,博物馆应巧妙将东西方文化相结合。苏州博物馆西馆在设计之初就考虑到场馆应发挥文化复合作用,以开放、包容的态度向世界展示文化融通与传播,还特别设置国际合作馆,与一些国际博物馆进行合作,不仅促进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也推动自身场馆走向世界,进一步开阔公众的国际视野。

9、三、文化体验:探索展教结合互动模式当前,文旅融合为博物馆研学旅行教育体系的构建提供了全新的机遇12。博物馆的沉浸式参与既吸引更多的公众,又增强公众的个性化、即时性的文化体验13。与其他博物馆不同,苏州博物馆西馆在探索体验模式上开拓了全新的领域,通过实施“博物馆+”的跨界策略,建立全国首个适应儿童的地方综合性历史艺术博物馆探索体验馆。该馆聚焦312岁的儿童需求,通过展示和教育,为他们提供互动式体验,锻炼他们独立动手和思考的能力,打造一个专属于他们的激发想象、实现探索的空间,可以说这是苏州博物馆西馆为儿童搭建的梦想乐园。该馆主体分为“晨曦”“午时”“晚间”三个板块。例如:“晨曦”板块中的“掼只书包

10、上学堂”既围绕清代科举教育以及戏曲元素展开,使儿童获得成为古代姑苏城状元的趣味体验,又以范仲淹设立“府学”为背景展开教育互动,通过以范仲淹为原型的充满童趣的动画形式,形象展示范仲淹生平及其创办“府学”的过程,并呈现苏州其他著名书院及教育;“我是小小考古学家”作为考古全流程体验空间还原真实的文物发掘过程,从考古流程的介绍到考古工具的选择再到考古文物的挖掘,让儿童体验考古乐趣,为他们揭开考古的神秘面纱;“姑苏城里轧闹猛”力图还原清代徐扬姑苏繁华图画作的图景,采用皮影戏的形式进行展示,聚焦姑苏城里人们多彩的生活,凸显姑苏风土人情。又例如,“午时”板块中的“摇到外婆桥”作为学习吴语的互动模块,凸显地方

11、性特色方言,通过亲切的苏州童谣勾起人们的集体记忆。再例如:“晚间”板块中的“钻进弄堂盘盲盲”打造一个具有苏州古建筑风貌的小型迷宫,使儿童在此间穿梭,可一边感受姑苏弄堂的风貌,一边体验游戏“躲猫猫”的快感;“园林里厢好白相”通过闻香、抚琴、弈棋、写字、绘画和拼装榫卯来模仿和展示苏州先贤的文人雅集,凸显文人雅趣。此外,该馆还积极展望未来,设置专区“画出未来姑苏城”,鼓励儿童发挥想象力,通过触摸屏一笔一划地画出未来,并将内容实时投放在大屏幕上,从而增强展示的创意性、趣味性、互动性。综上所述,苏州博物馆西馆积极探索展教结合互动模式,以创设探索体验馆来凸显苏州历史文化底蕴传播与版权CHUANBO YU

12、BANQUAN-92-2023年第14期总第129期和人文气息,借助游戏让儿童与苏州古城展开对话,通过不同主题、不同内容的展项探索与体验,使儿童在成长中获得人文、自然、科学、艺术等不同门类学科知识的熏陶与启发,为将来学习、生活打好坚实的基础。苏州博物馆西馆的探索体验馆以启蒙为主,关注儿童的动手和动脑能力,是一座名副其实的“博物馆学校”,可以说这超越了一般博物馆的展览意义。四、技术赋能:实现数字化展品呈现方式徐明亮研究新媒体时代博物馆文化传播生态的转向,发现博物馆的文化传播生态受新媒体“媒介逻辑”和“功能可见性”的影响14。在多媒体、人工智能、AR/VR 等信息技术的助力下,博物馆展品突破时间和

13、地域的限制,实现三维虚拟展示,这成为博物馆文化传播的重要形式,也就是说,博物馆基于技术赋能,实现数字化展品呈现,使公众足不出户也能全方位了解展品,满足文化需求,并在一定程度上加强对博物馆展品的保护。苏州博物馆西馆利用三维展示技术,以触摸屏为显示工具,呈现高精度的展品三维展示模型,也就是说,公众通过触摸屏,可以全方位、多角度地观赏展品。例如,其中苏式生活馆通过数字媒体展展示由中国的数字艺术团队 InsPUMP 直觉泵与德国空间叙事团队 VAVEStudio 共同创作的艺术作品立春发生。该作品以虚拟视觉和数控机械的方式,对立春时节桃花开放的自然现象进行高度抽象和浓缩,使公众能远观苏州园林的屋檐,发

14、现第一朵、第二朵桃花盛开,并思考这背后彰显的完整生命密码:受孕、播种、生长立春时节,让生命得以“发生”。可见,三维展示、虚拟视觉等信息技术的介入,拓宽了公众参观博物馆的渠道,丰富了博物馆展品的展览方式,使博物馆文化传播的广度与深度得到进一步拓展,让公众参观博物馆的方式更加多样化、便捷化,从而为公众提供深度体验,传承和传播地方历史文化内涵。五、结语追溯博物馆的发展历史,“珍奇柜”是博物馆最早的同义词,即对珍奇物品进行保存、保护和展示。随着时代的发展,博物馆作为“珍奇柜”的内涵得以外延,并被赋予研究、珍藏的价值。苏州博物馆西馆通过文化传播、文化叙事、文化体验及技术赋能,实现在价值理念、空间叙事上的

15、创意设计,可满足不同层次的公众需求,既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苏州地方历史文化进行深度挖掘,也巧妙展现东西方文化的独特与共性,并进行融通,从而塑造城市文化景观、设计文化魅力空间、探索展教结合互动模式、实现数字化展品呈现方式,打造出韵味独特、彰显文化的城市名片,持续推动博物馆文化传播的现代化、数字化、科技化、智能化发展。参考文献1杨宇萌.博物馆实现记忆重构的尝试:以苏州博物馆西馆“技忆苏州”展为例J.艺术与民俗,2022(02):5-12.2柴子雲.文旅融合发展下行业博物馆公共文化服务提升策略分析J.文物鉴定与鉴赏,2021(24):100-102.3白雪.视觉重构理论下博物馆文化传播的创新路径分析

16、J.传播与版权,2023(04):103-105.4龚良.数字技术让博物馆文化传播“火起来”J.群众,2023(04):12-13.5曹宁,孟佳怡.基于 VR 视域下博物馆文化传播新路径探索J.汉字文化,2023(03):175-177.6姚孺婧.非遗传承视角下安徽民俗博物馆创新传播探究J.文化产业,2022(16):88-90.7马金龙.认清文旅融合新形势 推动博物馆公众服务体系的优化J.文物鉴定与鉴赏,2022(10):93-96.8塔依尔江力提甫.文旅融合背景下的博物馆公共服务创新研究J.文化产业,2022(19):100-102.9孔庆伟.以文旅视角浅析博物馆发展新方向J.文物鉴定与鉴

17、赏,2021(24):125-127.10倪学萍.活化文物保护利用 创新文旅融合发展:以宝应博物馆实践与思考为例J.文物鉴定与鉴赏,2022(07):33-36.11徐鹏威,罗彬.文化润疆背景下博物馆文化传播路径探究: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为例J.今传媒,2022(06):101-104.12植中坚.基于文旅融合语境下博物馆开展研学活动的有效措施J.文物鉴定与鉴赏,2022(02):79-81.13黄英,罗子明.三星堆博物馆文化传播路径探析J.传播与版权,2022(12):90-92.14徐明亮.新媒体时代博物馆文化传播的转向:基于对贵州省博物馆的考察J.北方传媒研究,2022(02):59-6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专业资料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3 wnwk.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浙ICP备2024059924号-2